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冬奥盛会展示河北科技新面貌

时间:2024-04-24

文/王仲群

(作者系河北省科学技术厅外国专家管理处处长)

2月4日晚,立春之日,国家体育场“鸟巢”,举世瞩目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盛大开幕。这是14亿多中国人民永难忘怀的时刻,这是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又一辉煌的瞬间。

北京2022年冬奥会既是一个体育竞技的舞台,又是一扇亮丽的“中国窗口”。世界首条智能高铁——京张高铁开通运营,冬奥会全部场馆绿色电网全覆盖,首次大规模采用更环保的二氧化碳制冷剂进行制冰……秉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北京2022年冬奥会不仅实现了在东方大国普及冰雪运动的宏大愿景,也以“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办奥模式树立了新标杆。

位于张家口崇礼景区内的“密苑云顶滑雪公园”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雪上项目竞赛场馆之一,这里举行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及单板滑雪两个分项20个小项的比赛,包含空中技巧、雪上技巧、U型场地技巧、坡面障碍技巧、单板平行大回转、障碍追逐等,共计产生了20块金牌。

云顶大酒店、云顶大酒店南翼公寓、密苑太子酒店、密苑太子酒店公寓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官方接待酒店,赛时接待了全球媒体及国内外官员。云顶大酒店还被指定为张家口山地新闻中心,为世界各地的新闻记者提供服务,涵盖人员抵离、交通保障、翻译、餐饮和疫情防控等领域。

无论是场馆建设、赛事服务,还是观赛体验、装备设计,本届冬奥会都处处彰显着“中国智造”的“科技底色”。

研发国产防风网,凸显自主产业新技术

对于冬奥会雪上项目,尤其是运动员起跳高度大、在空中需要完成复杂动作的项目,如空中技巧和U型场地技巧项目,风是影响比赛成绩和进行情况的重要因素。如果运动员在空中遇到强风,轻者会导致动作变形影响比赛成绩;重者会在空中失去平衡,或者被吹离预定的落地点,导致运动员摔伤。在往届的冬奥会或世锦赛上,曾发生过多起运动员摔伤的事故。在没有防风网的情况下,如果预报场地上有大风,会推迟或者取消比赛。

北京冬奥会云顶滑雪公园防风网项目负责人、石家庄铁道大学风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刘庆宽带领团队迎难而上,向河北省科学技术厅申报了科技冬奥专项“冬奥会室外雪上项目场地防风网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并获得批准,为做好冬奥会的防风工作刻苦研发国产技术。

为了保证比赛顺利进行,让运动员发挥出好表现的同时保障其安全,刘庆宽团队经过全面的气象分析、数值计算、风洞试验等综合研究手段,克服了种种技术难题,获得了满足防风效果的结构参数。并联系防风网编织机器的生产厂家,从改造机器设备入手优化编织工艺,通过反复尝试,采用12针的编织技术,才把满足要求的成品编织出来。防风网既涉及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又涉及技术要求高、工期紧、关注度高、责任重大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团队自接手项目以来,放弃了所有节假日和周末时间,全力以赴地推进项目研发、设计、集成和安装调试等工作。

在安装阶段,克服山高路滑、连日降雨、设备往山上运输困难、天气多变冷热交替等各种复杂因素和现场条件,确保了安装精度控制在毫米以内,按时完成了安装,通过国际雪联专家认证。

“我们还是很有信心的,防风网能保护到的地方,风速都达到了我们原来预期的水平。”刘庆宽介绍。冬奥会开幕前,他每天都要到场地上测试各种环境风速下运动员的运动轨迹,以确保风速符合冬奥会规定要求。在赛时保障阶段,团队成员放弃了春节和正月期间同家人团聚的机会,每日天不亮就冒着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严寒和冷风到场地,认真清理防风网下的雪面,检查各个挂点是否牢靠,牵引系统启动运行是否正常,各类应急使用的零件和备品是否齐备和正常等,同时在大风天气反复测试场地上的风速,确保满足要求。

赛时,团队成员更是克服种种困难,起早贪黑驻守在场地边,维护好防风网的展开、回收等各项工作,切实保障了比赛的顺利进行。为了预防突发事件,团队提前制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备好了所有的备品,进行了反复演练,确保万一发生突发情况,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抢修、恢复防风网的作用。但自防风网使用以来,没有发生过任何事故。

