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爱乐之城——细数全球七大音乐名城

时间:2024-04-24

长夜之饮

城市是人类的骨骼,而音乐是人类的灵魂。解读一座城市的历史和风情,不如就解读它的音乐——时代变迁中,繁荣与人潮来去反复,犹如潮汐,但音乐则永远留下,为旧居民传唱,又张开怀抱迎接新居民的到来。音乐是城市的外衣,也是城市的气质,而在全球林林总总的城市之中,总有一些擎出了独具特色的音乐旗帜,或低调、或张扬地向世人展现着他们的音乐与他们的骄傲。这一次,让我们踏上旅行的脚步,漫步过那些独一无二的音乐之城……

芝加哥:世界蓝调之都

芝加哥(Chicago)坐落于美国伊利诺伊州(Illinois),北邻密歇根湖(Lake Michigan)。作为美国第三大城市与五大湖地区最为重要的城市,长久以来,芝加哥源源不断地吸引着来自美国全境以至世界范围内的移民,而他们则将属于故乡的音乐在芝加哥的街头巷尾演奏传唱。

若要选择一种音乐代表芝加哥的气质与灵魂,跳入大多数市民脑海中的第一选择定然会是蓝调。蓝调(Blues),或称“布鲁斯”,起源于历史上美国南方黑人奴隶的赞美歌、抒情歌或劳动歌曲,名称本身便具有忧伤、忧郁与低落的含义。随着二战后一阵新兴的移民潮在美国境内涌起,无数来自南方的移民沿着密西西比河溯流而上,最终到达工业蓬勃发展的芝加哥地区,来自密西西比三角洲的蓝调也深深影响了芝加哥蓝调艺术的发展。上世纪50年代初,芝加哥正式成为了蓝调的中心,除却来自南方的影响,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诞生的乡村蓝调也是芝加哥蓝调不可割裂的根基。

芝加哥人愿意把蓝调解释成他们独有的生活方式,尤其是那些正步入暮年的非裔美国人——对于他们而言,芝加哥蓝调是移民和新生活的背景音,他们曾在每个晚上出门去听蓝调,那些为人喜爱的歌手唱着的正是他们的生活,蓝调永远属于劳动的人。芝加哥曾有无数蓝调圣殿式录音棚,有无数蓝调博物馆,有一首滚石乐队(The Rolling Stones)为芝加哥蓝调创作的歌曲《密歇根大道2120号(2120 South Michigan Avenue)》,更有数不清的蓝调演奏场地和平台。

若想触及芝加哥的灵魂与音乐脉络,一定不能错过各个蓝调酒吧的演出。芝加哥最为出名的蓝调酒吧名为“巴蒂·盖伊传奇(Buddy Guys Legends)”,酒吧坐落于南环街区(South Loop),其拥有者巴蒂·盖伊是第一个将蓝调音乐电子化的蓝调教父,拥有包括终身成就奖在内的六项格莱美大奖(Grammy Award)。此外,坐落于林肯公园(Lincoln Park)的金斯顿酒吧(Kingston Mines)是芝加哥规模最大且经营历史最久的蓝调酒吧,它的两个舞台已经成为芝加哥北部的固定演出场地,酒吧还提供南方风味十足的烧烤,十足地还原了六十年前美国蓝调中心的景象。

芝加哥还有两个非常著名的蓝调音乐节:每年五月的芝加哥福音音乐节(Chicago Gospel Music Festival)和每年六月的芝加哥蓝调音乐节(Chicago Blues Festival),后者是世界上最大的免费蓝调音乐节,每年吸引超过五十万粉丝,证明芝加哥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蓝调之都”。

洛杉矶:美国西海岸的音乐心脏

洛杉矶(Los Angeles)是美国第二大城市,也是加利福尼亚州(California)和整个美国西海岸的文化、经济和商业中心。城市的名字来自西班牙语,意为“天使”,因此洛杉矶也有“天使之城”的别名。

