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李晗
“幼有所育”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首次被提出。随着中国90后进入育龄阶段,加上二胎政策的開放,中国将迎来第四次婴儿潮。“怎么养”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话题,特别是早教(0-6岁)——分为0-3岁的婴儿托育和3-6岁的幼儿教育。不仅催生了巨大早教市场,还暴露出监管缺位、市场失灵、师资力量不足等情况,这一困局应该如何解决呢?
增加普惠学前教育供给
根据2017年1月上海市妇联公布的0-3岁的婴幼儿托管需求数据显示,88.15%的家庭需要婴幼儿托管服务,73%的父母希望把托管点放在小区内。同年2月,发生在广州市越秀区的一件事情惹人深思:金德御儿童音乐素养教育中心被撤销品牌运营授权、撤销办学资质后仍然继续招生,并且不缺生源。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全国范围内,未来会有更多有托育需求的孩子,粗略估计,这个数额高达3000万,而且有可能持续增长。可以想见早教市场的需求巨大。
现实情况是什么样的呢?0-3岁的婴儿托育,目前基本上由社会机构来解决,而且供给远远不能满足需求。3-6岁的幼儿教育,虽有政府监管,效果却不甚理想,而且同样存在入园难的问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业进向《经济》记者表示,造成上述短缺的根本原因在于管制。供给不足并不是私人企业不愿意投资,而是人为设置门槛,导致私人企业无法获得开办学前幼儿教育机构的许可证。“现行的管制主要是资质审查下的登记制,其主要审批标准是校舍面积、师资规模、教学实施等外在条件,一般而言,大资本投入很容易满足这些条件,但一些有教育理想但经济实力有限的资本却很难满足这些条件。”
就北京而言,根据《北京市举办小规模幼儿园暂行规定》的要求,幼儿园要“有相对独立的幼儿户外活动场地及安全防护措施,人均面积不低于2平方米”“每班幼儿活动室建筑面积不低于60平方米,人均使用面积不低于2平方米”“幼儿盥洗室、厕所、消毒间面积不低于10平方米,且厕所必须采用水冲式”。此外,在配套设备方面,要求“图书、玩具人均4件(册)以上(含自制玩具)”;人员方面,要求“教职工与幼儿的比例在1∶5.5-1∶6”。
刘业进进一步向记者分析说,表面上来看,高硬件要求的确能保障幼儿园规范办园,但最终会限制其他资本进入,让早教市场提早被大资本占领和扩张,使之缺乏竞争,教学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
熊丙奇也提到,政府的审批并不是进一步提高准入门槛,而是建立适合行业的标准,让更多社会资金进入,增加早教市场供给,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他建议实行备案制,将所有早教机构纳入监管,而且根据教育部门掌握的情况,实施风险保证金制度,避免机构收取学费后捐款逃走、倒闭等情况。
此外,早教属于人们需要的公共需求,由于长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政府对此投入太少,给父母养育小孩增加了巨大负担。“政府设立专项财政经费补贴所有早教机构,并根据家长的满意度评价和投诉情况等给予有一定差别的补足额度,以提供激励,并减轻家长经济负担。”刘业进说。
提高幼师素质
早教并不是知识的教育,而是孩子行为习惯、自我认知、卫生习惯等的养成,因此幼师的影响至关重要。
根据《2016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共有在园儿童(包括附设班)4413.86万人,教职工381万人,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共249.88万人。2013年,教育部制定了《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规定,要求一所全日制幼儿园的全园教职工与幼儿比的区间为1∶5-1∶7,全园保教人员与幼儿比区间1∶7-1∶9。
熊丙奇向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如果按照师幼比1∶7计算,我国需要幼儿园教职工630.5万。也就是说,幼儿园职工缺口将达到250万。而且在质量上,我国的幼师水平也偏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显示,幼师队伍中,专科以上学历教师的占比较低,在农村地区不到一半;有幼教资格证的教师数量占比仅为50%左右;无证教师占30%左右,农村地区更高达44%。
美国公立幼儿园的教师在2006年就已经达到全部都有学士学位,现在更提出要有教育硕士学位的要求。“倒不是说让中国的幼师一下子达到美国的要求,但在这个过程中,要建立阶段性目标,比如首先消除不合格的幼师和无证幼师,之后再去提高幼师的素质,减少幼师的工作压力,整体上提高早教的质量。”熊丙奇坦承说。
刘业进分析说,早教市场目前幼师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和高考的录取制度有关,在扩招政策的影响下,导致资质不太好的人进入了幼教市场。他建议鼓励一本大学开办学前教育专业,鼓励优秀大学生进入学前教育市场就业,从师资上保障从业人员资质。
通江资本执行总经理侯凯则从市场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他告诉《经济》记者,从婴儿教育领域来看,要增加对教师资质的要求。在幼儿教育方面,需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大规范化统一管理制度,提高教师专业性的同时,推动教师待遇提升,由此从供给侧方面弥补市场不足,减少市场中不规范教学、供需不平衡的市场状况。
早教行业要做减法
每一次早教市场出了事情,矛头首先指向的是早教企业。一般而言,在充满竞争的市场,企业应该是为市场做加法。但在早教行业却是减法。
熊丙奇表示,正常情况下,应该是政府部门加强监管,市场机制来发挥配置作用,达到规范管理、促进发展的效果。“现实情况却是,越提高门槛,监管和市场越失灵,这主要是因为大量无证、无照的幼托机构和不合格的幼儿园游走在法律之外,取缔不了也淘汰不掉。”
这一现状下,家长不仅为孩子的安全着想,也十分关注早教教育内容方面的问题。对此,侯凯认为,中国的早教素材及教育模式大多是对国外成熟内容的引入,根据大数据分析来看,目前在国内普遍受到家长欢迎。“当前早教领域的关键问题并不在教育内容上,而是在企业运作方面。”
记者翻看了多个早教上市企业的财报发现,情况也并不乐观,多数处于亏损状态,实现盈利的原因也是在实行了大规模扩张和获得加盟之后的结果。
其中嘉达早教是上市比较早的早教企业。但其2017年上半年的财报显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实现营业收入为411.8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92.79%;资产总计为3.96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3%;资产负债率为61.86%,较本期期初增长18.9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2181.35万元,上年同期为193.24万元。
可见,早教领域的钱也并不是看起来的那么好赚。侯凯向记者分析称,早教企业的财务问题在婴儿和幼儿两大领域有较为突出的不同点。对于婴儿教育而言,即便是较为优质、新颖的教育企业,也容易因为内容同质化及加盟店管理松散等问题,最终导致企业竞争力减弱,无法留住消费者。而且在二三线城市,消费者在婴儿教育领域的消费理念普及不足,也阻碍着婴儿教育企业在相应地区的发展。对于幼儿教育企业,虽然市场十分认可,需求也在节节攀升,但教师供给是最大问题,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幼儿教育水平发展,促使消费者集中追寻高端幼儿教育机构,而中低端机构却门可罗雀,市场偏向较为严重。
此外,早教企业在管理方式的专业性上还有很大的空间。在婴儿教育方面,其并不归属教育局管理,准入门槛比较乱,再加上教育IP及教育素材产权保护较弱,国内婴儿教育内容同质化比较严重,机构很难凸显自身优势。而在幼儿教育方面,机构无法完全匹配市场需求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幼儿教育机构向更专业、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教育讲求的是品质,需要不断深耕和打磨,企业若想快速获得回报,其只能在市场中优胜劣汰,以品质制胜。”熊丙奇总结说。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