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於贤德
【摘要】近来,关于学术造假的新闻不绝于耳,而对产生这种丑陋行为的原因却是众说纷纭,最不应忽视的是造假者科学精神的缺失和核心价值观的扭曲。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为学三境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术探究的意义、坚持的必要和自我实现的价值。这一学说的丰富内容与深邃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探究 毅力 自我实现 王国维 为学三境界
科学研究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实事求是又是一切学术探索和发明创造的根本。但是近年来,神圣的科学殿堂却屡屡爆出丑闻,肆意抄袭、数据造假,种种学术欺诈行为甚至发生在著名学府之中,牵涉到教授、博导甚至院士。对于导致这类事件发生的原因,见仁见智。笔者认为,诸种原因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某些科学研究者核心价值观的缺失甚至异化——探寻客观世界奥秘、探索真理的崇高使命,已经在他们的心中黯然失色,取而代之的则是如何挖空心思去钻管理制度的空子,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那些冠冕堂皇的光环去攫取更大的利润,如何用欺上瞒下的伎俩去推销那些假冒伪劣的货色。一句话,科学研究的探索精神,科学家应有的人格尊严和道德品质,都被他们弃若敝屣。核心价值观的动摇与缺失,正是酿成这类本来完全不应该发生,但事实上却无情地发生了的人性悲剧的深层原因。
因此,笔者认为,科研工作者如何进一步充实人格内涵,高扬科学精神的旗帜,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是防范学术造假的最重要的举措,而国学大师王国维阐述的“为学三境界”的精辟理论,对重建学术良知、强化学术规范,更好地树立科研工作者的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与启迪意义。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为学三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首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①
王国维的这段话,引了宋代词坛大家晏殊、柳永和辛弃疾的名句,形象地说明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历的几个最基本的环节和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关键时刻,生动地阐明了从事学术研究、创造发明乃至整个人生建树所必须经历的曲折过程。今天重读这段话,并且更深刻领悟它的深邃含义,会帮助我们在严格遵守学术道德的根本前提下,认真按照科学的方法办事,并把贯穿于学术研究工作中的科学精神,转化为人格境界的升华。
独上高楼 忍受孤独
王国维讲的第一种境界,引的是北宋词人晏殊《蝶恋花》中的词句。这几句词所描绘的情景,表面看来就是一般的秋日登高怅望,但是,如果用审美超越的手法做更深入的解读,就会发现,在词的意象表述中首先出现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情景,在情调上带有某种萧瑟、寒峭之意,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更是明确地抒写了身处孤独却仍然对环境、对大势、对未来充满着高度的关注,并且在无奈、失落中透露出一种强烈的企盼,被动消极中仍有一份积极主动。这一种境界有这样几个层次需要我们深入理解:
首先,客观世界总是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变化,由于人与外在环境的相互关系,已经从动物的那种“特定化”的被动性、从属性上升为“非特定化”的主动适应、积极改造的关系,人类不再简单地屈从于环境的安排,而是通过艰苦奋斗去掌握大自然的奥秘,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去改造客观世界。而对于外在环境的发展变化深刻关注,就是人类探究客观规律的开始。晏殊在这首词里所说的“西风凋碧树”,就是指外界发生的急剧变化。
其次,王国维之所以要用晏殊“独上高楼”这四个字,是由于他体会到对把握外界变化的强烈的好奇与渴望,需要在迅速、全面、准确地感受客观世界的同时,主体能够做出及时的反应。也就是说,需要有一些敏感的人,这些人虽然不是先知先觉,但是由于他们掌握的知识比较丰富,眼光比较敏锐,行为能力比较强,对于外界变化的感知与反应,会比一般人快速一些,深入一些。这些人有时会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感,但他们能够义无反顾地走在时代的前列带领人们前行,就有可能成为伟大事业的先行者与开创者。所以,敏锐的感受能力和引领时代前进的勇气,能够承受一时的孤独的心理素质,也是成就大事业、大学问不可或缺的条件。