洛杉矶作为世界最伟大的音乐之城之一,是西岸爵士乐、摇滚乐、创作歌手运动的中心,对放克(Funk)、朋克(Punk)、嘻哈(Hip-hop)和电子舞曲(Electronic Dance Music)等类型音乐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2017年的第八十九届奥斯卡金像奖上,以洛杉矶城市风情和爵士乐(Jazz)为背景基调的歌舞片《爱乐之城(La La Land)》狂揽六奖,成为该届奥斯卡的最大赢家。此外,洛杉矶拥有世界闻名的艺术学院,有数不清的剧院、露天剧场和音乐厅,全年不间断地上演各种交响乐、歌剧、音乐剧和话剧,古典与现代在此终日传播、碰撞,为洛杉矶华丽而近乎疯狂的音乐史不停书写新的篇章。

来到洛杉矶,不论喜欢音乐与否,都不能错过拜访洛杉矶音乐中心(Los Angeles Music Center)。音乐中心始建于1964年,先后建起了三座剧场和音乐厅,是洛杉矶交响乐团和洛杉矶歌剧院的表演场地,并上演许多著名的百老汇音乐剧。2003年,新落成的华特·迪士尼音乐厅(Walt Disney Concert Hall)使这一文化中心再度大放异彩,不仅成为了洛杉矶爱乐乐团和合唱团的团本部,也成为了洛杉矶极具特色的新地标。

由于音乐历史极为悠久,街道、酒店和俱乐部串起了洛杉矶的音乐地图。从齐柏林飞艇(Led Zeppelin)和滚石乐队都钟爱的西好莱坞酒店(Andaz West Hollywood)出发,沿着日落大道(Sunset Blvd)就能到达Whisky A Go-Go俱乐部和Barneys Beanery美食酒吧,其中前者催生的音乐类型数不胜数,为无数乐队所钟爱,而后者的常客中有吉姆·莫里森(Jim Morrison)和詹妮丝·乔普林(Janis Joplin)等传奇。

提到洛杉矶和它的音乐,就不得不提与其临近的科切拉音乐节(Coachella Festival)。自2001年来,在洛杉矶的巨大市场之上,科切拉音乐节已经成为年度全美瞩目的焦点,成为一年一度音乐、艺术、时尚狂欢的中心。根据統计,2016年科切拉音乐节贩售出了近20万张门票,盈利九千余万美元。

塞维利亚:歌剧故乡

古城塞维利亚(Seville)位于西班牙的西南部,是安达卢西亚自治区(Andalusia)的首府,西班牙第四大城市。塞维利亚是西班牙王国的第一个首都,虽然现今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不算太高,但在航海大发现的年代,对于彼时的欧洲第一强国西班牙而言,塞维利亚的地位足称它的王冠明珠。因此,对于热衷追寻古代传奇并借古喻今的歌剧创作者而言,塞维利亚就是他们最好的舞台,他们在这座曾经盛极一时的古城上纵情地挥洒灵感,将一个个耳口相传的故事进行改编,重新赋予属于他们自己的时代独有的活力与魅力。

在塞维利亚的天空下,莫扎特(Mozart)为《唐璜(Don Juan)》和《费加罗的婚礼(The Marriage of Figaro)》谱曲,罗西尼(Rossini)创作了《塞维利亚的理发师(The Barber of Seville)》,比才(Bizet)创作了《卡门(Carmen)》。

在塞维利亚追寻音乐,便要住到老城的中心地带,紧邻与教堂与旧皇宫的地方,在古老的街道中走街串巷,寻找每一个人物、每一个音符所留下的故事。西班牙曾在公元8世纪被来自北非的摩尔人(Moors)攻占,直到1492年获得统一,唐璜在冒险旅途中被转卖至苏丹宫廷的故事正是从这段历史中汲取了灵感。摩尔人在西班牙境内留下了大量古代伊斯兰文化风格的建筑,塞维利亚的阿尔卡萨宫(Alcazar)便是其中一处。它原本是一座清真寺,又由西班牙的国王们改造成了基督教堂和皇宫,在摩尔式的走廊和庭院基础上添加了大量的欧洲特色,可谓是塞维利亚历史上两种风格交融和谐的典范建筑。数位西班牙鼎盛时期伟人都曾在此居住,包括统一西班牙的费迪南二世(Ferdinand II);他的妻子,著名的伊莎贝拉一世女王(Isabella I)声名更盛于丈夫——她是那个资助了哥伦布远航美洲的君主。

