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非遗如何踏上共享热浪

时间:2024-04-24

吕华杰

时下,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文件相继出台。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大繁荣的声浪此起彼伏。

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门类更是被推到了时代的制高点。非遗的最初属性和当今时代的综合价值,成为非遗传承人、商家、学者、从业人员等相关人士争论的焦点。

如今非遗企业的生存现状是光鲜亮丽的外表下所隐藏的辛酸和苦楚,是非遗大师们游走于国内外舞台、讲台、T台背后的虚荣和无奈,是各地方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出来的非遗园区所展现的“面子”与解剖后的“里子”,是所谓的“专家”“拍脑袋”的论述和对非遗产业化发展的声讨和自圆其说,是各类非遗产品交易、博览大会的绵绵不断和交易量的寥寥无几,是非遗大师经典作品的凤毛麟角和非遗市场“伪大师”作品的泛滥成灾,是国家对非遗大师的资金扶持和大师们逐渐形成的政府依賴。

非遗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暂时拥有的只是项目本身的传承者和非遗技艺、非遗产品的保管者。时代在发展,万事万物都应顺应时代的需求,石器时代的工具只能陈列在博物馆里,冷兵器时代的刀枪也只能在武侠小说里发挥威力。而当今的非遗产品与眼下的生活息息相关,怎样赋予它们当今社会的实用功能是所有非遗人共同践行的社会责任。

让人欣喜的是众多非遗项目在进行产业化的尝试,并富有成效地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品牌。全聚德的产业发展让全世界知道中国的烤鸭;二人转的产业发展让人们看懂了东北人的豁达幽默;耀州窑的倒流壶让人们惊叹古人的智慧;易水砚的巨龙砚让人们知道什么才是世界之最;廷怀窑的龙头杯向人们诠释雨过天青的浑然之美;龙泉宝剑让人们知道和平年代宝剑的特有属性。

非遗产品中,无论是皇家专享还是普通生活用具,大都体现了实用性,这是时代发展过程中新旧交替的产物。试想,300年之后如今的3D打印技术是不是非遗?那时的人是赞叹先人的智慧还是去与新技术比较高低?人是历史长河中的过客,现在的一切事物都是暂时的拥有。非遗也是如此,抱在手里不放的“金疙瘩”不会随着生命的消失而不复存在,只有满足更多人拥有的愿望才能发挥出非遗产品本身的存在价值。

共享单车告诉我们一辆车可以解决成千上万人的代步需求;共享手机让我们知道一部移动电话里可以传出不同主人的声音;共享家居让我们感受到家可以日新月异;共享非遗同样赋予我们更多想象的空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