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留得青山在,咋能变金山?

时间:2024-04-24

文/本刊记者 王 芳

留得青山在,咋能变金山?

文/本刊记者 王 芳

绿色梯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总书记提出的重要“两山思想”,强调要守住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通过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要在逐渐解决目前所面临的严峻生态环境难题的同时,找到一条实现减贫富民强国、美丽中国伟大梦想的新型现实道路。如何将青山变为金山?生态扶贫战略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守住了绿水青山,怎样才能变成金山银山?”

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洪水镇党委书记李民赋在宣讲生态文明建设时,面对村民的提问时说:“要是以前把林子破坏了,只剩下石旮旯,咋能留住土、留住水?这山上种的漆树,一棵树每年光割生漆就能卖几百元。林下种菌,今年收菌子的老板已付货款200多万元了。你说这是不是‘金山银山’?”

这是新华社记者在采访中记录下的朴素语言。

近年来,我国实施了以“五个一批”工程为主的脱贫措施,“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大幅改善,贫困者从青山中要来更多真金白银。生态扶贫还与其他扶贫方式相结合,为脱贫攻坚贡献了重要力量,但生态扶贫还是个新生儿,如何进一步将资源转化为资产,将无形的生态价值转化为有形的财富,还需要不断地探索。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资源转资本,资本创财富

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生态环境是生存之本、发展之源,当环境承载能力得不到增强,村民就会陷入为生存而破坏生态、为生态而不能生存的怪圈。

全面实现小康,两个短板就是脱贫和环保。生态扶贫恰好把国家这两项重点工程有机结合起来,是突破现实扶贫减贫瓶颈,实现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可持续脱贫,防止返贫,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关键。同时也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目标中的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目标相一致。

“物质资源、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社会资源是构成财富创造的基本要素,只有将这些资源转化为资本,才能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北京大学扶贫学院院长雷明向《经济》记者表示:“生态扶贫是将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生态保护和开发扶贫,生态保护和发展经济有机统一在一起的一个概念。是将资源资产、资本、财富有机统一在一起,通过有效转换实现资源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财富,最终实现扶贫目的的一个概念,它是通过资源资产到资本再到财富的价值确认-实现-保值升值进而实现减贫目标的一个概念,它有别于传统单纯性开发式扶贫中基于增量收益扶贫的做法,更加强调资产性收益,强调增量收益与存量收益并重扶贫的一种方法。”

雷明同时强调,要勇于、善于、专于、精于资源向资本和财富的转换,打造切实可行的自然资源向资本和财富的绿色转化机制,因地制宜地将青山绿水转化为绿色的金山银山,实现可持续减贫和绿色发展的共赢。只有将资源变为资本,资本创造出财富,才是减贫富民的根本之路。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关键要看怎么吃?

有句老话叫“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关键在于怎么吃。不能让贫困群众守着绿水青山饿肚皮,更不能让保护者吃亏。关键在于转换思维,在创新机制方面下功夫。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左停向《经济》记者表示:生态扶贫大体上有三方面的实践。

一是加强向贫困地区政策倾斜。1998年以后,我国逐步在中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政策,种植一亩林地农民可以得到100多元的补贴。之后又在牧区实施退牧还草政策。例如,青海省牧民30%-40%的收益来自于退牧还草的生态补偿。记者了解到,今年国家下达预算内投资3.89亿元支持青海省退牧还草工程。2011年至今,青海省三江源农牧民已累计获得国家补偿资金97亿元,到2020年,这一地区退牧还草面积将达12.85万平方公里。

二是生态供应岗位补贴。贫困地区有资源,但也需要管理。理论上,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使农民失去了劳动对象,丧失机会成本,需要对农民进行相应的补偿。例如,深处大别山区的河南省信阳市新县,一个生态供应岗位人员每年有1万元左右的收入。而在生态岗位安排上,各地区也在向贫困户倾斜,把贫困人口转变成生产者,不少家庭因为岗位就业解决了贫困问题。