疲惫于游览塞维利亚的古迹,也可选择到吉他之家(Casa de la Guitarra)和弗拉明戈之家(La Casa del Flamenco)中小坐,聆听传统的西班牙音乐,重温舞女卡门那开放明快的舞蹈。

西班牙广场(Plaza de Espan)也是塞维利亚之旅中不可错过的部分。虽然西班牙每一座城市都有西班牙广场,但没有哪一座能将城市的历史与风情展现得那样具体而独到——在哥特风格与摩尔风格交融的建筑下,游客可以自由穿过古老的护城河,欣赏参观考古博物馆与民俗博物馆。

利物浦:永恒的披头士

利物浦(Liverpool)位于英格兰的西北部,是默西塞德郡(Merseyside)的首府,距离伦敦有2小时40分钟的火车路程。提到利物浦的音乐,就不得不提到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约翰·列侬(John Lennon)、保罗·麦卡尼(Paul McCartney)、林戈·斯塔尔(Ringo Starr)以及乔治·哈里森(George Harrison)——这四个土生土长的利物浦人和他们上世纪最伟大的乐队永久地改变了摇滚乐和流行乐,改变了世界上所有音乐的面貌,也永远地改变了利物浦,他们的故乡。

如若搭乘飞机前往利物浦,追寻披头士之旅在落地的第一站便拉开了序幕:为纪念意外遇袭身亡的约翰·列侬,利物浦机场更名为“利物浦约翰·列侬机场(Liverpool John Lennon Airport)”,机场的标志是经典的约翰·列侬手绘头像,并写着他最为经典歌词之一,“唯有天空高于我们(Above us only sky)”。

身在利物浦,絕不能忘记去看一看便士巷(Penny Lane)。披头士的大量音乐MV中都出现过利物浦的实景,便士巷毫无例外地位居其中,与其同名的《便士巷》则是约翰·列侬同母异父的妹妹茱莉亚·拜尔德(Julia Baird)最喜爱的一首歌——最为重要的是,便士巷就在茱莉亚和列侬小时候居住的地方附近,街道一头是著名的甲壳虫理发店,对街的几家酒馆是披头士早期在利物浦表演的固定场所。走过便士巷的窄街,仿佛还能看到发迹之前的披头士们带着夜场演出的疲惫穿梭于咖啡馆中,吃早餐、聊天,消磨时光。

利物浦的披头士乐队博物馆(Beatles Museum Halle)紧邻着标志性的阿尔伯特码头(Albert Dock),其中记录着披头士乐队从成立初期到最终解散的时光,收录有他们从默默无闻到红极一时的所有故事,并珍藏着披头士发展的不同时期使用的乐器、乐谱和其他物品。

博物馆之外,重溯披头士回忆还可以选择参观洞穴俱乐部(The Cavern Club)。洞穴俱乐部开业于1957年,起初是爵士乐夜店,但在上世纪60年代成为了利物浦的摇滚乐中心。出道初期,披头士乐队曾在洞穴俱乐部表演。

