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5G时代电信通讯行业的深刻变化

时间:2024-04-23

【摘要】随着2019中国5G技术的全面商用,传统媒体、新兴媒体、智能媒体和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传播为技术主体的网站、电子邮件、短信、QQ、博客微博和微信等新型电信通讯媒体交织融合,构建起媒介融合向纵深发展的全媒体业态。在中国大力构建人类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时刻,又适逢中国机构改革破拆横亘电信通信和广播电视“篱笆”的良好机遇,赋予5G时代电信通讯行业的媒体地位,问道与论道电信传播理论,将电信传播纳入大众传播理论体系,科学完善新闻传播演进进程图谱,摆正电信传播既有的“宣传地位”“喉舌地位”,是构创中国特色“新大众传播”的必经历程和未竟里程,是以中国为圆心推进创建全球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也是全媒体时代中国媒体管理制度创新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5G  电信通讯  媒体地位  新大众传播  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9.21.006

当下,全球化“三网融合”浪潮不可遏阻,5G技术规模化在中国进入到全面商用时期,电信通信与传统广播电视的边界正在逐渐消弭,新的更大规模的电信通讯传播产品破壳而出。在中国大力推进媒介融合向纵深发展、推进构建人类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时刻,又适逢5G牌照发放、中国机构改革破拆横亘电信通信和广播电视的“篱笆”良好机遇,问道、论道电信通讯传播理论与实践,摆正电信通讯行业既有的“宣传地位”,确立电信通讯传播在“新大众传播”体系中的本我地位,建构世界领先的电信传播理论体系,为电信传播正名,是中国新闻传播理论研究蓄势腾飞的重要突破口,是建构与创新科学完整的中国特色新闻传播理论的历史选择,是中国新闻传播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比肩世界一流并“弯道超车”的理想路径,是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建设中国网络强国的时代呐喊,是创建人类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论支撑,是创构“新大众传播”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

赋予5G时代电信通讯行业的媒体地位,为5G时代电信传播理论问道与实践求证,既是对经典新闻传播理论的历史叩问,是中国新闻传播理论研究的寻根逐源,也是中国新闻传播理论研究“不忘初心”、尊重“幕后英雄”的真情拷问,是中国新闻传播理论研究“而今迈步从头越”的使命担当;论道中国特色电信传播理论建构,考证中国特色电信传播实践价值,让电信通讯行业这一“幕后英雄”转向置身为新时期信息传播“真的英雄”,是尊重历史、还原历史的新闻传播研究学术本色,是中国机构改革时期媒介融合向纵深发展与时俱进、除旧布新的潮头搏击。

5G赋能释放出电信通信行业丰富强大的“媒体”信号

当越来越多的人们将注意力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转向互联网络,世界政要、达官贵人也开始在网络徜徉,或与网民聊天或发表微博时;当越来越多的人们倾向于将尽可能多的功能集中于手机,甚至连政府机关的会议通知、应急时的紧急命令和民情安抚慰问等均是第一时间通过短信发布时;当4G陆续成为过眼烟云,5G技术、5G网络势不可挡地扑面而来,“新媒体”“人工智能”“智能传播”“5G传播”等新概念、新思想、新传播遍地皆是;当中国在全球率先发放4张5G牌照时,引发了中国传统广播电视与电信通讯行业的全新思考与论證,催发出中国新闻传播管理制度的全面创新。

我们应赋予我国电信通讯行业与传统媒体行业一样的“媒体地位”,既给予其新闻采访权,也按照新闻传播机构的管理模式实施“把关人制度”,充当起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建设全媒体的重要力量,与纷至沓来的“智能传播”“量子传播”“超算传播”“超智传播”等新兴传播理论有机融合,创构出新时期中国特色“新大众传播”理论的粗致模样。

(1)中国5G牌照发放,释放出电信通信行业从信息传播的幕后走向信息传播前台的强大信号,“电信传播”之概念与内涵为越来越多人所理解和接受,形成与大众传播并驾齐驱的竞合态势,电信传播纳入大众传播体系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电信传播、智能传播、全媒体传播共同汇聚而成的“新大众传播”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开展了实践应用。

2019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标志着中国在全球率先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这一中国“G时代”的里程碑事件,彻底激活了长期波澜不惊的中国传媒市场,既被视为“三网融合”的实质性公平竞争与合作,也是中国电信通信行业与中国广播电视比肩发展新时期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和新闻传播产业的里程碑。早在2016年5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颁发了《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批准其在全国范围内经营互联网国内数据传送业务、国内通信设施服务业务。这意味着,中国广电网络三年前已经成为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分庭抗礼的第四大基础电信运营商。

