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谢琪瑶
【摘要】獐子岛在2014年及2015年受扇贝门事件的影响连续两年亏损,公司在2016年有较强的盈余管理动机,本文基于盈余管理视角对獐子岛2016年的扭亏为盈行为进行分析研究。首先阐述公司的背景情况,其次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和疑点识别进行了系统性分析,发现獐子岛具备盈余管理的条件和动机,同时在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的相关项目上如存货、应收账款、净利润、投资收益等科目存在较大疑点,此外也存在高管频繁离职等表外疑点。众多疑点都揭示出公司在2016年存在向上的盈余管理行为,接下来本文对盈余管理的具体手段进行分析,公司在2016年主要通过资产减值、关联交易、收入操控等方式进行盈余管理。最后,为了加强对于类似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督,笔者基于案例研究发现的问题,从会计准则、公司治理、外部监督等不同角度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盈余管理;动机分析;识别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5
一、案例背景介绍
(一)案例公司简介
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2069)是于2001年4月7日经大连市人民政府批准由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在2006年成功登入A股市场,是以海洋水产业为主,集海珍品育苗业、海水增养殖业、水产品加工业、国内外贸易、海上运输业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渔业公司。公司拥有全国最大的清洁海域,在国内最大的海珍品增养殖基地、国家级虾夷扇贝原良种场的基础上,形成以虾夷扇贝、海参、皱纹盘鲍、海胆、海螺等海珍品为主要产品的完整产业链。
(二)扇贝门事件简介
2014年10月30日晚间,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披露三季报,业绩巨亏引发市场轩然大波,公司2014年三季度实现营收7.46亿元,同比增加1.2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巨亏8.61亿元,同比大减8429.37%;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9.93亿元,同比增6.7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8.12亿元,同比下降1388.60%。与三季报同时披露的还有公司聘请的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关于公司部分海域底播虾夷扇贝监盘、核销及计提跌价准备会计处理的专项说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会议纪要》等重要公告。上述公告显示,造成此次业绩远低于预期的主因在于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根据公司抽测结果,公司决定对105.64万亩海域成本为7.35亿元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放弃本轮采播,进行核销处理。对43.02万亩海域成本为3.01亿元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计提跌价准备2.83亿元,扣除递延所得税影响2.54亿元,合计影响净利润7.63亿元,全部计入2014年三季度。
二、獐子岛盈余管理行为分析
(一)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
獐子岛属于A股上市公司,根据证监会的相关规定,上市公司一旦连续三年亏损便会被强制退市,而獐子岛受扇贝门事件的影响在2014年及2015年连续两年亏损,在2014年和2015年亏损金额分别高达119 521.72万元和24 543.90万元,公司只有在2016年扭亏为盈才能继续维持其在A股的上市资格。因此,公司有强烈的动机在2016年进行向上的盈余管理。
(二)盈余管理的识别分析
1.利润表疑点分析
(1)净利润及营业利润项目分析
通过对獐子岛近年来的净利润及营业利润相关数据进行整理,不难发现獐子岛自2012年以来盈利状况逐渐恶化,这一定程度上可归结于行业环境和市场需求的重大变化.2013年,在国家大力推行节约的大背景下,“三公”消费大量减少,海参鲍鱼等高端海产品需求低迷,各类餐饮酒店的需求结构发生变化,獐子岛的财务业绩因此受到巨大影响。2014年公司受扇贝门事件的影响巨额亏损11.95亿元,2015年亏损2.45亿元,而随后的2016年公司迅速实现盈利,2016年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分别仅为2 044.18万元和7 571.45万元,基本每股收益的变动趋势与净利润基本相似,同年公司的每股收益仅为0.11,2016年公司处于典型的微利状态,而财务数据的微利和微增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重大信号。通过图1的分析整理,可推测公司极有可能在2014进行向下的盈余管理,即将以前和未来应确认的费用和损失转移至2014年,同时在2016年进行向上的盈余管理。
(2)资产减值损失及存货跌价准备项目分析
