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文/王香荣
面对中美贸易摩擦、全球经济衰退、2019年“修例风波”引发的社会管制危机,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香港一直积极推进创新及科技(创科)发展,打造创科生态系统,是香港逐步走出经济困境、解决社会管制危机的有力支撑。
香港创新及科技局于2015年11月成立,负责制定全面的创科政策。2017年12月成立由行政长官主持的“创新及科技督导委员会”,以最高行政层级督导创科发展。
创新及科技基金(简称“创科基金”)是香港立法会通过决议设立的法定基金,主要是利用政府资金实施创科发展项目。
创科基建方面,主要通过政府全资拥有的香港科技园公司和香港数码管理有限公司运营和管理。
香港政府成立5所研发中心(即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物流及供应链多元技术研发中心、纳米及先进材料研发院、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汽车零部件研究及发展中心)及其他公营科研机构(即香港生产力促进局、职业训练局、制衣业训练局、生物科技研究院),支持相关领域研发,培养科技人才。
香港采取多项措施推动研发。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处发布的数据,2015年、2016年、2017年香港研发总开支相对本地生产总值的比率,分别为0.76%、0.79%、0.80%;行政长官在2017年10月发布的《施政报告》提出于2022年前把本地研发总开支相对本地生产总值的比率,提升至1.5%。一是逐步增加公共财政投入。据创新及科技局提供的数据,自2017年以来,截至2019年5月政府已投放超过1000亿港元推动创科发展。二是通过修改税务政策,鼓励企业更多投入研发。自2018年4月起,政府对企业进行符合资格研发活动的开支提供额外税务扣减,符合资格研发开支的首200万元,可获300%税务扣减,余额也可获200%税务扣减。额外扣税金额不设上限。三是支持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已于2019年4月生效。四是中央和广东省等内地科研资金“过河”来港,进一步促进香港创科产业发展。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香港特区政府1999年成立的创科基金,在利用政府资金推动创科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创科基金设有17项计划,大致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支持研发。支持研发是创科基金的核心使命,创科基金有7项支持研发的计划。一是创新及科技支援计划,专门资助特定机构进行研发的项目,包括香港的大学、政府成立的5所研发中心及其他公营科研机构。二是粤港科技合作计划,资助粤港合作的研发项目。三是投资研发现金回赠计划,为私营公司就基金研发项目,以及由这些公司全额资助并由本港大学及其他指定公营科研机构进行研发项目的开支,提供现金回赠。四是企业支援计划,以等额出资方式为私营公司提供资助进行研发项目。五是院校中游研发计划,资助获教资会资助院校进行中游研发项目。六是伙伴研究计划,该计划是2019年新推出项目,替代1999年推出的大学与产业合作计划,并与创新及科技支援计划下某些项目类别整合而设立的,目的是采取更加灵活的安排鼓励合作研究。七是内地与香港联合资助计划,该计划是为落实2018年《科技部与香港创新及科技局关于开展联合研发资助项目的协议》而于2019年设立的项目。
创科基金对研发活动的支持有两个特点:一是突出资助重点研发机构,特别是大学。香港的大学科研实力雄厚、享有良好国际声誉,创科基金特别突出对大学研发的支持,以增强高端前沿领域创新能力。创新及科技支援计划、大学与产业合作计划以及院校中游研发计划,科研实力雄厚的大学都是资助的重点。创科基金对香港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的资助,实质上基本等同于对香港的大学的资助。香港的1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全部设在大学,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除1个设在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外,其余5个也全部设在大学。二是引导企业更多投资研发活动。企业支援计划、投资研发现金回赠计划,着眼点就是鼓励引导企业投资研发。
推动科技应用。创科基金在推动科技应用方面有两项计划。一是公营机构试用计划,支持公营机构试用基金项目,以及香港科技园公司和数码港的培育公司、毕业生租户所开发的新科技或产品。二是科技券计划,以2:1的配对方式资助企业和机构采用科技方案,提高生产力或促进业务升级转型。
培育科技人才。创科基金在培育科技人才方面有3项计划。一是“研究员计划”(前称“实习研究员计划”),资助获创科基金拨款的机构、科技园公司和数码港的培育公司,从事创科工作的租户聘请本港毕业生担任研究员。二是“博士专才库”,资助获创科基金拨款的机构、科技园公司和数码港的培育公司,从事创科工作的租户聘用博士后专才进行研发工作,有关的博士后专才须持有由本地大学或具特别认受性的非本地院校颁授的科学、科技、工程和数学(STEM)相关学科的博士学位。三是再工业化及科技培训计划,以2:1的配对形式资助企业人员接受科技培训。
支援科技初创企业。创科基金在支援科技初创企业方面有3项计划,一是大学科技初创企业资助计划,支持大学师生创立科技企业并将其研发成果商品化。二是创科创投基金,按大概1:2的出资比例,与风险投资基金共同投资香港的创科初创企业,以带动私营机构对创科初创企业投资。三是再工业化资助计划。为加速再工业化的实体发展,按照2018年《施政报告》建议设立。