如果说中国广播电视进入电信通信行业势不可挡,那么,中国广电网络与三家中国电信通讯公司一起获颁5G商用牌照,就会为其新的商业平台开发产品,形成5G产业优势,形成5G商业应用优势,聚集5G产业资源,赋予占据牌照资源3/4的电信通信行业无限的关于传播事业的畅想和产业的畅想。按照经典传播学理论的概念,大众传播是由专业化的传播机构,运用复杂的技术手段面向不定量多数的受众进行的大面积传播活动。根据这一概念,当下活跃着的各类电信传播现象全部可以“对号入座”。如果说大众传播是高扬主旋律、实现国家政权“意识形态”的重要手段,带着深深的“权力”印痕,具有明确意义的“喉舌”功能。那么,电信通讯传播则是一个权力机构“喉舌”与普通百姓“自媒体”缠绕其中的多面体,其带有政府机构的权力和权威,在应急事件和危机传播中大显身手;同时,电信通讯传播又是电信通信行业技术创新与理论创新的有机融合,具有浓厚的市场经济印迹,是普通老百姓畅所欲言的传播殿堂,并有着极为巨大的产业规模和不可限量的未来空间。

(2)5G牌照发放并全面商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统领下的短信传播、网站传播、“两微一端”传播等电信通讯传播分化裂变加速,推进了电信通信信息传递向媒体转播的角色转换,在新闻传播实践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元G到4G时代,中国电信通信行业与广播电视行业没有本质上的“交集”,即使在国家战略层面大力推进的“三网融合”,也迟迟不见突破性的成果。转眼到了5G时代,中国电信通信行业与广播电视行业围绕新时期新闻传播开始了正面搏杀,并且依靠管理机制、技术力量和资本实力的后发优势在某些领域占得先机,与人工智能技术勾连耦合,形成电信传播、智能传播新势力。

放眼当下新闻传播理论与实际势力范围,网络传播占据了主导地位,传统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盛极一时风光不再。“新媒体”“电信传播”“算法传播”“智能传播”“5G传播”等新概念、新理论成为业界学界津津乐道的话题。当前,中国媒介融合向纵深发展势不可挡,以电信传播智能传播为主导的全媒体新势力的传播影响力日益扩大增强。这种前所未有的、与电信通讯技术与智能技术密切相关的电信传播、智能传播、超值传播、算法传播等传播新势力,既与大众传播有着某些相似之处,又有自己的独特方式,正在慢慢融入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成为新时期信息传递与交换的生力军,“新大众传播”理论呼之欲出。

电信通讯传播在中国更多地被认为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旁门左道”,其长期处于传统大众传播的从属地位,充当着为远距离信息传递技术保障的角色。当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传播为电信传播“正名”时,电信通信行业与传统大众传播行业不由自主地成为了传媒产业正面交锋的竞争对手。

当电信传播阵营中的电话传播、网站传播、电子邮件传播、博客微博客传播、QQ传播、短信传播、微信传播等开始更多地充当着大众传播角色,甚至某种时刻发挥着比既往大众传播更大的传播作用时,电信传播是否应该纳入大众传播体系统一管理呢?假设某个国家和地区赋予互联网络重大新闻的第一时间信息发布权,或者规定网站媒体、博客微博客媒体、短信微信媒体以及其他各种移动互联网媒体等电信媒体与传统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机器同样具有传输时政的功能呢?

当下,我国电信通讯行业一方面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及其他各种电信通讯技术终端,担负着与传统媒体一样甚至更多的新闻传播业务;另一方面又没有像传统媒体一样的“媒体地位”,在很多场合(如高级别会议“两会”、重大国际国内赛事全运会等)没有新闻采访权,这就既排斥了电信通信行业在“全媒体时代”的作为和担当,也失去了有关方面顺势而为强化监管的机遇。

长期以来,我国电信通讯公司更多地考虑商业利益最大化,由于电信通讯行业在电信传播领域缺少行业管理经验,运营商“擦边球”事件多有发生,各种有害信息乘隙侵入而防不胜防,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同时,国家信息管理处于中宣部、工业与信息化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等多头管理,形成了这些年来我国电信通信行业信息传播无法科学管理的乱局。要改变目前我国电信通讯行业“企业化”管理模式,结束“管理相对涣散,多头管理既管不好也管不了”的乱局,淡化电信通讯公司将商业利益最大化置于首位的既有观念,从管理制度、管理源头上杜绝互联网等新媒体传播的各种有害信息,亟需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民意的新时期信息传播的新型理论,在这样的时间节点推出中国特色“新大众传播”理论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电信通讯从来就是新闻传播的重要力量和无名英雄