维也纳:音乐之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曾给全球数个城市颁发过“音乐之都”的称号,但每当谈及“音乐之都”的时候,第一个闪现在人们脑海中的名字永远是维也纳(Vienna)。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坐落于多瑙河(Danube)畔,是全球第二大德语城市,也是奥地利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久以来,作为欧洲哈布斯堡王室(House of Habsburg)的统治中心和奥匈帝国(Austro-Hungarian Empire)的首都,久驻的宫廷和云集的贵族为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极佳的环境。几百年间,维也纳陆续吸引了无数名传千古的音乐家到来,他们不远万里来到维也纳,长久居住,然后写下不朽的乐章——在他们之中,格鲁克(Gluck)、贝多芬(Beethoven)和勃拉姆斯(Brahms)生于其他国家,莫扎特(Mozart)、海顿(Haydn)、布鲁克纳(Bruckner)和马勒(Mahler)从奥地利境内赶来,至于维也纳歌剧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就《玫瑰骑士(Der Rosenkavalier)》,它的创作者是一个从未到过维也纳的巴伐利亚人(Bavarian):理查德·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

音乐传统在维也纳不断继承发扬了数百年,由一名又一名的伟大音乐家和作曲家薪火相传:从海顿到莫扎特,从莫扎特到贝多芬,从贝多芬到舒伯特(Schubert),并一直延续到20和21世纪。他们无一忘记维也纳的传统和灵魂,同时又都在此基础上增添了他们独有的风格和传世的创作。

维也纳是奥地利乃至欧洲的金色音乐心脏,也是世界的文化与艺术之都。冬日或许不是维也纳自然景色最美的时候,但绝对是人文之旅的最佳访问时间——在街头巷尾的咖啡店品尝一杯正宗的维也纳咖啡,伴着暖炉和音乐,听着维也纳市民与来自全球各地的人们交谈,你总会惊讶于古典与现代精妙的结合,还有维也纳人独到的思想与智慧。

在维也纳,一定要听一场国际顶尖乐团的音乐会。维也纳爱乐乐团(Wiener Philharmoniker)是奥地利的音乐外交大使,每年的1月1日都会在维也纳金色大厅(The Golden Hall of the Musikverein)举办新年音乐会;维也纳交响乐团(Wiener Symphoniker)是奥地利最高产的交响乐团,专精于德语区音乐家作品的演奏;维也纳童声合唱团(Vienna Boys Choir)是最为年轻的世界顶级乐团,常规在“穆斯(MuTh)”音乐厅和霍夫堡宫礼拜堂(Hofburg Chapel)演出。此外,2017年是《蓝色多瑙河(Blue Danube Waltz)》创作的150周年,不妨去约翰·施特劳斯时代博物馆(Museum of the Johann Strauss Dynasty)一探究竟。

纳什维尔:乡村乐与猫王

纳什维尔(Nashville)坐落于美国中东部田纳西州(Tennessee)的坎伯兰河(Cumberland River)畔,因纪念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的英雄弗朗西斯·纳什(Francis Nash)而得名。納什维尔是美国乡村音乐(Country Music)的中心,被称为美国的音乐之都。距离纳什维尔市中心不远的音乐街(Music Row)是音乐制作人和唱片公司聚集的地方,全球四大唱片公司,华纳唱片(Warner Music)、百代唱片(EMI)、索尼唱片(Sony Music)、环球音乐(UMG),以及另外80余多家唱片公司都在这里设立办事处,百余个音乐出版商、录音室、音乐俱乐部都汇聚于此,可谓是纳什维尔的音乐心脏。

纳什维尔与音乐之间的故事堪称传奇,毫不夸张地说,它是一座被音乐所拯救的城市。在拓展音乐产业之前,它曾是美国最为贫穷的地区之一,直到1927年,音乐制作商拉尔夫·皮尔(Ralph Peer)在田纳西州制作了历史上第一张乡村音乐专辑,该类音乐的大获成功使得资金和人流迅速聚集到纳什维尔,音乐街很快建成,纳什维尔的音乐产业也就此蓬勃发展起来。

