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赵爱玲
近日,安永发布《中国内地和香港IPO市场》报告称,随着疫情的缓和,全球上半年IPO较为活跃,共有1,020家企业在全球上市,中国依然是全球主要的上市地。
“归因于赴美上市热潮的延续,预计上海证券交易所IPO数量全球第二,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以144宗交易位列第一,其中,快手科技位列全球上半年IPO筹资额之首,中国三峡新能源、京东物流进入前五。”安永大中华区上市服务主管合伙人何兆烽表示。
中概股回归形勢高涨
近几年,中概股正加快回归脚步。何兆烽说,港股方面,中概股回归对全年筹资额有较大影响。谈到利好因素,他说,随着疫苗大范围的接种,全球经济显现出复苏的曙光;此外,目前主要国家并未明确表态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疫苗的有效推出有利于香港经济的恢复;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开放合作的趋势不变,内地资金流入可巩固香港资本市场的地位,对股票市场形成一定支撑;香港市场估值相对较低,吸引全球投资者。
“未来,香港或将迎来更多中概股回归。独角兽、大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与健康产业的上市势头将依旧延续。”何兆烽说。谈到不利因素,他表示,香港经济仍然面临多重挑战,恢复的速度将取决于多种因素;美国通胀可能对利率产生影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可能对香港经济造成负面影响;人民币贬值风险;来自地缘政治环境的挑战,包括中美关系进入新的节点,对香港经济影响不确定等等。
何兆烽认为,香港正就简化海外发行人(包括业务以大中华为重心的发行人)在香港上市的制度咨询市场意见,如制度可以落地将有利于在海外上市的传统行业的中国企业赴港上市。此外,对主板上市公司的盈利要求提高有利于保持主板上市公司的质量和提高创业板上市的活跃度。
据了解,2021年上半年香港市场预计共有45家公司首发上市,筹资额2,108亿港元。与去年同期相比,IPO数量减少 24%,而筹资额增加127%。其中百度、哔哩哔哩、携程、汽车之家4家中概股回归香港,占前十大筹资额的38%。2021年上半年超过八成数量的新股来自中国内地,筹资额占全部筹资额的97.5%,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上升。投资者申购新股的热情比去年同期升高,主板平均超额认购倍数达439,较去年提升98%,上半年所有香港主板上市企业均获得超额认购。
从筹资额来看,随着中概股回归,2021年上半年科技、传媒与通信行业列筹资额首位,占总筹资额的54%。就IPO数量而言,生物科技与健康产业表现出色,IPO数量跃居首位。金融科技行业筹资额列第四,2021年上半年,未有传统金融服务企业在香港上市。
安永华明审计服务合伙人李康表示:“受益于中概股回归及近年来港交所对IPO制度进行的改革,我们看到2021年上半年香港IPO筹资额创下新高。随着科创板股票正式纳入沪港通,恒生指数成分股调整、简化海外发行人在香港上市制度的探索不断推进,香港新股市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将进一步提高。”
李康表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中概股上市活动并未因《外国公司问责法》而停滞,赴美上市企业数量更是达到历史新高。2021年至今美股市场共有31家中国企业首发上市,共筹资88.2亿美元,IPO宗数和筹资额分别较去年同期上升94%和237%。上半年中概股平均首日回报率达131%,同比为近年来最高。与去年同期相比,中国内地企业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活动增加,IPO数量和筹资额分别增长1000%和4178%,占中国内地企业2021上半年在美上市总数的35%和63%。
工业行业的IPO数量和筹资额均列第一
随着后疫情时代经济加快恢复及注册制的推行,A股市场在上半年迎来了全新发展。2021年上半年,注册制IPO数量和筹资额均超过核准制,IPO数量和筹资额占比分别为70%和59%,创业板和科创板IPO数量分列一、二位;上海主板筹资额最高,占全部IPO的35%。
安永大中华区政府及公共事业部主管合伙人杨淑娟表示:“当前A股市场正在多措并举,以明确各板块定位,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总体来看,不同的企业都有适合自己的市场,同时错位发展,适度竞争,有助于开启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新征程。”
杨淑娟说,2021年上半年A股IPO数量和筹资额双双上升,稳健和结构性行情依然是主旋律。注册制下,IPO审核从严态势仍将延续。
从行业来看,工业行业的IPO数量和筹资额均列第一,科技、传媒和通信行业IPO数量和筹资额列第二。与去年相同,金融企业IPO数量和筹资额持续低位,2021年上半年只有4家金融企业在A股上市,IPO数量和筹资额双双跌出前五。从地域分布来看,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和山东分列IPO宗数前五名,占69%。按筹资额计,广东、北京、浙江、上海和江苏分列前五,占总筹资额的70%。
2021下半年,中国内地IPO活动将受到哪些方面因素影响?杨淑娟称,国际上来看,疫苗接种加速推广,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好于预期,但疫情在部分国家的失控或加重投资者对新兴市场的担忧;国内来看,经济增长已基本恢复至常态;“十四五”规划开局,政策利好助力相关行业的IPO活动;以注册制为龙头的改革将进一步落实细化,上市企业质量提高将改善A股生态。下半年IPO排队企业数量将维持高位,截至6月21日,共有633家排队企业,其中近八成为科创板及创业板排队企业,其中多数为科技、传媒和通信业,生物科技医疗业,工业材料行业企业。