在中外新闻传播发展历史长河中,时时刻刻有着电信通讯的身影。因其一直在传播领域身后默默奉献,长期以来充当“蓝领工人”,既没有“喉舌”的彪显地位,也没有“名记者、名编导、名主持”的风光盛名,甚至始终没有一个应有的新闻传播的合适名头、名分。邮差、发报员、接线员、话务员、后台技术支撐等是他们的代名词,“网络大咖”“网络作家”“网络黄军”“网络水军”只能说是他们的代言人。正因为如此,电信传播理论探索长期进入不了新闻传播理论研究者的研究领地范围,电信传播理论长时期不能纳入新闻传播理论谱系。

在大众传播活动中,电信通讯传播技术自始至终无处不在、无所不能。1848年,全球首家通讯社——哈瓦斯通讯社在巴黎与布鲁塞尔间使用电报传送信息。对电报技术的使用,使路透通讯社逐渐发展成为了国际性通讯社。1870年1月7日,哈瓦斯通讯社、路透通讯社和沃尔夫通讯社以“联环同盟”形式,搭建了世界范围的消息商品的生产和售卖格局。这一格局的形成,正是以各自对世界电报线路的垄断占用为前提的。1913年,美联社的新闻服务开始采用电报技术实现远距离新闻直达业务。1877年,第一份由电话传收的新闻电讯稿被送达波斯顿《世界报》,电话技术渗透到新闻传播业务实践。从那时到现在的100多年间,不断出现的电信通信技术一直是各大通讯社、报纸杂志社和广播电视台异地文字、图片、音视频的传输工具。[1]

在新时代传播阵营中,电信传播的价值地位日益显现。1992年,沃达丰公司通过手机终端发出世界上第一条短信息,这种即时文字传输为人类传播带来耳目一新的体验。随着电信通讯网络技术的升级换代,短信传播的使用人群和传播效果日新月异,群发短信成为了政府体恤民情并且在突发事件中实现“危机传播”的重要手段,短信投票一度是传统广播电视竞赛节目竞猜节目屡试不爽的互动利器。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在全球陆续实现互联、互通,各种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相关电信传播连续出现,弥补了传统大众传播即时性、互动性、灵活性不够的短板,达到了比传统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既往大众传播更大的传播范围和更高的传播效能。

既然在传统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的实际应用过程中,电信传播的各种技术手段和传播载体从来没有缺席过,为什么历经100多年、曾经为远距离大众传播作出创始性贡献的电报传播在大多数新闻传播著论中(新闻传播史论史学)几乎找不到“只言片语”?电话(传真)技术沿用至今,“电话连线”还时不时出现在广播电视节目中,为什么新闻传播管理机构和新闻传播学术研究人员视而不见,同样将其隐身在新闻传播“幕后”?在新时代传播阵营中,电信传播的价值地位日益显现,网站传播、电子邮件传播、短信传播、QQ传播、博客微博传播和微信传播等新型电信传播,其社会影响力足以与传统大众传播分庭抗礼,短信传播、QQ传播和微信传播等即时通讯在应急事件和危机传播中取代了传统大众传播的位置,为什么却得不到有关方面的确认?在未来传播理论谱系中,电信传播理论是否应该与原始传播、口语传播、印刷出版、电子传播和未来传播等量齐观,共同建设符合时代发展的“全景式”新闻传播理论谱系?

“台湾通讯传播委员会”(简称NCC或通传会),是仿效自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的专业管理机构。“台湾通讯传播委员会”委员由台“行政院长”提名,经台“立法院”同意后任命。在此背景下,中正大学下属的社会科学院传播学系亮出了“电讯传播研究所”的旗帜,这应该算是中国最早专门研究电信传播的学术机构。

