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IT革命:从思维到社会的深刻变革

时间:2024-04-23

【摘要】互联网+的实质是大IT+,是大IT与可能的方方面面的深度融合,这一快速融合及其反应的过程可称之为大IT革命。与30年前发生的IT革命不同,肇始于21世纪初的大IT革命在科技、经济、文化、思维、社会等各个方面引发了深刻变革。这场变革方兴未艾,也变幻莫测,探讨其带来的最大挑战与机遇,正视其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十分必要和紧迫。

【关键词】大IT革命 大IT+ 互联网+ 致毁知识 科技危机

【中图分类号】N031 【文献标识码】A

信息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人类的思维方式与活动方式,语言—文字的出现,造纸—印刷术的发明与普及,把人类的信息能力与知识能力逐级提高到新的境界和水平,以计算机、通信和互联网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大IT技术系统,则为人类建立起第三级生存与发展的支持平台,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交往、学习、工作、生产、消费的方式。①1980年出版的托夫勒名著《第三次浪潮》让信息技术革命家喻户晓,而21世纪初开始的以互联网普及与大规模应用为核心特征的新变化,已经明显区别于30年前的信息技术革命,据此笔者提出“大信息技术革命”,简称“大IT革命(The Big IT Revolution)”,从量变到质变的角度对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作出了新判断。②互联网+的实质就是大IT+,作为政策语言,互联网+当然更简明易懂,但是作为研究与设计,从大IT+的角度考虑则会更加全面和深入。本文由三部分构成:一是阐述大IT与大IT革命的内涵,说明互联网+的实质就是大IT+;二是探讨大IT革命带来的最大挑战与机遇,说明正视其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三是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信息技术是发展最快的技术,IT家族不断增加新成员,更重要的是,信息技术已经深入人心思维、深入千家万户与各行各业,信息社会已经初步形成。如果把20世纪70到80年代的信息技术革命称为“浅层IT革命”,则21世纪初开始的信息技术革命可被称为“深层IT革命”,即大IT革命。两次IT革命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以IT本身的发展、应用和销售为主,后者则在此基础上,开始了IT的大规模应用,全面深入地渗透、融合到人们与社会的各个层面与方面。大IT的“大”体现为既“广”又“深”,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IT本身的品种多样,不仅针对信息也针对知识的生产、存储、搜索、传播、传授、处理、运用,与信息科学、软科技的一体化形成信息科技系统,并且发生大规模IT融合,即各种信息技术之间的内部融合和对其他技术进行整合的外部融合,提升整个技术系统的运行效率与品质,与社会多方面结合形成信息科技产业与信息科技社会系统,IT与非IT界限模糊;二是人的思维、习惯、心理和价值观的改变;三是生活、学习、工作、消费、社交方式的改变;四是科研、设计、生产、流通、贸易、营销方式的改变;五是组织方式、管理方式、制度安排、产业及其结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权力关系和文化的改变;六是出现新的网络疆域,成为国家、组织、个人争夺和占有的新资源、新平台和新的生存发展空间,影响国际关系,决定国家、组织、个人的竞争力。显然,在20世纪70到80年代,这些深刻变化都没有发生或刚刚开始发生,只是“浅层IT革命”(也可称之为“小IT革命”),因此,确实有必要提出“大IT革命论”。

笔者称之为“大信息技术”(“大IT”、“大信技”)的技术系统主要包括计算机、通信、网络、数字、智能、物联网、虚拟、云计算、大数据、软科技(简称“计、通、网、数、智、物、虚、云、大、软”,CCNDIIVCBS),其中软科技包括软科学、软技术③与创新方法及科技评价等(创新方法与科技评价极其重要,所以尽管包含在软科技中也将其单列出来),软科技也是信息处理,并且作为协调、整合、聚变、重构的因素,所以也包括在大IT之中。当然,这10项内容只是目前主要的信息科技,以后出现新科技,可随时加入,大IT是一个开放体系。IT革命是技术革命,大IT革命则是科技革命,科技一体化在大IT中有充分体现。大IT革命也就是上述大IT既“广”又“深”的六个方面的深刻变革。