由图2可知,獐子岛近年来资产减值损失及存货跌价准备波动情况剧烈,2014年公司受扇贝门事件影响分别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和存货跌价准备高达39 928.30万元和6 244.20万元,而随后的2015年和2016年公司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和存货跌价准备均大幅下降,尤其在处于微利状态的2016年度,存货跌价准备和资产减值损失仅为500万元左右,远低于以往年度水平,存在较大的操控嫌疑。公司的资产减值损失及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在前后期间的异常波动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信号之一。此外,公司仅仅依据一份秋季抽测报告、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一份专项报告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一份会议纪要,便宣布对43.02万亩海域成本为3.01亿元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计提跌价准备2.83亿元,2014年资产减值损失的金额被高估的可能性较大,下文还将对此做出详细分析。
同时,公司净利润的走势与資产减值损失的变动相吻合,亏损年度的资产减值损失和存货跌价准备金额较大,而盈利年度资产减值损失和存货跌价准备金额较小。综合上述分析,不禁让人怀疑公司在2014年利用高额的资产减值损失进行“洗大澡”,即公司在2014年提高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比例,同时在2016年通过转回存货跌价准备少计资产减值损失从而操控利润实现盈利。endprint
(3)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分析
由图3可知,獐子岛2011~2015年的投资收益项目金额相对稳定,在200万元上下浮动。但在2016年公司投资收益大幅增加,同比去年增加约5 000万元,达到5 257.05万元。同年,营业外收入也高达7 920.19万元,而2016年公司的净利润仅为7 571.45万元,营业外收入甚至高于公司当年的净利润,而投资收益占净利润的比例高达69.43%。公司极有可能在2016年通过资产或股权处置以及政府补助获取非经常性损益,从而操控利润实现盈余管理的目的。
2.資产负债表疑点分析
(1)存货项目分析
由图4可以发现,獐子岛存货的绝对水平一直远远地高于同行业其他公司,存货比率也处在较高水平,尤其是在发生存货巨额核销之前的年度,公司的存货水平普遍比同行多出近一倍,獐子岛的存货囤积状况严重,存货数量和金额都远远大于其竞争对手。在各种盈余管理的手段中,高估资产是常用手法之一,农业类上市公司存货的实际数量难以准确估测,而獐子岛的核心产品虾夷扇贝正是利用对于其实际数量无法得到确凿证据这一天然屏障。同时结合2014年的獐子岛扇贝巨额亏损事件,使人不由地怀疑远高于同行业水平的存货中是否有虚增的水分在。
獐子岛的存货跌价准备是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并且是按照单个项目计提存货。通过对獐子岛的存货构成及相应跌价准备明细进行分析(见表1),不难发现獐子岛近年来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变动异常,在2011年,同行业其他公司普遍都对存货计提了跌价准备,但是獐子岛却没有计提任何跌价准备,考虑到当下獐子岛存货的囤积以及高额的存货,特别是海鲜市场产品的保质期限普遍不长,不对处于高速增长中的存货计提跌价准备显然是极不稳健的做法。而随后的2012年和2013年獐子岛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比率也低于同行业水平。但在2014年,獐子岛对存货实行巨额核销,累计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高达6 244.2万元,比2013年多计提了约4 700万元的跌价准备。2014年存货的变动同样异常,消耗性生物资产的账面余额比2013年减少了约10亿元,而公司对相关异常变动的解释仅仅是所在海域的北黄海冷水团发生异常致使底播虾夷扇贝遭灾,公司宣布减值核销的证据不够充分,公司2014年的资产减值损失金额极有可能被高估,我们对此做出推测认为公司较可能在2014年通过巨额的存货核销和存货跌价准备进行“洗大澡”,从而为2016年公司进行向上的盈余管理预留充分的空间。
(2)应收账款项目分析
对比獐子岛近年来的应收账款余额,2012~2014年公司应收账款金额保持稳定,基本维持在2亿元左右,由图5可知。但2015年和2016年公司应收账款突然增多,最近两年应收账款增长率都超过20%,其中2016年应收账款增长率达到36.8%,但2016年营业收入仅增长了11.93%,应收账款增长率远远大于营业收入增长率。表明2016年公司极有可能通过放宽信用政策增加销售收入从而实现向上的盈余管理。其次,近年来獐子岛的坏账情况有所改善,2016年坏账计提比率下降至8.54%,但计提比率仍然高于同行,獐子岛的坏账情况较为严重,同样反映出公司采用了较为宽松的信用政策。此外,獐子岛的应收账款周转率逐年下滑,尤其近两年的下降趋势尤为显著,因为近两年的应收账款增长率远远大于营业收入增长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逐年增加,企业占用的资金越来越多,应收账款转化为现金的效率越来越低,体现出企业应收账款的质量越来越低。再将獐子岛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与该行业其他公司进行对比,獐子岛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处于适中水平。
