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10月的北京,秋雨不期而至。小雨伴著早高峰,《经济》杂志、经济网调研组一行从城南出发,一路向东,接近3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北京正大蛋业有限公司。
这个位于北京市平谷区峪口镇西樊各庄村的蛋鸡产业项目,占地779亩,蛋鸡存栏量达300万只,每年可生产5.4万吨鲜蛋,生产规模居亚洲前列。作为现代农业的优秀案例,北京平谷正大绿色方圆300万只蛋鸡现代化产业项目曾两次进入哈佛大学课堂。
这个外观普通、位置不显眼的蛋鸡养殖场,为何会有如此大的能量?里面究竟隐藏着什么奥秘?调研组充满了好奇。
“进入场区的所有人、车、物都要消毒,有的操作间甚至进出还要洗澡。”北京正大蛋业有限公司食安总监贾帅一边引导调研组穿防护服、戴脚套,一边解释道。在消毒房默数30秒钟之后,调研组一行终于来到了正大蛋业的参观区。
拉开遮光板,一栋现代化鸡舍映入眼帘:上下8层,左右6联,17万只鸡在这里“吃喝拉撒”。而处理这些工作,只需要一名饲养员。“在这里,从喂水、喂料到温湿度控制、集蛋都是自动化管理。链条式料槽绕鸡舍自动旋转,每天3次固定投料,以保证每只鸡都能吃到新鲜饲料;每联每层都有一条水线,水线上布满乳头,鸡可以通过啄击乳头达到饮水目的;鸡舍内选用养殖专用灯,可根据饲养标准和自然界规律,设定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等。”北京正大蛋业有限公司总裁办接待科主管陈云平介绍道。
虽然投喂的是粉料,但是透过玻璃窗调研组看不到一丝粉尘,这主要得益于鸡舍的排风系统。据介绍,鸡舍内的空气循环是通过排风系统实现的,在通风口进风,再由两侧的风机排出,形成循环机制,而风机排出的气体正好对鸡粪进行吹干处理,不仅不会破坏鸡粪的干物质成分,而且还便于储存运输,提高经济效益。
要管理如此数量的鸡群,饲养员还需要一位神秘助手——机器人,在它的头部、胸部和膝盖处分布着3个探头,在鸡舍巡查一圈,可以检测鸡舍的温度、湿度、死鸡和病鸡,为饲养员提供实时信息。
在走廊桥上,调研组见到了供给整个项目18栋鸡舍的饲料厂。该厂年产饲料18万吨,自产自销,正好能够满足青年鸡场与蛋鸡场对饲料的需求。通过走廊桥对面的两条全封闭高架管道,饲料厂可以将饲料自动传送到鸡舍的两个料仓中,再通过绞龙将饲料从料仓传送至鸡舍内的料槽里,整个过程既杜绝了外界细菌的侵扰,确保了饲料安全新鲜,也做到了全程可控可追溯。“我们饲料的主要成分是玉米和豆粕,玉米提供能量,豆粕提供蛋白质,虽然用杂粕、羽毛粉、肉骨粉等原料也能保证蛋白含量,且成本更低,但是豆粕优质蛋白更有利于鸡的吸收,我们更追求蛋的品质。”据贾帅介绍,最近正大推出了一款可生食鸡蛋,主要用含有玉米和豆粕的饲料喂养,“这有一个好处,就是产出来的蛋没有腥味,口感也非常不错”。
从产出到运送至消费者手中,每一枚鸡蛋都要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检查”。首先是流清蛋检测,该系统共装有12个摄像头,每个摄像头每分钟可对鸡蛋进行250次拍照鉴别,破壳蛋将被自动排出,合格蛋则在清洗之后进入第二步——隐纹蛋检测,即用绕满铜丝的电极对鸡蛋表面进行敲击,通过声学信号判断蛋壳表面是否有肉眼看不到的、细如发丝的小裂纹;第三步是UV紫外线杀菌,由于清洗破坏了鸡蛋表面的保护膜,在杀菌之后还需要在蛋壳表面涂抹食品级白油,以提高鸡蛋的保鲜期;最后一步是称重分级,主要是确保同一包装内的产品均匀一致。
“这些检测都是全自动化的,包括装箱、码垛、入库,几乎不需要人力。”进入正大蛋业近10年,贾帅最大的感受是,每天都在革新。“系统、设备、理念在不断更新完善,以前没有深加工,现在不仅有了食品深加工,还增加了很多新产品;人员管理在不断精进,专项会多了,务虚会少了,员工的积极性也提高了,现在一周不来公司,就有可能与业务脱节。”他笑着对调研组说。
在推进项目的同时,正大集团也时刻将“低碳无污染”记挂在心上,付诸于行动。
地热循环系统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为了节能减排,养殖场在夏季会通过机组将房间内的热量转移到地下,对房间进行降温,同时储存热量;到了冬季,再通过热泵将土壤中的热量转移到室内进行供暖,同时储存冷量,以备夏用。“大地土壤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免费能量存贮源泉,这样就实现了不同季节间的能量转换,达到能源可再生、高效节能、保护生态环境、节省空间的目的。”陈云平说道。