众所周知,“互联网+”就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促进各行各业的提升与发展。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可见,互联网+已经包括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提出互联网+的实质就是大IT+,只是对已有的认识的概括与强调而已。继续使用互联网+这种简明易懂的政策语言也是合适的,但是根据上述对大IT的讨论,显然从大IT+的角度考虑会更加全面和深入。在许多方面,互联网与大IT还是不同的,例如目前不少讨论互联网思维的文章和书籍,为了大而全,把不属于互联网思维的内容放入其中,比如,把大数据思维放在了互联网思维的名下,实际上无论从思维层面还是操作层面看,两者都是不同的。如果用大IT思维,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强调大IT+可以从大IT革命的角度去分析和引导大IT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大IT中包括创新方法与科技评价在内的软科技,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这在互联网中是没有的。从大IT革命的角度考虑大IT+,显然既包括互联网+,又远超出了互联网+的内容。也就是说,只有从大IT+和大IT革命的角度进行研究,才能准确把握和引导正在发生的科技变革、产业变革与社会变革。

大IT革命带来的最大挑战是在加速科技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科技危机。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一个习惯,对于新科技的出现与应用,首先而且主要考虑其正面效应,对负面效应只是顺便一提。这在科技负面效应不甚严重的过去还影响不大,而在科技威力越来越大的当代,如果还沿用过去的观念和做法则会带来巨大灾难。因此在讨论大IT革命的同时,必须强调规避科技风险。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黑客、极端分子的违法犯罪带来方便。牛津大学人类未来研究院的院长尼克·博斯特罗姆(Nick Bostrom)教授指出,现在人们已经能从互联网上下载天花或者1918年西班牙流感病毒的基因序列,但目前对普通人而言,你得到的也就只是电脑屏幕上的一串字符。可是如果DNA合成仪越来越先进,输入网上下载的序列信息,你就可以得到真正的RNA或者DNA序列,那么不久之后这些仪器可能就强大到可以直接制造出相应的病毒。④熟知“核黑市”的美国《华盛顿邮报》记者道格拉斯·弗兰斯于2013年6月在纽约的一次演讲中称,核黑市相关人员所持有的核武器设计图等大量资料就保存在网络上,强调现在面临着核技术一旦扩散就难以回收的危机。⑤不仅互联网会加快扩散“致毁知识”,而且还存在着被称之为“深网”(Deep Web)的深层网络,它是指互联网上那些不能被标准搜索引擎搜索到的网络内容,这是能匿名进行活动的网站,这类网站中的信息甚至比通常所说的普通网络要多数倍。在深网中进行交易是匿名的,用“比特币”结算,所以非常隐蔽,是罪犯的天堂,里面有大量的非法交易,有悬赏暗杀和职业杀手网站,有毒品、武器、伪造证件的网站等,例如一家名为“丝绸之路”的网站,全球有100万顾客,全年营业额在12亿美元以上。⑥

大IT包括3D打印,利用这项技术可以打印实用的枪支,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能够打印的东西越来越多,致毁知识变成致毁武器也就越来越容易,以致恐怖分子可以为所欲为。⑦此外,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已通过了13岁男孩的图灵测试,谷歌研制的机器狗奔跑自如,这种发展态势令人担忧。近几年,科技发展明显提速,这与大IT提供的科研与创新平台密不可分。本文论及的不是信息安全问题,而是探讨毁灭性的科技负面效应,可以说大IT既能加快致毁知识的增长,又能加快致毁知识的扩散与应用。