谈及拟IPO企业所面临的机遇,何兆烽表示:“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环境下,拟IPO公司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可能性,加强企业的韧性和灵活度,向投资者显示企业可以应对疫情、供应链危机及经济情况一旦转差等带来的风险。跨境上市企业需考虑地缘政治和当地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并为此做好预案,以做出充分的准备,抓住上市窗口。”他说,在目前流动性充沛的条件下,拟IPO企业加强资产负债表,使企业的财务状况可以抵御市场和疫情变化的风险并对政策的趋势与变化作出预判和应变,安排好上市的准备资料和时间表。此外要提升公司治理的水平,包括关注社会责任、公司管理和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等,对公司做合理和现实的估值。
此外,何兆烽表示:“随着疫情的控制及消费的复苏,第二季度中国内地和香港的IPO活动恢复常态化发展。在新证券法的实施及创业板注册制的推行之下,相比去年,A股四大板块在IPO数量和筹资额上均有提升。同时,一批备受瞩目的科技公司在港交所上市,为香港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下半口岸是对外开放的门户、国际交往的桥梁,也是国家安全的屏障和新时期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主要阵地。近年来,相关国家(地区)也高度重视、积极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工作,纷纷采取措施,提升本国(地区)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中国不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的渐进过程中,2018—2020年期间,相关国家(地区)的成功经验和最佳做法都有哪些?
挪威——成立国家贸易便利化委员会
挪威是在历年世界银行《全球营商报告》中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始终排名前列的国家。为了继续保持全球跨境贸易便利化领先水平,挪威在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实施后率先成立了“国家贸易便利化委员会”(NCTF)作为跨境贸易便利化相关事务的总体协调机构,包括财政、商务、交通、统计、国家安全、食品安全等15个政府部门和企业联合会、船东协会、商会等11个商业组织和包括挪威邮政、有单独关务部门的大型进出口商在内的企业。
除海关手续、信息通讯等原有工作组外,该委员会还新成立了海关法律修改、原产地等新的工作组,每年定期召开两次会议,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1)监督《贸易便利化协定》的协调和实施;(2)消除进口、出口、转运货物流动中的不必要障碍;(3)评估挪威出口商的冲突利益;(4)支持国际层面的合作和开发;(5)确定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援助需求。
成立后,挪威“国家贸易便利化委员会”的主要工作成绩包括:(1)明显改善了商界和政府边境管理部门的对话;(2)指定联络人员(含正常工作时间外);(3)开发边境货物快递通关系统;(4)减少挪威海关持续重组给经营者带来的影响;(5)改善邮递、快递等收件人数众多的货物常规处理;(6)简化重复的单证检查要求;(7)改善运输工具统计信息等。
挪威“国家贸易便利化委员会”目前面临的挑战包括:(1)接受该委员会成为政府机构和商界之间有关国际贸易对话的主要机构;(2)在正确的领域、用正确的方法来定义和架构问题解决;(3)从贸易便利化事务相关参与方的角度平衡不同利益方的程度;(4)引入最合适的商界成员来代表最主要、最重要的需求和利益;(5)引入有相关利益的政府机构和商界成员,如中小企业和邮政、铁路部门等。
韩国——推进和完善“认证经营者”(AEO)制度
韩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在亚洲处于前列,近年来韩国在贸易便利化方面的主要工作是推进和完善“认证经营者”(AEO)制度,该制度为符合安全要求的国际供应链参与方提供快速通关、降低查验率、韩国伙伴关系等通关便利。
截止至2019年6月,韩国共有包括进出口商、报关行、保税运输业者、货运代理、海运空运承运人、仓库经营者、地面操作人在内的832家“认证经营者”。韩国海关为建立伙伴关系的“认证经营者”指定“客户经理”(Account Manager)提供与贸易相关事务的咨询服务、加强内控提高守法合规程度,鼓励“知情守法”(Informed Compliance);同时为“认证经营者”提供降低查验率、优先查验、简化通关手续、免除稽查等通关便利降低贸易成本。
总体而言,在财务清算能力、安全管理水平、内部控制情况符合要求(评估期限5年、守法分值80分以上)的“认证经营者”可以获得的跨境贸易便利化便利包括:(1)免除海关稽查和外汇交易稽查;(2)可以通过企业ERP系统进行进出口申报和电子化通关稽查;(3)降低查验率或在选中查验时享受优先查验待遇;(4)月度税款汇缴、减轻处罚或处置金额;(5)延长许可期限、减少定期核查、保税运输的汇总申报;(6)提供快速通道加快进出境手续,提供VIP休息室。
