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鞠斐 袁勇志
【摘要】美国发起对华“301调查”并陆续针对中国向美出口的商品加征关税,掀起了中美新一轮贸易摩擦,中国长期以来依靠投资和要素投入来拉动经济增长的道路已经很难继续走下去,中国经济必须加快向创新驱动的内生增长转型。创新的根本在于人才,而海外高层次人才归国创业则是中国创新驱动和人才战略中的重要一环。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海外人才引进工作既是新挑战也是新机遇,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中国必须加快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及服务保障体系,围绕重点领域吸引海外人才归国创业,提高我国在全球科技创新领域的竞争力,最终实现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地位的提升。
【关键词】贸易摩擦 海外人才 服务保障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9.22.028
中美贸易摩擦及人才交流变局
2017年8月,美国展开对华“301调查”;2018年3月23日,根据“301调查”结果,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备忘录对从中国进口的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涉及信息通信、电子技术、航空航天和生物医药等高科技领域,并限制中国企业在美投资并购,正式拉开了中美贸易摩擦的序幕。截至目前,特朗普政府不顧中方劝阻,于2019年8月24日,宣布将提高对约55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的税率。2019年9月1日,中国向WTO起诉美国对3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
除了加征关税外,美国移民政策、人才政策也发生了转变,未来10年内绿卡每年发放数量由100万降低至50万,用“积分系统”取代“低端移民体制”,提高技术移民门槛,使得海外人才留美难度大幅提高;美国众议院通过了针对中国“千人计划”的《国防授权法案》修正案,允许国防部终止向参与中国、伊朗、朝鲜或俄罗斯人才计划的个人提供资金和其他奖励,上述政策转变使得两国人才流动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局。
中美贸易摩擦将促使中国经济向创新驱动转型
根据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理论,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劳动力资源较丰富,储蓄率较高,适于发展劳动密集、资金密集的制造业;而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受教育水平提高,高科技产业已成为适宜中国发展的新方向,我国也试图通过“中国制造2025”来实现在全球产业链中地位的提升。本次中美贸易摩擦中美国政府主要针对“中国制造2025”拟发展的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产品领域加征关税,可见其核心目的在于遏制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地位的提升。[1]
本次中美贸易摩擦宣告中国过去主要依靠技术引进,通过合资企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外生性发展道路已经很难继续走下去,中国必须加快建设创新驱动的内生增长经济体系,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创新驱动的关键在于人才,而海外高层次人才掌握尖端技术、具有创新活力,他们归国创业将是很多重点产业取得突破的催化剂,能创造新供给、催生新需求,从而实现中国经济稳定、健康、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归国创业将成为我国现阶段实施人才战略的工作重点。
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引进海外人才归国创业的影响
自中美贸易摩擦以来,美国对中国的“千人计划”“长江学者计划”尤其警惕,多名从事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经济金融的“千人计划”入选者被指控违反《经济间谍法》,并以“经济间谍”罪被起诉。这充分说明中美竞争已由贸易延伸至人才领域,中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归国创业工作短期内将受到一定影响,但海外人才的归国意愿、对中国的关注度以及中美相对创业环境都发生了一些积极的变化。
海外人才政策趋严,归国意愿加强。贸易摩擦背景下美国对中国海外人才的监控趋严,使其难以接触敏感领域尖端技术;移民政策收紧,海外人才自身及其亲属取得绿卡的难度增加,难以保障正常的家庭生活;同时由于族群、文化的差异,海外人才普遍会遭遇事业“天花板”,难以真正达到事业顶峰,而选择回国创业则能够享受公平待遇,有利于事业的发展。[2]
