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走向“智造”

时间:2024-04-24

走向“智造”

博览会上展示的四足智能机器人

在互联网4.0时代,“制造”也会向“智造”升级,就像蒸汽机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电力之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样,以智能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在引发新的工业革命。

这意味着根据客户需求来定制化生产将会变得日益普遍。在智能互联网的推动下,工厂将会从数字化、自动化进一步向智能化迈进。车间里面不仅有更多的机器人,而且产品从研发、生产、销售到服务的整个过程都会和智能互联网串联起来,能够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要。

在生活中,每一台终端从云端汲取智慧,将更能理解人们的需求,能用自然语言与人们交流。家里的电器、工作的设备、出行的汽车,都不再是被动听从指令的机器,而会贴心地替你着想,主动地为你服务。甚至人们居住的建筑、生活的城市也会越来越智能,比如窗户会根据室外的气候、室内的温度、采光等进行自我调节,城市的交通管理系统可能会连接汽车的导航驾驶系统,从而大大减少拥堵。

本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3位专家的发言,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在新的时代企业该如何面对挑战和向“智造”阶段转型,现摘编如下。

数字化转型 从产品到服务

思爱普(SAP)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李强:

美国哈雷摩托是全球知名的摩托制造商,但是过去几年哈雷遇到比较大的挑战:一是销量的大幅度下滑。二是用户越来越老龄化,大多数的用户都是40岁、50岁以上的人。买哈雷摩托的人不会把它当作一个交通工具,而主要是一个成人的玩具,所以个性化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而年轻的用户往往被日本的摩托吸引。

所以哈雷做了一个转型,为所有的用户提供定制化的摩托车。要完成一个工业品的定制跟我们买一件衣服不同的尺寸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哈雷的摩托需要两万多个零部件,两千多道工序。哈雷怎么做呢?第一,它对现有的工厂进行智能化的改造,将原来的14万平方米的工厂缩减成6万平方米;二是具备了柔性制造的能力,柔性制造就是指一条生产线可以生产不同的产品,而现在所有的生产线都是只能生产某个型号的产品;三是实现联网,让机器设备可以对话,可以实现自动化的制造。

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

最终哈雷取得了什么样的效益呢?净利润上升了19%,成本下降了7%,而交货时间从原来的21天缩减到了6个小时,也就是说个性化的定制产品,在6个小时之内就可以制造完成。

我拜访了很多的中国企业家,他们说如今很难一下减少50%的员工,来兴建一套全自动化的生产设备。那么中国能有什么不一样的方式来实践工业4.0或者先进制造呢?我们可以思考一下,能不能对现有的设备和产品进行智能化的改造,这是一个典型的闭环。什么是智能产品?苹果的手机是智能产品,特斯拉的汽车是智能产品,海尔的家电是智能产品。如果我们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对所有的设备和产品一开始就加入嵌入式传感器,就可以在用户的使用过程中实时收集到大量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工之后,就可以变成可使用的云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做消费行为的分析等等,但是这都是最基本的,至少可以用这些工业大数据来影响或者指导我们产品的研发,提升服务的水平。这是一个完整的闭环。

此外,这些大数据还能够驱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凯撒是德国一家知名的空气压缩设备的制造商,随着经济的下滑,越来越多的企业没有办法买这么昂贵的设备。它做了什么?就是把现有的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并且装了按流量计费的仪器,可以远程地监控这台设备的状况。为此凯撒不再出售压缩机,而把设备租放在企业那里,它可以根据企业使用的流量进行计费。因为凯撒可以实时地监控设备的状况,并随时对设备进行预防性的检修,也不需要企业自己建立维持检修的团队。

像这样的传统产业,由提供产品向提供服务转变,这样的转移模式越来越多。在中国思爱普跟徐工集团合作,通过租赁挖掘机的方式,根据挖掘的立方数和行驶的公里数来收费等等,这一系列的转型都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所以,未来的产品可以以服务的形式提供,而这些服务都一定是以大数据的形式来驱动的。(注:思爱普是德国“工业4.0”的核心发起单位之一,也是其中的唯一一家软件公司,是“工业4.0”技术标准的制定者之一。)