截至2019年9月,韩国海关已经完成与美国、加拿大、日本、中国、澳大利亚等20个经济体的海关AEO互认,有效地扩大了“认证经营者”的对等优惠区域,充分提升了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新加坡——世界上最早开发、使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国家
新加坡是世界上最早开发、使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国家,其单一窗口建设始终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新加坡政府的有力推动下,新加坡“单一窗口”建设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早在1989年成功上线运行的新加坡贸易网(TradeNet)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级电子贸易通关系统,也是全球第一个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系统。贸易网(TradeNet)系统允许所有相关公共及私营部门通过电子方式交换贸易信息、简化处理流程以达到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2007年10月,TradeNet4.0最新版本投入使用,该系统目前连接海关、税务等35个政府部门,与进口、出口(包括转口)贸易有关的全部申请、申报、审核、许可、管制手续均可以通过TradeNet系统顺畅完成。目前该系统已经完全实现365*24全天候运行(除每周日下午4点到8点进行系统维护外),自动接收、处理、批准和返还电子申报。TradeNet系统已经完全替代了以往贸易商需要提交纸面单证的繁杂程序,通过多个政府机构之间的协调、合作以统一、单一窗口的方式向贸易商提供通关/放行的一站式服务,节约了贸易成本,提高了贸易效率。截至目前,TradeNet4.0系统每年处理超过7000亿新加坡元的贸易量,平均每年可以减少约10亿美元的贸易成本。
以TradeNet为核心组件,新加坡又开发、建设了全国性贸易及物流IT平臺——TradeXchange平台,方便了商业、企业及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大大提升了新加坡境内外的货物流通效率。目前,TradeXchange平台已经实现了与世界各国商业系统和管理系统的对接。贸易商可以通过TradeXchange系统直接接入贸易网(TradeNet)、港口网(PortNet)、货运社区网(Cargo Community Network system)、海事网(Marinet)或其他增值服务系统。
此外,新加坡还开发了“网络化贸易平台”(Networked Trade Platform - NTP)——“一站式”贸易物流信息生态系统,该系统支持对新加坡境内、境外价值链相关各方的数字化连接,为新加坡成为全球领先的贸易、供应链、贸易金融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TradeNet系统和NTP平台同时并存,贸易商通过TradeNet系统的前端解决方案向新加坡海关的TradeNet系统提交申请,TradeNet系统通过前端将批准后的申请及时返回给贸易商;使用NTP平台,海关批准许可后可以直接以结构化数据格式返回给贸易商的NTP平台数据库、通过NTP平台实现其他服务业务的再次使用。
新加坡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最大特点是完全通过公私合作的方式进行,TradeNet系统和TradeXchange平台的开发和运维均由私人企业——劲升逻辑负责,私营企业主要关注技术层面的工作,而政府部门主要负责政策推进等事项。新加坡还长期致力于将单一窗口建设方面的先进理念、最佳经验、陈述技术提供给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截至2019年,新加坡已经在全球建设了50多个连接点,有效拓宽了跨境贸易便利化的范围。
美国——流程、制度、设施紧密结合
作为世界头号贸易大国,美国的跨境贸易便利化程度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其突出经验是完备、科学、规范的国内机构立法和安全、高效、便捷的通关管理流程与先进、完善、安全的系统设施紧密结合。
2006年,美国海关(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就积极推行“海关-商界反恐伙伴关系”(C-TPAT),密切加强与商界的沟通、协调与合作,在保证安全、合规的基础上为商界成员提供便利服务,有效提升了合法贸易的安全和效率。2016年,《贸易便利和贸易执法法案》生效,在国土安全部2003年成立后首次实现了对美国海关(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的全面授权,该法案的整体目标是保证公平、有竞争力的贸易环境,该法案的实施提升了美国的整体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早在二十一世纪初期,美国就已经通过同时“自动化商业环境”(ACE)系统实现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2016年,美国政府增加了对“自动化商业环境”(ACE)系统的财政投入,该系统目前已经全面实现无纸化操作,可以全面连接美国海关、国际贸易参与各方以及其他47个政府机构并实现充分的数据共享、信息共用,允许远程报关和提前报关,自动处理全部进出口数据信息,实现了在加强边境安全的同时便利合法货物的流转的双重目标。此外,与“自动化商业环境”(ACE)系统相衔接,美国还开发、完善了“国际贸易数据系统(International Trade Data System)”,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一站式”数据收集服务,简化了原本繁琐、重复的贸易数据处理工作。
