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文/马爱平
每周三、周日晚上8点,“张青作物医生”总是会在快手上准时直播蔬菜栽培的相关实用技术和科普知识,两年来几乎从未中断过,即使是在疫情期间。在这个直播平台,张青拥有5万名粉丝。
张青既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的研究员,也是海城市三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三星农业”)的总经理,更是一名企业科技特派员,被农民朋友们亲切称作“育种皇后”。她的微信名叫“阳光的味道”。人如其名,她美丽、自信、干练,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总有令人如沐阳光的魅力,拥有着像花儿一样的幸福。
“在路上,就是人生的常态!”——这是张青在快手上的备注。
张青家在沈阳,一年却有180多天待在海城市的郊区,育种、培训农民种植蔬菜、处理公司大大小小的事情;一年中更有60多天出差在外带团队,给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和农民做培训。
张青被称为“拼命三郎”。有一次出差,她嗓子肿了,就白天讲课,下了课去打吊瓶。出差十几天,这吊瓶从山东打到了西北。忙,是她的常态。
2019年是张青为数不多的可以在家里长待的一年。总是忙忙碌碌的张青出差扭伤了脚踝,严重骨折,住院三个多月。出院后,她还得拄拐一段时间,出行很不方便。
但是,她一如既往地乐观。“我觉得这是在‘度劫’。”张青笑言,喜欢看仙侠小说和仙侠剧的她,把此事当作一种“修行”。
在张青受伤的这段时间里,她在沈阳农业大学读研二的女儿赵依然往返于沈阳、海城两地,周一到周五在学校上课,周末来海城照顾受伤的妈妈,做她日常的“小厨师”,当她出行的“小卫士”。
“虽然妈妈一直很忙碌,但是我们的沟通很高效,她像我的人生导师,更像我的好姐妹。寒暑假的时候,她会把我带在她的身边,放在她的大棚里,我并不缺少妈妈的爱,相反,我是在爱的包围下长大的。”赵依然说,在她眼中,妈妈就是超人,无所不能。
张青的丈夫是她的大学同学,两人有共同的志向、共同的爱好。
“如果没有家人的支持,我肯定不能全力以赴当好这个科技特派员。”张青说。
“别说三顾茅庐,为了请张青,我真的是七顾、八顾都有。”三星农业的董事长李世鸿回忆起14年前的事。
彼时,张青把铁岭市作为基点,住在农村指导农户种菜,自称“蹲点”。公开授课是“蹲点”的主要工作之一,她的课堂上总有三四百个农民听得聚精会神,不肯离去。
企业家李世鸿正要做农业项目,他到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希望能请专家协助。院里推荐了张青。李世鸿来到铁岭,在张青讲课的门外守候,两个半小时,课堂里一个农民也没出来,这坚定了他请张青“出山”的想法。
等张青解答完农民的问题,李世鸿上前谈了谈自己的想法。张青给他泼了冷水:“农业产业化投资链长,回报很慢,成功的很少,我劝你放弃。”
时隔不久,李世鸿又找到了张青,他想请张青给他的农户也做一次培训。“之前请来的老师做培训,100个农户最后只剩下不到10个人坐在台下。”李世鸿回忆起张青给当地农民做的第一次培训,还是他“生拉硬扯”请来了百十个农民。
12月,张青来到海宁市中小镇,寒冷的小屋里挤满了前来听课的农民。两个多小时过去了,农户们没有交头接耳、没有接打电话。培训结束,他们意犹未尽,没有一个人离去,围着张青问东问西。
这件事在中小镇引起了轰动,也让李世鸿佩服不已。“她肯定有这个‘金刚钻’。”他说。
李世鸿带张青到2027亩田地前,说:“我准备投资3000万建一个生态农业公司,取名为‘海城市三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时逢2007年,辽宁省开展科技特派员行动,李世鸿又一次来到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邀请张青进驻三星农业。
李世鸿诚心所至,若再不“出山”放手一搏,张青于心不忍。
很快,辽宁省农科院、鞍山市科技局派遣的以张青为组长的7人科技特派组就这样进驻了三星农业。
“我们的工作分为两条主线:一条主线是科技创新,要研发出更多更好的科技成果;另一条主线是成果转化、科技服务。张青就是我们院从事成果转化、科技服务的典型代表。”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院长隋国民表示,“张青本身就是专家,还是科技特派组的组长,我们既要发挥她本人的特长,同时也要发挥她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这个桥梁纽带,把我院其他方面的专家、技术引入企业,全力支持她的工作。整个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都是张青同志的坚强后盾。”
为了让张青的科技特派员工作全心全意、没有后顾之忧,她进驻企业后,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全力支持三星农业和张青的工作,在职称晋升方面优先考虑,保留了她原有的工资待遇,解决了她的后顾之忧。
