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文/科学技术部科技人才交流开发服务中心
***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目标,部署了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点任务,明确了新时代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方向、路径和要求。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面向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在科技创新事业实践中一体化部署人才发现、培养、使用、激励等工作,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充分激发人才活力,推动人才高质量发展,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和大批卓越工程师,为科技强国建设提供坚实的战略人才支撑。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新征程,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定位高远而又时间紧迫。实现“两个强国”战略目标需要以人才强国为先决保障,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
科学技术部科技人才交流开发服务中心组织国家科技领军人才赴洛阳进行产业诊断和企业技术需求对接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核心作用。现代产业经济体系下的产业链、供应链不断拉长、扩容、升级,要求创新链和人才链进行相应的拓展,完善科技人才的发现、培养、使用、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打造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和卓越工程师齐备的多元化、多层次人才队伍。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重要突破和原始创新,要求改革科研管理体制,推进宏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和微观创新主体内部管理的变革,以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为重点,围绕人来配置任务、建设基地和匹配资金,为各类优秀人才更好服务国家重大任务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国际上,人才已经成为国家竞争的核心要素,国际人才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发达国家把吸引、集聚和使用科技人才上升为国家战略,从放宽出入境限制、提供良好的移民服务、给予优厚的科研条件、营造宽松的科研环境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吸引集聚全球优秀人才。例如,2021年英国为全球顶尖科学家放开快速签证通道,招揽高端人才为本国服务。同时,复杂多变的国际竞争格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给国际人才交流合作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复杂的外部环境和激烈的人才竞争格局要求我们加大开放合作力度,面向全球进行双向交流合作,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吸引集聚全球优秀人才。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我国亟须抓住关键机遇期,紧跟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世界潮流,抢占科技前沿领域制高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必须引导和鼓励科技人才围绕“四个面向”刻苦钻研,探索更有利于提升科技人才原始创新能力的机制,充分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动力和潜能,推动我国在新一轮全球科技创新大浪潮奋起直追、厚积薄发、创造优势。
***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战略人才站在国际科技前沿、引领科技自主创新、承担国家战略科技任务,是支撑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要把建设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新时代国家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首要任务在于部署推进战略人才力量梯队建设,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攻关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和卓越工程师,加快建设定位清晰、效能增强、梯次合理的战略人才力量。
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中的“中流砥柱”。科技领军人才是在学科或技术领域发挥带头人作用,领衔高层次创新团队或领导创新基地和重点学科建设的高水平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具有杰出的科研能力和显著的科研成就,其研究处于所在领域前沿,符合国家科技发展战略需求,能够引领所在领域科技创新发展方向,同时具备出色的科研项目组织能力和团队建设能力,能够有效带领团队承担和完成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取得重大科技创新突破,能够组建一支知识、能力、年龄等结构合理的稳定团队,指导和培养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重点领域创新突破、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按照创新链、产业链构建人才链,在国家重大科技计划、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等重大任务中,发挥科技领军人才的引领作用,稳定支持重大战略技术领域重大任务攻关团队,在学科领域和技术创新方面不断攻坚克难。
科学技术部科技人才交流开发服务中心组织科技领军企业家为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言献策
青年科技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青年科技人才处于科研职业生涯早期,是科研创新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和生力军。青年科技人才思维活跃、富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能够挑战权威、突破固有思维框架、取得突破性的科学发现,是最具创新活力的群体。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充分发挥青年科技人才思维活跃、不拘一格、受好奇心驱动敢于自由探索的优势,激发其创新闯劲和活力,探索前沿科技“无人区”,突破颠覆性技术,为国家科技创新事业注入新鲜血液和不竭动力。
卓越工程师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支撑”。卓越工程师是指从事工程实用技术开发和工程技术管理工作,能够综合运用新技术于生产实践中使之转化为生产力的卓越技术人才。制造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我国拥有世界上最为丰富的工业门类,但总体上制造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矛盾集中体现在许多产业的工程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新基建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急需培养一大批具有世界水平兼具中国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研究成果工程化方面的突破,在仪器设备研发、制造等方面同样需要一批技术创新能力突出、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技术研发人才,为大国重器、国家重大工程等提供人才支撑。
