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并购与重组:企业迅速成长之道

时间:2024-04-24

20世纪,美国众多知名企业经历了多次并购重组的洗礼。这些企业通过横向、纵向、跨行业、跨国等方式实现优化配置和资源整合。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许多中小企业“安分守己”地在自己的一亩三分田耕耘,并未意识到并购重组的重要性。1993年,“宝延风波”打响了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第一枪。至此,中国企业并购重组全面启动,迅猛发展。

我国企业并购重组的发展现状

1993年至2014年,我国并购重组经历了从萌芽到成长的转变。从1993年至2000年,并购重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还未起步,企业并购重组实施基本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这一阶段的并购重组模式可概括为“收购”,并且交易方式单一、交易量级较低。

2001年至2006年,随着并购重组业务数量逐年增多,并购重组模式多元化,整个产业亟待法律规范化运作。证监会连续出台上市公司并购与重大资产重组的制度,整个业态呈良性发展。但由于在证券市场转让股权受限,大股东无法享受资产权益证券化所带来的收益,并购重组缺乏动因。

2007年至2013年,随着股权配置变革启动,企业已经不存在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多元股权架构问题,这使得企业并购重组迅速发展,成长成为可能,为企业相互兼并,实现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提供了广阔的自由空司。相关法规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也为并购重组提供了重要的法律支撑。

据清科研究中心2014年的数据显示,国内发生并购案1929起,同比增长56.6%;1815起并购披露金额,涉及交易金额1184.90亿美元,同比增长27.I%。

未来的趋势是2015年将延续迅猛势头,呈现集团化公司向上市公司的资产涌入、经营不善的上市公司将“壳资源”转让,国企改革将促进并购重组在央企和地方企业之间地大量进行。

综上所述,企业的并购重组行为可以改变一个企业的控制权、资产资源、业务生态等等,也会促进生产要素地流动与转化,使得最优质的企业控制更多的生产要素,从而在宏观上对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并购重组:我国企业实现快速成长的有效路径

并购重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近日,联合国发布了一个重要报告称,无线充电汽车、3D打印、高度海水淡化、自动修复材料、纳米药物、第四代核反应堆等多项高新技术将在2015年取得突破性进展。

这场“产业变革”,势必推动能源、医药、环保、制造业等领域相互吸收和兼并,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以无线充电汽车为例,这项世界领先的高科技能够对加速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产生革命性的推动作用,成倍提升投资效率。虽然众多汽车厂商推出电动或混合动力汽车,但缺乏“充电桩”仍然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瓶颈。因此,如果传统行业能将资源和新兴技术行业相结合,就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关键技术研究和产业化推广等领域深入开展全方位合作,共同开拓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

并购重组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

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最根本的法则。近年来,“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

许多企业满足于发展现状,沉浸在“传统行业”曾经胜利的过去而不能自拔,在“互联网+”的形势前无动于衷,最终被行业淘汰。另一种情况是,许多传统企业虽然意识到这股“滚滚洪流”席卷整个行业,但是由于缺乏对“互联网+”产业的认识,只是单纯地将自己推销在互联网上:另一些企业则矫枉过正,过于注重互联网模式,忽略了产品和服务本身的重要性,随之,企业抗风险抗打击能力下降。

俗话说“术业有专攻”,如果传统巨头行业吸收兼并优秀的互联网企业,实现行业间的并购与重组,传统行业将如虎添翼,不仅提升企业绩效,同时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并购重组实现国企改革平稳落地。

日前,国务院批转了国家发改委《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年度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内容涉及投融资、价格、民生、能源等重要领域。其中,国企改革和放开定价的力度,前所未有。

然而,如何改革实现国企高效、稳定变革成为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企业并购与重组或许是国企改革重要的招式。南车北车的合并,是国家层面精心布局和设计的重要举措,“两车”的并购与重组消减了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大幅降低资源浪费。中央企业并购重组包括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重大资产的改变和产权转让。从宏观层面看,并购重组有利于优化中央企业布局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从微观层面看,有利于企业完善内部治理机制、提高发展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从市场竞争看,并购重组可以拯救一些低效低能公司,改善这些公司的发展状况。新经济形势下我国并购重组机制分析

世界经济形势的风云突变,我国企业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的并购重组机制配置也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量身定制,规划并购重组策略

政府部门主持的并购重组模式不能适应新的发展环境,我国企业必须审时度势,结合自身优势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并购重组模式。国内的地方企业需要采取发展“特色业务”的方式,在长期战略上谋求在某个区域、某一业务上的主导和龙头地位。对于中型企业以及在某一领域已经具有一定成就的企业而言,可以制定“全方位”的发展战略,依靠己有的客户资源与资本实力,进一步拓展其他业务。而对于巨型企业以及遇到发展瓶颈的企业而言,应制定符合企业本身的“集团化全能”的并购战略。

这些企业希冀通过并购拓展除传统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利用“合作型”销售进一步开疆扩土。但是,可能产生企业文化、风控、财务等风险因素,一些差异化较大混业并购成功几率很低,最后导致并购后畸形发展,功亏一篑。所以,做大容易,做强需磨。

跨国并购模式或将成为新的突破口。

跨国并购逐渐成为全球重要企业并购重组的首选,跨国并购将逐步形成跨地区、跨领域、跨纵横等模式。跨国交易给予企业在新经济形势下成长和扩张的能力,这种压力会倒逼企业通过并购抵御国际风险。以长电科技“蛇吞象”跨国并购为例,这次并购范围足以震动全球半导体行业,涉及诸多利益主体,交易架框结构的设计繁琐而严密。国内半导体行业通过跨国并购有效利用国外企业的各种优势资源,填补不足,国际化并购与重组或将成为企业发展的新出口。

并购重组的关键在法律风险管理。

随着并购热潮不断上涨,交易模式日益多元化,交易环节的风险因素越来越多,因此必须监管并购重组实务中的法律风险防范和争议解决工作。

最新数据显示,参与并购重组的中国企业中有60%失败了,而这些企业里又有50%是因为法律风险管理不够而导致并购失败。

目前我国企业重组并购中主要存在以下法律风险:并购重组决策法律风险、并购重组启动实施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并购重组实施完成后企业内部整合法律风险。对于跨国并购重组而言,如果双方企业能够及时获悉相关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以及有关企业状况等方面的详尽信息,以及对目标企业所在国家的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法律、税收政策,目标企业的文化及经营状况,对之前成功的案例信息进行调查和处理,使其结果有效地服务于企业并购重组的实施过程中,让企业尽可能处在低风险的环境中运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