开放式的平台

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

面对智能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企业都在进行调整和创新,有两个趋势特别明显:一是服务的趋势,各个厂家都在整合设备、云和服务,开展集成式的服务创新。在智能互联网时代,客户选择产品,不仅仅是看产品本身,更是看产品所连接的服务。如果没有内容和服务的话,这个设备就是苍白的。比如说购买一个亚马逊的智能音箱Econ,用户并不是买一个音箱,而是享受商务化的服务;买喜马拉雅的播放器是为了享受可以听的书……这是第一个趋势。

未来的智能设备越来越多,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协同应用就变得越来越迫切和重要。这就带来了第二个趋势,即产业将会制定出公开的协议、标准和规范,来进行开放式创新。当今基于互联网的服务和应用越来越丰富,未来大家都希望自己喜欢的服务和应用集成到一个设备上,而且能够随身带,现在这个设备其实就是智能手机。但是这样的愿望实现起来并不太现实,要把越来越多的功能、越来越高的性能、越来越多的应用装到手机里面,让它既是高保真音箱,又是单反相机,然后又要超长待机,而且还要轻薄、美观,这是不可能的,会发生危险的。

不过联想最近推出了一款MOTO Z的手机,按照这样一个思路设计了方案。将手机变成开放的平台,通过统一的标准让它连接多种硬件,而这些硬件设备又能更多地连接到云服务上去。今天,它已经可以连接JBL音箱,将它连接上就是很好的音效设备;它也可以连上哈苏的相机,就是一个单反相机;同时也可以像亚马逊的Econ,连接到一个模块,就把人的健康状况和意愿实时联结在一起,这样一些美好的梦想都会实现。我相信这种集成式的服务创新和开放式的技术创新,这两个互联网大的发展趋势,如果我们能够把握它,就可以在智能互联网时代继续领航。

互联网4.0时代的挑战

德国互联网之父维纳·措恩:

互联网4.0,简单来讲,就是大家所说的“互联网+”,互联网4.0这一概念首次是在汉诺威展览会上提出来的,它推动了行业的发展,也因此有了“工业4.0”这样的理念。

德国并不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出互联网的国家,但是德国的工业是世界上最为发达的。比起其他西方国家,德国的工业化进程是最出色的。在互联网4.0时代,我们鼓励大家更多地采用信息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但我们必须承认,没有哪个企业有着充分的经验去面对所有的挑战。

在互联网4.0时代,我们也必须要意识到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在能源方面,能源消耗是一个问题。在很多服务器聚集的地方,比如说在一些大数据中心地区,这些服务器的运行可能占到当地能源消耗的30%,这值得注意。

在工业发展方面,也可能有互联网的风险和危险。因为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空间,互联网与工业的融合固然可以简化生产的流程,比如说丰田现在在开发的互联网应用汽车,但是这样的进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还是需要时间的。

另外,现在很多企业面临的问题是标准的缺失,我们需要明确的互联网的协议和互联网的标准、数据的标准等等。现在在互联网域名方面,还有很多竞争,为此也投入了几十亿甚至是更多的资金,这个市场是非常大的,欧洲此前在这方面做得并不是特别好,所以我觉得必须要有相关的标准。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在发展互联网时,必须要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如果看看互联网发展历史的话,会发现从域名的发展到电子邮件的发展,都是一点点积聚起来的。所以,我们必须要有一个规划好的互联网发展路线图。

最后是硬件方面的发展。事实上,从目前硬件方面的发展情况来看,我们以前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教科书上所教的这些知识,可能很快就会过时了。因此我们需要在硬件方面,比如说在芯片行业当中,要有新的发展、新的投入、新的应用。

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奖专家、德国互联之父维纳·措恩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