笔者将著名的囚徒困境和自己提出的动车困境、双刃剑困境、魔戒困境与科技危机合称“四大困境与最大危机”,将其认定为目前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和挑战,大IT革命则全面加剧了这种困境与危机。四大困境是指人类在是否犯重大错误和能否认清与纠正重大错误的问题上陷入一系列困境,简称“囚车剑魔(PTSR)”。囚徒困境表明重大错误不可避免、甚至争先恐后地犯错(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两难);动车困境表明重大错误难以纠正,任由重大错误在争议中继续发生发展、继续危害社会(快慢与对错两难。边运行、边分析、边争论、边纠错的方式无法纠正重大错误);双刃剑困境表明重大错误无法抵消、甚至人们对此浑然不知(正面效应大与负面效应小两难。一方面完全忽视了尖端科技的正负效应不可抵消,比如核电站、核医学再好也抵消不了核灾难,是一“坏”遮百“好”,另一方面却总是一厢情愿地强调扬长避短,而不深思“短”能否避免,还想当然地认为是人决定了科技的使用,实际上许多情况下是科技诱使或迫使人来使用,连锁效应无法阻止);魔戒困境表明犯重大错误的门槛越来越低,个人能力越来越强,甚至可以发动战争和制造毁灭性灾难,小人物可以犯大错误(理性与行善两难。电脑病毒的泛滥就是魔戒困境的一个预演和体现,人有理性所以经不住诱惑)。四大困境表明人类不断犯大错,大错误又难以纠正、无法抵消,而且犯大错误的门槛越来越低,在各种错误中最致命的错误就是在科技发展与应用问题上犯的重大错误,可因此导致科技危机。⑧⑨

毫无疑问,大IT+、大IT革命在加速科技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科技危机,而科技的正负效应无法抵消,人类的命运不取决于科技的好处,而是取决于能否承受和化解科技带来的坏处,所以应该优先应对科技危机。笔者提出致毁知识概念和致毁知识研究模式,通过研究致毁知识来突破双刃剑思维模式,突破乐观派与悲观派相持不下的学术僵局。在明确“科技知识增长不可逆”“尖端科技知识正负效应不可抵消”“知识与应用具有连锁效应”这三个前提下,提出和解决了“在科技知识增长的同时,能否阻止其中的一类破坏力极大的科技知识——致毁知识——的增长与扩散?”这一难题,发现有26个原因不能阻止致毁知识的增长与扩散,得出的结论是目前人类面临的最大危机就是科技危机,其核心是:粗放式创新导致致毁知识不可逆、不可抵消、不可阻止地增长与扩散,以致人类面临毁灭的危险不断累加和递增,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发生毁灭性灾难。从目前科技发展的速度和态势看这一进程在不断加快,恐怖活动日益猖獗,因此在中短期时间(5年至15年)内爆发灾难的可能性极大,而且这种不可逆增长的危险累进方式,使得毁灭性灾难发生的几率越来越大,直到爆发!美国的核心能力——大规模持续创新能力——也将瓦解,美国模式行将崩溃,因为它既高度依赖科技发展又无法克服其内生的自毁因素的增长与泛滥。⑩⑪⑫

大IT革命带来的机遇。大IT革命会引发一系列深刻变化,也蕴含着众多机遇,这里只讨论两大机遇。

第一,率先实现从粗放式创新到永续创新的转变,创建科技与创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国内有一种主流看法,就是在我国科技发展的现阶段不宜多讨论科技负面效应,在互联网+热潮席卷全国之际探讨大IT革命的最大挑战似乎也不合时宜。笔者认为这些看法是短视和错误的,原因有四:一是因为科技灾难一视同仁,并不因为你是科技后发国家而先放过你。事实上,因管理和治理水平不高,抵御科技灾难的能力弱,发展中国家受害程度更严重;二是我国已经决心不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所以在规避科技风险方面也同样应该不走“先粗放创新后永续创新”的老路(何况粗放式创新是不可逆的。粗放式创新是指以牺牲安全、环境和永续发展为代价的创新⑬);三是现在强调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就是强调增长方式比增长重要,同样科技的发展方式也比发展重要,强调规避科技风险就是要探索科技发展的可持续模式;四是重视科技伦理、规避科技风险不仅不会拖累科技,反而有机会更好地发展科技。如上所述,当我们认清科技危机是最大的危机,认清现在世界主流科技发展模式和主流创新模式存在根本缺陷而不可持续,我国科技界在吸收发达国家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就没有必要跟在美国的后面亦步亦趋,而是有绝好的机会率先创建全程安全的绿色科技,实现知识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的转变,率先实现从粗放式创新到永续创新的转变,实现科技转型与产业转型,率先实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使我国科技界从“跟着走”跃升为“领着走”。⑭

