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2017国际人才十大话题

时间:2024-04-24

话题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

治国经邦,人才为急。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外国人才工作。***总书记曾先后于2012年12月、2014年5月、2015年5月三次与外国专家座谈交流,听取意见建议,并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定位、新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的人才观。***总书记指出,“中国将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政策,使有志于来华发展的外国人才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这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做好外国人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据统计,在过去5年里,超过330万的海外人才进入中国。

2017年4月,在历经半年的试点之后,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在全国实施,《外国人工作许可证》成为外国人在中国合法工作的许可证件。许可制度的全面实施,是我国外国人才管理体制的一项重要突破。之前,外国人申请到中国工作可以申办外国专家证或外国人就业证,根据许可制度,都改为统一申办《外国人工作许可证》,对外国人申请到中国工作实行统一准入标准和审批监管。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实施后,从外国人才来华需要提供20余种书面材料缩减到7种;符合相关条件的外国高端人才,可以实现全流程在线办理,工作许可申办、延期、注销等办理时间由10个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

曾被称为最难拿的“中国绿卡”,2017年也启动了便利化改革。2017年4月,《外国人永久居留证件便利化改革方案》出台,标志着外国人永久居留证件便利化改革正式启动。按照该方案,外国人永久居留证件的实用效能大幅提升,新增的机读核验功能也进一步便利持证人在华工作和生活。

为了吸引更多海外顶尖人才,2017年11月28日,国家外国专家局、外交部、公安部联合印发《外国人才签证制度实施办法》,符合国家需要的外国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的专门人才可签发5年至10年多次往返R字签证。

“我们看到,国家政策在海外人才的招募上取得了巨大进展,中国还将涌入更多人才。这些优惠政策展现了中国的开放包容,这是一个大国对世界应有的姿态。”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张建国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重申人才的重要性,提出坚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这将开启中国吸引外国人才的“新时代”。

(文/本刊记者 李艺雯)

编者按

在国际人才领域,2017年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新闻?哪些事件将产生深远影响?本刊编辑部梳理出17个话题邀请读者在微信公众号上投票,截至2017年12月20日,共有8036位读者参与,在此对所有关注和参与活动的读者表示感谢。在此基础上,本刊编辑部选出2017国际人才十大话题,并一一解读,以飨广大读者。

话题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2017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汪洋副总理的文章《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文章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开放内涵丰富,既包括开放范围扩大、领域拓宽、层次加深,也包括开放方式创新、布局优化、质量提升,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

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汪洋副总理在《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一文中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就是要在深化制造业开放的同时,重点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表明开放发展的内涵不仅限于在“门口”拓宽开放的大门,而且还要在“门外”与“门内”多做文章,一方面是多考虑到“门外”拓展国际发展空间,一方面要求在“门内”练好“内功”。

汪洋副总理还指出,全球引资竞争日趋激烈,不少国家要素成本比我国更低,政策优惠力度比我国更大。培育引资竞争新优势,不是竞相攀比优惠政策,而是要营造稳定公平透明、法治化、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这是外商投资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据悉,我国11个自贸试验区试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取得显著成效,设立外资企业的时间由过去1个月减少到3天左右。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已由2013年的190项减少至2017年的95项,总量减少了50%,减少最多的是制造业,从2013年的63项减少至14项。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凡是在我国境内注册的企业,都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中国政府将在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享受“中国制造2025”政策等方面,依法给予内外资企业同等待遇。

党的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快形成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我国经济在走向全面开放。(文/本刊记者 张晓)

话题3 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全面启动实施

2017年4月1日起,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实施。全新的《外国人工作许可证》成为外国人在中国合法工作的许可证件。

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是中国政府对外国人申请到中国工作实行统一准入标准和审批监管制度,是对原有制度的改革和完善。随着该制度全面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由原申办《外国专家证》《外国人就业证》改为统一申办《外国人工作许可证》。

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对来华工作外国人员实施分类管理,分为外国高端人才、外国专业人才和其他外国人员。新制度为外国高端人才开辟绿色通道,在申请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方面享有更多便利措施。例如,符合相关条件的外国高端人才,可以实现全流程在线办理,无须提交纸质材料核验;其工作资历证明、最高学位(学历)证书及无犯罪记录证明可采用承诺制;已入境的外国高端人才可境内申请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工作许可申办、延期、注销等,办理时间由10个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工作许可期限最长可达5年。

改革重点着力实现“五个统一”:统一管理职能,实行权责一致;统一审批流程,实行“一网”办理;统一证件名称,实行“一号”管理;统一评价标准,实行分类管理;统一申请条件,规范精简材料。

为了确保这一新制度的全面实施,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国家外国专家局在北京、天津、河北、上海、安徽、山东、广东、四川、云南、宁夏等地开展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试点工作,历时半年。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张建国指出,改革和完善外国人来华工作管理体制,全面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是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引才引智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战略思想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制度优势的有力抓手。(文/本刊记者 李艺雯)

话题4 全球AI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

有人说,2017年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拐点。AlphaGo完胜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围棋天才柯洁;机器人Sophia获得沙特公民身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有正式身份的机器人;百度CEO李彦宏乘坐无人驾驶汽车在北京五环上畅快飙车……

