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劳富平
一个王朝的诞生,往往伴随着无数艰难险阻,这就对开国君主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秦始皇嬴政、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个个都是人才。但晋元帝司马睿却是个例外,他没有什么突出的能力,也没有什么突出的功绩。他在位期间,始终很憋屈,几乎事事都听大臣安排。
公元290年,西晋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病逝的时候,司马睿刚刚14岁,生活在都城洛阳。论辈分,司马睿是司马炎的侄子。司马炎死前,他固执地要让智力有障碍的司马衷继位。结果司马衷继位后,根本无力主持朝政,结果便是外戚杨骏把持朝政。这导致司马氏诸王和大臣们都不满,一场血雨腥风的动乱一触即发。司马睿预感到有危险要发生,他在都城唯一的好朋友,与司马睿同岁的王导也预感到有危险要发生。王导劝司马睿离开都城避难,去王导家族封地琅琊。司马睿也想去,可是他一时找不到借口离开都城。不出所料,不久之后果然爆发了“八王之乱”。这场动乱足足持续了16年,到后期,司马越攻打司马颖时,让29岁的司马睿在后方驻守下邳,后来司马越攻灭司马颖,司马睿被调往建邺。去建邺其实是司马睿和王导精心策划的结果。二人认为,目下山河破碎,胡人在北方作乱,北方已经难以立足,只有去江南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江南自汉末以来就逐渐形成了特殊的门阀政治,虽然历经孙吴政权统治和司马家族政权统治,其独特的政治格局也没什么改变。司马睿初到建邺时,由于没有功绩名望,也没有精兵强将,其皇室血统也很疏远,所以江南本地豪族没人主动示好司马睿。为了让江南望族“尊王攘夷”,王导、王敦兄弟为司马睿策划了一出好戏。永嘉二年(308)三月三日,建邺士庶照例在水边举行一年一度的禊祓活动(古代的一种水边祭祀活动)。这一天,在王导的安排之下,司马睿乘坐华丽的肩舆,由威风凛凛的仪仗簇拥着,出游观禊。王导、王敦以及北来的大族名士都骑马跟在仪仗的后面作为扈从。这个阵势大大出乎江南士族的预料,他们受到了极大的震动,意识到司马睿是南渡的北方士族将来要拥戴的领袖,不能轻视。正在现场的江南士族领袖纪瞻、顾荣等人急忙在道左进行参拜,表示他们对司马睿的恭敬。观禊之后,王导为司马睿进一步谋划,企图以通过拉拢纪瞻、顾荣等人的手法,实现使整个江南士族集团归附的目的。王导代表司马睿亲自登门拜访顾荣等人。经过这一番往来,顾荣等人认为司马睿是可以接受的,于是皆应命而至。司马睿把一大批江南士族委以重任,并让顾荣等人参与有关军府政事的机要活动。一个以南北士族为核心的江东政权初步形成了。
316年,长安被前赵匈奴大军攻破,西晋末代皇帝司马邺被俘,西晋灭亡。318年,司马邺死于汉国的讣告傳到江东,司马睿即皇位,改元太兴,东晋王朝正式建立。东晋据长江中下游以及淮河、珠江流域地区。司马睿十分感激王导,任他为宰相,执掌朝政。时人谓之“王与马,共天下”。在登基的典礼中,司马睿还突然给王导出了一道难题,要他与自己一起共坐御床。这一提议实在出人意外,它使王导一时非常尴尬。皇帝要求臣下同坐御床共治天下,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实属罕见。司马睿要王导同坐御床,表面上示以尊崇,实际上则在暗示他应该有所收敛。
王敦是司马炎的女婿,且“素有重名”。拥立司马睿称帝后,王敦“专任阃外,手控强兵,群从贵显,威权莫贰,遂欲专制朝廷,有问鼎之心”。永昌元年(322)正月,王敦在武昌起兵叛乱,江南大族沈充也起兵响应。关键时刻,守城将周札开门投降,王敦兵不血刃就打进了石头城。司马睿忙命刁协、刘隗、戴渊等人夺回石头城,但均遭大败。无奈之下,司马睿“脱戎衣,着朝服”,对王敦说:“欲得我处,但当早道,我自还琅琊,何至困百姓如此!”
司马睿近似哀求的话,并没有抚平王敦的狼子野心。不久,王敦便自己为自己加官晋爵,“敦乃自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司马睿征讨王敦时,曾下令“有杀敦者,封五千户侯”,而王敦却把自己“封武昌郡公,邑万户”,无疑又将司马睿嘲弄了一番。司马睿称帝前积累的那点人气,如今已是荡然无存;皇帝徒具虚名而已,朝中任何事情都由王敦作主。王敦看到太子司马绍有勇有谋,便想以不孝而废之,后因百官皆不从而作罢。四月,王敦还师武昌,遥控朝政。七月,王敦“自领宁、益二州都督”。此后,王敦更加猖狂,以至于“四方贡献多入己府,将相岳牧悉出其门”,司马睿和他的朝廷显然成了摆设。司马睿眼睁睁地看着王敦飞扬跋扈,逼辱朝廷,蔑视皇权,却没有一点办法。永昌元年闰十一月,司马睿在极度郁闷和窝囊中病死在宫中,时年47岁。
纵观司马睿的后半生,他称帝不是其实力和权威的结果,而是缜密谋划和谎言巧合的结果,他是被谋臣和大族推到台前的,这就造成他想摆脱控制极其困难,被权臣羞辱逼死也就不足为奇了。
(摘自《人物周刊》)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