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徐仲煌:多学科诊疗模式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时间:2024-04-24

文/杨艳

徐仲煌,

主任医师,教授,麻醉学与疼痛治疗专业。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疼痛学组副组长,疼痛医师协会常委,北京疼痛学会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曾获中国医学科学院医疗成果三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等奖项。

北京协和医院(以下简称“协和医院”)在中国医界一直独占鳌头,是医界人士心向往之的医学圣殿。协和医院的大夫在患者眼中更是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代名词,是最值得信任、托付健康的人。即使身在这样一座世人特别是医者顶礼膜拜的“医学圣殿”,然而徐仲煌却毅然选择做世人眼中的“另类”,离开协和。他说,比起现在的协和精神“严谨、求精、勤奋、奉献”,他更喜欢早期的协和校训“科学济人道”(Science for Humanity)。

“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疼痛学组副组长,疼痛医师协会常委,北京疼痛学会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曾获中国医学科学院医疗成果三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有着如此多头衔和奖项的徐仲煌在自己的随笔中写道,在28年的时光里,他从大学毕业的青涩“菜鸟”,成长为一个略有成就的医生,“如同每一个协和人一样,都是一道经过慢火煎熬的炖菜,酸甜苦辣、百味杂陈。”

他组建了一个有1万多名患者的公益服务群,每天都花2—3小时解答群内患者咨询的健康问题,这项服务是完全免费的。通过前一天在群里收集患者问题,第二天请医生在群内解答问题。医生的劳务费用都由徐仲煌本人支付。这个公益服务群已经运营一年多了,为无数患者解决了所急所需,提供了科学专业的指导。他认为,只要秉持协和的理念,努力做好一个医生应该做的事情,他仍是协和人。

身体力行“科学济人道”

离开协和,成立美中爱瑞肿瘤医院的契机是徐仲煌看到了一个“怪圈”,患者从挂号、做检查,再到拿结果、医生问诊的过程,可谓是“过五关斩六将”。病情复杂的病人,经历过挂号的艰难、各科室间的奔波、医生滔滔不绝的专业术语,种种心酸都可以汇集成一部长篇巨著。徐仲煌认为,目前医疗制度和治疗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把看病逼成了看医生”。

面对这个问题,徐仲煌从“多学科诊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中看到了破解这个怪圈的希望。20世纪90年代,美国率先提出了“多学科诊疗模式”的概念,即由来自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等科室专家组成的工作组,针对某一疾病,通过定期会诊形式,提出适合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继而由相关学科或多学科联合执行该治疗方案。简单来说,MDT好比一张大网,患者站在最中心,各学科专家就是网上的一个个绳结。有了这张网,患者被24小时全程、实时地守护着,每一点细微的颤动都能迅速传递到任何一个末端。

在MDT模式中,患者在治疗前可得到由内外科、影像科和相关学科专家等组成的专家团队的综合评估,共同制定科学、合理、规范的治疗方案。徐仲煌将治病比喻成烧菜。单纯的胆囊结石病人,在没有其他复杂并发疾患的情况下,仅需要半个小时的微创手术,三天就能康复出院。就好比做简单的青菜炒肉,即使不是高级厨师也能做好。如果是胆管癌,患者需要经历B超、CT、核磁等几十项检查,术后可能还需要放化疗。整个就诊流程要奔波于肝胆外科、放射科、病理科、检验科、介入科、放疗化疗科等科室。就好比客人点了一道佛跳墙,要备齐海参、鲍鱼、鱼翅、干贝、鱼唇、鳖裙、鹿筋、花胶等食材。目前,中国大多医院的多科会诊式的MDT缺少了厨师掌握火候、慢熬细炖,即缺少了一个统筹规划、实时监测的环节。

徐仲煌理想中的医疗模式是实时、全程的MDT。不让病人在迷宫般的医院内打转,不让病人在佶屈聱牙的医学术语中挣扎,“以病人为中心”不再是口号,而是建立一个实实在在的流程,让看病回归到看病。这才是病人真正想要的医疗。因此,他创立了美中爱瑞肿瘤医院,把真正意义上的MDT推向社会,变成一个可以推而广之的医疗流程。