因为严寒,防疫要求佩戴的口罩很快就结成了冰块,团队成员的眼睫毛、眉毛上结满了冰疙瘩,不少成员的手、脸严重冻伤,同时每人不同程度地有过摔倒摔伤的事故发生。但是他们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战斗作风,始终坚守现场,最终成功研发了防风网和相关的支撑、牵引系统,顺利圆满地完成了赛时技术保障任务,也受到冬奥组委的多次称赞。

金敬植教授向《人民日报》记者介绍冬奥会培训教材及志愿者培训情况

建设冬奥场馆,展示科技新面貌

北京冬奥会得以顺利举办,也离不开外籍友人的鼎力相助。来自新加坡的郭宗华是密苑云顶乐园开发中心副总经理兼工程总监,冬奥会筹备期间任密苑云顶场馆建设总指挥。自2018年加入密苑云顶乐园以来,他主导完成了张家口山地新闻中心的改造工程(约2万平方米),冬奥保障酒店——云顶大酒店南翼公寓新建工程(约5万平方米),密苑山麓酒店(约7.5万平方米)和密苑太子酒店(约13万平方米),密苑云顶乐园市政改造工程,冬奥云顶场馆群赛道改造提升和场馆建设工程(约25万平方米)等。

在冬奥云顶场馆群赛道改造提升和场馆建设工程项目中,他更是亲力亲为,从运行方案初版到第七版,从冬奥组委各个业务领域需求到每一个外方合同商及供应商、赞助商的要求,从比赛出发区到结束区,从整体设计方案到每一条动线的安排、每块设施的基础再到每一块节能辅热装置的安装,他的身影无处不在。从建设冲刺阶段——2020年年初到冬奥会结束,他全身心投入,两年多的时间从未离开过项目,放弃了回国探亲的机会,家人因此也有些许怨言。但他说:“不是每一次冬奥会都在中国,也不是每一次盛会都在崇礼。能为中国在世界面前展现国际赛事与体育相关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此生无憾。”

在选定冬奥会防风网的过程中,对于国际雪联指定的厂家所报的价格,郭宗华为节省其成本,积极与设计单位——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沟通,寻求更为经济、快速的建设方案,最终与刘庆宽教授成功接洽并使用了国内首张高效的防风网,为冬奥建设及赛事保障节省了上亿元资金,还缩短了施工安装周期,切实完成了“无与伦比”的冬奥盛会,展示了河北科技的新面貌。

编写冬奥培训教材,播撒志愿服务新智慧

金敬植是韩国庆南大学教授,2014年被庆南大学公派到河北外国语学院担任韩语教师。2015年,北京携手张家口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金敬植教授想借助自己的语言优势,将韩国的一些经验和知识分享给自己的中国学生,为北京冬奥会尽一份绵薄之力,于是萌发了为冬奥会志愿者编写书籍的想法。他带领20多位专业教师历时两年多,经过无数次讨论修改,于2021年1月完成了总字数超过4万字的培训教材——《奥林匹克会话》和《术语集》,内容囊括了冬奥会历史、各国礼仪、志愿者职责、赛事规则、比赛用语等诸多方面,之后又将其翻译成8个语种的冬奥会培训教材供志愿者学习。

冬奥会期间,河北外国语学院的14名志愿者被选拔到冬奥组委总部工作,近3000名志愿者为91个国家(地区)代表团提供全程志愿服务,坚守在语言翻译、山地转播服务、赛场救护、安保安检、指引接待、视频巡控、场馆运行服务、后勤保障、指挥调度、情况接报、舆情分析、摄影记录、酒店服务等33种岗位。学院志愿者覆盖了从冬奥组委总部到3个赛区所有场馆的各种岗位,另有628名同学分别在疫情防控、地方志愿服务等其他领域从事志愿服务工作,用点滴行动助力奥运盛会。冬奥会期间,金敬植教授经常与志愿者在线沟通、视频连线,为他们送上鼓励和祝福。

一场冬奥会,不仅有赛场上的角逐,也有筹备办赛的拼搏。我们为冬奥会赛场“防风网”科技实力点赞,为外籍友人鼎力投入冬奥场馆建设舍小家为大家的工作精神点赞,为志愿者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点赞。同时,也期待更多的科研人员在奥林匹克之光指引下,以“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精神,努力攀上一座座科学技术的高峰,力争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更多属于科学的智慧。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