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潘彩霞
年轻时的魏素萍与孙家栋。新华社
1959年,对30岁的孙家栋来说,紧张又忙碌。
一年前,他从苏联回国,因留学时品学兼优,人还未到,就已被时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的钱学森看中了。
孙家栋是辽宁人,3岁时随家人迁往哈尔滨,战乱中辗转求学,后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专修俄文。空军到学校招人时,他被录取,担任俄文翻译。1951年,孙家栋被派往苏联茹科夫斯基工程学院飞机发动机专业学习。
回国时,国家发展导弹事业急需人才,尽管多年来学的是航空理论,但钱学森的信任还是让孙家栋激动不已,他一头扎进研制导弹的工作中。热忱、希望与梦想都赋予了事业,已是而立之年的孙家栋,仍无暇顾及个人情感。
缘分说来就来。1959年初春时节,为缓解大家的工作压力,单位组织大家去颐和园游玩,由孙家栋负责照相。上车后他才发现,相机居然忘带了。去颐和园要路过留苏同学刘恩光家,他决定去借相机。
匆匆几分钟,身姿挺拔、相貌俊朗的孙家栋令刘恩光妻子眼前一亮。她迫不及待地拿出一张照片来,那是她的大学同学、哈尔滨市立医院医生魏素萍。照片上的女子,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孙家栋怦然心动。车还在等着,来不及过多交谈,孙家栋把照片揣进口袋。离开时,刘恩光妻子又追上来塞给他一张纸条,上面是魏素萍的联系方式。
游玩回来,孙家栋对着照片端详,越看越喜欢,于是,他提笔写了第一封信。当过空军,做过俄文翻译,留学苏联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而且读书求学同在哈尔滨,一点一滴的信息汇聚起来,孙家栋的形象也逐渐在魏素萍心中生动起来。
随着来往信件不断,双方了解加深,两颗心擦出爱的火花。通信快一个月时,正值“五一”休假,孙家栋踏上了开往哈尔滨的火车。到约会地点时,只一个眼神,他们就认出了彼此。
仅仅一天的停留,二十多个小时的交谈,孙家栋的才华、学识、谈吐,已深深吸引了魏素萍。1959年8月9日,他们举行了简单又热闹的婚礼。
婚后,魏素萍返回哈尔滨工作,孙家栋埋头研究导弹。当时正值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专家,带走了全部图纸和资料,他和同事们从零开始,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分居两地,枕边书信越来越厚。知道孙家栋忙,魏素萍从来只报喜不报忧,就连感染了肺结核,都是轻描淡写,独自面对。
1962年,她终于调到北京,与孙家栋团聚了。然而不久,期待中的甜蜜就被委屈取代。
一个冬天的深夜,电话铃声突然响起,孙家栋迅速冲出卧室去接。怕他着凉,魏素萍赶忙拿了一件衣服追出去,谁料,孙家栋本能地用手捂住话筒,用眼神示意她马上走开。尽管委屈,魏素萍只能默默地走开,令她气恼的是,孙家栋还一脚把她身后的门关上了。
眼泪一下子涌了上来。两人距离近了,他却像防贼一样防着她,叫她情何以堪!长长的电话结束,孙家栋才意识到自己伤害了妻子,心中一阵愧疚。
令他意外的是,第二天起床时,早餐照例已经摆好。她的信任与宽容,让他深深感动。有了魏素萍的支持,孙家栋的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加班、开会、出差,因为热爱,他奋斗着、奉献着。
1967年,孙家栋再次被钱学森亲自点将,负责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总体设计工作。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做什么、怎么做,都需要从头摸索。更难的是,原先的队伍已经解散,研究院空无一人。
“卫星要上天,选人是头等大事。”孙家栋单枪匹马,从各单位逐个挑选出18名技术人员,一点一点把队伍组建起来,这便是中国卫星发展史上有名的“十八勇士”。
任务艰巨,工作千头万绪,孙家栋就住在办公室里,他分身乏术,根本顾不上已经身怀六甲的魏素萍。几个月过去了,魏素萍临盆在即,却依旧没有孙家栋的消息,结婚多年,她已经习惯了他的行踪诡秘。没有一双手可以握紧,也没有一个肩膀可以依靠,最无助的时候,他不在身边。
女儿出生第二天,孙家栋匆匆赶来了,魏素萍埋怨道:“你到底是干什么的?什么工作能比老婆生孩子更重要?”可是看到他憔悴的模样,她又忍不住心疼:“几天没睡了?”
尽管对他的工作一无所知,但她依然深信,他值得信赖、可以依靠。因为爱,她心甘情愿为他承担起小家庭,让他没有后顾之忧。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从此拉开。
国家扬眉吐气,孙家栋百感交集。工作还需保密,喜悦无法与妻子分享。为了弥补愧疚,难得的休息日,孙家栋自告奋勇生炉子做饭,谁知折腾半天,炉子只冒烟不着火。沮丧之余,他更加体会到妻子工作、生活一肩挑的不易。
内疚变成动力,担子也越来越重。在孙家栋的主持下,我国第一颗科学实验卫星发射成功,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成功升空……孙家栋和他的团队创造了历史。1985年,“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将卫星送上太空,当电视台向全世界直播时,魏素萍这才知道,原来孙家栋就是最大的功臣。而那时,他们已经共同生活了快30年。
做了航天工业部副部长后,孙家栋更忙了。
1994年,中国第一颗大容量通信卫星发射在即。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他精神高度集中,魏素萍突发脑血栓导致偏瘫的事,大家都瞒着他。
卫星发射成功,孙家栋病倒了。住在医院里,他才想起,已经两个多月没有魏素萍的消息了。其实那时,他们就住在同一家医院。得知真相后,他无论如何都要和她住进同一间病房,他想补偿她。
查医学资料,定食谱,亲自帮她按摩、锻炼,几十年聚少离多,第一次长时间寸步不离,却是因为病痛。终于有机会一起聊天、散步了,魏素萍笑称自己是“因祸得福”。在孙家栋的开导和照顾下,一年后,魏素萍康复了,她开玩笑说:“这是愛情创造的奇迹。”
1999年,孙家栋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一回家,孙家栋就把奖章挂在魏素萍的胸前。军功章,有她的一半。
从一穷二白到航天大国,孙家栋把一生都献给了航天事业。2004年,75岁高龄时,他再次上阵,担任探月工程总设计师。难度大、风险大,他主持会议、跑发射场,马不停蹄。脚上穿的,是魏素萍专门为他买的布鞋。
“嫦娥一号”进入奔月倒计时了,一切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可就在这时,魏素萍又做了一次大手术。老病相催,每次看到孙家栋离开,她都依依不舍,生怕这是最后一次见面。而他又何尝不是。知道她眼睛不好,走之前,他会在每个药瓶上贴好标签,写清楚服药的时间和剂量。细枝末节里,传递的是无声的爱。
2007年10月,“长征三号甲”火箭运载着“嫦娥一号”腾空而起,绕月成功的信号传回,所有人都激动地欢呼着,拥抱着。
“嫦娥奔月”变成了现实,背过人群,孙家栋掏出手绢,悄悄擦去激动的泪水。与此同时,电视机前,魏素萍轻抚着屏幕上那个熟悉的身影,不禁热泪盈眶。
“嫦娥舒袖多浪漫,卫星探月路艰辛。”孙家栋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2019年,90岁高龄的他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几十年来,每当他仰望星空时,身后总有温暖的依靠。在他眼里,她就是他的最美嫦娥。
(摘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恋爱婚姻家庭》)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