***总书记指出,我国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必须大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建设战略人才力量“国家队”,要坚持全球视野、坚持实践标准、坚持长远眼光,在科技创新事业中有意识地发现和培养更多具有成长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形成战略科技人才力量的成长梯队。
在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组织实施中吸引集聚、培养用好战略人才力量。发挥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的国家队作用,吸引集聚、重点支持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攻关创新团队,特别是针对应急性、攻关性重点科研任务,要超前布局、培养储备和长期稳定支持一批高度协作、梯次合理的创新团队,关键时刻能够及时响应国家需求,在较短时间内取得重大突破。一流的事业和平台吸引一流的人才,研究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基金,加大国家科技计划和国家创新基地对外开放力度,吸引集聚全球顶尖科学家和团队。
面向社会选贤任能,让有真才实干的各类科技人才可以各展其才、才尽其用。完善科研任务“揭榜挂帅制”“赛马制”等,打破科研“小圈子”,强调“英雄不问出处”,放开对揭榜人的学历资历等背景限制,面向社会各类所有制和规模的机构征召优秀项目负责人和科研团队,只要谁能为国家做贡献就支持谁。实行目标导向的“军令状”制度,明确任务目标,坚持激励与约束并重,通过给予技术路线和经费使用等方面自主权让揭榜的人成为真正的“帅”,同时通过科技成果质量、价值、贡献和影响进行绩效评价,实现责、权、利相统一。搭建科研人员服务经济社会的平台和载体,支持科研院所、高校根据企业需求,积极选派科研能力强、拥有创新成果的科技人员担任“科技专员”,推动战略人才力量率先服务企业,到企业开展科技咨询、技术诊断、产品开发、成果转化、科学普及等服务。加强工程技术人才与科研创新、产业市场的对接,及时回应推进新基建等重大科技创新过程中面临的工程技术问题,打通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
加大使用优秀青年人才力度,促进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在于培养一批能“挑大梁、当主角”的青年科技人才,各类人才培养引进支持计划要向青年人才倾斜,支持青年潜心研究、自由探索,在基础研究、颠覆性技术创新等领域实现“从0到1”原始创新突破,为国家重大科技创新贡献奇思妙想,获得出其不意的原创性突破成果。在使用中锻炼培养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和创新基地平台建设中,加大使用青年科技人才的力度,鼓励青年科技人才在实践中发现并解决本领域存在的科学和技术问题,尽快成长为可堪大用的栋梁之才。科研单位要围绕青年人才合理配置“老中青”科研梯队,鼓励和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承担重要任务。全社会要营造有利于青年科技人才施展才华、脱颖而出的环境条件,吸引集聚更多青年人才从事自主的原创性科学研究,夯实战略科技人才力量储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人才工作以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为主线,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对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从人才成长规律来看,优秀人才总是向科研生态环境良好、创新活力迸发的创新高地聚集。需要不断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以科技人才评价、激励、松绑减负等方面为切入点,着力突破束缚科技人才发展的制度藩篱,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创造活力,营造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制度环境。
合理的科技人才评价有助于营造潜心研究和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科技人才评价是人才培养、使用、激励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具有“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直接影响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科技人才评价改革关键在于树立正确的评价导向,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构建以创新能力、价值、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引导战略人才力量服务国家科研任务,促进潜心研究。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要遵循科技创新规律,制定与岗位特点、学科特色、研究性质等相适应的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标准,基础前沿研究突出原创导向,社会公益性研究突出需求导向,应用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评价突出市场导向。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结合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等不同成长阶段特点设置相应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特别是青年人才要采取长周期、低频次评价,稳定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潜心研究。要创新人才评价方式,完善国际同行评价、第三方评价、市场评价、社会评价等多元化评价方式。
加大科技人才激励有助于激发科技人才的内生动力。深化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改革是增强科技人才获得感、充分释放人才活力的重要途径,重点是要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激发科技人才创新主动性、积极性。强化使命导向,加大对承担国家科研任务的科技人才的激励力度,绩效奖励向承担国家科研任务较多并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倾斜,激励科技领军人才等战略人才力量为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建功立业。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权益分享机制,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提高科研人员收益分享比例,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力。完善科技人才奖励制度,增强科技人才荣誉感,注重对科技人才的精神激励和引导,让科学家在社会上真正受到尊重、得到实惠。
为科技人才赋权和松绑减负有助于营造专心科研、自由探索、宽容失败的科研生态环境。贯彻落实***总书记对科技创新管理提出的“抓战略、抓改革、抓规划、抓服务”的要求,推动科技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优化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机制,给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把科技人才从烦琐、不必要的体制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改革科技人才管理机制,不简单套用党政领导干部的管理模式,减少行政性和事务性干扰,保障科技人才科研工作时间,使得科技人才在专业领域安心耕耘、潜心研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