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学生胆怯心理分析与辅导策略

时间:2024-04-24

徐建方

摘 要:文章以11岁的三年级学生小Z为基本研究对象,通过案例分析,找出了小Z胆小怕黑的原因在于性格遗传和家庭教育等多方面,并运用心理辅导技术对小Z进行心理辅导与干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男孩;性格遗传;家庭教育;心理辅导;干预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7-0040-02

一、个案基本情况

小Z,男,11岁,小学三年级学生。从一至三年级一直是班中的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连年被评为学校五星好少年。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生,居然有别人看不到的一面。二年级时学校组织学生看电影《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电影院内灯光一暗,声音一响,小Z就连忙跑到我的座位旁,声音颤抖着说:“老师,我害怕!”不管我如何劝,他就是不肯回到自己的座位。我只好让他坐到我的旁边。小Z一直不说话,显得很恐慌,一直到走出电影院,小Z才恢复正常。这件事我也没放到心上,以为是他胆子比较小,我想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好起来的。一次周末,我到小Z家去家访。说起看电影的这件事,他母亲说从小到大,只有跟父母去看过一场电影。他爷爷带他和弟弟去青少年活动中心玩耍,一条用水泥搭成的独木桥挡住了他们的去路,他弟弟毫不犹豫地走过去了,他站在原地不敢动。问他原因,他说害怕。他母亲说,这么大了,他晚上睡觉还要开着灯。

二、个案分析

那次家访结束回学校的路上,我一直思索着:胆小,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看,它属于一种不健康的情绪。这种情绪不调节,不控制,任其发展,将会影响他的智能和创造力。经过对小Z进一步观察和调查分析,我发现,小Z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由于性格遗传和家庭教育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1)先天遗传因素。遗传是导致胆怯的间接而非决定性的因素。从婴儿时期开始,就有一些孩子的确表现得比较敏感。听他父亲说,他母亲胆子也不是很大,特别是怀孕期间做什么事都很小心,这可能是由母亲怀胎时的身体与心理压力所造成的。

(2)幼时的成长经历。听他父亲说,还在婴儿时期,小Z就很爱哭,晚上都是在电灯光下,在父母的怀抱中哄睡着的。因此,他没有在黑暗中睡觉的习惯。久而久之,小Z就特别怕黑。

(3)缺乏交往经验。小Z小时候是爷爷奶奶带大的,爷爷奶奶住在六楼,平时很少下楼去活动。因此,小Z从小在孤立、隔离或拘束的环境之中成长,很少与别的孩子接触,也很少走进新的环境如商店、公园等与人交往。如孩子要与小伙伴玩皮球,爷爷就说:“不行,外面天气太热了,还是在家里玩吧。”孩子想学自行车,奶奶说:“不许学那个,你还小,要是摔倒怎么办?”小Z读小学前由爷爷奶奶带,得不到父母的亲情滋润,变得畏首畏尾。上小学后,小Z改由他母亲带,父亲工作忙,很少照顾他。刚性的教育少,天长日久,形成习惯,就变得比较胆小。

(4)外界的暗示。以前,我一直没觉得小Z是个胆小的孩子,他体育也比较好,还是学校运动会50米年段冠军。一个看上去很男子汉的男孩,为什么会这样胆小怕黑?究其原因,与爷爷的教育及外界给他的暗示有一定的关系。小Z的爷爷是个退休教师,对小Z的教育既严格又正统,稍有不慎就会被爷爷严厉批评教育。因此,从小小Z就很听话,在大人眼里,是个规规矩矩的、绝不会做不得体的事的人。于是,他为了维护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做事总是显得小心谨慎,有意无意地表现出过度胆小。

三、辅导策略与过程

找到了原因,我决定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导措施。小Z胆小,有认识和行为两方面的问题。因此,既要解决认识问题,又要解决行为训练问题,二者要相辅相成。我想到了运用心理辅导技术——“认知行为疗法”和“系统脱敏法”,对小Z进行心理辅导与干预。

