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目前虽然清洁能源在我国的发电占比较低,但是装机规模很可观,尤其是光伏和风电,增长速度很快。”从一开始设备、市场“两头在外”到如今的世界领先,作为光伏产业发展的见证者和推动者,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陆川感受颇深。“行业变化非常快,发展特别迅速,从成本角度来讲,现在的成本是10年前的1/10,参与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这个行业市场空间广阔,不断有机会产生。”在他看来,未来不管是制造还是应用,中国光伏仍将继续领跑全球,“特别是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之后,大家都充满信心”。
在9月7日试点启动的绿色电力交易中,浙江共有32家风光发电企业与30家电力用户参与首次交易,成交电量3.0075亿千瓦时,正泰新能源以售出电量4348万千瓦时排在浙江企业第3位、民营企业第1位,展现了民企主动拥抱低碳转型的积极态势。
“9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提出‘能耗双控的目标是要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倒逼產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升级。在双控趋势下,新能源重点应用路径有哪些?”在陆川看来,工业能源消费、居民生活、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业、农林牧渔业、建筑业等都是重要领域。“其中,工业能源消费占比最大,但意外的是,畜牧业加工等一些行业虽然总能耗占比较低,能耗强度却非常高。因此,我们在新希望旗下的屠宰场进行了创新,鉴于牲畜屠宰、冷冻制品制作过程中,会有冷热交替浪费大量能源,我们研发了全过程的智能管理系统,把冷和热进行了很好的交互,如此一来,仅在能耗方面就为该厂家降低了100多万元的成本。”
然而,不管在哪个领域布局新能源,都普遍涉及一个问题——就地消纳。由于我国电力负荷基本在中东部,新能源发电资源则集中在西部,长期大规模、远距离地“西电东输”,必然会造成电力损耗。如何让中东部地区就地开发“风光”发电,实现就地消纳,至关重要。要解决这一难题,陆川认为,应该从四个方面进行提升——
一是“源”,即开发更多的电源点。“尤其是在中东部地区,可以考虑‘光伏+模式,例如在一般农田上发展农光互补,在海涂上推动渔光互补,甚至在建筑屋顶和一些立面上都可以布设光伏组件,总结来说,就是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进行最大可能的光伏应用。”
二是“网”,即电网的快速响应。由于光伏、风电仍然存在间歇性问题,需要电网内多种能源交互、用户侧快速响应,进而使电网更加智能。“现阶段,并网更多的是成本问题,更重要的是体制机制问题。”陆川表示,由于国外电网相对比较分散,诸如欧洲等地的配电电价都是由市场决定的,而我国更多的是从保供保安全角度考虑。他认为,清洁能源接入量的增加,将倒逼电力市场化进程加速,“最近的电价市场化调整就是一个方面,煤价涨了,发电成本也涨了,相应的电价是否也需要做调整。西方国家在电力市场已经实现了监管和市场化并重,将来我国也要往这个方向发展”。
三是“荷”,即高载能的负荷。高载能不等于高排放,载能是指电的质量相对较好,比如一些较为稳定的电源点、连续生产性企业,其用电负荷是可以预测的,不会突然变大,也不会突然变小,既有利于做好保障,电网平衡的压力也会相对较小。陆川建议,在清洁能源非常发达的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能够引入更多的高载荷产业,同时也便于推动产业由东向西转移。
四是“储”,即多种形式的储能。陆川认为,由于清洁能源的一些客观欠缺,未来储能的应用场景将会越来越多,比如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蓄热蓄冷等,应该多方面相结合,从源、网、荷、储全方位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
新能源的竞争包含很多层面,除了产品、企业间的直接竞争,标准等无形竞争也非常激烈。
陆川告诉《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国际上很多行业和产品都是通过制定标准来实现保护的。就我国而言,他建议,一方面,企业要提高自身标准化程度,使产品更有质量,产业更加健康;另一方面,由于光伏和风电的制造业、应用场景大都在中国,要实现能源独立和安全,就必须制定自己的行业标准,并推动其在全球范围内应用,以增强国际话语权。
“目前来看,全球范围内很多通用的认证机构都是国外的,但被认证的大部分都是中国企业,目前国内认证机构已经跟国际接轨了,接下来,如何推动国内认证机构被国外企业接受,还需要做一些努力。”在陆川看来,标准最主要的在于适用性,“制定一个标准不难,关键是能让很多人使用。在这方面,浙江就做得非常好,其制定了一个‘品字标浙江制造标准,不管是本省企业,还是外来投资者,首先要符合这个标准,以标准为导向,一视同仁,一致保护,这是引导我们企业和产业高标准、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