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1+13的传奇——记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团队

时间:2024-04-24

文/张海鸥

1+13的传奇
——记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团队

文/张海鸥

2017年初,英国《自然》杂志(Nature)以亮点论文和封面论文形式,发表了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团队与合作单位关于早期生命研究的又一重大成果:“发现了最古老的原始后口动物——冠状皱囊动物”。这种奇特的微型动物很可能就是学术界期盼已久的后口动物亚界的一个根,因而代表着显生宙最早期毫米级人类远祖的至亲。这一发现,对人类早期祖先的认知,由距今5.2亿年前推至5.35亿年前,十分接近显生宙起点,其体积也由“厘米级”推至“毫米级”。

论文一经发表,就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极大轰动,该文的媒体影响因子达到了2136点,这样的记录世界上并不多见。BBC和《纽约时报》、新华网、科学网等国内外250多家媒体,都以头条进行了报道。

自1996年以来,西北大学早期生命团队已经在《自然》《科学》杂志上发表了13篇学术论文,不断续写着属于自己的世界传奇。

项目带头人“长江学者”张兴亮教授(左一)带领团队野外科考。本文提到的冠状皱囊动物,就是在陕西南部宽川铺生物群微型动物化石研究中发现的

西北大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学科创建于20世纪40年代。20世纪90年代初,成立“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所”。目前,该团队共有研究人员26人,团队以舒德干院士为引领,建立若干无行政级别的实体研究机构,实行首席科学家负责制,坚持开展多学科交叉、国际交流合作研究。

数十年来,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团队围绕动物三大亚界的起源成型、寒武纪大爆发规模过程与诱发机制等领域潜心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建设以“动物门类起源与寒武纪大爆发研究”为主干的“学科发展之树”,作为分支,研究团队内部形成了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的多个专业研究小组,根据各小组所擅长的学术领域对具体科学问题进行分工研究。同时,研究小组之间又围绕重大科学问题密切合作,从整体上推进了“动物门类起源与寒武纪大爆发研究”,取得实质性的学术贡献,“学科之树”得以茁壮成长。

数十年来与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长期、稳定的交流与合作研究关系。在教育部、科技部、国家外国专家局“111”引智计划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下,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团队与日本东京大学和东京工业大学研究团队开展了“从雪球地球到寒武纪大爆发”合作研究。此外,与德国哥廷根大学和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等学术机构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等方面开展了深度交流与合作,成效显著。

与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的古生物学科等世界一流同类学科相比,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团队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在精美软躯体化石研究、后口动物谱系演化和脊椎动物起源探索研究上居国际领先地位。

“十三五”时期,团队将以打造国家“111”引智计划平台为契机,加大与国际顶尖院校、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全面提升我国在早期生命与环境研究领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更好地回答“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一经典人文命题,续写一个接一个的伟大传奇。(陕西省外国专家局供稿)

动物界中数以亿计的古今成员依其谱系演化关系可以归并为基础动物、原口动物、后口动物三个亚界。其中,人类是后口动物亚界的一员,其起源演化受到学术界特别关注。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团队陆续揭示出脊椎动物、头索动物、尾索动物、棘皮动物、古虫动物等后口动物亚界几乎所有门类的原始代表,进而首次构建了完整的早期动物树框架图,为人类探索早期远祖的来龙去脉提供了基础证据

《自然》杂志封面推介说明中提到,后口动物亚界中的皱囊动物与人类远祖密切相关。面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一经典人文命题,所有宗教流派皆不能给出真实可信的答案;唯有科学,尤其是进化生物学正在以详实的可靠证据不断接近真理,逼近历史真实

《自然》杂志封面展示的冠状皱囊动物,图为其腹面和侧面。这种动物呈椭球形,成体大小约1毫米左右,腹面具有可伸缩的环状口部,表面有4对体锥,却无尾部和肛门。所有特征显示,这种最古老、最原始的后口动物,很可能就是科学界期盼已久的后口动物亚界的一个根,对深入探讨两侧对称动物的躯体构型起源具有重大意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