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兴市场国家的外资银行

时间:2024-04-24

刘春江 洪 凯

(编者按)金融全球化在发达国家的大力推动下,在发展中国家不断追寻快速发展路径的过程中,已成为不可遏止的大趋势。资本输出国和资本输入国都因金融资本的自由流动而受益,金融资本的流动也由过去主要在发达国家之间流动,逐渐倾向于流向发展中国家。在过去的十余年中,新兴市场国家(EMEs)所吸引的金融部门外国直接投资(FSFDI)增长十分迅速。这尽管为新兴市场国家带来了充裕的资金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但也同样为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发展趋势

FSFDI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偏爱,已经使这些国家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新兴市场国家作为国际金融机构的并购对象,在全球并购交易中所占的份额一直保持着持续的增长势头。外资金融机构大规模进军东欧、拉美和亚洲的金融市场。在1991~1995年间,发生在新兴市场国家的并购还仅占全球13%,但在1996~2000年间就增长到28%,从2001年到2005年10月这一比例增长到了35%。其实际金额也从1991~1995年的大约25亿美元,增加到2001年到2005年10月间的675亿美元。从图1可以看出,FSFDI在2001年达到了顶峰,之后开始迅速下滑,但是却一直稳定在上个世纪90年代头5年的水平之上(见图1)。

从FSFDI在各个区域之间分布来看,拉丁美洲在大多数时间中都占据了绝大部分份额,但是2004年和截止到2005年10月的数据显示,亚洲新兴场国家所占份额最大。二者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这一方面表明全球金融资本可分配资本是有限的,一个地区增长必然导致另一部分地区分额的下降,另一方面也表明亚洲正日益成为FSFDI的新宠。然而从总量上来看,拉丁美洲仍然占据最大份额,在1991~2005年期间,该地区目标银行的并购交易金额达到了580亿美元,占新兴市场国家并购交易的48%。其后是亚洲430亿美元(占总量的36%),中东欧地区200亿美元(占总量的17%)。

发生在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危机(如墨西哥和阿根廷的金融危机)和新兴市场国家银行系统的重构是全球FSFDI格局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银行系统的私有化使中东欧国家在20世纪最后5年成为FSFDI的主要接受者,然而总体上FSFDI向该地区的流动的趋势趋缓。这表明该地区的投资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饱和。最近FSFDI开始关注即将加入欧盟的国家,例如保加利亚、克罗地亚和罗马尼亚,希望从中找到新的投资机会。

拉丁美洲也出现了FSFDI流入趋缓的趋势。1994年的墨西哥危机为FSFDI流入拉丁美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墨西哥在这一过程中吸收了该区域40%的投资,外资银行拥有银行资产的份额在2002年末就已经超过了该国银行资产的80%。可以说,金融危机的发生使发达国家找到了盈利的空间。然而,2002年的阿根廷金融危机又令外资金融机构严重受创。拉丁美洲在这两次危机的经历表明,FSFDI既为发达国家创造了机会,也使他们开始考虑金融体系不稳定可能带来的成本。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FSFDI虽然为他们带来了迅速增长,但也使其金融体系更易于遭受外部冲击,面对千疮百孔的金融体系,他们还是要依靠自己的力量重建家园。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很多国家放松了对外资进入的限制,使FSFDI在之后的一段时期内得以大规模进入,其中尤以中国为甚,而韩国和泰国也出现了跳跃式发展。2003年起亚洲新兴市场已经成为跨国并购最频繁的区域。亚洲发展中国家寄希望于外资为他们带来更多的资金和风险控制技术。毫无疑问,他们确实也为这些国家带来了一定的好处,但更多的还是为自己赚取更多的利益。由于外资金融机构在亚洲新兴市场国家所持有控制权较少,他们也没有动力为这些国家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

FSFDI特点的变化

伴随全球金融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新兴市场国家有关政策的变化,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FSFDI也出现表现出两个新特点。

首先,外资金融机构在传统业务之外,开始探索新的获利机会。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使新兴市场国家风险管理和市场管理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改善,金融市场日益成熟,并与成熟市场国家的市场特点越来越接近。这一方面为他们进一步拓展业务带来了便利,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日益激烈的竞争。外资金融机构开始从被动地适应现有市场的变化,转而注重开拓新的市场领域,而不再满足于仅仅为那些跨国公司的客户提供服务。

其次,外资进入新兴市场国家的形式发生了一些变化。通过并购地方银行建立分支机构一直以来都是外资银行进入的主要模式,但是近来以控股子公司形式进入新兴市场国家成为了一个主要的潮流。发生这种转变有两个原因:一是设立分支机构需要大量投资,会影响金融机构的流动性,而且发挥作用有限,而控股子公司则可以利用杠杆效应,以等量资金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二是子公司这种法律形式具有足够的弹性,在实现多元化发展的同时,也能有效应对不同程度的中央集权。在中东欧国家,到2003年末,超过85%的外国银行在所在国的经营都以子公司形式进行,这些子公司的资产占外资银行总资产的95%(表1)。在1994~1998年之间,拉丁美洲作为子公司独立经营的银行也从6个增加到56个。