再次,“望尽天涯路”这句话当中有一个字应该引起我们特别的重视,就是这个“尽”字。“尽”字在这里包含着实践主体对外界竭尽全力的强烈关注,他已经调动全身心的力量去瞭望、去探视,有一种刨根究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强决心。这个“尽”字还表达了主体深入外界的程度,在某种意义上说已经达到了穷尽对象的境地。归结为一点,就是强有力地表达了人类的探究欲望。探究是人的本质力量最重要的内容,这种探究力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成为人类行为最强烈的动机之一。由于人与周围世界处于一种不确定的关系之中,人的生命不再被客观环境安排得十分妥帖,因此,人类必须及时把握外界的种种变化,并且尽量主动地适应这些变化。探究的系统发展就是科学研究活动,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是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人类对于未来世界美好的憧憬所引发的瑰丽的梦想,与客观现实总是存在着一定距离,而梦想转化为现实的桥梁就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制造。从认识自然到改造自然的具体过程来说,了解大自然的奥秘,掌握客观事物的规律,然后在利用这些规律的基础上达到驾驭外在世界的目的。同时,探究力促使人类在认识世界的漫长历程中不断地有所发现,而这种能力恰恰为人的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提供了条件,在不断改造环境的过程中同时又不断地提升人的能力。因此,探究力的提高和优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衣带渐宽 顽强追求
王国维讲的第二种境界,用的是柳永《凤栖梧》中的词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寥寥十四个字,却把有情人的相思之苦刻画得入木三分:尽管为思念心上人茶不思饭不想,身体越来越瘦削,却不但不会后悔,而且认为这样的相思即使把身体搞垮了,也是值得的。王国维用拿来主义的方法,用描写相思的话语来形容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坚持,可以说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力。
在这句话当中,“衣带渐宽”是指为了实现预定目标和伟大理想所付出的代价,这种付出对于所有想要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马克思对科学研究的艰巨性曾经做过精辟的概括,他说:“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不畏艰险,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②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攀登,一定是遍地荆棘,险象环生,即使没有碰到伤害性命的毒蛇猛兽,那崩塌的碎石、腐朽的枯树、湍急的溪流,可以说每前进一步都会付出相当的代价。科学研究同样是在遍地荆棘中筚路蓝缕,吃苦受累是平常事,为之献出宝贵的生命也绝不是危言耸听。这里需要的不是犹豫和彷徨,而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坚毅和果断。
在这一境界特别值得重视的是“终不悔”三个字,就是说对自己选择了这条充满苦难和艰险的道路绝不会因为受苦受累,充满风险而后悔,而是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用最坚强的毅力去迎接种种挑战,克服种种困难。这种百折不挠的毅力就是人的意志力的体现。意志力同样是人的本质力量的重要内容,它植根于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的自觉性。一个人的意志坚强与否,往往跟他所取得的成就是成正比的,有时甚至比人的聪明智慧与社会背景还重要。尤其是在历尽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如果咬咬牙坚持下去,并且能够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工作方法,那么,就有希望获得最后的成功。
蓦然回首 柳暗花明
王国维讲的第三种境界,引的是辛弃疾的词《青玉案·元夕》,原词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人家原本是形容苦苦寻觅而不得,不经意中突然相遇时的惊喜,就是人们常说的“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王国维把这种最困顿、最迷茫突然转化为成功的喜出望外,拿来形容人们为事业为学问,在遭遇了一次次的挫折,经受了一个又一个的失败,就在“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无奈、痛苦与焦虑之中,突然前方露出了胜利的曙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就在面前。这种表面上的“偶然得之”的奇迹,就是由“长期坚持”艰苦探索所创造出来的。这是矛盾冲突到了白热化之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终于发生了。这突如其来的胜利从表面上看,似乎给人以如释重负的解脱,功德圆满的快活。其实,这样的轻松愉悦恰恰是建立在“众里寻他千百度”的基础之上的,是对第二种境界所描述的“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回报。