李世鸿说到做到,张青认为是对的,他就全力支持。这种信任给张青带来了压力,也提供了施展拳脚的平台。
张青刚来企业时,面对的是毫无经验的种植户,要赢得千家万户农民的信任、让农户听企业的指挥,绝非易事。
“农民文化底子薄,遵守合同意识差,如果有人出价高于企业的回收价格,他们就出售了。”张青说,“有时候告诉农民不能使用高残留农药,打药要有间隔期,但农户一看见有虫子,还是会悄悄地使用。”
张青采取了建立信任、培养意识、优化价格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用高于市场10%的价格回收,让农民得到实惠。”她说。
实干一年,刚有起色,2007年一场罕见的大雪让他们的心情降到了冰点。“60%的大棚受到了大雪的影响,真是给我们迎头一棒。”张青心痛不已。
更为紧迫的是,3000万元投进去了,只见花钱,不见挣钱。张青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头黑发渐渐变得花白。
怎么办?张青决定要做高端蔬菜——免费给各单位送高端蔬菜品尝。此举受到了市场的欢迎,很多消费者品尝后纷纷咨询购买这种高端蔬菜。
“有了张青这个‘军师’,没想到第一年就让企业盈利了。”李世鸿喜出望外。
那一年,三星农业的礼品菜一箱卖到了100元,开了海城的先河,硬是让眼看就要亏损的企业扭亏为盈。
2007年,张青带领三星农业注册了“金万家”商标。该商标于2008年被评为辽宁名牌产品,2011年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金万家”进万家。“金万家”蔬菜在辽宁家喻户晓,是消费者心目中放心蔬菜的代名词。“金万家”牌礼品菜已经成功打入沃尔玛超市,成为沃尔玛超市在全国设立的第四个、在东北地区设立的第一个蔬菜直供基地。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从事科技服务工作历史较长,1982年就选派了全国第一个科技副县长。在科技特派员方面,我们每年选派400至500名专家,组成不同专业的科技特派团,深入农村为产业服务。在科技与企业合作方面,近年来,我们扶持了720多家企业。企业是市场主体,是技术和产品的载体,也是连接农业生产和市场的纽带,我们通过选派科技特派团、科技特派员进驻企业,实实在在地提升了企业的产品质量、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隋国民说。
“企业一定要有‘造血’功能,要盈利。”张青开始组建试验园,全面展开从育种到销售的全链条。
张青引进了300余个国外优良蔬菜品种。为了减少农民在育苗方面的风险和损失,三星农业组建了代化育苗工厂及组培中心,仅通过工厂化育苗这一项技术的推广,就为农民提高亩产量30%以上。
她注重长季节栽培、长货架期产品,14年育成新品种40多个,涵盖番茄、茄子、黄瓜、辣椒四大作物,很多品种的品质高于国际水平。她主持繁育的蔬菜新品种获得了各种荣誉和专利。
她不断壮大公司的研发队伍,公司现有科技人员78名,其中高级职称人员56人。
张青还规划了设施蔬菜产业链发展项目。产业链发展项目实施以来,共推广新品种20余个,推广面积累计60余万亩,培养技术服务人员60余人,培训农民10万余人次,提供优质生态型蔬菜2000余万斤,累计实现社会价值12亿元以上。
了解到农村农资市场混乱,给农民造成多方不便和浪费后,张青就带领三星农业建立了700家农资连锁店。这些连锁店既是销售点又是服务点,同时提供农资和技术产品,也回购农民种植的产物。很快,这些90%由农民加盟的农资连锁店覆盖了辽宁省20%的设施农业。
2008年,三星农业开始开花结果,建设的现代化育苗工厂当年投产繁育优质种苗2000万株,销售到了辽宁省的12个地级市。
“当初做的规划是5年盈利,3年就盈利还是超出了我的预期。”张青松了一口气。
为了全身心投入科技特派员的工作中,张青辞去了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园艺展示中心主任的职位。“我始终觉得,现代园艺展示中心主任的职位有很多人愿意干,并且可以做得很好,但是,企业却离不开我,这里更需要我。”张青说。
在张青的带动下,三星农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的重点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李世鸿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张青总是想办法去帮助农民,“他们圈子小、交流对象少,需要有人关心、关注”。
张青每年分季节、分区域向全省各地区的农民及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培训服务。作为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海城分院,三星农业配合院校开展了农民技术员培训等活动,累计开展各类培训150余次,培训人数达到3.2万人次;同时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方式,就设施蔬菜生产技术的基础知识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普及;孵化农业科技创业企业3家,带动农户23.8万户,亩增收达3500元以上。