在淘汰鸡处理上,正大集团也是不遗余力地创新。众所周知,蛋鸡在产蛋期有一定的淘汰率,行业标准一般在2%以内,正大养殖场由于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较高,淘汰率维持在1%以内。“300万只的蛋鸡厂,正常存栏一般在270万只左右,按照产蛋期90周计算,每月淘汰鸡大约在1000只上下。”正大集团农牧食品企业中国区副董事长薛增一曾经为《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算过这笔账。如何处理这些淘汰鸡?正规养殖场一般会进行焚烧、深埋或者化学处理,然而这些方法或多或少都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为了实现零排放、零污染,正大集团决定将泰国经验引入中国。经过前期调研试验,2015年一个占地38亩、投资1000万元的现代化鳄鱼养殖场在平谷应运而生。“4000条暹罗鳄能够成功消纳蛋鸡场的淘汰鸡,形成一个闭环生态圈,真正做到了变废为宝。”参观鳄鱼养殖场时,工作人员告诉调研组,在此基础上,正大集团已初步形成了以传统鳄鱼皮具、鳄鱼酒、鳄鱼美容护品、鳄鱼美食为主的产品体系,经过不懈努力,2019年正大鳄鱼养殖场首次实现年度盈利。
此外,正大集团还在蛋鸡养殖场周边配套了占地3000亩的果蔬种植基地,用以消纳产生的鸡粪,全方位、全产业链践行循环可持续发展理念。
2014年和2015年,正大蛋鸡养殖场迎来了两位远方客人——哈佛大学教授威廉·C.科比和哈佛上海中心研究副主任南希·华代,深入调研之后,他们联合撰写了哈佛大学教学案例《不改变土地制度的农业革命——正大集团“四位一體”的超级农场模式》。
“‘四位即为农民、正大集团、平谷区人民政府、北京银行,他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各自的作用。”陈云平解释道。2006年,受时任平谷区区长邱水平的邀请,正大集团资深副董事长兼中国区CEO杨小平带队到平谷考察投资。对此,薛增一在《100个故事分享我所感知的正大百年发展史》中这样回忆:“这是一次艰难的探索,难就难在究竟以什么样的模式才能最恰当地把各方的需求、利益、资源和优势对接起来。”当时平谷的优势是土地和政策,需求是精准帮扶低收入农户和残疾户;而正大的优势在于资金、市场和国际化的人才团队,目标是以蛋鸡养殖为龙头,实现种植、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
经过多方反复研讨,最终达成一致:西樊各庄村成立绿色方圆合作社,以土地形式入股项目;正大集团与平谷区政府分别出资15%成立投融资平台,其余70%向银行融资贷款;正大集团负责项目建设和为期20年的经营管理,这期间,正大集团需每年向投融资平台支付近7000万元的项目租赁费,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土地租金和农民分红。“20年间不管项目盈利与否,这个费用都必须按时支付,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民的收益。”贾帅告诉调研组,自2009年投建以来,正大蛋业经过不断探索,已逐步实现盈利,目前已处于贷款还清阶段。“20年后,这个项目将无偿交付给合作社,由其自主决定后续的经营方式,厂房、设备和所有物资都归合作社成员所有。可以说农民才是这个项目的真正老板,我们企业只是为他们打工的。”他笑着说。
正大集团的这一创新模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2015年两会期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与安徽代表团座谈时表示,北京有一个300万只蛋鸡规模的养殖场,农民出地入股,持股20年,这就是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好例子,解决了集体建设用地问题,使农民受益,也减少了投资者的负担。农业产业化,应该是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流转只是其中的方式之一,还有入股合作、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
据了解,如今平谷的“四位一体”模式不仅被复制到了上海、昆明、潍坊等地的蛋鸡养殖项目,还被延伸推广到了榆树、衡水等地的肉鸡养殖项目和襄阳的生猪养殖项目。“‘四位一体模式的成功,固然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这其中起决定作用的领军人物,他们是坚持创新变革的核心。”薛增一补充道。
调研组成员:纪玲玲、张军红、刘冀豫
执笔:张军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