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荣昌因畜牧而繁荣,畜牧因荣昌而兴旺”,作为畜牧科技之城,《经济》记者在重庆市荣昌区调研时听到得最多的就是,荣昌猪比荣昌人出名。
荣昌猪是世界八大、中国三大优良地方猪种之一,以27.7亿元品牌价值位居全国地方猪品牌价值榜首。荣昌“三件大事”中,国家高新区和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都与之息息相关。
11月15日,荣昌传来利好消息,第八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期间,由15名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院士联名提出的《关于建设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已得到国务院领导批示。“这对荣昌生猪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荣昌区国家现代农业和畜牧业示范区管委会主任林仕文表示,此举意味着荣昌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将上升为国家平台,从政策、资金等方面获得更多支持。
而在他看来,这一成果的取得,与荣昌用工业化的方式发展畜牧业的理念密不可分。
畜牧业符合工业发展规律
“工业的特征是规模化、品牌化、效益化,畜牧业具备工业化的前提,产品相对规范,生产、加工、销售都符合工业化的发展规律。”早在申请国家级高新区时,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就曾表示,荣昌高新区是以农牧为特色的高新区,是一个没有围墙、没有边界的园区,“我们要做到养猪卖猪不见猪,让农牧企业在园区内按照工业的方式研发技术、生产产品,为整个荣昌乃至全国的农牧养殖户提供优质品种、饲料以及技术服务,提升农户养殖的效益。”
对此,科技部发展计划司原巡视员申茂向表示赞同,他在荣昌国家高新区暨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核心区建设研讨会上建议,荣昌一定要坚持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来发展传统农牧业,在改变生产方式的同时,推动产业结构布局,最终实现工业化生产、企业化经营、信息化管理。
天兆种猪场是一家所有养殖环节都实现了自动化管理的养殖场,虽然一年要繁育8万头左右仔猪,但包括管理员、工人在内,总共只有12名员工。
在这里记者看到,每个养殖单元都装有数个自动饮水盆,并与自来水管道相连,饮水盆内设有水位限制器,当生猪饮水致水位下降时,自来水管道就会自动放水,达到标准水位后就停止放水。在饲料投放上,每个养殖单元的食槽都与料台、料仓相连,工人只需开动料台上的电机,就可将料仓里的饲料通过管道输送到各个食槽,食槽内还设有挡板,可防止生猪边吃边漏,浪费饲料。在粪便处理方面,每个养殖单元都设有漏粪板,漏下去的粪便可通过地下管网进入集粪池进行干湿分离,液体粪便将通过管道被输送到周边的麻竹林基地,作为免费肥料提供给农民;固体粪便则会加工成生物肥料,成为猪场的另一项收入来源。
“荣昌的定位是发展精品畜牧业,必须要在种业、养殖技术、设施设备方面下功夫,在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上起示范带动作用。”荣昌区畜牧兽医局发展科张成聪告诉《经济》记者,目前荣昌共有7个类似的自动化大型养殖场,养殖规模从数万头到十几万头不等。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大型养猪场,在近年来散养户大幅下降的情况下,荣昌的生猪出栏规模还能实现稳定增长,2017年共出栏商品猪近100万头、外销仔猪200多万头。
不仅如此,荣昌还对全区56家饲料企业进行整合,形成了27家成规模的大型饲料生产企业,年加工能力达200万吨以上。目前,荣昌已基本形成集种猪繁育、肉猪养殖、屠宰加工、市场销售、品牌推广于一体的产加销全产业链条,以生物医药、饲料加工、生猪饲养机械装备为基础的生猪高新技术产业格局,附加值和效益显著提升,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产业集群规模达136亿元。
完善深加工短板
深加工是荣昌生猪产业相对薄弱的一环。《荣昌猪产业发展工作方案(2018-2020年)》中指出,生猪屠宰加工特别是精深加工短板明显,生产企业数量较少、较小,缺乏拳头产品,市场占有率较低。
有着10多年养殖经验的荣昌区兴旺种猪场场长郭平告诉记者,荣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即使农户养了育肥猪,也很少有客商来买。“因为在很多人的认知里,荣昌最出名的是仔猪,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才是育肥猪输出大省。”她认为,没有深加工,荣昌猪的经济价值就无法真正发挥出来。
为了填补这一短板,今年8月,荣昌区与重庆市猪肉零售龙头企业——重庆琪金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在荣昌投资8亿元建设127亩琪金·荣昌猪科技产业园,未来5年,琪金集团将在全国新开1000家琪金·荣昌猪专卖店,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冷鲜肉、罐藏制品、火腿制品、腌腊制品等深加工产品,打造安全放心的荣昌猪食品品牌。
从新闻中看到这则消息时,郭平兴奋不已。“他们计划开1000家店,这就意味着一天的生猪供应量至少是1000头,一年下来就得30多万头,这么大的量不可能全由一家养殖場供应,并且受环境制约,荣昌也不允许建如此大规模的养殖场;其次,双方签订的是荣昌猪开发战略协议,也就是说琪金集团不可能从黑龙江、吉林等地运猪过来。”综合来看,她断定琪金集团在养殖供应上肯定有压力。