三是利用资源生产无公害的、地理标识的特色绿色产品。贫困地区是特色农产品的重要产地。大平原往往生产大宗作物,山区具有发展特色产业的地区优势。在新县,当地组织合作社,在退耕还林的山区里养野猪、种油茶、板栗,这些产品绿色无污染、价值高,市场价格相对稳定,实现了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

生态+林业扶贫8000万亩耕还林

山区是林业生态建设的主战场,也是我国贫困人口的聚集区。我国60%的贫困人口分布在山区,林地林木等森林资源是山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林农最丰厚的家产。

2016年6月,国家林业局印发《关于加强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通知》,确立了“四精准、三巩固”机制,形成了统筹谋划、统一部署、统一行动的林业扶贫工作体系。

记者从国家林业局了解到,2016年,中央安排贫困地区林业资金417.7亿元,比“十二五”年均增加27%,选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28.8万名,其中,40-60岁的占七成以上,有7万人属于因各种原因返乡人员,实现了山上就业、家门口脱贫,精准带动108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中央财政安排20亿元用于购买生态服务,推行生态管护员,新增森林管护面积3亿亩,地处贫困地区的大江大河源头和深山远山的天然林、公益林得到有效保护。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安排72.3万贫困户退耕还林任务414万亩。

2017年,国家安排全国退耕还林1110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总规模将扩大到近8000万亩。

大力推进林业生态保护向片区和贫困户“双倾斜”,实现生态保护扶贫。一方面增加片区实施的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石漠化治理、防护林建设、湿地保护与恢复等林业重大工程的任务和资金,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涉农资金试点;一方面提高贫困户参与度,将营造林、森林抚育、森林管护等建设任务,直接安排到贫困户,提高贫困户的劳务收入和受益水平。在832个集中连片贫困县和国定贫困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和林下经济等绿色富民产业。例如安排60亿元优惠贷款支持江西省赣州市油茶产业发展。

在林业传统基础设施、林业公共服务领域出台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推进林业建设指导意见,优先打造林业PPP扶贫项目。依托贫困地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自然保护区等自然景观资源,发展森林旅游和休闲康养产业,吸纳当地贫困人口就业。

同时,在林业生态产业方面,积极建立金融扶持利益分配机制。对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收益期长、就业容量大,能够促进贫困地区长期稳定受益的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大力支持。一是将林业补助资金作为贫困户的股份,投向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参与劳务,按股分红、按劳取酬。二是以专业合作社为平台,对贫困户土地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整地、统一购苗、

统一栽植,栽植后分户管理,自行收益。三是国有林场将适合种植油茶核桃的林地,按照一定标准,委托贫困人口种植,种植后采取自主经营或委托林场统一经营,按不同经营模式、比例分红,贫困户受益期可达30年。

生态+产业扶贫做强“一招鲜”,远胜“家常菜”

脱贫工程对于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若能迎合市场需求,增加科技含量,就能让生态特色产品“一招鲜吃遍天”。

海红果是我国稀有的果树资源,果实暗红,含钙居水果之首,可代替山楂入药。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生态环境脆弱,海红果却在这里扎下了根。由于资金和深加工技术滞后,海红果发展缓慢。当地恒佳果业有限公司在加工海红果时碰到了保鲜期短、机械去核难的问题。北京林业大学工学院副教授闫磊告诉《经济》记者,学校共派出五个专业的专家组成服务团赴当地调研,当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他们积极帮助企业在机械升级改造和延长水果保鲜期上,为企业提供了适时的帮助,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间接帮助当地农户增收。

新疆于田县一年中有200多天黄沙蔽日,贫困也长年盘踞在这里。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屠鹏飞经过20多年研究,在沙漠地区的红柳根下人工接种肉苁蓉获得成功,并形成高附加值保健品的产业化开发和应用。2013年-2015年,于田县种植户平均每户新增收入7.21万元,扶贫人口达4万人。当地野生资源保护和荒漠治理取得了很大成就,年沙尘天比以前减少了30多天。屠鹏飞对《经济》记者说,这是一项在沙漠地区开发出的兼具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优质产业,阿拉善地区已经为种植户每亩梭梭补贴100元。目前,肉苁蓉的产量是最好的,他希望国家尽早将其列入食品行列,将这一高营养、抗衰老的特产打开市场。同时,在荒漠化治理方面需要国家给予更多支持。