2017年,人工智能不仅频频现身“热搜”新闻榜,还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被写入美、英、日等国的战略规划中。根据麦肯锡公司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的未来之路》报告,在多家中国科技巨头的推动下,中国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中心之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要素,引进和培养能够推动技术突破和创造性应用的高端人工智能人才已成为很多国家的战略重点。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激增带来了人工智能人才的全球性短缺。在国内,人工智能专业人才供求比例接近1:10。据国际求职社交平台领英(Linkedin)发布的《全球AI领域人才报告》,截至2017年一季度,该平台的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技术人才数量超过190万,其中美国相关人才总数超过85万,中国相关人才总数超5万,位居全球第七。

总体来说,中国人工智能人才总量仅次于美国,但是高端人才较少,原创成果较少。中国人工智能人才主要集中在应用领域,而美国人工智能人才主要集中在基础领域和技术领域。这促使中国科技企业把目光瞄准海外各大高校和企业的人工智能科研人才,越来越多的企业重金“挖人”。百度、腾讯、滴滴等科技公司以设立研究院的形式,杀入美国高科技中心硅谷,与谷歌、亚马逊、微软等企业掀起人才的激烈争夺战。

为应对全球AI人才战,专家学者对中国未来如何引进和培养人工智能人才提出了建议,如深入加强交叉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推进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发挥领军企业的人才培养作用;精准引进一流人才;抢抓新一轮海归人才潮机遇;等等。(文/本刊记者 左娜)

话题5 Discovery出品《中国:***时代》讲述中国非凡五年

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由探索频道(Discovery Channe)出品、英国子午线制作公司承制的电视纪录片《中国:***时代》(英文名为《China:Time of Xi》)在东南亚等地区首播。这部片子用国际视角透视普通人的故事,解读了在***主席领导下,中国这砥砺奋进的五年,一经播出就收获了极大反响。

节目由探索亚太电视网副总裁魏克然和英国资深电视制作人丽兹·麦克劳德担任监制,通过采访多位国际知名专家学者,深入解读中国的发展道路、发展理念和对世界的启示。

从精准扶贫、医改、教育、高铁建设等民生领域的故事,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技创新、环境治理等领域的案例,再到“一带一路”建设、蒙内铁路、中欧班列……这部三集纪录片讲述的一个个生动故事,让人思考中国为何能取得今日的成就,并对中国的未来充满期待。

《中国:***时代》展现了这个时代最鲜活的人物:在中国学习怎样开火车的肯尼亚女火车司机,用黏土制作安博(爪哇传统治疗方法的一种)的印度尼西亚工人,在非洲抗击埃博拉病毒的中国医护人员,向中国学习医护知识的卢旺达女孩儿,在柬埔寨吴哥窟修复文物的中国文物保护专家……在魏克然看来,这些人既是平凡的小人物,也是这个时代的弄潮儿。通过他们的经历和故事,我们得以触摸这个时代的脉搏,从而真切地看到“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G20峰会等一系列国际性政策事件的实际影响。

在魏克然看来,从文化上来说,放眼世界,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文化像中国文化这样具有适应性;从社会发展来看,过去五年,中国的创新创业正引领新的国际浪潮。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购,也在深刻影响和重塑着整个国际社会。

中国梦,在世界的注目下,还将继续书写新的篇章。

(文/胡洁菲)

话题6 以全球视野建设“双一流”大学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最终实现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

“双一流”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决定统筹推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旨在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正式确认公布,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共计137所,其中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双一流”建设学科共计465个。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双一流”是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它的定性就是八个字:“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标准是中国特色和世界一流的有机融合,它不是“985”“211”的翻版,也不是升级版,更不是山寨版。

“双一流”建设以学科为基础,对建设过程实施动态监测,实行动态管理,以5年为一个周期动态调整,有进有出,打破身份固化,不搞终身制,这就预示了“双一流”建设必须持续不断。

“当今,高等教育也面临国际竞争,很多国家都有建设一流高校的计划,如韩国的‘智力韩国21’工程,日本的‘21世纪与全球COE计划’,俄罗斯的‘联邦创新型大学计划’等。”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说,“学校的视野决定了培养学生的视野,把优秀的学生培养成为他们更好的自己,参与全球竞争,是大学的任务。”“中国大学也普遍拥有历史形成的难题,要综合改革,探索在教育大众化阶段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模式。”(文/本刊记者 汪婷)

话题7 广西等多地出台引进海外人才政策

为进一步增强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各地相继出台人才新政,全力构筑新型人才供给体系。

2017年8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和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引进海外人才工作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这是广西首部关于引进海外人才工作的专门政策,是到目前为止自治区出台的关于引进海外人才智力工作的最高级别政策文件。《实施办法》在制度和措施方面实现多项创新点——首次将引进海外人才工作纳入整个人才工作体系,与广西其他重点人才工程和人才计划融为一体;明确界定海外人才范畴 ,充分展示广西“广纳天下英才”的积极姿态;根据不同层次人才需求分层次制订政策待遇,确保留住和用好人才;解决了引进海外人才工作管理服务方面的政策障碍,填补了相关政策空白。