三星农业成为造福一方、科技兴农、服务“三农”的标杆。三星农业掌握了适合本地区种植栽培的技术要点,开始大面积推广。迄今为止,推广面积已达16万余亩,每亩为农民增收3500元。
三星农业作为农业龙头企业被引入海城市耿庄镇后,耿庄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三星农业的带动,耿庄镇一跃成为远近有名的富裕乡镇,商超、酒店、温泉、旅游设施一应俱全。“2012年9月,我们刚来耿庄镇的时候,这里没有一家像样的餐厅,晚上7点之后街道就冷冷清清的。”张青说。“现在的耿庄镇,饭店达到了四五十家,常常半夜两点还有营业的店铺。”张青说。“有一次,我去剪头发,理发师一听我是三星农业的,就非要给我打五折。”张青说。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三星农业在耿庄镇人人称赞。
三星农业带动了整个耿庄镇的经济,如今,在三星农业就业的耿庄镇村民达到了百余人。公司培育的蔬菜苗让辽宁的蔬菜产业提档升级,占领了辽宁省设施蔬菜的市场;如今,三星农业的版图走向东北三省,走向全国,在全国有700多家经销商,加盟农户6.4万户,每年销售的蔬菜苗2.2亿株,且多年来销售市场稳定,从未出现过假劣种苗事件。
“张青是我院的一位蔬菜专家,她为人正直、爱岗敬业、工作扎实。她做了多年的农业科技工作,对农业、农民有很深的感情,有很深的‘三农’情结,是一位‘一懂两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专家。张青同志从事科技特派工作十几年来,一直扎根三星农业,通过不懈的努力,通过院里的大力支持,如今三星农业的各项工作有声有色,她在企业蔬菜育种、种苗繁育、售后服务等方面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企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通过扶持企业发展,有效带动了辽宁蔬菜产业的发展,科技特派员的作用发挥得非常突出。”隋国民说。因为张青为企业、为产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把张青树立成一个爱岗敬业、服务产业发展的样板,引导教育全院科技人员,以此来号召、激励更多农业科技工作者深入一线、深入基层,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2011年5月4日,张青所带领的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驻三星农业的科技特派组被授予“辽宁省农村科技特派行动先进集体”称号。2019年,在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总结会议上,张青作为科技特派员获得了科技部的通报表扬。
采访手记(马爱平)
两次采访张青,时隔8年。
第一次见张青,是2011年,彼时,三星农业还在海宁市中小镇办公,办公环境堪称简陋,当时她的女儿赵依然马上就要中考了,而她却不能陪伴左右。
采访完后,我心里打鼓:“不知道张青能坚持多久?”
时隔8年,我再次见到了张青。
这次,他们把公司搬到了耿庄镇,确切地说,是耿庄镇极力引进了他们的公司。
做企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她是企业的掌舵者,脚踏实地、智慧担当的实干家,她一步步摸索,勇往直前,让企业充满了科技味,充满了竞争力。
三星农业不仅成为辽宁省蔬菜育种全产业链的龙头企业,还带动耿庄镇脱贫致富,他们公司经营的酒店、温泉、采摘园、旅游观光设施一应俱全。
在采访中,我经常看到旅游公司带着东三省甚至全国的游客到此住宿、游览,还有很多游客是自驾前来。
我接触到的在三星农业工作的员工,大多是当地的村民,他们无论是精神面貌还是言谈举止,都显得非常自信、阳光、热情。
我找到了张青坚持这么多年越做越好的理由——这些实实在在的改变,是他们带领的企业实现的,这大概是做企业、做科技特派员最大的满足感。
实际上,在很多人看来,张青,即使她不干科技特派员,在别的领域也会非常优秀。
只是干科技特派员离张青的梦想——“让越来越多的农民生活得越来越好”,更近更直接。
她的勤奋和亲力亲为,得到了十几万乃至几十万农民的认可,她培训过的农民都亲切地称她“张老师”“育种皇后”。这些年,她培训服务的地区更是拓展到了辽宁省外,足迹遍布全国各地。
为了让更多农民了解蔬菜科学栽培的知识,她紧随潮流,在快手、抖音开通了账号,每周定期直播,粉丝达数万人,成了“网红”主播,在疫情期间,成为农民朋友的“贴心人”,打通了疫情期间实用技术科普培训的“最后一公里”。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