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潘双吉+佟连洪
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决定将人民币纳入SDR(特别提款权)的一篮子货币中,且比重达到10.92%,人民币入篮已于2016年10月1日生效并发挥作用,这代表国际金融界对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及中国经济发展的认可。据统计,2015年中国全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金额已逾7万亿元人民币,占中国贸易结算总量的29.36%。这意味着,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将近三分之一是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的,显示了人民币在全球贸易中货币地位的大幅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化促使中美经济失衡在虚拟经济领域对美元超级货币地位形成冲击,对有效改善中美经济失衡将起到积极作用。
金融现代化不同发展是引起中美经济失衡的主要原因
中美经济失衡是当今世界经济失衡的主要载体,代表着发达国家利益集团的美国和发展中国家典型代表的中国分别是当前全球金融中心和世界制造基地。中美两国业已形成的国际分工和贸易结构在世界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几乎决定了全球其他地区的分工、投资和贸易往来。因此,中美经济失衡是全球经济失衡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别于经济失衡的其他国别特征,中美经济失衡的实质是全球金融中心与世界制造基地的失衡,具体体现在分工协作、比较优势及利益分配等几个方面。
虽然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人均GDP的比重和在消除贫困方面却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的金融体系尚不完善,且缺乏足够的政策工具来应对世界金融市场的冲击。金融资本的流入和流出都受到限制,这意味着中国的资本项目只能有限度地开放。这是发展中国家的典型特征,再加上中国的维稳政策,使得中国不愿意将其脆弱的金融体系完全暴露在危险的全球市场之中。
研究表明,像美国这样的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其资本利用将会有更多的投资机会,表现形式为储蓄通常低于投资,外部失衡则表现为贸易逆差。相反,像中国这样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储蓄向投资转化渠道不畅,且转化效率低下,其特征为投资通常小于储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的表现是经常账户盈余。因此,金融发展水平将会导致巨额贸易顺差。
中国金融现代化太过落后于美国,对于积累的大量的外汇储备,未能加以充分利用助力经济发展。事实证明,如果一国的国内储蓄不能顺畅地在本国市场上转化为投资,则过多的储蓄只能在金融发展程度高的他国加以转化。因此,只要中美金融发展程度出现差异,那么两国将储蓄向投资转化就会一直存在差异,储蓄和投资的利害关系将会本末倒置。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美国内部储蓄低于投资,而外部却呈现出持续的经常账户赤字,美元的超级货币地位在中美之间的循环机制是这一点最好的注脚。
人民币国际化是调整中美经济失衡的最佳途径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持有的外汇储备数额巨大,而人民币并没有取得与中国的经济规模相称的地位,因此人民币国际化正是改善全球经济失衡、缩减中美经济失衡的最佳途径。人民币的汇率制度改革为其国际化提供了有利的保障。作为实体经济的支撑,中国在经济转型中积极参与到全球再平衡和中美经济失衡的调整中,人民币国际化是国际货币金融格局变迁的“中国力量”。
首先,借助多边和双边网络,中国已经同近30个国家的央行开展了货币互换,范围扩大到了周边新兴经济体和若干发达国家。这一政策不仅减弱了互换国之间的汇率风险,而且也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打开了重要通道。
其次,通过先试点、后扩展的形式,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进展顺利,包括跨境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在内的多种经常项目的结算。与此同时,人民币的境外直接融资也开展十分顺利。这有效地减少了美元汇率波动对中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风险。
最后,债券、股票、银行存贷款等人民币离岸业务发展迅速,为人民币资产的管理和保值增值提供了更丰富、更可靠的金融工具与服务。中国香港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同时,伦敦、新加坡、纽约、卢森堡、巴黎、首尔、法兰克福的相关业务也正在积极开展中。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顺利,以资本账户开放、利率市场化、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等关键领域为突破口,“倒逼”国内金融部门加快改革和结构调整。
在新一轮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成果中,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中国决定给予美国2500亿元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额度,并承诺将来在美国设立人民币清算行。这也说明英国公投退欧与美联储加息导致的全球金融动荡加剧,稳定人民币汇率对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以及确保国内经济企稳与供给侧改革推进具有重要影响。
中美经济失衡的再调整
改革国际货币体系
