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雪域高原上的新希望

时间:2024-04-24

董治

提起西藏,人们总会联想起壮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但严酷的生存环境、薄弱的经济基础却道出了人们在这雪域高原上谋生存、求发展的艰辛。新中国成立以来,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走上了快车道,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就完成了跨越上千年的历史巨变。然而,经济总量小、经济基础薄弱、财政收入乏力也是发展西藏经济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活则经济活。为振兴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2012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特殊关怀下,西藏银行横空出世、应运而生。五年来,西藏银行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各项业务快速发展,资产规模迅速扩大,经营效益显著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走上了一条“规模+特色”的长足发展之路,成为支持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金融力量。

在西藏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中,西藏银行是如何迅速成长起来的,未来发展之路又在何方。时值西藏银行成立五周年之际,本刊对西藏银行执行董事、副行长田伟进行了深度专访,以期探寻西藏银行的经营之道和西藏银行的未来战略布局。

雄关漫道真如铁

《银行家》:五年来,西藏银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各项经营指标稳定向好。请问西藏银行实现了哪些突破?

田伟:首先,西藏银行的成立圆了西藏人民的百年金融梦想,完善了西藏自治区的金融体系。西藏银行成立前,西藏是全国唯一一个没有设立地方法人银行的省级行政区。当时西藏全区仅有工、农、中、建和邮储5家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国开行仅在西藏设立办事处,当时这些银行总行对自治区分行的授信额度最高只有3亿元,最低仅有1亿元,所有项目都要报总行审批,时间跨度大,对政府的重点项目融资支持严重不足,存在项目启动难度大、中小企业和农牧民贷款难、贷款成本高等问题。西藏银行的成立不仅完善了自治区金融体系、提升了农牧区金融服务水平,还加快推进了自治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自治区产业发展,同时缓解了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和非公经济“贷款难”、金融机构服务差等突出问题,加大了对西藏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及环境保护等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保障和改善了民生,促进了西藏经济金融的健康发展。

其次,西藏银行是建立在“一张白纸”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了全行上下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不同于国内其他城商行重组或整合的组建方式,西藏银行是新发起设立的,在成立前可以说是“一无所有”。西藏银行的筹建过程颇为艰辛,早在2009年,我们西藏银行的董事长,时任西藏自治区副主席的白玛才旺同志就提出了组建西藏银行的建议,在白玛才旺同志的多次汇报和建议下,中央在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帮助西藏组建地方性商业银行。银监会批复同意筹建西藏银行后,白玛才旺同志和筹建组的同志攻坚克难,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从制定公司章程和制度建设到选择战略合作伙伴、寻找股东,再到调研IT系统建设,以及员工的招聘和培训,许多工作都是同时交叉进行、争分夺秒。董事长白玛才旺同志更是亲力亲为,倾注了大量心血。正是因为不计自身得失的辛勤付出,我们才在这“一张白纸”上画出了美丽的画卷,为后来西藏银行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截至目前,西藏银行资产规模已突破500亿元,跻身资产规模500亿元以上银行行列;各项存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分别为439.3亿元、330.7亿元,2016年实现税后净利润8.54亿元,资产规模每年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长,存贷款每年以35%以上的速度增长;资本收益率、资产收益率、成本收入比分别为17.3%、2.02%、18.82%。人均资产1亿元,人均利润200万元,在全国150家城商行中人均资产和人均利润均名列前茅。

《银行家》: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银行业市场已相对成熟,竞争比较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西藏银行在短短的五年之内的快速发展确实令人刮目,请问西藏银行是如何找准自身定位的?西藏银行有什么样的战略规划?

田伟:西藏银行开业之初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很多工作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我们知道,西藏银行既不能走国有大银行的老路,也不能简单模仿国内其他城商行的管理模式,西藏银行需要走出一条适合我们自身发展的特色之路。我们的董事长白玛才旺思维超前、思路清晰,在他的带领下,我们的领导班子进行了反复调研和充分讨论,制定了西藏银行战略规划,找准了西藏银行“机制灵活、程序简便、服务优质、运营高效”的管理模式,提出了“立足西藏、面向全国、服务西藏”的立行宗旨,充分征求自治区相关领导和员工意见,确定了西藏银行战略定位。同时,制定了200余项银行管理的规章制度,形成了“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经营管理迈入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回忆起这段经历总是令我十分感慨,西藏银行今天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已过花甲之年的白玛才旺董事长以超常规的毅力和勇气,战胜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带领全行干部员工攻克诸多难以预料的难题,谱写了一曲西藏金融发展史上的光辉篇章,在雪域高原上筑起了西藏金融发展的丰碑,也铸就了西藏银行的筹建精神。

2015年8月,中央召开的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指出:支持西藏银行在条件成熟时,统筹考虑在对口支援省市设立分支机构。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东风吹暖了雪域高原,也吹响了西藏银行从地方性银行向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转变的号角。我们提出了“把西藏银行打造成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民族品牌银行”的愿景,制定了“全面完成区内网点布局全覆盖,逐步向對口支援省市拓展辐射,择机股改上市和争取全牌照银行”的三步走发展战略,顺利实现从地方性法人银行向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过渡。同时,顺应全国、全区改革大势,重点推进经营体制、薪酬制度、精细化管理改革和设岗定责工作。制定出台《授信业务审批管理暂行办法》《个人授信业务授权方案》《营销活动方案》《对公贷款业务客户下移方案》“一办法三方案”,重点领域改革的广度和深度明显加大,进一步理顺了“权、责、利”的统一。

《银行家》:西藏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也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西藏银行在扎根地方、充分发挥金融助推作用方面有哪些举措?

