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管财务背景、组织冗余与创新投入

时间:2024-04-24

| 丰蓉芳 郭昌荣 侯翠平

一、引言

自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受到重创,我国经济增速也呈现整体下滑的态势。随后我国推出一系列积极的宏观政策,如拉动内需,深化供给侧改革,推行减税降费,推进税制改革,强化科技创新等,经济实现了稳步运行,经济结构得到不断优化,科技创新成果不断转化,创新对经济的贡献不断提升,影响不断增大。十九届五中全会中也再一次把创新提升到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明确了创新在国家、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共计24426亿元,比上年增长10.3%;2020年科技成果登记数为76521项,比上年增长15.03%;2020年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数为530127项,比上年增长17.08%,整体来看,我国创新活力及创新能力都在不断提升。

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基本单元即企业的基本职能之一,创新能力的提升对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也具有极为重要及深远的意义。近年来,我国创新环境的不断优化,企业高管人员也越来越重视创新投入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和影响,同时,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对企业内部运作更为熟悉,对公司经营管理和绩效水平负有重要的责任。基于高层梯队理论而言,高管在企业战略决策中处于主体地位,而高管的年龄、性别、风险偏好、薪酬、任职期限、教育背景、专业背景、职业背景等要素都会对其生产、经营、创新决策产生影响。如果高管人员具有财务背景时,对创新投入资金的融资结构、融资成本、研发面临的风险评估、税费政策的理解应用等都会有更为专业而一致的职业判断,进而会进一步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绩效水平。近几年,对于高管团队、个人特征的研究,尤其是背景特征与企业绩效、创新投入、社会责任、投资效率等方面的研究结论较为丰富。如在企业绩效评价分析中,有人认为高管职业背景、高管薪酬激励、高管团队特征背景、性别等均对企业绩效有影响;在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研究结论中,有人从高管背景、高管持股、高管薪酬差距等角度入手分析,认为二者存在相关性。但是现有文献很少从高管的职业技术背景,尤其是财务背景出发,研究其与创新投入或者研发效率的关系。

组织冗余的研究起始于上世纪60年代,经过不断完善,现在理论界一般将组织冗余定义为企业潜在的可以利用的、经过转化能够程为企业实现目标的资源。而且组织理论认为不存在零冗余的组织,而且组织冗余这种“缓冲剂”,可以增强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促使企业更勇于尝试创新。理论界对组织冗余的分类有不同的标准,如按资源的可获得性,组织冗余一般可以分为可开发冗余、可利用冗余和潜在冗余三类;如按其在组织里的存在状态,可以分为已吸收冗余和未吸收冗余两类。对组织冗余和创新投入关系的研究成果较多,但是大多是将组织冗余作为自变量,其他因素如风险、股权激励、行业因素等作为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研究其与创新投入的关系,很少将组织冗余作为高管可利用资源进行分析其对企业创新的调节作用及影响。

基于此,本文以2008-2019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及指标为依据,研究高管人员具有财务背景时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同时加入组织冗余调节变量,进一步研究三者的关系。本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为企业治理结构优化,研发创新决策提供理论参考,丰富了高管任用的理论研究。(2)丰富了高管个人特征研究,强化了高管财务背景因素对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3)丰富了组织冗余理论,验证了组织冗余对高管财务背景和创新投入的关系存在调节作用。