最后,伴随着投资的增加,外资金融机构扩大了在新兴市场国家国内市场资源转移的范围。除了伴随FDI发生的人力资本转移之外,被并购的机构也将从采用母公司的基本经营框架中受益,例如可以采用母公司的信贷控制系统和风险管理系统。尽管分支机构大多数控制权仍然归地方管理机构,但其决策和风险管理由母公司统一管理,同时他们也将继承母公司的声誉,并以母公司的品牌进行经营。

FSFDI带来的问题

从整体上来说,FSFDI对于新兴市场国家是有利的,但是这也给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系统带来了新的问题。

外资银行对所在国的信贷分配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在经济增长速度高于支付的利息率时,外资银行信贷资金将有助于推动所在国经济的进一步繁荣。一旦低于支付的利息率,则会使所在国陷入财务困境,从而影响经济发展,此时的外资银行的信贷分额越大,则所在国负担越重。2000~2004年间,中东欧国家的家庭消费信贷以17%的平均速度增长。由于其家庭消费信贷起点低,而且经济也处于快速增长之中,所以债务负担相对较低。但是由于不清楚没有外资银行参与的情况下,他们的信贷承受能力如何,所以很难说一旦经济增长趋缓,庞大的债务负担是否会影响社会的稳定。从所有新兴市场区域来看,外资银行债权占所在国债券比率增长迅速。在拉丁美洲,到2004年末这一比率已经增长到约60%(图2)。在中东欧和亚洲的新兴国家呈现出的趋势与此类似,到2004年底增加到35%。

公司并购产生的影响。尽管新兴市场国家的外资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的大部分控制权在地方政府手中,但是由于跨国金融机构通过并购行为已经将这些国家的业务纳入其投资组合中,所以母公司的战略抉择和风险偏好将对这些分支机构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将会影响向所在国分配的金融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很多情况下,母公司与所在国政府之间的目标可能存在不一致,此时,最终的结果就将取决于博弈双方的力量对比。

使所在国金融体系更易受到国际金融市场的冲击。资本的自由流动使国际投机资本有机会利用新兴市场国家金融体系中的漏洞,骤然流入流出,从而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动荡。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导火索便是金融大鳄们的疯狂炒作。

市场信息的相关性减弱。外资金融机构在所在国市场上收购资公司股票会降低市场参与者和市场监管当局获得的信息质量。一个原因是,由于外资介入,股票价格所传递的信息北稀释,从而无法准确反映新兴市场国家金融系统的实际经营情况。例如,在墨西哥两个最大的银行被外资收购之后,其股票价格与国内价格走势的相关性明显下降(表2)。另一个原因是,地方金融分析师通常会因此而将其排除在分析对象之外,而实际情况则是,他们相对于国际金融分析师们有更大的信息优势,这种情况也会影响信息的质量。

对市场监管提出新的挑战。如前所述,外资金融机构分支机构同时接收地方管理当局和母公司的管理。二者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将影响地方监管当局的监管效果,而且监管权利的分配也可能因此而存在争议。虽然通过一系列的国际协议(如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这种冲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解决,但势必增加监管成本。另外,对来自发达国家的外资银行的监管还会构成对新兴市场国家监管人员素质、监管技术的挑战。

FSFDI在中国的发展

2001年后,中国开始逐步兑现金融业入世的承诺,外资金融机构迅速涌入中国的金融市场并纷纷参股中资银行。截至2005年10月末,已有19家境外投资者入股16家中资银行,外资投资金额已超过165亿美元,占国内银行总资本的15%左右,共有20个国家和地区的71家外国银行在中国设立了238家营业性机构。外资银行在华资产总额为845亿美元,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2%左右。12月5日,刘明康进一步表示,25%并不是外资银行入股中资银行的最高限制,但是如果超过25%,这家中资银行将作为外资银行进行管理。这进一步加大了外资银行入股中资银行的空间。

前一段时间的中行、建行上市引发的银行“贱卖”争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FSFDI在中国所遭遇的尴尬境地。究竟谁是谁非,目前还难下结论,这将取决于中国经济是否能持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金融业是否依然保持快速成长的势头。如果一切都是肯定的,那么我们也许可以高枕无忧,如果不是如此,我们还是要尽早做好防范的准备。

结论

上述FSFDI对新兴市场国家的不利影响,并无意于否定FSFDI对新兴市场国家的意义。凡事有利必有弊,在享受利益的同时,应当随时准备防范不期而至的风险。金融全球化已是不可遏止的大趋势,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将从中有所获益。尽管某些事件让新兴市场国家承担了开放的成本,但毕竟总体来说各国经济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而且越来越多的国际协议、各国央行之间的合作也正在逐渐降低这种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可能带来的成本。

到目前为止,FSFDI在我国还没有显现出太大的负面作用。只是,在发达国家大力鼓吹自由化的情况下,我们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的一员,要对此保持清醒地认识。墨西哥危机、阿根廷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案例。毕竟国际金融机构是以营利为目的的。FSFDI的增加依然值得我们谨慎地表示欢迎,但应当时刻谨记保证我国的金融稳定与金融安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