重金资助奖励、重金拴心留人,开设绿色通道、建立绿卡制度……2017年,山东省多地也竞相出台引才政策,吸引、留住高端人才,助力当地经济转型升级。济南市出台的“人才新政30条”,对新引进或培养的国内外顶尖人才和团队,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最高1亿元的综合资助。这是济南市有史以来对人才开出的最高价码。开出亿元价码的还有烟台市。2017年10月出台的《烟台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意见》明确规定:对符合条件的顶尖人才(团队),经评审认定,给予最高1亿元的资助或1.5亿元的直投股权投资支持。(文/本刊记者 李艺雯)

话题8 深圳国际人才交流中心成立

2017年9月26日,第十六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组委会第一次会议在深圳召开。

会上,由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外人才信息研究中心、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中心、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宝安区人民政府共同发起成立的深圳国际人才交流中心揭牌,并落户宝安人才园。

深圳国际人才交流中心是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深圳市人民政府指导的全国性、国际性的从事国际人才智力交流合作的专门机构,为二类事业法人单位,采用市场化运作机制。主要职能是受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委托,承办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开展国际人才交流合作,承办国际人才相关会议、培训、认证项目;开展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引进服务工作;建立海外高端人才信息库和海归人员信息库;承办深圳赴海外人才招聘活动等,为充分挖掘大会的丰富资源,实现人才及项目的对接常态化,

第十六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定于2018年4月14日至15日在深圳举行,将由新成立的深圳国际人才交流中心组织筹办。大会的总体方案在传承历届大会的精神上,各板块内容设计更加优化,主要内容包括13个板块,涵盖展览洽谈、人才招聘、项目对接、高峰论坛、专题研讨等内容,首次设置德国分会场,与“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驱动等国家发展战略和市场需要更加紧密契合。

在深圳国际人才交流中心的积极策划、精心组织下,2017年11月27日至28日,第十六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东欧国家院士合作发展论坛”在宝安凤凰书院举行,来自俄罗斯科学院、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等20名东欧国家院士、学者出席论坛,并与宝安市政府、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签署了科技创新、先进医学方面合作意向书。作为第十六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的预热活动之一,本次论坛为大会开展高层次人才交流和先进技术成果转移奠定了基础。(文/本刊记者 左娜)

话题9 34位外籍专家当选中国两院外籍院士

2017年11月底,两年一度的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名单相继公布。11月27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新当选的67名院士名单;外籍院士增选结果同步产生,共有18位外籍专家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名单较上届增加了10名,美国企业家比尔·盖茨的当选更是引发了各界关注。次日,中国科学院也公布了增选结果,61位科学家荣登新院士榜;另外有来自8个国家的16位外籍院士当选,其中有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分别是安德烈·海姆和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特别是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接受过本刊专访。

此次两院院士增选工作是改进完善院士制度后进行的第二次增选,提名的候选人数量和当选外籍院士数量均为历次外籍院士增选中最多。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李晓红表示:“这是历届当选外籍院士最多的一次,主要出于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的考虑,也是为了扩大工程领域国内外人才在国际上的影响和声誉。”

值得注意的是,新当选的18位中国工程院和16位中科院外籍院士此前与我国科技界均有广泛深入的合作。比如,比尔·盖茨所属单位并不是微软公司,而是由他参与创办的泰拉能源公司,主要致力于核能的开发,在2015年就与中核集团签署了合作文件,将合作推进第四代核电厂开发协议,解决世界能源问题。北京理工大学的福田敏男、郑州大学的尼古拉斯·罗伯特·莱蒙、重庆大学的田村幸雄,都是通过国家外国专家局“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全职引进到国内的。

据《中国财经报》报道,近年来当选的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研究领域逐渐偏重微观科学,高精尖特点也越发明显。2011年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研究领域包括航空航天工程、电子学和成像技术、材料学、公共卫生和流行病学等;2013年包括船舶及海洋工程、封装技术及材料开发、电力电子学、环境工程及化工等;2015年包括机械工程、无线通信等。到2017年,当选外籍院士研究领域进一步延伸到先进纳米光子学、计算机分布式计算、核能电力等,均属于我国近年大力深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目的就是要借助专业外部力量,在较短时间内提升科研水平,跟上国际技术发展前沿。

新时代,外籍院士必将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中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文/本刊记者 汪婷)

话题10 引智服务精准扶贫成果丰硕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指导我国扶贫工作的重要方针。***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二○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多年来,国家外国专家局一直把引智助推精准扶贫作为工作重点之一,在资金、项目、专家引进、出国(境)培训等方面向贫困地区倾斜,同时通过设立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和示范单位等方式,使引智成果在贫困地区落地生根、形成产业,助力贫困地区地域经济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引智助推精准扶贫工作已经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在推广相关技术与生产模式的基础上,涌现出甘肃的藜麦、花椒、兔子;贵州的山地蓝莓、晴隆羊、牧草;四川的猕猴桃、芒果、经济林木等一大批受到群众欢迎的惠农引智成果,为扶贫攻坚作出了贡献。(文/本刊记者 王泱)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