二、理论综述与研究假设

(一)高管个人特征对创新投入影响的相关研究

通过已有文献分析,发现目前对高管财务背景的研究文献较少,对其和创新投入的关系研究也没有较为完整的理论分析。本文就高管个人特征、职业背景等因素对创新投入影响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的已有结论中,薛乔、李刚(2015)研究了高管激励方式作为调解变量时,对企业创新投入影响财务绩效的结果存在调解效应,高管薪酬激励存在负向调节效应,而高管股权激励则存在正向调节效应。贺亚楠等(2019)研究表明海归高管对创新投入的操纵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而且如果海归高管中具有财务背景或者技术背景时,对创新投入操纵的抑制作用会更强。钱学洪(2016)通过对董事会财务背景与研发投资的关系分析发现,二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毕晓方等(2016)研究了高管个人特征中过度自信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发现高管过度自信越强,企业创新绩效越高,二者正相关;加入调节变量财务冗余资源后,发现存在正向调节效应。张金涛等(2016)从高管个人特征中受教育水平入手,分析和企业创新投入的关系,结果表明二者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从高管职业背景中的技术背景出发,分析其与企业创新投入的关系,结果证明二者存在负相关关系。修浩鑫等(2018)研究高管职业背景中的教育背景、技术背景等,发现当高管存在这些特征时,对企业研发创新投资会产生正向促进作用。郑明波(2019)、刘凤朝等(2017)研究发现企业高管有海外经历时,能促进并提高企业的创新投入强度,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并会积极增加发明专利和外观设计型专利的申请数量。何霞与苏晓华(2012)、黄新建等(2014)、郭令秀与郭晓敏(2020)等通过研究发现,高管团队年龄这种团队特征在高新技术企业中会显著抑制企业的创新投入的增长,而高管任期与持股对企业研发投资效率会产生促进和加强的影响。余恕莲等(2014)发现,高管专业技术背景这一个人特征因素,在高新技术企业中会显著促进创新投入的增长。钱学洪(2016)研究董事财务背景与企业研发投资关系,发现二者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综上所述,现有关于高管个人特征因素和职业背景中的研究方向多数集中在海外背景、技术背景、学历教育背景等方面,而且从文献中可知,样本量选择不同时,技术背景对创新投入的影响结论也存在差异。部分研究是从高管薪酬、高管任期与持股等方面进行的,文献中较少从高管财务背景出发,研究其与企业创新、研发或者绩效等的相互关系。

(二)组织冗余对创新投入影响的相关研究

组织冗余是企业内部重要可重新再利用的资源之一,对其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组织冗余与企业创新、企业绩效等方面。由于尚未有人研究组织冗余对高管财务背景下和创新投入影响的调节作用/中介作用,因此本文就组织冗余作为自变量/中介变量/调节变量对创新投入的影响的文献进行整理。姚晓林等(2018)、姚莹莹与姚芊(2020)、李艳艳与孙存一(2018)等研究发现财务冗余资源对高新技术企业、制造业上市公司等的创新投入起到促进作用,二者正相关。肖序与常秋碧(2018)研究了当股权结构作为调节变量时,对组织冗余影响创新投入的影响作用存在抑制的调节效应。朱芳芳(2018)研究发现高管薪酬水平作为调节变量时,会负向调节可用冗余与创新投入二者的正相关关系。解维敏与魏化倩(2016)、周竹梅等(2020)研究发现组织冗余和创新投入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陈佳淳等(2019)研究了组织冗余和创新投入二者的关系,结果和其他人研究结论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认为二者呈现的是倒U型关系。

综上所述,在已有研究结果中,更多的是将组织冗余作为自变量研究其和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且二者正相关的结论居多。将组织冗余作为调节变量或者中介变量的文献资料较少,但是组织冗余作为在企业既定存在的一种资源,并且是可以利用并转换的一种资源,在高管具有财务背景时,对组织冗余会有更好的辨识能力和利用能力,因此在财务背景下,高管利用组织冗余会对创新投入产生一定的正向影响这一结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具有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参考意义。

(三)研究假设

如果高管具有财务背景,对于企业所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及企业业绩和未来发展规划中项目可行性分析等进行职业判断时,往往更容易降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误判,而且基于财务职业中所要求的客观性、可靠性和谨慎性等,更容易使该高管在决策中产生倾向于保守性的、风险规避性的决策行为。研发活动本身伴随着高风险,尤其在研发初期,往往都显示出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特点,风险的不确定性尤其难以预料,因此企业中有财务背景的高管人员越多,越容易对风险性决策采取规避的、谨慎的职业判断,减少创新投入的行为。因此,本文提出假设1:

如果高管具有财务背景,由于其长期职业要求形成的行为习惯,会抑制创新投入的增长,二者负相关。

基于组织冗余已有研究结果,考虑到高管财务背景人员对组织冗余的辨识及利用能力更强,利用组织冗余资源可再利用的特点及其本身存在的资源替代效应,因此本文提出假设2:

组织冗余会削弱高管财务背景对创新投入的抑制效应,促进创新投入的增长。

鉴于已吸收冗余资源是已占用资源,而且通过重新再利用或用途调整后提高其使用收益,降低资源转换投入成本,因此提出假设3:

已吸收冗余存在的情况下,会削弱高管财务背景对创新投入的抑制效应,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鉴于未吸收冗余的特点,如尚未被投入使用,且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可以随时用于支配等,因此提出假设4:

未吸收冗余会加强高管财务背景对创新投入的抑制作用,具有更为显著的抑制作用。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

本文选取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08-2019年财务数据及财务指标,经过筛选后,得到非平衡面板数据,包括1362家制造业上市公司样本量,共计10895条样本观测值,同时对所有变量指标进行了上下1%水平的缩尾处理。筛选的基本条件包括:(1)考虑到企业创新研发投入的滞后效应,选择2005年以前上市的制造业企业;(2)剔除在此期间被ST、PT、*ST的企业;(3)剔除样本中经手工整理后变量依旧存在异常、缺失的企业。

(二)变量说明

当调节变量为未吸收冗余(即模型四)时,交互项系数为0.1306,在0.0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企业未吸收冗余会强化高管财务人员对创新投入的抑制作用,验证了假设4,即流动资产中可立即动用的资产如现金冗余等,在其进行再利用或者转换时,高管财务人员对创新投入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强,即在进行创新投入时会进行更为谨慎、更倾向于风险规避型的决策。

创新投入目前有多种不同的衡量指标。第一种规模性指标,即研发费用总额的自然对数;第二种强度性指标,即研发费用/营业收入或者研发费用/期末资产总额;第三种是效率性指标,即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二者之比作为变量。本文采用第二种强度性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实证结果后进行稳健性检验时,采用其他指标作为替代变量。由于创新投入对企业产生影响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因此本文对创新投入变量采用滞后一期数据进行分析。

本文高管人员具有财务背景数据,采用高管中财务背景人员在所有高管中的占比为解释变量。高管人员中具有财务背景比例数据通过国泰安、wind数据库获取,经过手动查询、检索、整理、补充缺失数据后获得最终样本量。

组织冗余指标选取中,考虑到指标的客观性,本文采用二分法,并参考Bradley S W(2011)的做法,对已吸收冗余和未吸收冗余参考李冬伟和李建良(2010)的做法,具体计算方式见表1。组织冗余变量指标用已吸收冗余和未吸收冗余二者之和的平均数来衡量。

表1 变量定义

参照已有研究文献资料,将以下七个指标作为本次实证分析模型中的控制变量,分别为企业规模、企业绩效、企业资产负债率、营业收入增长率、股权集中度、托宾Q、企业年限,各指标的代码及计算公式详见表1。

(三)实证模型

基于以上对变量的定义和假设,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验证组织冗余对高管财务背景人员对创新投入的调节作用。建立4个模型如下: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利用stata16.0,通过对非平衡面板数据样本进行分析后,得到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2、表3。

表2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表3 各变量相关性检验

由表2数据可知,变量经数据缩尾预处理后,因变量(R&D)均值为0.040,标准差为0.026,自变量高管财务背景均值为0.247,标准差为0.118,组织冗余(slack)均值为0.114,标准差为0.063,已吸收冗余(Absorbed_slack)均值为0.179,标准差为0.108,未吸收冗余(Unabsorbed_slack)均值为0.047,标准差为0.062,表明各变量数值差异范围较小。创新投入在企业中普遍存在,但是投入比例相对偏低,高管中具有财务背景的也较为普遍,研究其对企业各指标的影响作用也具有理论及现实意义。而且从表2可知,组织冗余在企业中是较为常见的资源,具有普遍存在性,而且由表中数据也可知已吸收冗余资源较未吸收冗余资源而言,在组织冗余资源中规模更大,占比更高。

由表3相关性检验结果可知,高管财务背景、组织冗余、已吸收冗余、未吸收冗余都与企业的创新投入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且高管人员具有财务背景时与创新投入二者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初步验证了假设1。而且由结果可知各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二)回归结果