(3)负债项目分析
獐子岛近年来主要通过银行贷款实现业务扩张和资本支出,融资渠道的局限性使得资产负债率持续处于相对较高水平。由表2可以发现,2014~2016年,獐子岛各期期末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6.29%、79.75%和75.6%,远超水产养殖行业中的其他上市公司。而獐子岛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整体呈现下滑趋势,其中流动比率自2011年达到最高值2.07后开始逐年下滑,2014年的流动比率降低到0.91,2016年公司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分别为1.10和0.43。
獐子岛近年来一直面临着较为严峻的资金压力,獐子岛曾试图进行再融资缓解资金链压力。公司分别于2006年和2011年通过IPO和定向增发募资7.08亿和8亿元。同时,獐子岛于2010年、2012年和2013年先后4次发行短期融资券。银行贷款和短期融资券也为公司带来了高额的利息支出。2011年、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度1~6月份,公司利息支出分别为3 336.86万元、5 558.90万元、7 419.48万元和4 779.87万元,分别占当期营业利润的比例为5.37%、39.55%、91.82%和101.61%。由图6可知,2016年公司借款总额达到187 766.44万元,短期借款高达 11.72亿元,利息支出达到1.55亿元,远远高于公司当年的营业利润和净利润。而公司2016年的货币资金仅为5.8亿元,不足公司短期借款总额的1/2,而公司在2017年需要偿还10.27亿到期的长期借款。可见,獐子岛的资金链摇摇欲断,每年面临巨大的融资压力,公司财务风险较高。endprint
此外,獐子岛的负债结构也有待改善,獐子岛的借款总额中信用借款占比较小,公司过度依赖于抵押借款和质押借款,公司的大量固定资产、存货和股权被用来作为抵押物,而抵押物中占比最高的资产是公司的海域使用权。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近几年来公司对确权海域面积的激进扩张更使得可以进行更多的抵押借款,这无形中增加了公司的财务风险,由此可见,债务结构的不合理是公司盈余管理推动因素之一。
3.表外疑点分析
由表3可知,2010~2016 年六年间,獐子岛共发布22则高管离职的公告,在A股市场中排名靠前,高管的频繁变动实属罕见。其中离职的高管多数为企业的核心部门负责人,包括副总裁、财务总监、事业部负责人等。高管与中高层的不稳定也反映出公司在经营管理上存在着严重问题。综合来看,几年内公司各个部门的许多高管先后离职,无论对外界舆论或公司正常运营都产生了不良影响,而公司高管作为公司的内部管理者和知情人,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许多高管的非正常离职反映出公司在财务或运营方面可能出现了重大问题。
(三)獐子岛自我救赎的手段分析
1.资产减值
我国生物资产会计准则规定,公司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进行检查,有确凿证据表明由于遭受自然灾害、病虫害、动物疫病侵袭或市场需求变化等原因,使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可变现净值或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按照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生物资产跌价准备或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若消耗性生物资产减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减记金额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公司2014年决定对105.64万亩海域成本为7.35亿元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放弃本轮采播,进行核销处理。对43.02万亩海域成本为3.01亿元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计提跌价准备2.83亿元,扣除递延所得税影响2.54亿元,合计影响净利润7.63亿元,全部计入2014年三季度。而公司宣布减值核销的证据不够充分,公司2014年的资产减值损失金额极有可能被高估。首先,根据其相关公告,核销及计提减值的扇贝资产所在海域面积达148.66万亩,将近10亿平方米,而獐子岛公司存量调查报告的抽测面积合计不到百万分之六,大华事务所在事件发生后特意扩大抽测监盘面积,其抽测面积合计也仅占相关海域面积的千分之一而已,抽检的面积过小不具有代表性。其次,獐子岛提出的受冷水团影响的时间是6~8月,而此时正处于扇贝全年中的适宜生长期期间,獐子岛给出的受灾时间并不是往常扇贝可能受到生存危机的低水温期,而是适应扇贝生长的夏季。最后,2014年獐子岛海域水温无论在整体趋势还是波动程度上来说,基本都在正常范围内,从波动范围上来说,2014年的波动明显还没有2011年的波动剧烈。既然2011年都未出现如此大规模的绝产,没有理由已经相当重视海洋冷水团风险并设置潜标网的2014年的受灾状况会如此严重。而一些投资者要求的“活要见贝,死要见壳”的要求也被獐子岛公司拒绝。准则中规定是需要有确凿的证据表明,然而面对獐子岛这种海水养殖、海洋捕捞的企业,其消耗性生物资产置于海底本就难以掌控,若要明确出示确凿的证据有较大的困难。而正是这些特点与相关规定的结合,为公司盈余管理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公司针对减值因素消失便可恢复金额的规定可以更加方便的操控利润。同时结合公司近年来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公司在处于微利年度的2016年资产减值损失和存货跌价准备金额远远小于2014年,公司极可能将本应在2016年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在2014年提前确认计提。