田伟:五年来,在董事长白玛才旺同志的领导下,西藏银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宏观经济政策和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牢牢把住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本源,坚持特色化发展市场定位,不忘“服务西藏经济、服务各族人民、服务小微企业”的初心,深入分析西藏经济金融发展现状、存在的短板,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始终坚持以支持全区经济建设为己任,主动承担富民兴藏社会责任,努力弥补西藏金融业发展“短板”,争做普惠金融引领者、践行者,用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助推地方经济发展,为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

第一,服务大局,争做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新“引擎”。五年来,西藏银行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自治区党委、政府“金融撬动”战略,切实用足用活中央赋予西藏的特殊优惠金融政策,始终如一地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经营发展的重要任务来对待,积极支持重点项目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和非公经济进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投入,将有限的信贷资源投向农、林、牧、电力、燃气、文化、旅游、制造业及高原饮用水的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实体经济领域,累计发放一般性贷款412亿元,成为助推西藏实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第二,推动发展,助力西藏基础设施建设。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基础设施薄弱的西藏,投资和项目拉动仍然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西藏银行结合地域特点,在符合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制定差别化的信贷政策,优化授信审批流程,创新金融服务机制,充分发挥贴近市场、决策链短、经营灵活的优势,积极为西藏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信贷支持。五年来,累计发放重点项目贷款150亿元,重点支持了公路、铁路、航空、城市基础设施、社会公益、民生发展以及矿业、水电、高原特色生物、藏医药业等一大批优质大中型项目。特别是对“拉林”高等级公路建设项目,在时间紧、任务重、资金缺口较大和其他银行犹豫不决、举棋不定的情况下,克服各种困难,当机立断,在最短时间内审批首笔43亿元贷款,有效缓解了该项目资金紧缺的问题,促进了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先后向拉萨城投、拉日铁路、拉萨市暖气工程、西藏航空提供贷款近70亿元,改善市容市貌,助推西藏形成Y形铁路网,让拉萨各族群众的严冬“暖”起来。

第三,主动作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瓶颈。西藏经济发展滞后,亟须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繁荣市场,发展小微企业能够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西藏银行紧紧围绕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部署和各部委关于小微企业发展要求,针对小微企业“贷款难”问题,专门建立了“小微企业六项机制”,制定小企业固定资产贷款、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办法等,量身打造小企业融资“绿色通道”,降低融资成本,有效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确保小微企业“进得来”“贷得到”“办得快”。五年来,累计发放中小微企业贷款133亿元,连续5年完成了银监会提出的小微企业“三个不低于”的目标。

第四,改善民生,勇当“三农”服务生力军。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2004年以来,连续14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西藏是一个农牧民人口占主导的省区,农牧民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自治区政府专门制定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实施意见。西藏银行牢固树立服务“三农”就是改善民生最好体现的思想,在成立时间较短。金融服务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采取多种措施,向农牧民发放个人贷款,支持农牧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重点扶持农牧业龙头企业,带动农牧民就业,增加农牧民收入。先后向涉农领域发放贷款24亿元,重点支持了西藏春光食品有限公司、日喀则市雅江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西藏睿健净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区内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发展。

第五,让利大众,办好富民惠民好事实事。采取实质性措施,让利大众,惠及客户。五年来,西藏银行通过执行优惠贷款利率政策向各族群众让利7.7亿元。扎实开展感恩回馈行动,开业至今实施境内自动柜员机取款、转账免费,新开卡免工本费,借记卡首次开卡免费,短信通知、手机银行服务免费,累计让利大众1200万元。同时,存款利率较央行基准利率均有所上浮,为区内同业最高,最大化让利广大群众、客户和企业。免费为客户提供账户资金变动、余额核对、挂失、转账等相关信息和金融信息服务。

而今迈步从头越

《银行家》:西藏银行接下来的发展战略安排是怎样的?

