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朱凌佳
摘 要:文章就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教授所提出的教师职业四重境界,结合实际教学,研究抵达“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让自己心安的老师、让学校骄傲的老师、让历史铭记的老师”四重境界的办法。
关键词:新教育实验;教师培养;四重境界;教师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1-0033-01
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教授在《致教师》书中提出教师职业的四重境界。朱教授大致从这样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一,是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其二,是让自己心安的老师;其三,是让学校骄傲的老师;其四,是让历史铭记的老师。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研究抵达四重境界的办法。
一、学生瞧得起的老师
每个教师都会经历新教师实习期这个阶段,回想自己从教第一年的实习期,由于业务能力不娴熟,导致讲课要点不够突出,加上对高中学生已有基础的把握不够精准,造成教学的难易、层次把握不够到位。时间一长,教学业绩得不到提高,学生对老师的期待不足,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下降。这段往事至今想来,自己都相当惭愧,总觉得自己耽误了孩子本该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因而常想那时的自己,应该就是一个让学生瞧不起的老师吧。为此,自己内心的压力尤为沉重。幸好,那时学校有青蓝结对工程,马师傅并没有过多要求和责怪,反而赏识我的教学热情,常常在身旁宽慰,鼓励我努力钻研教法,新手生涯终于在不断地摸索中挺了过来。一年过后接手高二,更加认真备课,每课必听,积极吸取前辈们的经验,转变自己差劲的教法,主动走进学生,努力钻研教学难点和重点,终于不再感到教学不堪重负了。新手阶段,坚持、钻研、认真、热情很重要。对于一个新手来说,只有把自己力所能及的做好,才有可能适应这份崭新的教学岗位。要真正做个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认真钻研教学,与时俱进,提高自身各方面修养。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二、自己心安的老师
一样的备课、上课、批改,是否结果就一样呢?教学业绩的高低背后,更多折射出老师对待工作的用心不同。是否尽力,是否用心,是否接近完美,恐怕只有老师自己心知肚明,旁人是无法察觉如此细微之所在的。安心,似乎可以通过一个个小小的标准来考核,比如学生离校毕业后,有多少学生还记得自己,又有多少学生会想到来看望自己。这样的待遇,似乎才能让自己心安。若论自己实习期所带的班级,着实无法令自己心安,甚至自我内心满是愧疚、自责。回想自己所带的诸多班级,稍微让自己心安的恐怕屈指可数。以自己带的第三届小高考四班的学生为例,跟他们相处真的像朋友一般,上课气氛特别好,学生也十分配合,甚至在课后学生自觉买课外习题自行练习。对于语数外科目来说,这也许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但自己当时教他们的是历史必修科目。班上有部分同学在小高考来临之际,常把历史题目带回家,深夜继续攻读,等第二天早上课前再拿来批改。随着做题风气的影响,班上很少有同学不自觉做题目的,而这些题目都是学生在完成课上要求后,额外找的课外试题。这样的学习氛围下的学生,要想学不好历史,几乎是不可能的。相比其他科目,这届四班表现出超乎想象的历史学习热情,当时的其他科目都难以比拟,四班班主任为此也觉得他们班上学生实在太喜爱历史。这届四班的学生,不管在课间还是放学路上碰到,都会主动打招呼。随着小高考的结束,这批学生升了高三,自己与他们的联系日渐减少。但适逢教师节,他们依然会记得,真是很感动。时至今日,自己心中依然十分想念那一届同学,每位学生的音容笑貌依然清晰。
三、学校骄傲的老师
“今日我以母校为荣,明日母校以我为荣。”学校常常这样要求学生,其实老师们更应以此为鞭策。学校之所以能培养“母校以我为荣”的学生,关键在于有一批“学校以我为荣”的老师。教好书,育好人,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师的奋斗目标。每个老师都是学校的一个螺丝帽,但小小螺丝帽也能发挥大用场。尽管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不一样,但你是否能做到:换个人,不会比你更用心地对待这份工作?岗位虽然平凡,但你是否因你的存在,让你的岗位变得不可替代?换一个人,也许他做不到你的精致,做不到你的耐心,做不到你的努力,也做不到你的创新。每一份工作得来都不容易,每遇到困难,不该轻易妥协,要信心满满地去攻克工作中的难题。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加上为之不懈努力、钻研,定可以成为自己岗位上的不可替代的唯一,成为学校的骄傲。
四、历史铭记的老师
朱永新教授所谈之第四种境界,乃是名师、大师境界。当年清华校长梅贻琦在就职演讲中讲道:“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高中也该如此,名师辈出的学校,学校自是名校。要想达此境界,唯有注重更新教育理念,视野开阔,甘于奉献,精益求精,勤于反思,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实践出真知,要扎根基层,勇于实践,博采众长,敢于创新,付出一生的心血。若无对教育事业发自内心的炽爱,也是天方夜谭。
五、结束语
教师四境,是教育工作者一生之追求。教学之峰,唯有不断攀登,才会一览众山小;教学之功,唯有不断精进,才会铁杵磨成针;教学之力,唯有不断创新,才会四两拨千金。
参考文献:
[1]朱永新.致教师[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
[2]黄延复,钟秀斌.一个时代的斯文:清华校长梅贻琦[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