提到纳什维尔,人们总忘不了“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作为上世纪最伟大的文化偶像和“摇滚之王”,猫王不是在纳什维尔出道,但却是在纳什维尔一曲成名。在孟菲斯(Memphis)取得名声后,小有成就的埃尔维斯与RAC唱片公司签约,他的第一首单曲《伤心旅店(Heartbreak Hotel)》在1956年发行,并立即成为了全美最当红的歌曲,猫王旋即成为美国乡村摇滚乐(Rockabilly)和节奏蓝调(Rhythm and Blues)永恒的代言人。

在纳什维尔,人们仍能探访该地第一个设备齐全的录音室,RAC胜利录音室B(RCA Victor Studio B)。猫王曾在录音室B内录制歌曲长达13年,他所有获得过格莱美大奖的歌曲都是在此录制的。经过多次整修,录音室不仅保留了当年的原貌,还保留有当年的录音设备,并担任一座艺术大学的音乐实验室。

追寻纳什维尔如今的音乐风情,必须前往百老汇街(Broadway Street)。与纽约那条享誉世界的同名街道一样,百老汇街同样是纳什维尔艺术家、表演者和梦想家的聚集地,他们白天散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待到夜间便出现在百老汇街的灯火之中,有些人是出于生计,有些人是出于喜好,更有人怀着娱乐界经年不变的梦想:从微末之处被挖掘,从此走上星光坦途。

格拉斯哥:摇滚苏格兰

格拉斯哥(Glasgow)位于苏格兰低地的中西部,是苏格兰第一大、英国第三大城市。在近千年的历史中,格拉斯哥由一座克莱德河(River Clyde)畔的小村庄,逐渐成长为英国最大的港口城市,独有的艺术文化氛围也就此形成。如今,这座遍地耸立哥特式建筑的工业港城是地下摇滚和独立流行音乐的孵化器与摇篮,它广阔的包容心胸和开放自由的土壤滋养了来自四面八方的音乐人,作为英国北方的摇滚之城,它一直灿烂得名副其实。

对于一座苏格兰文化浓厚的城市而言,酒吧乐队表演历来是格拉斯哥的传统,只要有登台的意愿,酒吧绝不会提出拒绝,而幸运的乐队也多半是从酒吧的舞台走向世界。特拉维斯(Travis)是酒吧乐队中极具代表性的一支,这支乐队在90年代末以英伦摇滚(Britpop)、传统摇滚(British Trad Rock)、后垃圾(Post-Grunge)等类型音乐席卷了英伦和世界,但在成名前,他们就在市中心特鲁里街(Drury Street)的马蹄铁酒吧(Horse shoe Bar)登台演出。另外一处极有代表性的音乐俱乐部名为Nice N Sleazy,名字里带着“美好”也带着“庸俗”,那里几乎每晚都有现场表演,有籍籍无名的音乐爱好者,也有名动英伦摇滚乐队,比如同样发迹自格拉斯哥的雪地巡游者(Snow Patrol)。当然,无论是无名乐手还是音乐传奇,他们和他们的荣耀都永远属于格拉斯哥。

作为苏格兰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格拉斯还汇集了众多的音乐专业人才:皇家苏格兰音乐学院(Royal Scottish Academy of Music and Drama)坐落在此,BBC苏格兰交响乐团(BBC Scottish Symphony Orchestra)、皇家苏格兰国家管弦乐团(Royal Scottish National Orchestra)、等国家级音乐艺术团体同样在此汇集。每年的爵士音乐节(Jazz Festival)、凯尔特音乐节(Celtic Connections)和西区音乐节(West End Festival)都在这里举行。

漫步在格拉斯哥,音乐随时都能与你擦肩而过。在市中心的布坎南大街(Buchannan Street)上,除了繁荣的商业,还有随处可见的街头表演者,只要有一支麦克风便可随心所欲地开嗓。在这里,很容易遇到苏格兰本土乐队卡兰多尼亚(Clanadonia),乐队成员均穿着苏格兰高地(Highlands)的传统服饰,留着长发,伴着传统风笛和沉重的鼓声表演着原创民歌,乐调中狂野的高地荷尔蒙气息令人血脉贲张。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