表4是所有模型在固定效应后的结果,其中从模型一的结果可知,自变量高管人员具有财务背景的回归系数是-0.0164,且结果在0.01的水平上显著,进一步验证了假设1,即当高管人员具有财务背景时,更容易延续谨慎的职业判断,而且面对风险更倾向于采用规避的方式,减缓其效应,对创新投入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表4 回归结果

当调节变量为组织冗余、已吸收冗余、未吸收冗余时,交互项均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冗余资源的存在对高管财务背景影响创新投入的调节效应显著。当调节变量设定为组织冗余变量(即模型二)时,交互项系数显示在0.0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结果为-0.1391,说明组织冗余削弱了高管人员具有财务背景时对创新投入的抑制作用,验证了假设2,即当高管财务人员对组织冗余资源有更高辨识度时,会更容易将可再利用的组织冗余资源转换为创新投入,正向促进创新投入的增长。当调节变量为已吸收冗余(即模型三)时,结果和组织冗余作为调节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后的结果一致,交互项系数显示为-0.1228,并且在0.01的水平上二者显著负相关,说明当已吸收冗余资源存在时,会削弱高管财务人员对创新投入的抑制作用,验证了假设3,即高管财务人员利用已吸收冗余资源的可再利用、可再转换为其他可用资源的特性,促进企业创新投入的增长。当调节变量为未吸收冗余(即模型四)时,交互项系数为0.1306,在0.0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企业未吸收冗余会强化高管财务人员对创新投入的抑制作用,验证了假设4,即流动资产中可立即动用的资产如现金冗余等,在其进行再利用或者转换时,高管财务人员对创新投入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强,即在进行创新投入时会进行更为谨慎、更倾向于风险规避型的决策。

(三)稳健性检验

为了验证已有假设检验结果,本文做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首先替换变量,将因变量由原来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之比替换成研发费用的自然对数,回归结果依旧不变。其次将部分控制变量进行替换,如将企业规模变量由原来的总资产自然对数替换成营业收入的自然对数,将偿债能力指标资产负债率替换成非流动负债和总资产之比,将盈利能力指标中总资产收益率替换成净资产收益率,将N1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替换成N10即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之和,回归检验结果均不变。再次,将数据库样本剔除细分行业样本中不足10家以上的,检验结果依旧保持一致。基于篇幅关系,检验结果略。

五、结论及启示

通过实证结果来看,高管财务背景对企业创新投入影响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进一步验证了企业高管人员具有财务背景时,在创新投入决策中更倾向于谨慎性决策、保持风险规避型态度。尤其当企业组织冗余资源调节效应存在时,高管人员具有财务背景时会更积极利用未吸收冗余来实现企业对资金的配置需求,进一步加剧高管人员具有财务背景时对创新投入的抑制作用;而已吸收冗余作为已经被占用的资源,通过重新利用可以达到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因此高管人员具有财务背景时在已吸收冗余调节效应下,会减缓其对创新投入的抑制作用,即会促进创新投入增长。由于在组织冗余资源总量中,经过数据比较可知,已吸收冗余资源规模较未吸收冗余资源规模更大,占比更高,因此,组织冗余资源整体对高管人员具有财务背景时对创新投入的调节效应,与已吸收冗余资源产生的调节效应结果保持一致,都是会减缓其对创新投入的抑制作用,促进创新投入增长。

本文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进一步拓展了企业创新研发影响因素研究,丰富了创新发展的相关研究理论。在创新对企业越来越重要之际,对企业创新研发具有理论指导意义。(2)丰富了高管职业背景对创新投入影响的研究。在财务发展进入大数据时期,财务进入共享发展的今天,高管人员具有财务背景时在企业管理决策中的重要性也进一步提升,其对企业管理活动的参与及影响也在逐步增强,研究结论对企业高管团队的合理优化具有理论参考价值。(3)丰富了组织冗余理论。进一步验证了组织冗余的调节效应,为组织冗余理论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也对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公司治理等决策提供有力证明。同时,高管职业背景对创新投入的影响会随着经济发展周期或者国家政策的变动而变动,基于近几年我国大力提倡自主创新、自主研发,并随着研发政策在税费方面的进一步完善和优惠,高管财务背景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会不会有变化也是值得持续关注并研究的内容。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