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平九二南巡讲话再学习

时间:2024-04-24

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历史中,发生过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政治事件,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期间,邓小平在中国南方的深圳、珠海、广州、上海等地所做的巡视以及讲话,也被一些媒体称之为“邓小平南方谈话”,无论就南巡本身的政治涵义还是从小平谈话内容的理论价值来说,都可以让我们将小平南巡讲话列为改革开放40年政治事件之首。历史上有许多事件影响重在当时,有许多事件影响可能侧重历史或长远,而邓小平南巡讲话则是为数不多的既有重大现实影响又有长久历史韵味的一个事件。

小平南巡之前,中国发生了1989六四政治事件,那一年是我博士研究生毕业留校后的第二年,中国人民大学作为事件重灾区之一,我本人的亲身政治感受自然也比普通单位的人士要深切许多。作为经济理论工作者,我们对西方各国政府对中国的经济制裁所导致的外贸出口下降、旅游业遇冷、经济增速下滑、市场疲软以及各行业士气低沉等印象极深,而且,在普遍的反资产阶级自由化政治背景下,理论界也有人提出“以反和平演变为中心”以及“双重任务论”(阶级斗争和全面建设)的口号,这与小平同志最早提出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一重大国策已大相径庭。

1989年11月9日,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正式同意小平同志辞去中央军委主席的请求,自此,小平同志彻底辞去了党和国家的一切领导职务处于完全退休状态,这使许多人产生错觉。实际上小平同志是退而不休,他时刻在注意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动向和趋势。当意识形态方面出现左倾苗头时,从1991年2月15日也即当年的农历初一起65天内上海《解放日报》连续刊发了四篇署名“皇甫平”的评论文章,核心内容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政策。此后,在京媒體《当代思潮》首先发表对“皇甫平”观点的批评文章,核心观点是强调分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重要性,随后《高校理论战线》《求是》和《光明日报》等也纷纷发表了对“皇甫平”观点的批评文章。北京某家大报甚至在1991年9月1日的社论中连写两句“要问姓社还是姓资”。由此可见,小平同志南巡前,意识形态领域的不同声音已造成了人们认识的迷茫和混乱、经济发展的颓势需要新的政策提振,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国策的基本方针上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表态。在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也只有小平同志能起到障百川而东之挽狂澜于既倒的关键作用。据时任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吉回忆,1991年的皇甫平的系列评论是源自小平同志与时任上海市委书记、市长朱镕基的单独谈话,“文章发表之后,有人反应很强烈,打电话问上海市委:‘是不是小平说的?答复:‘没有,小平从来没有谈过,确实其他的人都不知道,这样就开始批判了。”刘吉将“皇甫平”文章及批判材料,送给了邓楠,请她转交给邓小平参阅后,才平息风波,否极泰来。从“皇甫平”发表评论文章到小平同志在观察思考了近一年时间后于1992年1月18日开始动身南巡,我们在27年后的今天回过头来看,可以清晰地还原这些伟大事件的历史真相了,小平同志一直关注和忧虑的就是改革开放进程的被干扰和可能停滞。

我们现在看到的小平92南巡讲话的全文7000字左右,似乎是一个被整理过的理论文献,因为从小平南巡的经历日程表看:1992年1月17日从北京出发,18日上午10时到武昌,18日下午4时到长沙,19日上午9时到深圳,一直住到23日上午9时坐船去珠海,在珠海住了6天,29日分别去顺德广州,30日到江西鹰潭,1月31日到上海,在上海住了20天直至2月20日下午3时邓小平专列从上海返京途中在南京火车站和蚌埠火车站稍事停留与江苏省委负责人和蚌埠市负责人简单交谈了解情况。从上述行程中分析,小平92南巡讲话最大可能就是小平在深圳、珠海、上海这三地的时间里谈话内容的整理稿,这个南巡讲话全文的整理稿与小平同志南巡过程中与有关地方负责人谈话的记录稿内容上有些不同,例如,在1月18日上午10点31分列车到达武昌火车站,小平同志与中共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省长郭树言及武汉市委书记钱运录的半个小时的谈话中关键内容有四点:(1)只有改革开放才能救中国;(2)发展才是硬道理,不要争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3)经济发展要保持一定速度;(4)“左”的思想影响恶劣,谁不改革谁下台。小平同志在与上述三人谈话时还强调,要将自己的话原汁原味地转告北京。这其中的政治含义是我们这些不懂政治没有高层政治经历的人所无法理解的。再仔细研读我们所能查到的邓小平南巡讲话全文,发现这里面已没有了武昌火车站谈话中的火药味儿,更多的是理念、理论和原则,其要点主要有:

1.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的目标就是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

2.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要勇于试验。

4.改革开放道路正确与否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①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②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③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5.关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6.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大胆试、大胆闯、不搞争论。

7.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8.依靠科技和教育,让经济发展得快一点。

9.按“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

10.老人不要管事让新上来的人放手干,老年人要自觉让位,对新上来的人在旁边帮一下,但不要作障碍人的事。

小平南巡讲话常被外媒称作是第二次改革的动员令,使中国从1989年政治风波造成的改革暂时停顿状态中清醒和恢复过来。我们中国的经济理论工作者回过头来看小平九二南巡讲话事件,觉得它的最重大历史意义在解放思想方面,小平同志在谈话中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透彻表述直接影响了中共十四大政治报告的起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改革目标模式的新提法得以写入党的政治报告,从而使中国经济理论界和实务界挣脱了多年来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缠搅不清的恼人争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作用的观点逐渐在党内达成共识,直至后来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60条中最终确定的“决定性作用”提法的出笼,所有这些党的文件语言和凝结全党共识的改革政策的进步,追根溯源,都肇始于小平同志的九二南巡讲话。

1990年代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中全要素生产率提高速度最快的十年,我常常想其中的原因,似乎关键有二:一是小平南巡讲话的精神变物质效应;二是朱镕基主导的抓大放小策略下的国有企业改革,由于大面积亏损国企的关停并转(当年的语言)使中国甩掉了一个毁灭财富的巨大包袱。前面的文章中已经讲到过1991年的皇甫平的系列评论是源自小平同志与时任上海市委书记、市长朱镕基的单独谈话,在第四篇《改革开放需要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中有一段话:“有的同志兼资文武此全才,既能雄辩滔滔,又能冲锋陷阵,那更是人才难得,求之不得。”时任《解放日报》党委书记、副总编辑的周瑞金后来承认,这里写的就是朱镕基。

小平南巡之前朱镕基就已升任国务院副总理,主抓经济,所以,可以说1990年代的中国经济发展奇迹都能从小平同志这里找到终极原因。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