时间:2024-04-24
仲羚
摘 要:学校在开展生命教育时,一定要注意活动的实效性。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时要关注生命教育的三个层次,让学生初步认识生命的意义,从而更好地善待生命、尊重生命、历练生命。
关键词:生命教育;学生;德育;善待生命;尊重生命;历练生命
中图分类号:G631;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1-0028-01
学校在进行生命教育活动的时候,应该了解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迷茫,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唤醒学生的生命自觉。生命教育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生命的宝贵性,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认识、理解生命的意义,从而引导学生去创造生命的价值,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也会获得许多人的帮助,人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因此,还要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生命。
一、认识生命
世界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我们在拥有生命的同时要备加珍惜,因为生命只有宝贵的一次。有了生命,我们才能够去学习、去工作、去欣赏世界的美丽,去爱自己周围的人;有了生命,我们才有机会去发现生活的绚烂多姿、喜怒哀乐;有了生命,我们才能发现自己价值,让自己也让周围的人幸福。因此,应该让学生去发现生命的奥秘,认识生命的可贵,珍惜生命的存在。在学校,有关生命起源、生命奥秘的活动往往开展得很多,这些都是从正面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比如请妇产科医生讲解生命的孕育、组织学生开展护蛋行动。可是反过来想,认识生命,也很有必要了解死亡。法国的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说过:“对死亡的熟思也是对自由的熟思。”这告诉我们要理解死亡,正确认识死亡,不要惧怕死亡,学会享受每一天,用心去感受每一天的精彩。在中国,死亡一直都是一个让人避讳的话题,不少人反对死亡教育的理由是“怕吓着孩子”。可是如果仅仅怕孩子受到惊吓,却让他们失去了理解“死亡”的机会,这往往是得不偿失的。这几年,发生在周围的个别学生花季凋零的悲剧,让人扼腕痛惜。这一系列悲剧的背后,都在叩问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有没有对我们的孩子进行生死教育观的正确引导。
二、欣赏生命
我们在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宝贵时,不能简单停留在只要活着就好,应该让学生用眼睛和心灵去感受生命的美好与精彩。我们应该让学生走入大自然,看着草长莺飞、丹桂飘香,发现自然的魅力;让学生畅游在知识的海洋,去发现世界的奇妙;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同学情、师生情,感悟人性的真善美。而这些都是源自生命,我们要教会学生去欣赏、品味生命。在这其中,有两个方面十分重要,一个是“欣赏自己”,另一个是“欣赏他人”。首先,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欣赏自己”。教育就是要“帮助每一个人打开眼界看到自己,使他看见、理解、感觉到自己身上的人类自豪的火花……”这时,需要学生明白自己是独一无二的,自己的生命是有价值的。可在生活中他们往往会有这样的困惑:“他为什么成绩比我好?”“为什么同桌比我受欢迎呢?”这样很容易产生自卑情绪。自卑情绪一旦控制不好,会让学生自我封闭,这不利于生命的成长。这时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的生命具有唯一性、独特性和有限性,让学生树立起欣赏生命的意识,对自我生命确认、接纳和喜爱。同样的道理,我们身边其他的人也是具有独特性的,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所以,第二个方面,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现在的孩子许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顾及他人的感受、接受他人的意见。在此,需要扭转他们的观点,让他们明白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也没有特例的存在,大家应该相互尊重,相互悦纳。所以,可以开展“感恩教育”,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让他们学会如何在感受他人爱心的同时去付出自己的爱。
三、历练生命
虽然我们让学生感受了生命中许多美好的东西,但是一定要让学生明白生命不是一直阳光灿烂,也有阴雨连绵,甚至是倾盆大雨。因此,学校的生命教育不光是让我们的学生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好,也应该教会学生能够独立面对生活的挫折。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这里的忧患意识不是指遇到挫折时产生的消极情绪,而是指“人们从忧患境遇的搅扰中体验到生命的尊严和伟大及其人之为人的意义和价值,并进而以自身内在的生命力量去突破困境、超越忧患,以达到真善美统一境界的心态”。所以,在小学就应该开始挫折教育,一味地溺爱与顺从孩子,只会让他们成为温室中的花朵,禁不起风吹雨打,所以,这个时候需要把挫折教育引进来,给学生们打好预防针。成人有责任告诉孩子,生活中有挫折、烦恼是很正常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而人生正因为一次次挑战与历练显得从容与美好。
四、结束语
“生命教育”是教育永远的主题,是开启学生幸福人生的重要一课。所以,教师在实践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欣赏、珍惜、敬畏生命;引导学生悦纳自己,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同时,要让学生体会到,生命也意味着在缺憾中追求完美,在磨难中展现力量,在生活中展现智慧,在创造中绽放美丽。
参考文献:
[1]杨月.我国生命教育面面观[J].中国教师,2005(02).
[2]郭元祥.生命教育解读——在《中小学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开题会上的讲话[J].湖北教育,2007(0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