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艺术教育与文化教育的失衡与对策

时间:2024-04-23

闫嘉庆

【摘要】在 “艺术繁荣”下,人们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文化教育和艺术教育本身就是同胞姐妹,缺一不可。在一些全国性赛事中,许多以专业“炫技”见长的选手们,终因文化知识浅薄,对艺术专业的理解与把握不充分而相形见绌,最后只能屈尊后位,令观者扼腕惋惜。要改变艺术教育和文化教育失衡的局面,不是一项短期工作。

【关键词】艺术 文化教育 失衡 对策

历年来的“全国青歌赛”中,许多以专业“炫技”见长的选手们,终因文化知识浅薄,对艺术专业的理解与把握不充分而相形见绌,最后只能屈尊后位,令观者扼腕惋惜,另有强者凭借对音乐的理解、把握和较高的综合素质而名列前茅。其中不乏有彭丽媛、孙悦、王宏伟等脱颖而出,逐步成为艺术家。

由此可见,当今时代,真正的艺术家不仅应具备专业技能的单纯炫技,还应该对作品有深层的理解和情感宣泄。这就是人们常常讲到的个人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笔者感到,多年来国家级重大赛事中出现种种遗憾,“文化素养教育”和“主科专业技能教育”处于“失衡状态”值得引起重视。

造成失衡的原因

造成失衡的原因既有历史沿袭原因,也有现实体制的问题:

音乐发展随历史时期起落影响很大。我国古有宫廷乐府为达官取乐,确实创作出了许多佳作,脍炙人口而流传久远,但终因历史禁锢被“下九流”、“戏子”等特定的极不平等的社会地位限制,造成了“饿死不当戏子”的偏激思想,严重影响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期的政治运动,不仅冲击了我国文化教育事业,同样给刚刚发展的音乐教育当头一棒。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金梭和银梭”歌声中各行各业恢复了生机,音乐在停滞不前一段时期后,仿佛跃出围栏的骏马开始奔跑起来,各种音乐不绝于耳,各样艺术比赛萦绕于目,各种艺术类级别证书漫天飞舞。可是在这种“艺术繁荣”下,人们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文化教育和艺术教育本身就是同胞姐妹,缺一不可。

艺术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相融性不够。培养艺术和文化人才过程中,整体构想上忽视了“平衡发展”,而是“各自为政”,舆论引导出现过一定偏差。学生文化成绩不好,就考艺术专业或体育专业。给人的错觉是,专业是第一,只要分数先过线就成功大半。以为艺术专业之所以重要是重在专业分数,文化分数低很多也可以,从而出现脱节,也造成艺术学生重专业轻文化的思想。

艺术院校老师的主观偏见和对文化教师的配合不够。在现实中,不仅专业老师,而且多数家长都存在着“重艺轻文”的现象。这导致孩子入学后,文化水平滞后于专业水平许多。

艺术教育的特殊性造成的。不少大学的艺术系和艺术学校,很多时候都是牺牲学生的文化知识时间来换取专业训练、专业演出。这进一步加深了艺术生重专业轻文化的偏激思想。

要改变艺术教育和文化教育失衡的局面,不是一项短期工作,正如《名校校长访谈录》里所说:文化成绩和素养的提高不是一日之功,绝不会“立竿见影”,他需要让种子在合适的土壤里经过长期培养才能开花,即使这样个别种子还不发芽。否则欲速则不达。

治理失衡的对策

根据艺术院校各自特点和培养目标,实施教学改革。河北省石家庄市艺术学校的文化课,在2004年开展“亲情教学”。2005年开始实施的“情景教学”把专业艺术同文化课程内容结合起来,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影视表演专业同历史课交叉互动,“中华民族到了历史的危难关头——西安事变”这一课中的角色让学生扮演,把枯燥的课本想象版变为生动的现实版;舞蹈、戏曲、音乐等专业在思想政治课上,同样让学生以简单的表演形式把课程与高雅情趣交叉教学,这项措施有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也扩展了知识领域。

改变教师传统教学观念,两手抓,既抓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又抓教师观念的进步。积极创造教师交流,走出去,请进来。

建立 “和谐校园” “快乐学习”活动,校工会鼓励教师在压力之下学会解压,举办教职工趣味运动会,学生为老师加油。创造教师快乐工作和学生快乐学习的良好环境。

积极寻求上级支持。一颗红心抓两手,即一心为学生,既抓学生学风,又抓教师业务能力,,两手都要硬。并且文化、专业、其他科室“三头并进”才能见成效。总之,艺术教育和文化教育如双腿走路,只有共同健康成长,才能不失衡,越跑越快。(作者单位:石家庄市艺术学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