此外,美国海关还坚持“客户服务”导向,在口岸业务现场推行“一站式”服务和“两次结关”制度。“一站式”服务赋予现场官员更多的自由裁量权和现场即决权,大大减少了推诿扯皮现象。“两次报关”制度允许企业在首次形式结关后一年内完成最终结关(可汇总进行),简化了手续,减少了进出口企业的人力、物力成本。
澳大利亚——“以客户为导向”的服务体系和服务观念
澳大利亚跨境贸易便利化的最突出经验是通过完善“以客户为导向”的服务体系和服务观念来保证高效、便捷的口岸通关效率。
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澳大利亚海关就倡导和实施“客户导向”战略,确定海关为“客户”——贸易相关各方提供优质服务的宗旨。具体做法包括:(1)广泛与产业界、行业协会进行沟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借用外部资源,优化海关管理;(2)建立海关官员与进出口企业开展工作交流的制度化渠道,增进相互了解、信任和支持;(3)在各个海关成立“质量管理小组”,量化各项管理指标促进海关整体效能提升;(4)改变以往对进出口企业“处处设防”的做法,尊重和信任绝大多数企业,允许“合理差错”和“合理漏缴”,促进企业守法自律。
客户导向战略的实施使澳大利亚的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整体提升,海关管理和通关效率都位于世界先进水平。
日本——通过制度改革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作为贸易大国,日本的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尤其是通关效率也位于全球前列,尤其是在海关管理、通关效率以及基础设施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
近年来,日本主要是通过制度改革有效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主要是推广预备审查制度、关税事前预归类制度、关税延期缴纳制度、进出口许可前货物提取制度、海关咨询制度和通关体制改革、推行港口24小时全天候通关等。例如,预备审查制度,是指在货物到达前事先向海关递交相关单据进行审查,从而实现到达后快速通关,该措施极大地方便了生鲜货物、交货期紧急货物、受节日等商机限制的商品、其他需要办理其他规定手续的货物以及因进口申报货物种类繁多导致海关审查时间较长货物的进口。再如,港口24小时全天候通关制度,首先在集装箱吞吐量大的口岸进行,在海关正常工作时间以外的时间段内配置海关官员值班,实现每年365天、每天24小时全天候无障碍通关。
借鉴与启示
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是一个长期渐进、逐步优化、充分开放的过程。上述相关国家(地区)在贸易便利化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最佳做法尤其值得我们借鉴,在科学研究、对比评测、全面对标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中国继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持续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方面的借鉴和启示如下:
1.坚持企业导向。在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企业导向”的原则和“伙伴关系”的理念,“相信绝大多数企业,服务绝大多数企业,便利绝大多数企业”应该成为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应有之义,尤其是要充分提升针对广大中小企业的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2.完善体制机制。推动口岸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国家贸易便利化委员会”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完善、创新、优化贸易通关流程和物流处理流程;完善救济机制,提升执法统一性和规范性;提升海关风险管理水平,推广和完善“认证经营者”(AEO)制度;丰富贸易金融种类,提升贸易金融服务;完善贸易物流基础设施,加强对贸易商和相关利益攸关方的培训。
3.强化信息公开。完善立法过程中与利益攸关方的交流磋商机制;完善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建设综合性“一站式”贸易物流信息门户网站;提升“咨询点”信息咨询服务的有效性和及時性。
4.倡导科技先行。完善和优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强跨部门、跨机构、跨区域的数据共享、信息共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纸化通关;充分利用先进技术装备,降低实际查验比率。
5.加强合作交流。开展通关时间研究;支持国家层面、口岸层面口岸管理相关部门加强与国际、地区和国家层面对口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区域、国别合作对接。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