第一步:心灵沟通——引导正确认知

那是一个晴朗的早晨,我们在操场上大课间活动。玩得高兴时,我问小Z:“现在晚上仍然开着灯睡觉吗?”他小声地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是的。”“为什么?”我试探地问。“不知道。”他又说,“就是怕黑。”“那如果把电灯灭了,爸爸妈妈坐在你旁边陪你,你还怕吗?”我接着问。“那就不怕了。”他很肯定地回答。“为什么父母在你的身边,就不怕了呢?”我追问道。“有爸爸妈妈在,我就安全了。”“那你应该不是怕黑,而是怕黑夜里有坏人,对吗?”“对。”他奇怪地看着我,看来我说到他的心里去了。“可是,我们应该知道坏人并不是时刻会出现的,而且你家有防盗门等等,坏人进来并不容易呀!你家有坏人进来过吗?”“没有。”“你父母怎么看待这件事?”“他们说我是胆小鬼。”“其实,你父母说的不全对,有点胆小害怕黑夜很正常的,只要不影响到日常的生活,不给生活带来负面的影响,问题不大的。有许多小孩都怕黑,老师小时候也怕黑,这不是胆小鬼。”当小Z听到老师小时候也怕黑时,他笑了。这时,我隐隐觉得眼前似乎出现了一丝成功的曙光。我深信,今天的交谈对消除他胆怯的心理一定会有积极作用的。

第二步:家校联手——采取行为训练

我又一次与小Z的父母进行了沟通,小Z的父母很支持我的工作。我告诉他们,可以采取系统脱敏法对小Z的怕黑进行治疗:让小Z一个人在房间睡觉,打开电灯。一周换一次不同度数的灯泡,从度数大的依次到小的,从白炽灯到颜色灯,到最后不点灯。经过系统脱敏训练,小Z现在已经可以一个人在不点灯的房间里睡觉了。

第三步:尝试成功——创造锻炼机会

又到去青少年活动中心参加学工活动的时间了。中午休息时间,我让丁老师帮我看着班级其他学生。让小Z领着我,来到上次不敢走的独木桥那边。小Z犹豫着,我知道他想走但又害怕不敢走。我叫来活动中心的工作人员在下面保护,小Z终于迈开脚步,我在前面给他鼓劲,“眼睛看前面,大胆向前走”。小Z成功了,高兴得跳了起来。于是,我趁机叫他再走第二遍,在没有工作人员的保护下,他又顺利地通过了独木桥。这回他笑了,那是兴奋之笑,幸福之笑。我顺势教育他:“其实,身边很多事情看上去很难,等你尝试着去做,会发现它并不难,你完全有能力去完成它。”他自信地点了点头。自信是战胜胆怯的精神支柱,我看到了希望。

父亲的爱是“阳”的能量,母亲的爱是“阴”的能量,父亲是孩子的“天”,母亲是孩子的“地”。孩子只有具有“阴阳”完善的能量,才能有充足的心理安全感,长大后心理素质才足够好,抗挫折能力才强。来自父母之爱的这种能量缺一不可,而且不可由其他爱代替。而小Z的父亲平时工作比较忙,晚上回家小Z已经入睡,父子很少见面。小Z的学习、生活都是他母亲负责的,父亲很少管。于是,我建议小Z父亲有空多带带他,特别是双休日,去青少年活动中心参加一些有挑战性的游戏和活动,暑假里去学学游泳,等等。

四、辅导效果

两个学期过去了,小Z不再是以前那个胆小怕黑的小男孩。他变得勇敢自信了,不仅晚上敢一个人关灯睡觉,而且能够勇敢地面对学习、生活中的挑战和挫折。现在小Z是班里的副班长,承担着许多班级工作,都能出色地完成。每学期都能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是校车模队成员,校运动会50米、200米年段冠军,其硬笔书法获得区二等奖、校一等奖。

五、个案反思

小Z的变化,使我深信:胆怯是可以战胜的,心理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每个孩子在成长成才过程中,都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或错误缺点:胆怯、孤独、说谎、妒忌……怎样有效地进行心理辅导呢?从上面案例可知:其一,教师应深入学生之中,与他们亲切交谈,观察他们的言行,了解他们的想法。只有你把他们当成朋友,真诚地关心他们,他们才会向你倾诉衷肠。我想,如果我没有去家访,没有走进小Z的生活世界,也许他今天就不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其二,进行心理健康辅导要讲究策略。应因人施教,制定符合其个人发展的辅导方案。如同样是胆小怕黑的心理辅导,也可以根据学生实际采用“知难而进”“迂回前进”和“放弃另选”三个不同的策略。我对小Z则采用了第一种策略,因为他有父母的支持,自己有战胜胆怯的需求,而且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做保证,我相信他定能成功。其三,进行心理健康辅导要遵循“自主、激励、成功”的原则。教师要充满信心,相信学生是可以转变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赏识自我,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念。在实施计划时,教师还应努力为学生创设尝试成功的机会,一次不行,两次、三次……让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自主地消除不良心理,阳光健康地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李玲.我是男孩也胆小——学生克服胆怯心理的辅导案例[J].小学德育,2011(03).

[2]朴婷姬,刘惠善.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7(0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