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陈波
昆山玉作品
昆仑山脉,又称昆仑虚,中国的第一神山。它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向东直下,横贯新疆、西藏和青海之间,北瞰塔克拉玛干沙漠,南接浩瀚无垠的藏北高原,向东一直延绵到四川,与岷山和邛崃山相接。自西向东绵亘2500公里,平均海拔6000米,总面积50多万平方公里。从空中俯瞰,其高大雄伟之势,宛如一条巨蟒盘亘于亚洲中部,被称为“亚洲脊柱”。因昆仑山横空出世、气势磅礴,被古人尊为“万山之宗”“龙脉之祖”。
就在这巍巍昆仑之中,蕴藏着一种洁白温润的玉石,这就是昆仑玉。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的《千字文》中记载“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意思是“云气上升遇冷就形成了雨,夜里露水遇冷就凝结成霜。黄金产在金沙江,玉石出在昆仑山岗”。昆仑玉与和田玉同属昆仑山矿脉,昆仑以北称之和田玉,昆仑以东称之昆仑玉。二者主要矿物成分都是透闪石,但因后期物理环境不同,其呈现出的色泽、质地也略有差别。和田玉细腻温润,昆仑玉较之则更为玲珑通透,这在宝石学里称为同质异像。
那么昆仑玉是如何自西域进入中原的呢?故事还得从周穆王与西王母瑶池相会说起。据《晋书》记载,晋代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在今天的河南卫辉(卫辉又称汲县),因两个盗墓贼的缘故,偶然发现了一座战国时期的魏王墓葬,出土了大量竹简,史称“汲家竹书”,其中记载的《穆天子传》是一部以记行体描述古代东西交通路线的书籍。这部书向我们讲述了周穆王与西王母的一段动人传说,这也是最早关于昆仑玉由西域进入中原的文字记载。这部书虽名为“穆天子传”,但实则是假托周穆王之名的东方商贾西行记录。书中所述多与古代史地书籍记载的内容吻合。书中最关键的是记录了昆仑山产玉地区及行走路线,几乎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贯通东西方玉石之路的线路图。
相传西周穆王被昆仑山的神秘所吸引,唯有一游方解心结。于是在穆王十三年(公元前963年),驾着八匹骏马日行万里,从益蜀山(今山西高平县)向南行进到河北,又向西行,沿着黄河行至青海乐都羌人的游牧地,然后到达今天的柴达木盆地,穿山越岭来到昆仑山北坡,在赤水的北岸宿营三日。穆天子就是从这里登上了昆仑山,在山中拜谒了黄帝的宫殿,为黄帝的大臣丰隆之墓培土,并与美若天仙的西王母会面。西王母热情招待了穆王一行,在昆仑山上摆宴对歌,两人互生爱慕之情。可是穆王作为一国之君终是要回去的,临行时西王母送了他八车宝玉,并与穆王约定三年后再会。
后来穆天子下山,向西路过珠泽(今于田县龙湖),珠泽水域方圆30里,湖泊周围生长着茂密的芦苇,穆天子在此处钓鱼。珠泽人向穆天子献上了白玉石,穆天子则赏赐珠泽人金环、珠带、贝饰品等物,又赏赐了12头黄牛,并留下30个人饲养放牧。接着穆天子离开珠泽向西,从北坡登上了春山(今帕米尔高原),在这里又得到了白色美玉。向西行至赤乌。从这里北上又折行向东过黑水(今叶尓羌河),来到了“群玉之山”,在这里取得上万只玉石、玉器。
穆天子北上又向西行,到达了今天的伊犁,向西到达玄池水畔(今伊赛克湖),又在楚河流域狩猎9天,然后南下东归到了今天的焉耆,由此到了敦煌。穆天子大致按来时的路径,回到了今山西北部,南下渡河返回都城宗周。
从《穆天子传》中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昆仑山玉石发现与交流的出处。书中所述,自中原向西经青海乐都昆仑山南麓至昆仑山北坡一线,正是东西方玉石之路的延伸。这本书在某种意义上,可被称为最早的一部中西交流的玉石流通之路专著,这条流通之路对后来丝绸之路的发展也起到了先导作用。
再来说说昆仑玉的形成,昆仑玉形成于2.5亿年前的古生代晚期。是由中酸性侵入岩侵蚀交代白云石大理岩而形成的。大致可以分为4个时期。在距今十几亿年前的中元古代晚期,在塔里木古陆南缘,也就是今天昆仑山北缘的位置,曾经是一片浅海地带,那里有大量的碳酸盐沉积,其中含镁质的白云岩为形成昆仑玉的主要物质来源之一。
到了元古代末期的震旦纪,白云岩区域进入了变质阶段,塔里木运动造成全区强烈的褶皱断裂活动,从而最终形成了塔里木大陆。在广泛的区域变质作用中,白云岩变质为白云石大理岩。此后,该地区的陆块隆起,成为我国最早露出海面的陆地之一。
白云岩交代蚀变阶段在2亿多年前的古生代晚期的石碳纪晚期至二叠纪晚期,一次世界性的地壳运动发生了,被称为“海西运动”。海西运动晚期,在塔里木大陆的南缘,古陆块的陆缘地块和活动带中间地块中有强烈的断裂活动和岩浆活动,沿断裂带有中酸性侵入岩侵入白云石大理岩。在侵入体顶部残留的白云石大理岩和热液解除交代后,形成了透辉石化、镁橄榄石化和透闪石化蚀变,成为昆仑玉形成的物质条件之一。
昆仑玉成玉阶段在海西运动晚期,侵入体派生的浅层中酸性岩脉侵入到白云石大理岩蚀变带时,再次发生接触交代作用,在大约300摄氏度—350摄氏度,压力2500帕和一定的扭压应力下,昆仑玉终于形成了。
昆仑玉的形成历经了上亿年,但其矿藏资源被发现,才不到30年。1993年4月,青海格尔木市一名蒙古族牧民在距格尔木西南青藏公路约100公里的昆仑山放牧时,在玉虚峰下的野牛沟捡到了一块特别的石头。向市政府报告后,在牧民的带领下,市地矿局实地勘查,最终发现了大片的昆仑玉矿藏。自此,承载了中华几千年玉文化的昆仑玉终于“破土而出”。同年10月,从博大深厚的昆仑文化考虑,并按照产地命名的原则,将玉石定名为“昆仑玉”。昆仑玉正式进入国内的软玉市场。
2007年,由格尔木市委、市政府牵头,建成了4000多平方米的昆仑玉批发交易中心,改变了以往昆仑玉路边交易的市場格局,成为集昆仑玉原料交易、设计、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青海昆仑玉大型产业园。2008年1月,昆仑玉被正式确定为北京奥运会奖牌用玉,昆仑玉登上了奥运舞台,向世人传播了中华几千年的玉文化。伴随着昆仑玉在奥运舞台上的大放光彩,格尔木也加快了昆仑玉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地方经济,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更为传播中华玉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巍巍昆仑,正如我中华民族之气势,而承载了中华几千年玉文化的昆仑玉也定会向世人讲好“中国故事”。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