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消费动力借价值链传导

时间:2024-04-24

文/本刊记者 寇佳丽

消费动力借价值链传导

文/本刊记者 寇佳丽

2017年10月底数据显示,前三个季度,中国GDP增长6.9%。对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莫里斯·奥布斯特费尔德(Maurice Obstfeld)表示,中国是世界经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巨大,就百分比来看,中国的贡献比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大。他甚至说,“中国的好消息对于全世界都将是好消息”。

消费是创新的来源

莫里斯的话简单又富有深意。中国消费市场的成长,带来的并不只是中国的经济增长,也不只是全球经济的恢复,还有可能是全球市场的技术革新。

“见微知著。国内消费市场发展较快,很明显的一点是对热带水果的需求大幅提升。我们的调研显示,广西南平口岸(口岸,即国际货物运输的枢纽、国家指定对外往来的门户)贸易额在最近几年扩大了四五倍,就是因为国内购买热带水果的消费者增多了。南平口岸对接东盟市场,客观上,拉动了东盟国家农副产品的销售。还有香蕉和咖啡,都存在类似情况。”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薛旭这样告诉

链接

全球价值链是指在经济全球化中,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或用户实现价值最大化的要求,通过全球性企业的网络组织,把分散于全球各个价值环节的活动进行有效的链接和整合,即用某种治理机制对位于各个国家的设计、产品开发、生产制造、营销、交货、消费、售后服务、循环利用等各种增值活动进行机制化连接,并把所实现的价值对其中的所有参与者按一定原则进行分配。《经济》记者。

消费市场越大,参与主体越多,人们就越容易对政策抱有期待,比如进出口关税的降低、通关政策更便捷等,上述期待成为现象后,政府很可能会有所回应。从这点上说,一国消费市场的向好发展,不仅带来国内外经济的发展,还会带动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

薛旭还强调,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仍然是优势性价比制造大国。西方国家制造业成本高昂,产品走向市场后,价格往往偏高,很多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国家的消费者无力偿付。与此相比,中国制造的产品更加物美价廉,迎合海外消费市场需求的同时,也促进了国内消费市场的发展,中国国产手机等电子产品在印度和非洲的畅销即为佐证。

更值得关注的一点是,中国消费很大程度上可以成为全球创新的源泉。

贾晋京指出,创新首先来自于市场。一款产品拿到市场上,消费者的评估和意见会被生产商及时收集,当厂家得到“不满意”的消息,就会对产品进行改良或革新,因为生产者必须迎合消费者才能更好地盈利。这样一个良性循环,实际上就是消费系统和生产系统的双向互动、反馈。消费者越多,市场对新东西的要求越多,创新的速度就越快,消费规模也就越大。

在全球价值链的作用下,往往是多个国家的企业参与一款产品的设计、生产和组装,当该产品被售卖,利润实际上由前述企业共同分享。以苹果(iPhone)手机的全球价值链为例,其研发设计的龙头是苹果公司,零部件中基带芯片处理器、RF收发器、基带芯片电源IC由美国高通公司提供,WIFI套片、GPS、触控芯片由美国博通公司提供,影像传感芯片CCD由日本索尼公司提供,显示板由日本夏普公司提供,内存DRAM由韩国三星公司提供,而中国的富士康为苹果设备提供组装代工业务,台积电(中国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则为苹果提供晶圆制造、封测服务。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1-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97419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全国网上零售额55350亿元,同比增长34.0%。如此体量的消费,又怎么可能不会将增长、创新的动力传导给全球其他国家呢。

把握国际消费新方向

要进一步扩大中国消费,还要时刻把握国际消费新动向。

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当今国际市场的消费方向,已经逐渐由“拥有”转变成“感受”。对于发达国家或者“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东、欧洲国家的很多民众而言,吃穿用度已样样不缺,他们更乐意花钱买“体验”。在一些消费水平较高的国家里,民众更乐意选择“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的体验式消费,每年可创造出约2万亿美元的市场需求。

“之所以会有这种趋势,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很多富裕国家已过了追求名车、游艇、飞机和奢侈品等物质需求的阶段,随着时间推移,这些高端消费者会从累积物质产品转向购买新的体验。随人口结构调整步入老年社会,民众对购买、拥有消费品的需求减少,会更倾向于体验式消费。另外,时代变迁,不少国家的民众尤其是年轻消费者,往往更追求自己的成就和经历,而不是拥有某件商品,诸如惊险的野外之旅、五星级减肥诊所、艺术品拍卖、独特的餐饮美食、豪华私人航班等,一定程度上,这些消费活动才能更迎合消费者日益强烈的目标欲和满足感。”梁海明如此强调。

简而言之,个性化消费正在异军突起。大批量生产已经走过消费前端,定制化服务正在兴起,消费者愿意为“个性”付出更多代价,包括钞票。从学校课程设计到餐厅的饮料颜色,定制化服务充斥着各个区域的消费市场。

网络消费的盛行,同时考验着人们对商品、服务真实性的判断能力和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关注度,更安全、更真实、更多好评的消费会越来越走俏,而故弄玄虚的消费手段会被淘汰。

中国恰好处于这样一个窗口,那就是在了解国际消费者理性需求(What do they need)的基础上,掌握他们的感性欲望(What do they want),提出更有针对性的、面向国际消费者的政策和计划。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