由表5可知,2016年公司的资产减值损失和存货跌价准备仅为500万左右,其中存货跌价损失造成的资产减值损失仅为65.74万元,远低于往年同期的水平。通过查看2016年公司年报中存货跌价准备的明细,仅消耗性生物资产一项便转回存货跌价准备高达3195.12万元,但异于以往年度的是公司不仅全额转回消耗性生物资产存货跌价准备的期初余额,而且该明细科目的存货跌价准备未增加计提一分一毫。这显然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即使按照年报中的陈述,公司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消耗性生物资产全部销售完毕,但公司2016年新增的及以前年度未销售完毕的消耗性生物资产出于会计谨慎性的原则,在同行普遍对消耗性生物资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情况下理应计提足额的存货跌价准备。同时,公司2013年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仅为240.87万元,但2014年和2015年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存货跌价准备迅速增加至2 631.42万元和3 195.12万元,考虑到2014年和2015年公司处于亏损状态,公司极可能在预计亏损的2014年和2015年足额计提甚至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因此2016年公司消耗性生物资产未计提任何存货跌价准备,因为在洗大澡年度公司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已经足够。
2.关联交易
根据2016年公司年报,獐子岛在2016年先后出售公司拥有和控制的皮口土地、码头资产、大连长山群岛客运有限公司100%股权、大连长山群岛旅游有限公司100%股权和獐子岛集团大连海鲜酒。其中,交易方均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长海县獐子岛投资发展中心。2016年7月31日獐子岛将其拥有和控制的皮口土地、码头资产以7 078.57万元的价格出售。而2016年8月31日,獐子岛将其持有的大连长山群岛客运有限公司和大连长山群岛旅游有限公司100%股权及獐子岛集团大连海鲜酒以高达12 401.99万元的价格出售,该股权出售为公司创造了4 432万元的投资收益,占净利润的比重高达58.93%。对于此次交易的目的,公司官方表示是为了“盘活资产、优化资产结构”,獐子岛此次甩卖的部分资产虽然盈利能力不佳,但出售价格却大幅增值,而作为接盘方的控股股东也很“豪爽”地欣然接受。例如,大连长山群岛客运有限公司继去年亏损约158万元之后,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又亏损约288万元,似乎有进一步增亏迹象。但在交易中,2015年末账面净资产仅为7 194.16万元的大连长山群岛客运有限公司,最终的评估值约为1亿元。而獐子岛集团大连海鲜酒店,2016年一季度净利润约为7.7万元。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公司的账面净资产为362.98萬元,但在交易中其评估值高达1 640.41万元,增值率达351.93%。由此可见,公司通过与大股东间的关联交易高价出售所持有的股权和资产,为公司创造额外的投资收益实现利润操控。endprint
此外,通过对年报的分析,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其他的疑点。2016年公司纳入合并范围的主体公司共有27家,其中新投资成立一家公司—青岛前沿海洋种业有限公司。但纳入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主体减少了足足有7家之多,具体减少的公司主体名单可见表7。同时,对比前几年公司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变化情况,2015年合并范围中新纳入了一家公司——丰海通商株式会社,但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主体公司并没有减少。同时,前几年中仅2013年确认不将2家公司纳入合并范围,其他年份不纳入合并范围的公司数量并未发生变化。此外,2016年不再纳入合并范围的公司大多处于亏损状态。例如大连长山群岛客运有限公司在2015年和2016年第一季度分别亏损157.95万元和288.07万元,大连长山群岛旅游有限公司在2015年亏损110.24万元。
通过分析,不难推测,公司2016年新出售或注销的公司可能财务业绩较差或处于亏损状态,公司一方面将其高价出售获得的买卖价差作为投资收益计入营业利润,另一方面将其移出合并范围,从而避免亏损的业绩影响公司合并层面净利润。
3.收入操控