在这一境界中,有几种心理现象值得我们深入关注:这就是成就感、高峰体验和自我实现。
所谓成就感,是指人们在完成某项预定的活动时,会感到一种愉悦与兴奋,这种情绪状态就是自我满足的积极愉快。现代心理学尤其是人本主义心理学非常重视成就感的作用,把它作为重要的情感活动来看待,虽然它没有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等高级情感那样的持久、深刻与含蓄,但是,却能超越一般的喜怒哀乐,尤其是在对创造性活动取得的成功的体验中,成就感的内涵比起那些由利害关系产生的态度体验形成的普通情感要丰富得多,深刻得多。成就感产生的愉快的情绪体验,通过对人的情感的滋润、优化,能够促进个体的身心与客观环境保持平衡状态;还能使人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和能力,从而增强自信心,对个体生命起到心理上的肯定、激励的作用;这就能够为以后学习新知识、承担新任务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这就是说,王国维把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之后的心理体验作为第三种境界,就是希望人们在登上光辉的顶点时,要善于享受成功的喜悦,要深入细致地品味胜利的收获,同时更需要用这种美好的享受来激励自己。
高峰体验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拉伯罕·马斯洛提出来的概念。马斯洛认为人在进入自我实现和超越自我状态时,就会感受到一种高度兴奋的喜悦心情。这种心理体验往往产生于人在获得真知灼见、创造成就和审美超越时,对取得的成绩进行全神贯注的鉴赏,这时感官的丰富性、积极性就会得到全面的调动,人就会处于一种忘我的、无忧无虑的心境之中。马斯洛指出:“高峰体验是自我实现的短暂时刻。这是一个心醉神迷的时刻。你只能像刘易斯所说的那样‘喜出望外。几乎每一个人都确实有过高峰体验,但并不是人人都能认识到这一点。有些人把这些小小的神秘体验丢弃了。”③因此,他认为帮助人们在那些微小入迷时刻到来时自觉地认识它们,就是心理学家、心理咨询医生的重要任务。其实,人们对于获得的成功的美好感受,就是一种最有意义的高峰体验。王国维标举这样一种境界,虽然没有马斯洛那样在理论分析上展开系统地阐释,但是,他用诗的语言敏锐地意识到体验成功对于成就大事业的重要性,和马斯洛的“高峰体验”理论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跟成就感、高峰体验密切相关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心理现象,这就是人的自我实现。在这种需要的作用下,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只是为了满足个人生存的各种需求,而是奋不顾身献身于某种事业、使命、理想和他们所热爱的工作。他们所取得的成功,标志着人的本质力量在实践对象中得到了充分的实现。正是由于人们把自己的聪明智慧、想象幻想、情感意志和技能技艺全面地投射到创造物上去,实践主体的价值才由此得以体现。马斯洛进一步指出:“自我实现的人所献身的事业似乎可以解释为内在价值的体现和化身,这些事业之所以为自我实现的人所爱恋,是因为它们包含着这些内在价值。也就是说,自我实现的人最终所爱恋的是价值而不是职业本身。”④这就告诉我们,自我实现的本质特征就是价值的追求,只有在社会实践中积极追求符合社会进步和历史前进根本要求的核心价值,才有可能将自己的一切贡献给伟大的事业,而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也才有可能得到最终的实现。
王国维讲的第三种境界,是成就感、高峰体验和自我实现相互融会的人生境界,对于从事学术研究和科技发明的人来说,当他完成一项具体任务的时候,要学会欣赏自己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成功,要运用高峰体验的方法去领略自身的价值,并且充分享受自我实现的快乐。这样,那种靠欺瞒和造假去获取利益的丑陋行为就会越来越没有市场,而坚守核心价值观,自觉意识到科学研究工作使命的伟大,在奉献中享受快乐的人则会最终达到自我实现。这也是我们重读王国维“为学三境界”的基本意义。(作者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注释
① 王国维:《人间词话》,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上海古籍出版社,第445页。
② 马克思:《〈资本论〉法文版序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26页。
③ [美] 亚拉伯罕·马斯:《自我实现及其超越》,林方主编:《人的潜能和价值》,华夏出版社,1987年,第262页。
④ [美] 亚拉伯罕·马斯洛:《超越性动机论——价值生命的生物基础》,林方主编:《人的潜能和价值》,华夏出版社,1987年,第215页。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