第二,预演学和预演研究:大IT革命催生的理论创新。上述第一个机遇是关于发展模式创新的机遇,第二个机遇是关于方法和理论创新的机遇。大IT的出现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系列新工具,也提供了方法创新、理论创新的机会,这里探讨预测研究领域的一组可能的新突破。科学的核心功能就两项,一是说明、解释,二是预测、控制。前者已经业绩辉煌,而预测和控制却远没能满足人类需要,尽管预测学、未来学开展了几十年的研究,但是由于尚未实际存在、尚未实际发生的未来很难作为实证研究的对象,它超出了实证科学的理论适用范围,所以至今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笔者提出利用大IT诸多科技集成的优势,创建“预演学和预演研究”这一新的研究领域,初步构想是由四部分组成,一是“有利/不利双因素趋势外推或转轨转型预演法”(简称“外推或转轨预演法”),核心原理是认为未来发展只有两种情况:①沿着现行的道路和模式继续前行,可用趋势外推方法进行预演、预测;②发生转变、转轨、转型,以新的道路和模式前行。“外推或转轨预演法”的关键是可以解决何种情况下趋势外推,何种情况下转轨转型。⑮二是已有和新增的理论与方法的支持系统,包括预测学、未来学、技术预见、情景规划、影视未来学、政策模拟、社会计算、平行管理、游戏理论、复杂性科学和新出现的相关理论与方法等。三是已有和新增的技术支持系统,就是大IT包括的各种科技以及相关的与新出现的相关科技等。四是预演系统的建立与运行,在前三部分的基础上建立预演系统,开展有利/不利和外推/转轨分析,确定发展模式,然后利用在线、联网模拟等方式进行预演,这样受控的预演现象就可以成为实证研究的对象,从而解决长期以来未来学和预测学的一大难题。⑯这也可以看作是大IT+在理论创新方面的一个探索。

综上,本文的主要结论有四项:互联网+的实质是大IT+,是大IT与可能的方方面面的深度融合,这一快速融合及其反应的过程可称之为大IT革命;大IT革命带来的最大挑战是在加速科技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科技危机,近年来出现的负责任创新的研究虽然注意到了现在某些创新不负责任,但是并没有真正认识到粗放式创新的核心症结,高科技正负效应不能抵消,所以要优先应对科技危机;大IT革命带来的机遇众多,其中两个最为重要,一是创建科技与创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二是创建预演学和预演研究,破解长期困扰预测科学与未来学的难题,弥补当代科学在预测与控制上的缺陷,也为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形成大IT这样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为大IT+提供研究支撑。因此,应在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视野下,充分考虑当今时代人类社会正处在大变革、大转型的历史时期,不是发展快者胜出,而是转型好者胜出。因此应坚持以转变发展方式(而不是加快发展)为出发点,从大IT革命的角度看待互联网+这一国家战略,双管齐下:在着力应对科技危机,将粗放式创新转变为可持续创新的同时,让大IT+在全面融合与促进各行各业升级换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转变科技发展方式上充分发挥作用。

注释

刘益东:《信息技术——人类第三级生存支持平台》,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3~4页。

刘益东:《大IT革命初论》,《科技资讯》,2014年第24期。

金周英:《全球性技术转变:从硬技术到软技术》,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8~29页。

罗斯·安德森:《技术进步为何会导致生存危机?》,http://www.guokr.com/article/157672/。

《美国记者称网络上存在大量核武器设计图》,http://www.chinanews.com/gj/2013/06-11/4919779.shtml。

长侠:《隐匿之地:深网TOR揭秘》,http://www.8btc.com/deep-web。

郭明哲、董晓洁:《当一切都可以3D打印时——警惕“致毁知识”》,《世界文化》,2013年第7期。

刘益东:《对不准原理与动车困境:人类已经丧失纠正重大错误的能力》,《未来与发展》,2011年第12期。

《科学的目的是追求真理吗?》,载于宋正海等主编:《边缘地带——来自学术前沿的报告》,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年,第17~28页。

刘益东:《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与科学转型》,《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年第4期。

刘益东:《致毁知识与科技危机:知识创新面临的最大挑战与机遇》,《未来与发展》,2014年第9期。

刘益东:《试论粗放式创新、致毁创新、可持续创新理论与知识安全学》,《科技资讯》,2014年第25期。

刘益东:《智业革命——致毁知识不可逆增长逼迫下的科技转型、产业转型与社会转型》,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第2~25页。

责 编∕马冰莹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