美中爱瑞肿瘤医院做MDT“试验田”

目前,在国外先进的大型医院,MDT已经成为疾病治疗的重要模式。英国还通过立法要求,每一位癌症病人都需要经过MDT综合治疗。中国也在逐步探索MDT的中国实践。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关于开展肿瘤多学科诊疗试点工作的通知》,于2018—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肿瘤多学科诊疗试点工作。

据5年来中国肿瘤登记数据,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仍有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而多学科诊疗模式便是提高癌症患者生存率的有效措施之一。《世界胃肠病》杂志曾报道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MDT诊疗方案有助于降低胃肠道肿瘤患者局部复发率,并使患者5年总生存期由69.75%延长至77.23%。

很多有抱负的医院都对MDT模式进行了一些探索。徐仲煌院长认为,以往医生在会诊过程中本身获取的信息是碎片化的,医院很难提供完善的信息系统辅助会诊;同时,由于缺乏制度、诊疗流程、绩效考核等设计,会诊过程变得更加困难。患者也不得不在这个过程中,由“看病”变为“看医生”,疾病的整体性被割裂开来,患者不得不依靠自身整合信息。而医生往往疲于接诊本科病人,无暇顾及协助会诊的病患。“如果不能从组织架构、医疗流程、绩效考核等方面实现革新,MDT模式就永远不可能诞生。”有鉴于此,以MDT模式为核心的美中爱瑞肿瘤医院就此建立起来。

这所北京第一家私立肿瘤专科医院,以“精准的把握,生命的承诺,让肿瘤患者获得最佳治疗疗效”为理念,汇集了来自协和、美国匹兹堡大学、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等近百位肿瘤专家医生,面对中国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只有30.99%的困境,他们想要改变医生们“单打独斗”的无助,搭建不同专业间沟通的桥梁。通过国际化、个性化的团队协作模式参照普惠制的公立收费标准,接轨国际肿瘤诊疗技术标准,以达到让患者痊愈、医者更强的理想目标。

为了保证与国际前沿接轨,美中爱瑞肿瘤医院与美国匹兹堡大学达成了深度战略合作:由美国匹兹堡大学选派肿瘤学教授,常驻中国半年以上;美中爱瑞肿瘤医院每两周提供一次病例,与对方三名以上专家实现远程会诊;获得由来自匹兹堡大学的技术、药物支持等;当患者出现疑难杂症病例时,实现转诊;等等。双方也在加强人才交流,不断开展学术讨论。针对中晚期肿瘤等疑难病例,美中爱瑞肿瘤医院与美国匹兹堡大学成立国际肿瘤复杂病例多学科高级专委会,汇聚中美肿瘤专家资源抵御晚期恶性肿瘤疑难复杂病例诊治挑战。

在对标国际肿瘤技术标准时,美中爱瑞肿瘤医院配置了当前国际前沿的硬件设备,如美国GE公司的PET—CT、MRI、精准能谱CT、乳腺钼靶、ABUS乳腺超声诊断、微剂量全兼容血管造影系统等。医院还借鉴国际MDT模式,引入个案管理师这一角色。个案管理师不仅仅扮演着医生秘书这一角色,同时也是患者的贴身管家。个案管理师在构建起医患沟通的桥梁后,不仅能更大程度地节省医生时间,也为患者带来了更为贴心的服务,无论是前期协调安排检查、沟通检查结果反馈、联系主诊医生对症治疗,还是后期提醒复查以及随访,均由个案管理师提供服务。美中爱瑞定位于普惠大众。为了减轻患者负担,目前他们在积极接入医保。医院还组织成立了公益基金会帮助困难患者。

引进日籍中医人才

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从远古的神农尝百草、伏羲制九针、岐黄论医道,走到今天,经历了数千年的艰难探索和发展,逐渐创立出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独特的医学知识体系和精湛的诊疗技术,凭借其出色的疗效更是受到了大众的支持与喜爱。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规划制定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坚持中西医并重,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