培养创科文化。创科基金在培养创科文化方面有两项计划,一是一般支援计划,资助有助提升本地产业和培养创科文化的非研发项目,如香港学生科学比赛和联校科学展览,通过创科奖学金嘉许杰出大学生,鼓励他们投身创科界。二是专利申请资助计划,为首次专利申请者提供资助。
人才是创科发展的制胜关键,香港对创科人才的需求殷切,据香港劳动及福利局2019年发布的2027年人力资源推算,香港整体人力需求平均每年增长0.3%,但创科产业的人力需求预计年均增长达4.3%,居众多行业之首。为满足业界需求,政府一直通过各项措施大力汇聚创科人才。
在吸引人才方面,有推行多年的优秀人才入境计划、2018年6月新推出的科技人才入境计划以及其他针对性的入境安排。香港优秀人才入境计划实施多年,已经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制度,由入境事务处根据劳动及福利局适时公布的人才清单,通过“综合计分制”引入所需人才。其他针对性的入境安排包括专业人士可通过适用于海外及台湾和澳门居民的一般就业政策及适用于内地居民的输入内地人才计划来港就业;非本地毕业生可透过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申请留港(回港)就业;已移居海外的中国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的第二代可通过输入中国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第二代计划申请回港发展。
科技人才入境计划是2018年6月推出的一项为期三年的先导计划,为输入海外和内地科技人才到香港从事研发工作实施快速处理安排。该计划最初适用于在科技园公司及数码港从事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机械人技术、数据分析、金融科技及材料科学的租户和培育公司。科技公司(机构)先向创新科技署申请配额;在配额有效期内向入境事务处为符合一定条件的人士申请工作签证(进入许可)。2019年10月《施政报告》附篇提出进一步优化科技人才入境计划的措施:一是把申请资格由在科技园及数码港的科技公司扩大至全港所有进行相关领域研发活动的企业;二是把计划适用的科技范畴,由现时的7个增至13个(新增的范畴是5G通信、物联网、集成电路设计、微电子、数码娱乐及绿色科技);三是将配额的有效期由6个月延长到12个月。加快从世界各地吸纳科技人才到港发展。
2018年7月9日至12日,亚洲最大规模的科技峰会之一,RISE科技峰会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创新企业参会,300多名大型科技企业管理者、初创企业创办者、政府官员、媒体从业者发表演讲(新华社发 王申 摄)
在培育科技人才方面,特别值得提出的是,香港专门计划为中学生建立良好科技基础,培养创科生力军。香港创新及科技局下属的政府资讯科技总监办公室在2015年推出中学资讯科技增润计划,为学生在校外提供更多的资讯科技学习活动,短短几年时间已有8个中学开办资讯科技增润班,140多个中学获得资助。在2019—2020年度《财政预算案》中,进一步投放5亿港元推行新的中学IT创新实验室计划,以优化并扩大现行的增润计划,将受惠学校扩大至全港约500个公帑资助中学,在未来三个学年向每个中学提供最高100万元的资助,让学校改善设施,举办科技活动,加强中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创新思维,鼓励他们选择相关科技范畴的课程以至未来投身创科行业。
培育人才和留住人才存在有机联系,香港有些计划兼具培育人才和留住人才的效果。如前所述,创科基金的研究员计划,以及2018年推出的博士专才库、再工业化及科技培训计划,都是落实创新及科技局培育和留住创科人才的项目。香港科技园公司以及数码港也有专门培育和留住科技人才的安排。2019年12月香港推出一站式人力资源资讯平台,整合不同来源的相关资讯及数据,为香港劳动人口,特别是年轻一代在职、进修及培训规划等方面,提供便捷、权威的信息资源与支持。
在创科基建方面,香港主要通过香港科技园公司和香港数码港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基建,两个公司下辖实体,不仅提供办公场所,而且具有平台建设、孵化初创企业、培育人才等多种功能。
政府是科技园公司的唯一股东,并委任董事局负责监管其工作。科技园公司负责管理和营运香港科学园、3个工业邨,以及位于九龙塘的创新中心。香港特区政府和深圳市政府正在合作发展落马洲河套地区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也是由香港科技园公司于2017年成立的全资子公司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有限公司,负责建设、管理、维护和营运。
香港科学园占地22公顷,是重要的创新基础设施。科学园提供合适的楼宇、先进的实验室及共享设施,降低科技公司在产品设计和开发方面的投入,让新产品以较低成本迅速打入市场。近期政府拨款100亿港元在科学园建设两个InnoHK创新香港平台,医疗科技创新平台(Health@InnoHK)和人工智能及机械人科技创新平台(AIR@InnoHK),吸引世界顶尖的院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在港进行合作研发。目前两个平台已经收到多家国际领先的大学及研发机构的建议书,首批Health@InnoHK及AIR@InnoHK的研发机构将陆续设立;同时探索建设第三个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