加大对国内关注度,了解发展情况。中美贸易摩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海外人才对中国市场的关注度,使其能够自发地去研究中国相关领域的发展水平,理性地就海外与中国的科技实力、发展平台、市场容量等问题进行全面的思考,从而转变国内落后的旧观念,发现中国科技实力的提高、创业环境的改善,并持续关注国内相关动态,在出现较好机会的情况下选择归国创业。
相对创业环境改善,增强人才引力。目前,随着国内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创新环境不断优化,科研成果的产品化和产业化速率加快,产生的利润驱动将成为科技创新的最强动力;中国政府对海外人才归国创业扶持力度加大,地方政府、高等院校为海归人才创业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深化科技创新管理体制优化,使科技创新独立性增强,中国逐渐成为海外人才创新创业的沃土,吸引力不断加强。
总体来说,中美贸易摩擦使得美国针对中国海外人才的监控趋严,短期内对中国引进海外人才归国创业产生不利的影响,但这同时也是中国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归国创业的契机,预计未来数年内海外人才对于国内外发展空间的判断将会出现结构性的转折。为把握这一战略机遇期,需要完善顶层设计,建立有效的人才引进体系以及贯穿创业全程的服务保障制度,从而将中美贸易摩擦转变为助推海外人才归国创业的积极因素。
新形势下海外创业人才引进存在的问题
中国引进海外人才的工作已经开展多年,自2012年以来已有二百余万海外人才归国,众多高层次人才开启创业之旅,海归人才创业企业成为支持中国经济创新的重要力量。目前,中国引进海外创业人才的标准主要如下:第一,掌握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具有知识产权;第二,创业成果处于价值链上游的高端环节,符合我国产业发展方向;第三,拥有高素质的国际化创业团队;第四,创业企业所处行业具有广阔市场,且有快速发展的潜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此后多地陆续出台新政,向海外人才抛出橄榄枝,在资金、生活保障、产业化、知识产权分配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政策细化与落实,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中美贸易摩擦发生后,美国对于中国海外人才的动向更为敏感,对于人才的争夺也更为激烈。美国对中国海外人才的激烈手段也值得中国反思,中国的海外人才引进工作的理念、措施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缺乏准确性和协同性,当前,缺少专业机构来统筹各部门之间的人才引进工作,同时尚未建立完备的信息数据库来保证人才引进工作的精准性[3],声势浩大的撒网式引才容易让所在国产生疑虑;第二,缺乏科学的人才评价和定价指标体系,目前,在海外人才引进过程中仍然存在评价标准不科学、流程不规范的情况,导致人才定价不透明,各地方、机构通过哄抬补贴、出台优惠政策来吸引人才,也使得人才所在国反感;第三,重引进轻培养,过度注重人才引进的数量,将精力和资源大多放在人才引进工作中,而分配于创业技能培训和企业扶持的政策及资源则屈指可数,创业管理还未做到精细化;第四,政策服务落地难,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很多国内政策未能及时传递到海外,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同时海外归国人才不太适应国内的创业市场环境,项目申报、团队建设方面的扶持政策未能落到实处。[4]
海归人才在创业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海归人才首次创业失败的比率超过50%,而创业失败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对国内市场了解不足,产品不能贴合市场或者没有清晰的发展逻辑;二是融资困难,国内的创业融资渠道难以支撑巨额的研发和生产销售费用;三是未能融入本地,增加了沟通成本和经营成本;四是缺乏创业技能培育,无法胜任由科学家向创业者的角色转变。
尽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已经在海外人才引进管理和法律法规的制定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上述在海外人才引进和创业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仍会对中国人才战略的实施效果形成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海外人才引进和服务保障体系进行优化,提高海归人才创业的治理水平。
完善海外创业人才引进和服务保障体系的相关措施
在当前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中国海外人才引进与保障服务不仅遭遇新挑战、新困难,同时也面临新机遇、新转折,针对引进海外人才归国创业工作中存在的政策不协同、过度竞争、重引进轻管理和政策服务落地难的问题以及归国人才创业过程中影响创业绩效的共通性的问题,需要做好顶层设计,优化引才创业体系,来实现创业人才引进和管理效益的提升。
