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周恩来亲笔修改《八一起义》说明稿

时间:2024-04-23

刘小花

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珍藏着一份周恩来亲自修改过的《八一起义》说明稿(复制件)。这份《八一起义》说明稿为16开方格信纸,一共5张。原稿由时任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副馆长杜南用蓝色钢笔书写,红色字迹为当年编辑所改,黑色毛笔小楷字为周恩来修改字迹。说明稿中,周恩来修改97处,陈毅修改1处。这份说明稿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周恩来是“八一起义”党的前敌委员会书记,精心组织和领导了起义,顺利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因此,他对起义最有发言权,由他来审定这份说明稿,无疑最具权威性。

当年,周恩来收到说明稿后,逐字逐句地进行修改,校正了文中的一些历史细节,甚至对标点符号也做了仔细订正。随后,他派人将修改过的稿子,送请朱德、贺龙、陈毅等提出补充修改意见。朱德、贺龙、陈毅都参加过“八一起义”,对当年情况十分熟悉。其中,朱德任起义军第9军副军长(8月3日改任第9军军长,还被任命为南下先遣司令),贺龙为起义军总指挥兼第20军军长,陈毅任第11军第25师第73团团指导员。朱德等人看完周恩来修改过的说明稿后,都表示同意,陈毅还提出一条补充修改意见。

周恩来等领导同志亲自审阅的这份《八一起义》说明稿,重要修改有以下几处:

一是突出了“八一起义”是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进行的。周恩来将原稿第一段中“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组织下”改为“在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的影响、推动和组织下”;把“前敌委员会”改为“党的前敌委员会”,体现了“八一起义”领导机构是在党的领导和指示下成立的。

二是增加了起义部队的番号名称,说明了此次起义的兵力情况。原稿中写“党为了挽救革命的失败,决定由周恩来等同志在南昌举行起义”,周恩来在“南昌”二字后面加入“以贺龙同志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叶挺同志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和朱德同志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九军一部分为基础”。

三是体现了“八一起义”集体领导的属性。起义领导人由“周恩来等同志”修改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劉伯承等同志”。这一处修改文字由陈毅所改,客观地体现了在“八一起义”中领导集体发挥的作用。

四是对起义军南征失利的原因做出评价。原稿为“起义军胜利后,向南挺进,部队经过汤坑、三河坝时与广东军阀发生激战,后来敌人越来越多,加上敌人军舰向汕头猛击,由于敌众我寡起义军遭到失败”。周恩来改为:“起义军胜利后,由于当时领导者没有能够坚持发动广大农民实行土地革命的政治路线,而采取单纯军事向南挺进的方针,致起义军部队到达广东东部三河坝、汤坑、汕头地区的时候,在汤坑与广东军阀发生激战,后来敌人越来越多,加以敌人军舰向汕头猛击,结果起义军主力遭到失败。”这一修改中,周恩来深刻剖析了起义军失利的原因,体现出他敢于自我批评的可贵精神。

五是高度评价了毛泽东创立土地革命的正确路线。周恩来将原稿“当起义军处在万分艰苦的战斗时,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队伍向井冈山进军,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修改为“当起义军向南挺进时,毛泽东同志率领了秋收起义的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创立了土地革命的正确路线,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

在这份说明稿中,还有一些动人的细节。比如原稿中提到“周恩来”名字的地方,他都改为“周恩来等”。他还对原稿中的错别字、标点符号进行仔细修改,其中标点修改就多达76处。这无不体现出周恩来为人谦逊的品格和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

周恩来亲自修改说明稿,给解放军报社采编人员以极大鼓舞。解放军报社美术编辑董辰生根据说明稿内容,精心创作出8幅画稿。这8幅画再现了“前委扩大会议的激烈争论”“八一起义战前动员”“攻打敌总指挥部的激烈战斗”“军民欢庆起义胜利”“秋收起义”“井冈会师”等历史场景,将起义主要领导人的光辉形象、紧张激烈的战斗情景、江西大旅社等南昌历史建筑都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

1957年8月1日,《八一起义》说明稿和连环画正式刊印见报(因版面原因,刊登时文字作了适当删减),引发了一波建军30周年的宣传热潮。这份周恩来亲笔修改的《八一起义》说明稿,随后被珍藏于中国革命博物馆(现国家博物馆)。1978年,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将其复制并陈列展出。

(摘自《解放军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