果然,与琪金集团相关负责人的一通电话证实了郭平的判断,琪金集团虽然已经收购了荣昌本地的两家养殖场,但是年产量加起来也只有2万头左右,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我们手里有很多优质的养殖户资源,可以让他们来分解这个压力。在育肥过程中,我们统一品种、统一饲料、统一供货,琪金集团也可以派人来进行专业的指导和帮助,这样既可以保证猪源质量,也能够带动养殖户的积极性,增加收入,实现荣昌猪全产业链的本土化。”
郭平的一番话打动了琪金集团负责人,通话当下,双方便达成了合作意向。“荣昌猪深加工产业一旦发展起来,市场的知名度和社会经济价值都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届时引来的客商也不再只买仔猪了。”郭平笑着说。
探路生猪大数据
国家生猪市场是荣昌在生猪产业上的一个创新,成功创建了生猪活体商品现货网上交易模式,被称为生猪界的“淘宝网”。据了解,目前该平台累计交易额已超过780亿元,总成交量近6000万头,覆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交易客户近5万户,交易量达到全国流通量的10%。
生猪大数据中心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筹建的。国家生猪市场综合部经理杨智告诉记者,虽然生猪市场积累了大量的交易数据,荣昌据此也开发了生猪价格指数,但是他发现,现阶段我国还是比较着眼于生猪养殖,对于交易数据乃至整个产业链的数据并不是很关注。
在《建议》中,两院院士们也提到,我国虽然是传统的生猪养殖和消费大国,但在规模化养殖、疫病防控、高质量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离养猪强国还有很大差距,大数据在生猪产业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
荣昌想做这个先行者。“现在‘猪周期很难破解,这次非洲瘟疫对畜牧业打击很大,建好大数据中心,实现对每头猪的生产追溯,疫情、疫病就可以得到很好的防控。”曹清尧说。
2017年7月,荣昌开始筹备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申建工作,年底编制完成建设方案并通过专家论证,今年10月,生猪大数据产业发展公司揭牌成立,目前正在着手研究制定生猪全产业链数据体系标准,搭建生猪大数据收集运营系统。
但是要想开发出精准、全面的产品,生猪市场的数据是远远支撑不了的。杨智也明白,交易数据只是生猪产业链条上的一环,比较单一,生成不了很好的数据产品,只有把生猪产业链上的所有数据整合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数据产品,才能对行业主管部门有指导意义。
“生猪市场是大数据中心一个很重要的数据来源,但不是唯一来源。”荣昌区国家现代农业和畜牧业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周邦玉告诉《经济》记者,为了收集到更全面的数据,他们一方面积极争取农业农村部等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还将在线采集抓取产业数据,并与产业链上的生产养殖、屠宰加工、饲料兽药、畜牧装备企业进行数据交换共享。“数据采集的过程比较漫长,我们想从交易数据着手,迈出第一步,如果要等所有数据都搜集完成,可能步伐就晚了。”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副主任杜维成也持相同看法,他认为,一定要把业务推进和数据采集结合起来,“生猪大数据中心建设,一定要注重构建生猪全产业链数据资源体系,在关注生猪养殖和加工的同时,还要关注饲料和流通”。同时他也表示,目前农业大数据正处于从政策制定到实践落地的阶段,真正落地还需要时日,不能急。
人才要产业与技术兼备
生猪大数据中心的建设,还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而且这个人才,必须既要懂畜牧又要懂技术。
在这方面,参与过生猪市场筹建的荣昌区畜牧兽医局发展科何光浩深有体会,“交易市场平台搭建时,需要将生猪的标的、个头、单价、交易地点、交易方式都转换成计算机语言,这个过程是最困难的。当时我们派了两名工作人员去与技术公司对接,发现我们懂畜牧业、懂交易方式,但是不懂计算机语言,而技术公司懂计算机程序,却不懂交易方式,在整个开发过程中,需要反复沟通,特别困难。”
在杨智看来这并不奇怪,因为畜牧业和互联网本身就是两个没有交集的行业,“如果技术人员不了解畜牧业市场诉求,即使根據市场人员的表述开发出相关产品,也可能会与实际有偏差,影响客户体验”。他认为,只有对生猪产业和从业人员有一定了解和接触,技术才能更贴近交易需求,但是“包括重庆在内,真正能够做到既了解技术,又对生猪产业有一定了解的人还真不好找”。
周邦玉也很苦恼,因为她发现大数据是一个新兴技术,目前很多高校也没有开设专门的课程,大多都是从数学、计算机等专业转化而来的。鉴于此,今年10月,荣昌与西南大学、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达成协议,联合共建阿里云大数据与商务智能中心,通过“政产学研创”五位一体的校地企合作模式,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定制化的大数据人才,服务荣昌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建设。据悉,该中心挂靠在位于荣昌城区的西南大学商贸学院,并将从2018级学生开始开设阿里云大数据实验班。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