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胡 芳
【摘要】国际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导致全球就业萎缩,中国就业市场也受到冲击,高校毕业生心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出现焦虑、攻击、退缩、冷漠、固执、退行、幻想甚至自杀等现象。高校毕业生的心理调适需要通过高校毕业生本人、学校和社会等各方面的配合和努力。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 高校毕业生 就业 挫折心理 引导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心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出现了心理压力比实际影响大,焦虑、攻击、退缩、冷漠、固执、逃避、幻想甚至自杀等现象,高校毕业生挫折心理问题的严重性,由此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广泛关注。
高校毕业生挫折心理的原因分析
国际金融危机时期高校毕业生挫折心理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高等教育体制的弊端是高校毕业生挫折心理严重的根本原因。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发展与制造业大国的地位不相匹配。现行的几种教育模式存在严重的弊端:理性主义教育,重知识轻情感,重知识轻经验,精神生活贫乏;模式化教育,导致个性的泯灭;强制性教育,严重伤害学生的尊严;功利主义教育,使学生陷入实利当中,丧失超越性品格;机械主义教育,削弱学生的批判意识,扼杀他们的创造力。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必须要有大量的技术工人作为支撑,这就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而实际上,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一直不能很好地满足这种人才需求,而与此同时,普通高校的招生、培养却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高校毕业生出现就业难问题。这次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这一问题。
家庭教育观念的滞后和过高的期望值,是高校毕业生挫折心理的“枷锁”。有的家长还抱着“受教育就是为了升学和找到好的职业”的功利主义观念,而忽视了对子女道德和心理素质的教育,这就造成学生学习目的单一化,从根本上缺少社会实践和挫折锻炼。加上封建科举制度“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与这种相对应的家庭教育容易压抑个性,践踏人的独立和自由,使孩子的心理更脆弱,害怕失败挫折。
心理压力比实际影响大:国际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影响不明朗,加重了高校毕业生的心理负担。国际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有两个关键特征:劳动力需求不足与新增劳动力需求萎缩。但究竟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影响程度如何?大学生的就业前景怎样?企业的用人计划在缩水吗?政府在如何化解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大学生的就业思路该进行怎样的调整?受这一系列疑问的困扰,2009届高校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变得扑朔迷离。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影响不明朗加重了高校毕业生的心理负担。
自我认识偏差是挫折心理的主观因素。高校毕业生往往缺乏社会经验,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也不能对所遇到的困难或挫折进行正确的判断,当取得一点成功时,自我评价偏高;而当遇到挫折与失败时,就会产生失败感或焦虑苦恼的情绪,而低估自己甚至自我怀疑与否定。还有不少学生自我评价是消极被动的,一遇到困难、阻碍便觉得一切没有意思,结果就会变得畏缩不前,错过了成功的机会。
大学生挫折心理的引导和克服
高校毕业生挫折心理作为一种社会异常性病态心理,对个人、国家和社会的正常运行有着不可忽视的危害性,因此我们应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引导和克服。对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而言,其挫折心理的调适和克服也需要自身、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体制改革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于中国教育来说,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教育发展改革的步伐不会放缓。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出发,今后一段时间多种形式培养人才的途径将进一步发展。同时,高等教育必须主动改革,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调整高校的教育理念,还原教育的本意以人为本,树立现代教育目标应除去浮躁、功利主义,加强包括德、智、体、美、劳、心、性7项教育。
政府制订相应政策解决大学生的就业,是缓解高校毕业生挫折心理的直接措施。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人首先要满足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填饱肚子和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等威胁的需要是首要条件,当这两者都受到威胁时,人可能就会做出不理性的行为,社会也处在不稳定环境中。政府应制订相应暂时的专项政策解决大学生的就业。政府的专项政策可从以下三个角度出发:第一,实施大学生全国范围内的自由就业政策,保障他们在全国范围内的“公民与市民待遇”,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的政策环境。最具体的政策措施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对高校毕业生的一切户口指标限制和人事指标限制,取消各种各样显性或隐性的行政限制,促进高校毕业生无障碍就业和自由流动。第二,需要考虑在短期内增加对大学生的需求。在生产服务、生活服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拓展就业领域、疏通就业渠道,为大学生创造更大的就业空间。第三,可考虑在短期内适当增加研究生招生总量,减少高校毕业生的供给,帮助大学生度过金融危机的困难时期。
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引导作用。第一,要全面发布金融危机的信息,对当前所处的环境进行客观的分析,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及即将带来的影响进行科学的预测。为更好地给高校毕业生拓宽就业途径、增加就业机会,学校要更有效地联系企业、组织校园招聘活动,加强培训、指导以提高大学生应对就业的能力。第二,针对每个高校毕业生的学习、经济、心理、综合能力等具体情况,对个人做风险评估,引导学生进行行为选择。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心理、考研、出国留学等咨询服务,针对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提出行为选择方案。第三,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心理状况进行调查跟踪。对高校毕业生的挫折心理做好疏导,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跟踪,为学生做好后期服务。
高校毕业生自身的心理调整与修养。所谓解铃还需系铃人,心病还得心药除。对于“挫折“中所表现出的心理问题最终还需要通过心理调适来解决。作为行为主体的高校毕业生,应着力从以下三方面下功夫:第一,正确应对挫折。正确认识挫折,挫折对人来说是一种危机,更是一种挑战。一个人能否经受挫折打击,关键在于增强挫折承受力。加强理智型反应。理智型反应是指大学生在遭受到挫折后,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在理智的控制下所做出的反应:冷静思考,坚定目标;客观分析,调整目标;自我反思,提升自我。第二,调整思路就业力求多元化。要更加冷静、客观地分析自己,找准定位,科学、合理地调整就业思路,让自己的就业能力与市场有效对接。第三,加强就业能力。对个人而言,就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与市场能力两个部分。专业能力取决于他们所拥有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等资产以及他们使用和配置这些资产的方式,而市场能力取决于他们向雇主展示这些资产的方式以及他们寻找工作的特定环境,特别是所面临的劳动力市场环境。(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