科技园公司管理三个工业邨,分别位于大埔、元朗和将军澳。政府及科技园公司已修订工业邨政策,支持再工业化,推动智能生产及高增值产业。科技园公司日后会主要兴建及管理多层工业大厦,出租给创科产业伙伴。
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创科园)位于落马洲河套地区,由香港特区政府和深圳市政府合作发展,由科技园公司为此专门成立的全资子公司管理。创科园是香港历来最大的创科平台,计划在园内建立重点科研合作基地,以及相关高等教育、文化创意和其他配套设施,吸引国内外顶尖企业、研发机构和高等院校进驻。
数码港是一个云集科技与数码内容业务租户的创意数码社区,由香港特区政府全资拥有的香港数码管理有限公司管理。数码港社区内设顶尖的资讯及通信科技设施及先进的宽频网络,集中发展金融科技、电子商贸、物联网,可穿戴科技,大数据,人工智能四个数码科技的范畴,致力打造亚太区资讯及通信科技业界的领先枢纽。政府亦预留55亿港元用于发展数码港第五期,预计于2024年竣工。
为发展以新技术及智能生产为基础的先进制造业,香港特区政府于2017年成立创新、科技及再工业化委员会,从基建、资金、技术、人才四方面着手,支持再工业化的发展。
基建方面,香港科技园公司将大埔工业邨一座厂房翻新为精密制造中心,推动高科技智能生产;目前正在将军澳工业邨兴建数据技术中心及先进制造业中心,预计分别于2020年及2022年完成。其中先进制造业中心将推动高增值制造业的智能生产和先进组装,并涵盖研发、物流支援、原型制造及设计等延伸活动。政府还将额外拨款20亿港元予科技园公司,在工业邨发展专项先进制造业所需的生产设施。
资金方面,政府通过创科基金提供财政支援,支持研发、提升业界科技水平及促进创新的项目,从而推动再工业化。相关资助计划包括创新及科技支援计划、伙伴研究计划及企业支援计划等。香港科技园公司也会调配政府拨款的部分资源,鼓励先进生产商在工业邨设立业务。
技术方面,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锐意协助企业转向高增值生产并逐步升级至“工业4.0”。生产力促进局与德国弗劳恩霍夫生产技术研究所共同设立科创中心,引进“工业4.0”相关技术,推动业界智能产业发展。生产力促进局还推动“工业4.0升级与认可计划”,营运“知创空间”及“智能产业廊”,推动再工业化及协助业界迈向智能生产与运作。同时举办不同类型的培训课程和研讨会,介绍新科技和最新科研成果,鼓励业界把握创科机遇。香港特区政府成立的5所研发中心也会积极进行与再工业化相关的研发工作,并与业界紧密合作,协助业界把握机遇争取商机。
人才培训方面,创科基金有再工业化及科技培训计划;生产力促进局也与职业训练局及德国弗劳恩霍夫生产技术研究所合作,于2018年3月推出全港首个“工业4.0”专业文凭课程,加强业界从业人员相关技能培训。
推行再工业化,不仅可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香港经济多元发展,利用高端技术强化本地生产、建立相对完整的产业链,还可以为本港创科人才特别是年轻毕业生提供优质就业机会,培养更多创科人才。
科普教育是推动创科发展的重要一环。教育局一直在中小学推动“科学、技术、工程及数学”(STEM)教育,支持学校提供更多学习、观摩和比赛机会,激发学生在科技方面的潜能。
创新科技署每年举办创新科技月,包括创科嘉年华、巡回路演、展览、岛赏团、工作坊、讲座、科技比赛等科普活动,以提高市民对创科的兴趣。2019年10月《施政报告》附篇提出,政府拨款5亿港元在未来五年每年举办“城市创科大挑战”,公开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就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议题,提出具创科元素的解决方案。首个大挑战预期于2020年推出。
2017年12月《香港智慧城市蓝图》公布,提出将香港建设成为世界领先智慧城市的愿景和目标,以及70多项与广大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措施。目前,一些主要措施如“转数快”和开放政府数据相继推行,进展良好。“智方便”(iAM Smart)平台、多功能智慧灯柱建设项目,也取得积极进展。创新及科技局设立科技统筹(整体拨款)制度,促进政府部门利用科技提升运作效率及改善公共服务。
通过上述措施,让创科走进市民生活,政府使用创科成果提升服务管理能力,建设人人参与创科、享受创科成果、创科就在身边的文化氛围。
香港与内地各有不同的优势,双方在创科领域加强合作前景广阔。2018年9月科技部与香港特区政府签署《内地与香港关于加强创新科技合作的安排》及《内地与香港创新科技合作联合行动计划》,为内地与香港加强创新科技合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和纲领。近两年内地资金“过河”安排为香港科技界注入更多动力,在香港的1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及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建设进展顺利;香港与广东2004年就开始推行科技合作资助计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湾区创新科技合作提供强劲推动力,香港科技大学等高校在大湾区设立校区,大湾区院士联盟即将设立,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建设正在进行。京港人才交流中心作为在香港注册、从事人才交流工作30多年的非营利性公司,在推进内地与香港加强创新科技合作方面大有可为。京港人才交流中心将充分发挥熟悉香港资源与政策、与合作伙伴联系密切等优势,同时充分利用大数据强化自身优势,为内地和香港创新科技合作发挥好桥梁和促成者的作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