六盘水院坝村种出的云茸

近日,中科院派驻贵州省水城县院坝村第一书记韩力,喜不自禁地给《经济》记者发来好消息。今年6月第一次在村里推广试种的云茸喜获丰收,虽然只有4亩,亩产达到2000斤,按每斤批发价10元计划,预计每亩收入2万元。去掉成本,每亩净收益1.4万元。加工成云茸干,每斤300元,效益更可观,目前产品已被提前订购的当地企业、学校抢购一空。在贫瘠的石漠化地区能有这样的收成,村里几位最早“吃螃蟹”的返乡农民工、贫困户乐开了花。韩力告诉记者,在“云茸原生态种植”项目中,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和昆明植物研究所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因为有了科技的助力,加上当地石漠化地区特有的碱性土质和气候,才结出了今天的“致富菇”。

“近些年,水、大气等环境明显改善,贫困地区既是环境的生产者也是管理者,还保留了很多生物多样性,应当获得更为公平的补偿。”左停说,“发展特色产品,其实与生物多样性有密切联系,科学界和社会对此重视不够,仍热衷于搞大规模、大品种,忽视我国自有产品,从长远看,恰恰是这些具有‘一招鲜’的土特产不仅有更好的市场价值,而且更具有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因此,我们既要短期内打赢脱贫攻坚战,也要更多地着眼于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充分地发挥地方优势,主动适应全球消费结构的改变。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计划,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因此,我们更要珍视特色产业中寄存着的文化和情感。”

生态要有价值体现健全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大气、水、森林等自然生态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随着生态环境破坏的加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人们更为深刻地认识到生态环境的价值,并成为反映生态系统市场价值、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基础。也就是说,清澈的天空、洁净的水源、清新的空气以及为提供这些健康生态环境的森林、草原、湿地、海洋、水流、耕地、荒漠甚至是动物、真菌等多样性的生物都要有价值体现。

大鹏半岛渚清沙白、年均PM2.5仅22,很大程度得益于深圳市生态补偿政策。作为深圳市的后花园,大鹏新区陆域的73.5%被划为生态控制线范围,工业发展受限,住民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做出了历史性牺牲,理应得到一定补偿。从2007年至今,深圳市政府对大鹏区原住民的货币化生态补偿已经实施了10年,累计发放补助资金超过13.5亿元,从每人每月500元提高1000元,受惠村民共16652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佐军向《经济》记者表示,健全市场化和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是需要努力推进的一项重要改革,目前尚未完全展开。生态环境具有公共物品属性,难以准确界定生态产品价值,难以确定受益者与施与者,而且生态环境具有系统性特点,各地必须联动才能产生好的效果。目前国家和地方层面,都还缺乏生态补偿的统一法律依据和政策规范,生态保护地区与生态受益地区、流域上游地区与下游地区之间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协商平台和机制。

市场化的交易必须要核算生态产品价值,建立相应的交易机制。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和固定了多少二氧化碳,释放了多少氧气,保护了多少生物多样性等,都需要进行价值核算和相应的制度设计。即使生态环境比较差的贫困地区,对生态环境也负有保护责任。为了阻止对生态环境的进一步破坏,政府有必要对居住在生态脆弱地区或生态保护区的贫困人口实行生态补偿。同时,鼓励生态环境好的地区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有好型的绿色低碳产业。

今年10月,江西省出台《江西推进生态保护扶贫实施方案》,在造林项目、森林抚育和低产低效林改造补助资金安排等方面向25个贫困县倾斜。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在流域生态补偿资金分配上,提高贫困县分配系数。有效挖掘生态资源,初步探索出多种生态价值转换的模式。

随着建立生态补偿体系脚步的加快,生态向财富的转化将更加顺畅,而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梦想也将加快实现。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