美中爱瑞肿瘤医院也设有中医诊疗科室。徐仲煌认为,通常情况下,治疗的理论体系是西医体系。中西医的理论体系完全不一样,当中医试图用中医的理论诠释西医的体系时就完全走入歧路。因为中西医的“根”“本”是不一样的,不能用中医的“根”“本”衡量西医的“根”“本”。但是,现在大部分中西医结合治疗理论是在用西医理论衡量中医。中医甚至自己都屈从于西医的理论体系。中医急需用自己的理论解释自己的体系。另外,中医有“治标”和“治本”的说法。西医大部分是“治标”的。所以,当遇到肿瘤,西医选择切除、对患病系统进行杀灭。中医认为,“治本”的“本”在于气血的整体运行。气血运行在某些阶段遇到了问题才会产生肿瘤。因此,徐仲煌认为中西医结合最重要的就是要将中西医之间的隔阂打通。要互相借鉴、找到共通语言,不要将中医体系生硬地切进西医体系里,反之亦然,而是要用实践将两者结合在一起。以治疗肿瘤为例,中医认为气血不通产生肿瘤,此时借助西医的技术将肿瘤切除,再调整气血,这样就将中西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也正是MDT的诊疗模式。

草野优作为2021年新入职的日籍中医医师也在MDT诊疗模式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草野优表示,她热爱中医这门古老而充满魅力的学科。中医在中华大地发展了数千年,历史证明它是有用的、科学的。中医在2003年的非典、2015年的埃博拉危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中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谈到中医和日本汉方的区别时,草野优介绍,日本汉方医学分为循证医学派和古方派。循证医学派根据现代医学的机制,重新探讨东洋医学、汉方的使用,用现代医学的思路,探索古代医学的科学性。因此,在她看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根本就是找到最合适的方法治疗病患。中、西医本身没有谁先谁后、谁主谁次。只要能够让病人得到救治,中、西医之间无谓的偏见就应该摒弃。比如,针对肿瘤病这种全身系统的疾病,需要多种科室共同治疗。中医在MDT模式中主要负责治疗患者在化疗后出现的副作用包括头痛、恶心、呕吐、腹泻,以及免疫治疗后的副作用,如皮疹。另外,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中医中“治未病”思想多处与免疫学理论相吻合。“上医治未病”最早源自《黄帝内经》所说“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治”,为治理管理的意思,“治未病”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其在中医中的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西医的免疫治疗是指针对机体低下或亢进的免疫状态,人为地增强或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治疗方法。显然,在针对“未病”治疗时,古老的中医学与现代医学不谋而合。

草野优认为,目前中国的中草药产品商业化比较严重,针对江湖骗子和中医中的糟粕,政府部门缺少相应的管理机制。她对此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需要加大对中医科普的力度,提高民众对中医的了解,让人们能够更客观地认识中医;二是要规范中医的医疗行为,加强对中医医师行医资格审查和管理;三是要在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对中药产品进行品质化管理。

在中国学习生活了十多年的草野优发现中国医院总是人满为患,特别是三甲医院总是出现一号难求的情况。她认为,中国可以借鉴日本的分诊制度。日本有很多私人医院和小诊所,跟中国的社区医院性质类似。如果是头疼脑热,日本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去小诊所看病。为了更高效地利用医疗资源,只有小诊所判断不清楚的病,医生才会给患者写一封介绍信,附上症状和诊断情况,把患者介绍到大医院去就诊。在日本,如果没有介绍信就直接跑去大医院看病会被收取高额的费用。分诊制确保了医疗资源能够被更加高效地利用。另外,日本的就医和买药是分离的。医生开了处方之后,患者需要拿着医生的处方去专门独立的药店拿药。这样能有效地切断医院与药品销售之间的利益链条,医生的利益只能通过更高效的诊疗来实现,而不是从药品销售中得到好处,保护了患者的权益。

纵观恶性肿瘤治疗方法的历史发展与衍变,肿瘤外科学、肿瘤放射治疗学、肿瘤化学治疗学构成了现代肿瘤治疗学的三大支柱。随着对肿瘤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入,多学科诊疗模式应运而生。在徐仲煌院长的带领下,众多中国顶级医师聚集在美中爱瑞肿瘤医院,各司其职、分工明确,他们用各自的专业知识,编织成了一张全方位的网,将患者的健康紧紧地守护。

美中爱瑞肿瘤医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