美国常年保持着庞大的经常账户赤字,且对外净负债额增加迅速。考虑到美国经济实力及对外国投资者的吸引力,适度的外债并不成问题,但次贷危机的爆发说明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贸易盈余持续积累的重要原因,也是引发金融危机的货币因素。因此,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扭转美元超级货币地位是扭转中美经济失衡的关键因素。
促进国际货币多元化。应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使人民币尽早成为国际货币。同时,大力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发展人民币离岸中心,使人民币与美元、欧元、日元一样成为国际结算货币。储备货币日益多元化有助于解决国际金融中的特里芬难题。
加强中美两国货币政策的协调与合作。中美經济失衡的扩大需要中美两国加强合作,美国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考虑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避免相关政策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造成过大的负面冲击。美国货币当局不能只单纯考虑国内目标而忽视美元的国际职能,而应兼顾国内外不同目标。
推动国际金融组织运作机制改革。增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扩大资金实力,进一步增加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认缴份额,增强话语权,强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范围和应对金融危机的职能。应给予发展中国家在基金组织中以平等地位参加重大事项讨论和决定的权利,积极探索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和金融全球化发展需要的现代化金融货币体系的运作机制。
调整传统消费观念和产业结构
自1982年以来,中国的平均储蓄率为42.7%,同期美国的平均储蓄率则为18.8%。截至2016年,中国储蓄率占世界储蓄排行榜第三位,而美国的储蓄率垫底,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
转变中美自身消费、储蓄方式。中美经济失衡意味着中国的高储蓄率带来消费不足,需要通过出口拉动经济发展,而美国的低储蓄率则需要通过负债来支撑本国经济运行。这种持续的不均衡会对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造成严重的威胁,而失衡会引发新一轮的金融危机,且危机的频次会加快。中美两国需要各自做出调整,中国需要扩大国内消费,使出口、消费、投资成为经济增长动力;美国则需要转变社会过度消费的习惯,适当提高储蓄率。中美两国传统的消费观念都需要进行调整。
优化金融产业、打造金融创新平台。一方面,中国每年大约有60%的新增融资是通过银行系统完成的,应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加速推动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金融风险。另一方面,应鼓励金融创新,通过改变传统的交易方式,大大缩短支付时间与资金成本,缩短周期,提高资本利用率,增加流动性。
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管理
谨慎开放资本项目。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发展的前提下,我国应遵循先国内后国际、先流入后流出、先直接后间接、先机构后个人、先长期后短期的原则逐步开放资本项目。中国的金融体系尚有待完善,具有国内金融市场深度不足、资本账户管理经验缺乏等缺点。因此,央行应将利率调整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纳入考量范围,合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国际资本的流向和期限结构。
调节资本的流向和流量。中國应注重运用市场手段对国际资金流向、流量进行调节,防止短期资本流动对国内金融市场、宏观经济带来冲击。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投资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增强利率弹性,完善税率结构,综合利用人民币和美元利率、税率等经济杠杆调节国际资金的流向和流量。
调节经常账户顺差
利用现有经济发展平台,促进进出口平衡发展。中国一方面要扩大进口规模,促使美国放宽对中国的高技术产品的出口管制和减少人为的设定贸易壁垒,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的进口,扩大国内短缺资源的进口,从而带动国内消费结构升级。另一方面,应增强进口的主动权,要就某些重要产品、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与美国保持对话,提高议价能力,提升定价话语权。
优化出口贸易结构。中国应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大力发展新兴出口产业,提供自有品牌、高附加值、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出口。减少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环境污染严重的高能耗产品出口,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同时,大力发展服务业,鼓励服务企业走出国门,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改善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积极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发展境外加工贸易,可以转移中国的部分顺差,支持国内企业转移加工制造工序,促进加工设备和上游产品的出口,开拓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同时也敢于在发达国家立足。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中国人民银行抚顺市中心支行)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