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王的面子

时间:2024-04-23

公周

公元前319年冬,魏惠王去世了。出殡这天下起了大雪,史书上说“至于牛目”,也就是雪快堆到牛的眼睛了,现在算来,至少也有一米深。整个都城大梁白茫茫一片,连北都找不到,更别说拉车走路了。

按说这是唱赞歌的好时机:惠王功德盖世,去世也能感天动地,你看老天爷都哭成这样子了。

但这帮当官的完全顾不上,最要紧的是出殡这件事还能不能如期举行。如果硬要举行,大家伙儿就都要从暖融融的房间里出来,冻得一把鼻涕一把泪,浩浩蕩荡地去送葬。更少不了要发动大批老百姓清理积雪,抢修栈道。耗费大量资金不说,还免不了要冻死饿死人,再激起老百姓反抗,这可就是大麻烦了。

于是,大家纷纷向当时还是太子的魏襄王提意见:“雪实在是太大了,按期出殡的话,成本会很高,老百姓也受不了折腾,要不咱们改一天?”魏襄王一听,马上就给怼回来了:“做儿子的,难道因为心疼钱和老百姓,就不给自己的爹出殡?岂有此理。”

大家灰溜溜地回来,在还不死心的情况下想到了一个人——惠施。这个人能说会道,说不定他会有办法。于是相国公孙衍亲自出马,请惠施出面做工作。

惠施见了魏襄王,不着急说出殡的事儿,而是先讲了个故事:“当年,周文王的父亲死后,被安葬在麓山脚下,结果刚入土就赶上了大暴雨,把棺材都冲了出来。文王一不着急,二不上火,更不去琢磨什么敌人故意搞破坏之类的阴谋论,而是平静地说:一定是先王不舍得离开,还想再看看大家。他干脆下令把棺材取出,重新放回朝堂,供大家瞻仰膜拜。三天后大雨过去,才重新安葬。”

看魏襄王听得入神,惠施继续说:“您看,今天下这么大的雪,也是先王不舍得大家,想看着您安心即位,让老百姓安心。您非要按原定时间出殡,岂不是显得很着急要把先王送走?还是改改日期吧,周文王都这么做,咱们效仿一下也不过分。”

魏襄王听完,只说了一句:“太对了,我马上改日子。”

这个故事简单,但很有嚼头。同样一件事情,为什么那么多人上书提意见都不管用,惠施三言两语就把领导说服了?

关键就是两个字:角度。

群臣进言,说的都是执行层面的客观困难,完全没有顾及领导的感受。给先王办丧事,魏襄王最在意什么?面子。办得风光体面,不仅是给亲友、家族的交代,更是对自己继位合法性的背书。所以,魏襄王只能坚决说“不”。

惠施就不一样了。他丝毫不提客观困难,完全站在领导的立场上考虑影响、利弊,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建议。领导当然不傻,话说到位了,自然就顺水推舟,马上应允了。

一正一反,两种沟通角度,效果截然不同。

(摘自《向上突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