由表7可知,獐子岛在2012~2015年的营业收入一直处于平稳增长的态势,2013~2015年营业收入的增长率分别为0.48%、1.58%和2.43%。但在2016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长迅速,2016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率达到11.93%,同比去年增长约32 532.17万元。但对于2016年营业收入实现的大幅增长公司在年报中并未进行详细介绍,通过对年报中2016年营业收入构成明细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在行业分类中,水产贸易业营业收入增长幅度最大达到38.47%,水产贸易业营业收入2016年同比增长3.1亿元。而在产品分类中,其他类营业收入增长最快,增长率高达20.56%,同时其他类营业收入比2015年增长约3.25亿元,即如果扣除2016年其他类的产品收入,公司2016年营业收入几乎没有增长。而对于几乎构成2016年营业收入全部增长的产品收入,獐子岛仍然将其分类为其他,我们不得不推测其中是否有虚构收入的成分。
此外,通过图8中对近年来应收账款和营业收入增长率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不难发现自2014年以来,应收账款增长率明显高于营业收入增长率。其中2015年和2016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高出应收账款增长率23.83%和24.87%。对于2016年突然增多的营业收入,公司极有可能通过放款信用条件,加大销售激励刺激从而操控收入。
三、结论与建议
上市公司在连续两年亏损后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而獐子岛在不同年份表现出了不同的盈余管理特征和行为,本文重点对公司2016年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公司在2016年进行了向上的盈余管理,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表外都存在众多疑点,例如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应收账款及负债等项目,利润表中的净利润、资产减值损失及非经常性损益等项目,表外疑点主要包括高管频繁离职等,这些疑点迹象表明公司在2016年存在向上的盈余管理行为。其次,公司在2016年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包括资产减值、关联交易、收入操控及费用资本化等。
通过此次獐子岛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我们可以从会计准则、公司治理及外部监督等视角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首先,我国生物资产会计准则存在着一些缺陷和漏洞,为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创造了便利的条件,例如在资产减值方面,有确凿证据表明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可變现净值或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应该计提减值,但是怎样的证据属于确凿证据,确凿证据的判定标准有待进一步细化和规范。在借款费用方面,生物资产中对于生产性生物资产和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借款费用资本化处理应该有所区分和说明。在信息披露方面,公司应在财务报告中细化所涉及的多种不同类别的生物资产,还应考虑到生物资产的高风险性,同时阐述生物资产的经营风险和计提减值的具体原因。其次,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存在着十分重要的内在联系,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改善会计信息质量。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普遍存在问题,从而导致盈余管理现象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加剧。所以,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是遏制过度盈余管理的重要方式。最后,我国目前的现状是盈余管理甚至财务造假付出的代价远远小于其产生的利益,各种监督体系分散管理,缺乏有效的横向信息沟通,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因此应该加强外部审计部门及证券管理部门的监督力度。
主要参考文献:
[1]贺浩淼,王平.基于经济后果的盈余管理动机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5,(09):115-117.
[2]雷轶超.基于盈余管理视角的獐子岛扇贝事件案例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6.
[3]孟焰,王伟.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扭亏盈余管理案例研究[J].当代财经,2010,(02):123-128.
[4]彭迪云,王江寒.我国ST公司实现摘帽的盈余管理案例研究—以ST凤凰为例[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7(01):71-75.
[5]王奕芸.我国生物资产会计准则中的盈余管理空间问题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6.
[6]余昊,高雨.企业常见盈余管理手段与监管建议[J].财务与会计,2013,(06):53-54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