中国大陆新闻传播学者近年来注意到电信通讯行业的传播价值,在各种场合开始给予了电信通讯明确的“传播地位”。2010年,曾静平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在《现代传播》杂志适时发布了《电信传播的研究路径与理论构架》一文,这是中国大陆学者第一次以全新的视野和视角论述传播学领域的新成员——电信传播,文章对电信传播的基本定义、研究背景、发展脉络、学科体系和学术价值等各个方面作了开创性的全面诠释。胡正荣在其2011年的《新媒体前沿》著作中,专门开辟“第二章:电信新媒体产业模式”,谈及“移动互联和融合开放”的内容。专家表示,5G是一项引发传播学学科范式革命的技术,将给传播学学科带来根本性的变革,或将成为传播学发展的决定性“拐点”,电信传播学呼之欲出。

5G时代电信通讯行业如何履行大众传播使命

电信传播理论的艰难曲折问道之旅,反映了当下电信传播理论研究的各种不顺、不畅、不到位、不精道。相比于欧美国家的电信传播著论,国内更多停滯于电信传播技术的历史回顾,是电信传播业务平铺直叙的阶段总结,对电信传播的应有地位和使命担当基本上没有涉及。即使是曾静平的研究论文,也没有明确指出电信传播的“媒体地位”,没有一针见血地指出电信传播就是大众传播的基本组成部分,电信传播+大众传播已经构筑成新时期“新大众传播”。以5G时代中国电信传播理论归位为起点,探究以电信传播智能传播构筑而成的“新大众传播”的现状与往来,是全世界新闻传播理论研究尊重历史、还原历史的为学之道,是中国新闻传播理论工作者面向中国机构改革国情和电信传播业务实际发展现实的“初心行动”,是新闻传播理论研究和实践检测着眼未来的创新、创造之举。

5G赋能下活跃着的各类电信通讯传播,全部可以对号入座“新大众传播”谱系。电信通讯传播是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云服务坚实平台,是技术创新与理论创新的有机融合,具有浓重的市场经济印迹,是普通老百姓畅所欲言的传播殿堂,并有着极为巨大的产业规模和未可限量的未来空间。

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搭建,越来越突出了电信通讯技术的“传播功能与传播地位”,传播与科学的结合被广泛接纳,欧美发达国家很多传播与科学学院(研究院)应运而生。中国即将开启的政府机构改革,有望让长期以来电信通信与广播电视融合发展相互掣肘的局面大大改观,“三网融合”各行其是的怪状可望扭转,电信传播迎来了大发展、大繁荣的“名正言顺”时期,电信传播归入大众传播体系,理直气壮地担当起党和国家的舆论宣传重任,发挥出新型大众传播机器应有的作用和功能,已然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时候。创新中国新闻传播管理制度,将电信传播“媒介”顺势而为修改为电信传播“媒体”,赋予电信传播媒体与传统大众传播媒体同等、平等的媒体地位,已经刻不容缓。

确立电信通讯行业信息传播主管单位,明确电信传播的“媒体地位”。经过电信传播理论与实践的问道与论道,电信传播回归大众传播谱系的主体地位毋庸置疑。在新一轮中国政府机构改革征程中,中宣部、网信办有了更为明确的使命担当,国家级媒体旗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已经建立,电信通讯传播的主管单位、主体部门比任何时候都更为明确。随着5G时代的到来,中国特色电信传播实现由“媒介”到媒体的华丽转身,确立电信通讯行业的媒体地位、喉舌地位自然是顺理成章。

在既往电信传播体系中,短信传播、QQ传播、微信传播一直就是电信运营商的业务范围,围绕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开展的网站传播、电子邮件传播、博客微博客传播业务,又涉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文化部、公安部和网信办等“多头监管”,导致文件频发,管理涣散而混乱,实际效果远远达不到预期目标。

在电信传播业务发展过程中,各种网络色情、网络暴力、电信欺诈、网络恶搞等泥沙俱下,网络气象映射社会万象,网络安全考验国家安全。通过确立电信传播的主管单位,树立电信传播的大众传播媒介地位,可以发挥电信通信传承与积淀上百年的技术优势,将各种不同类型电信传播的传播人群、传播特点、传播性能、传播渠道、传播终端进行大数据归类分析,从技术细节、技术源头对电信传播不良信息实施梳堵和打防管控。

通过确立电信传播主管单位,即机构改革之后新出炉的工业和信息化部,而不是当前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设的网络机构司作为其主管单位。这样,工业和信息化部传承多年的电信传播技术管理和协调优势将得以发扬光大。只有树立电信传播的大众传播媒介地位,电信传播的各种信息业务,才可以全部按照传统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机构的标准,设置各类信息“把关人”制度,将各种黄、赌、毒信息和假冒伪劣信息拒之门外,确保中国电信传播风清气正,确保新兴的中国特色“新大众传播”成为全球新闻传播的理论高地和实践示范区。