健全人才引进制度,实现精准引才。我国应成立专门的海外人才引进机构来统筹各机构人才引进工作,确定人才评价定价标准,并结合中美贸易摩擦中被美国针对的高新技术产业来界定拟招引人才方向、计算相关人才缺口。[5]中美贸易摩擦发生后,很多海外人才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产生归国意愿,海外人才引进机构需要主动走出去与海外人才组织、专业协会常态化对接,掌握海外高层次人才信息,根据其研究方向、成果及归国意愿等因素建立重点类型人才数据,将其打造为开放的人才交流平台并定期更新,方便国内相关机构与海外人才直接对接,精准甄选合适的归国创业人才。同时需要突出企业协会、高等院校等组织的市场主体地位,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为海外人才建设发展载体和创业平台,一旦出现海外高层次人才发展受限的事件可以通过高质量的发展平台来吸引、承接其归国创业。
优化跟踪服务机制,保障资源供给。建立海归人才创业跟踪服务管理机制,在海归人才创业的初始阶段,协助其处理事务性服务工作,帮助其尽快融入当地,并积极运用政策工具提供合理资源来吸引海外人才,如为创业团队提供场所、协助引进科研人才、进行税收减免、投入引导资金以及建立商业银行对海外创业信贷支持风险分担机制。创业过程中应当重视创业培训工作,制定培养计划,提高其发现机遇、调动资源、开拓市场等能力,并紧扣创业企业的发展节点,开展资本运作,引入战略投资者,提高创业成功率,同时设立专项资助计划,搭建开放创新项目载体,建立信息研究机构,整合国内外信息资源,及时发布国内外技术成果、市场信息,为创新创业提供技术与市场信息支持。
提高市场开放程度,改善创业环境。市场容量大、消费能力强是吸引海外人才归国创业的核心优势,因此,必须改善创业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建设开放、有效的市场经济体制,让创业者在公平、透明的市场规则之下参与竞争,促进创业企业的健康发展;仅依靠创业团队、技术和产品很难从本地市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海归创业企业必须学习中国背景下的创业知识,在创业网络中嵌入本地资源,实现与本地相关方信息、资源的共享合作,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以本土化的形式深入市场化,更好地将各项创业要素最终转化为理想的创业绩效;而政府则应当充分保护市场,致力于知识产权保护、信用体系建设、基础设施保障公共服务,改善海归人才创业环境。
創新引导培育形式,做好扶持工作。为顺应国际形势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海归创业的引导培育工作也必须不断创新,如引入风投参与海归人才的创业过程,向创业者传授创业技能,建立规章制度,协助初创企业走上正轨,同时可以利用其产业链资源,促进创业企业与本地上下游企业甚至竞争对手展开合作,更利于其进入本地市场,提高创业绩效;又或者政府可牵头联系创业企业以及相关需求方,实施研发外包政策,采取合同委托研发、专利许可的方式,利用海归人才的技术储备和科研能力,成立研发外包企业,由发包方进行市场调研、设定产品参数,海外创业企业完成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后再交发包方完成生产、销售工作,从而在推动相关产品产业化、市场化的同时降低海归人才创业风险,扶持其提高创业成功率。
中美贸易摩擦的发生短时间内对中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归国创业产生了不利影响,但长远来看,这也是一次战略机遇。中国必须做好顶层制度设计,建立相关完善的引才创业制度体系,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通信信息、海工和船舶装备等领域引进高层次人才归国创业,通过资源和政策支持,以及创业技能、市场培育等手段促进创业企业发展,加快建立内生性创新经济体系,实现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地位的提升。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青年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71402110)
注释
[1]戴翔、张二震、王原雪:《特朗普贸易战的基本逻辑、本质及其应对》,《南京社会科学》,2018年第4期。
[2]田海嵩:《高层次留学人员回国动机及发展影响因素研究》,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第24~25页。
[3]张再生、杨庆:《海外高端人才政策评估及优化对策研究》,《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
[4]赵庚、刘兵:《京津冀科技人才政策比较研究——从扶持走向服务》,《人民论坛》,2016年第11期。
[5]高子平:《中美竞争新格局下的我国海外人才战略转型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第3期。
责 编/肖晗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