田伟:我们下一步的发展战略是抓住机遇,推进西藏银行从地方性银行向全国性银行过渡。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西藏银行审时度势,及时谋划并逐步启动了在对口援藏省市设立分支机构、IT系统自建、增资扩股三项重点工程,积蓄后劲和活力,推动西藏银行从地方性法人银行向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过渡。

第一,快速推进IT系统自建工作。2015年5月底,西藏银行第一届董事会35次会议决定启动IT系统自建工作。随后,西藏银行成立IT系统自建领导小组,开展了IT厂商现场交流、案例考察、综合评比、模式确定、专家论证、董事会审议等工作。2016年5月,西藏银行投入人力100余人启动了IT系统自建。2017年7月,西藏银行自建的新一代银行业务系统成功投产,为西藏银行的持续快速发展注入新动力,标志着西藏银行信息化建设跨入了新的阶段。

第二,穩步推动在对口支援省市设分支机构工作。2016年4月,董事长白玛才旺同志和西藏银监局局长李明肖同志赴银监会,向曹宇副主席专题报告了西藏银行在对口支援省市设立分支机构情况。曹宇副主席做出重要指示:西藏银行跨区设立分支机构工作非常重要,银监会要高度重视,认真落实中央精神,原则同意首先在四川设立机构,然后总结经验、完善措施,逐步再推广到其他省市。第一步拟在成都设分行,建设数据中心、培训中心等。

第三,积极开展增资扩股前期准备工作。组织开展了增资扩股相关财务测算工作,起草《关于启动增资扩股的函》《关于继续给予西藏银行有关支持帮助的函》,呈报交通银行。2016年11月,我行工作组赴交通银行,就增资扩股有关事项进行沟通衔接,随后起草了《西藏银行关于赴交通银行沟通有关工作情况的报告》,并呈报自治区政府。

在以上的三大任務中,推动在对口支援省市设分支机构的工作又是重中之重,是我行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如果将西藏银行从成立至今的创业阶段比喻为西藏银行的“第一次革命”,那么西藏银行接下来的发展阶段就是西藏银行的“第二次革命”,跨区域经营是西藏银行从地方性法人银行向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过渡必由之路。

《银行家》:您将西藏银行接下来的跨区域经营比作“第二次革命”非常恰当,事实上自2006年以来,跨区域发展已成为我国城商行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不可否认的是,跨区域发展在推动城商行做大做强的同时,也给城商行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例如风险管控问题。您如何看待西藏银行接下来的“第二次革命”?

田伟:其实早在开业之初,西藏银行就已经确立了“立足西藏、面向全国、服务西藏”的立行宗旨。“面向全国”就意味着,要发展壮大,西藏银行必须面向广阔的全国市场,走一条创新发展之路。而这同时也意味着,西藏银行必须走出西藏,西藏银行将以市场化方式,参与全国市场的竞争和挑战,提升自身市场应变能力、创新发展能力,实现快速健康发展。在未来的跨区域经营过程中,西藏银行将始终坚持以下几个发展方向:

第一,经营综合化。一是建立以“客户价值链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按照客户需求提供综合金融解决方案;二是满足客户在各个环节的金融需求,建立“链式服务”体系,丰富业务种类,在不同业务产品之间实现交叉销售,为客户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全方位、多元化满足客户需求,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客户黏性;三是全面开展业务。包括存贷款业务、中间业务、金融衍生工具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包括证券代理、证券承销、黄金交易等。

第二,产品个性化。一是围绕“以客户价值链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实实在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二是应在传统优势业务的基础上开展创新,梳理和优化现有产品,不断完善创新体系;三是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产品创新的积极性;四是加强与非银同业金融机构的合作,开展创新业务。

第三,应用云端化。《中国金融服务业云应用调查》显示,已有近47.9%的中国金融服务机构表示“正在制定云战略”,金融机构对于云服务有着迫切的需求,已有诸如百度云这样专注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技术平台,以银行业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将逐步改变以往自筹自建的技术体系,未来银行“上云”将是大势所趋。

第四,起点数字化。一是以全能智慧银行建设的战略定位,以共享发展为理念,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要求,打造“移动银行、数据银行、O2O银行;二是以大数据应用为前提,转变以往依赖网点规模和人员数量扩张的中介运营模式,创新“去中介化”的价值创造方式;三是沿着“数据——信息——商业智能——价值”的数字化路经进行起点前行;四是利用银行网点、ATM、POS终端、移动终端、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短信银行、微银行、客服视频音频等渠道,创造全新的客户接触方式,获取海量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为数字化发展创造广阔空间。

第五,网点智能化。面对电子渠道的强势发展,在布局“互联网+”线上战略的同时,建设高品质、个性化服务体验的智能化网点是西藏银行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六,管理精细化。银行的粗放经营方式已不能适应日益严酷的竞争环境,精细化管理是银行内部经营与管理的必然趋势。

从2006年至今,我国的城商行在跨区域经营中确实出现了一些新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正是我们西藏银行需要仔细研究和探讨的。从成立至今,西藏银行借助中央赋予西藏的特殊优惠金融政策,充分发挥我们“机制灵活、程序简便、服务优质、运营高效”的管理模式,迅速地做大做强,同比国内其他城商行规模已不算小。然而,我们应当看到的是,西藏银行仍只是个只有五岁的“孩子”,虽然已经长得“人高马大”,但自身仍不够成熟,“抵抗力”仍不强。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西藏银行应采用什么市场定位,如何以崭新的面貌和内地同业进行竞争,如何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修改完善现有制度……。这些问题千头万绪、不一而足。但我认为,西藏银行首先必须时刻把风险放在心上,要做到对风险进行有效防控,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只有“行稳”才能“致远”。今后五年,是西藏银行改革创新发展的黄金期。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深信,西藏银行一定能排除万难、奋力前进,为西藏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