发挥电信传播的技术优势,在网络空间安全领域有所作为。确立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行业主管单位,可以更加充分地发挥其对电信通讯传播工艺流程了如指掌的优势,加之各路技术精英掌握着各大电信运营商的“中枢神经”,对每一个电信传播产品的制造流程了如指掌,完全可以从技术源头堵塞各种漏洞,防范各种电信传播的信息风险,构建电信传播的和谐生态系统。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各种媒体形态、平台、内容、手法相互交织,各有其不同的特性与职能。在此繁琐庞杂的电信媒介与海量信息中,仅对某一单一媒介或平台进行管理把关与设立门槛,或对某一信息内容检索、分析和整理为公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或服务的工作,不适应当前电信通信融合的发展需求。特别是在当前的多媒体的情境下,电信机构、电信组织及电信中介要依据不同的受众群体、媒介平台、媒介内容而营造或提供丰富多样的产品与服务。同时,由于电信媒介产品日趋呈现形态多元化的特点,电信传播从事人员也要了解、熟悉各种电信媒介的特性与操作技能,包括传统纸媒、磁带、光盘、网络书籍、手机书籍、影视作品或者其他数字形态产品,并形成将单一媒体加工转变成多种媒体的整合传播能力。

通过技术优化和技术创新,使得电信传播的参与、互动及多维联动鲜明特征更为显著。各种电信产品或平台的推出与应用,预示着新的技术和沟通手段的出现,都是以互动、参与和分享等为核心的赋权理念的彰显。因此,现代电信传播者要了解各种电信媒介,如手机短信、微博、微信、新闻组、论坛、社交网站等电信媒介平台上传播产品的信息,也要能够不断优化并提供良好的服务与产品,争取读者,拓展市场。同时,要学会同使用者、其他媒介从业者及机构的互动,从而不断发现和挖掘独特的创意点子;还要把握市场的动向和受众的心理,宣传自己的产品,建立品牌形象。此外,电信传播机构或电信传播从业者需要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的能力。一方面应自觉扶持反映优秀民族文化的作品;另一方面要对西方优秀的传播经验加以借鉴和运用,并抵制西方文化殖民主义的渗透,从而不断提升本国的文化软实力。

创建电信传播理论,优化与完善现行传播进程理论图谱。经过我国新闻传播工作者的艰难问道,电信传播理论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积淀。中国国内电信传播学者在借鉴大众传播学时代独有的“电视人”“容器人”等的基础上,对互联网时代的“网络人”和移動互联网时代的“手机人”“短信人”和“微信人”等的年龄性别、心理特征、意识形态、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社会影响等展开了全面立体的剖析,深入探索了“网络游戏痴虫”“QQ痴虫”和“短信痴虫”的文化属性、地域分布和人群特点。例如,曾静平形象地将“网络人”和“QQ人”描述成“键盘虾米”和“蛐蛐幻影”,受到大多数人认同。[2]

在5G时代构筑的电信传播理论体系里,创造性地提出电信传播之“素养传播”前沿观念,是新时期新闻传播理论的全新内容。“素养传播”不是一般意义的概念把玩,而是确确实实地解决了“媒介素养”“传播素养”和“新媒体素养”等的研究属地问题,确立了素养传播研究的时代地位,是对传播学理论的巨大贡献。电信传播理论体系之“素养传播”理论,“以小见大”地厘清了电信传播的媒体属性,为电信传播的公信力权威性建设、矗立电信传播媒体品牌打下了坚实基础。电信传播之素养传播,强化了电信传播媒体品牌,为全盘布局培养电信传播通才创造了条件,打通了其通晓电信传播媒介特性的必经之路。

5G时代电信传播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演变,不仅仅是电信通信技术手段不断升级换代,不仅仅是电信通讯行业由“媒介”向“媒体”飞跃的凤凰涅槃,不仅仅是电信传播载体的不断丰富多样,不仅仅是电信传播影响力日渐扩大,更体现了电信传播作为传播品牌显示出越来越大的号召力、感召力、统治力,是构创中国特色“新大众传播”的必经历程和未竟里程,是以中国为圆心推进创建全球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

注释

[1]曾静平:《电信传播的研究路径与理论构架》,《现代传播》,2010年第10期。

[2]曾静平:《电信传播的未来发展演进趋势畅想》,《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7年12月上。

责 编/周于琬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