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各美其美,实现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4-04-24

■ 元时代智库理事长 程芳

2022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直面中医药传承的短板和发展的困境,指出“中医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中医药优质医疗服务资源总体不足,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仍较薄弱,中西医协同作用发挥不够,中医药参与公共卫生和应急救治机制有待完善”,尽管篇幅不多,却点明了问题所在,并谋划了中医药未来的发展方向,即只有满足各类健康问题的迫切需要,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观念之困

中医药形成于中国古代的中医学思想,既具有医学之用又蕴含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之美,是中华民族的主流医学体系,也是中华民族造福人类的瑰宝。中医药学道法自然的生命观、形神兼顾的健康观、整体平衡的思维观、辨证论治的诊疗观和大医精诚的道德观等核心价值观念至今仍在世界医学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对世界卫生健康格局产生着深远影响。

但就事实而言,中医和西医是独立发展而来的不同理论,中医除了同西医一样根植于自然科学,还有一个更显著的特征,那就是具有鲜明特点的中华文化。著名思想家梁漱溟曾经说过,西医是身体观,中医是生命观。西医讲求的“身体观”,就是把人体看成是一个静态的、可分的物质实体,而中医的“生命观”就是把人体看成一个动态的、不可分的“一个整体”。由此导致了中西医双方根本方法的不同。西医是静的、数学化的、可分割的方法;中医是动的、正在运行中的、整体的方法。在西方价值观主导的情况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价值话语权旁落。

随着西方的科学技术及西学理论的不断传入,中医药逐渐陷入困境。张伯礼院士在《百年中医史》中将近代尤其是民国时期中医的命运总结为四大危机,即:

学理危机——中医是否科学;存亡危机——应否取缔中医;价值危机——西医在公共卫生、妇幼保健等方面成就显著,临床也不断发展,中医对社会还有否价值;权利危机——教育系统和卫生行政应否给予中医地位。

这些危机描述了中医面临的一系列挑战,源于价值导向,异于文化纷争。尽管如今四大危机基本消除,但造成了群众对中医药的认同感逐渐弱化。

一方面,现代医疗体系由西医占据主导地位,中医药的普及性非常差,多数群众对于中医药非常陌生,面对中医药的疗效,多以是否科学、是否有明确作用机制等现代的、西式的评判标准来判断,加上中医药思想的思辨性和语言的难以理解,中医深邃的文化内涵被渐渐遗忘,卓尔不凡的临床效果被质疑成“无药也可自愈”,加剧了群众对中医药的认同感弱化。

另一方面,中医药的理论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因此中医药理论相对深奥和抽象,加之使用传统文言文表达,虽然蕴含着深刻的传统哲学思想,但中医理论所传达的思辨性和不确定性难以通过现代的、通俗易懂的语言全面表述。

破局之变

振兴中医药事业,文化应先行。

中医药理论和西医药理论表面上看是独立的两种体系,但究其本质,是源自于各自独立的文化积淀。在长久历史发展中,中西方医学体系各自独立发展成熟,有不同的医学方法、文化内涵和哲学理论,具有各自适用范围。西医擅长治已病,中医擅长治未病,两者各有所长,相互独立,互为补充,是能够相互共存的基础,也是不能一方消灭另一方的依据。

现代社会中,很多唯西医论者只看到了西医的基础研究与符合规律的循证思路,而在并不了解中医药的情况下,完全否定中医药,深层原因就是不注重文化多样性。现代文明倡导多元文化和谐共存,应优化中西医学的资源配置,各取所长,使其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树立“各美其美”的文化理念,是振兴中医药的第一步。

改变群众的中医药观念,要从内容上凸显中医药的独特魅力。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原创体系,在多个学科领域,具有突出贡献。

中医药的历史源远流长,在甲骨文中就有记载;《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是古代人民对生命长期观察和临床实践的结晶;《伤寒杂病论》讲述了瘟疫及各种杂病的医治方法;《本草纲目》首次对药用植物分类;等等。

中医药的哲学基础非常丰富,中医药集儒、释、道、墨等各家之长,融入辩证法,内容深刻。包括以阴阳学说概括人体脏腑、经络等组织结构的上下、内外、表里等部位和活动特点,进而说明它们之间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以五行学说归纳事物属性,表明相生相克的关系;还包括了天人合一、以人为本、辨证医治的治病原则等。

中医药的医学贡献更是不胜枚举。中医药的医书本就是古代医者治病救人的标准和依据,而在现代,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荣誉,是国际医学界对中医中药的认可。

除了在内容上下功夫外,改变中医药的传统观念还要结合社会发展,在传播形式上进一步丰富。通过义务教育的形式,在课堂中引入中医药相关的教材和理论,在国人心中从小种下中医药的种子。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中医药文化中小学生读本》,从学生抓起,教育学生“治未病”的中医理念,管理自己的健康,养成良好习惯;并在整体观念、君臣佐使、辨证论治等中医思维的教导下,拓展思维认识,增强对中医药认同感。

要振兴中医药,就要在人们心中树立“各美其美”的文化理念,同时从内容上和形式上展示中医药的独特魅力,提升群众对中医药的认同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