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热门话题之八
智库时代
2014年1月,李克强总理(前左二)同外国专家座谈,美国知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主席约翰·桑顿(前左一)参加座谈(摄影王泱)
2014年,中国智库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1月22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项目(TTCSP)”研究成果《全球智库发展报告2013》中文版在国内首次正式发布(与国外英文版同步)。报告显示,中国现有智库425家,数量居全球第二;全球百强智库中,中国占6席,它们分别是: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中心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国际战略研究中心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蝉联亚洲第一。同一天,我国历史上第一份《中国智库报告》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公开发布,报告公布了全国首份智库排行榜。
新年伊始,中国突然成为“第二智库大国”,这让很多人感到有些意外。专家普遍认为,尽管智库数量位居全球第二,实际上我国目前尚缺少高水平、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智库。当前中国存在官办智库“大而不强”、高校智库“曲高和寡”、民间智库“弱而无力”的尴尬局面,中国智库的“布鲁金斯梦”、“兰德梦”仍然十分遥远。
针对我国缺乏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质量智库现状,10月27日中共中央在审议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份《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时,***强调,要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重视专业化智库建设。这也是***2014年度第三次对智库建设提出要求。3月,在访问德国时,***强调,中德两国要加大智库交往,把智库建设提上了国家外交层面,“智库外交”开始升温。
智库在西方有“政府大脑”之称,常能左右国家政策制定,国外智库专家多与政府有关联,熟知政府运作。6月18日,李克强在英国,向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2013全球智库排名第二)和国际战略研究所(2013全球智库排名第九),发表演讲《共建包容发展的美好世界》。6月11日,刘云山在丹麦与国外智库专家座谈,热情邀请国外智库专家来访中国。
2014年,以中央领导带头参与的“智库外交”行动风生水起。“2014经济学人智库中国论坛”、首届“金砖国家经济智库论坛”、“2014中国智库国际峰会”、“中美智库青年学者对话”,中外专家汇聚一堂,各类智库国际论坛精彩纷呈。
2014年,“智库外交”成为一个热词。专家们针对“智库外交”(知识外交、二轨外交、公民外交),分析中外智库外交在五个维度上存在差异:独立性、知识、对象、战略与机制,力图借鉴他国经验加快中国新型智库建设。
2月,教育部吹响高校智库建设集结号,专门印发了《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的通知,并要求,要建设中外高校智库交流平台,支持高校与国外高水平智库开展合作研究,举办高层智库论坛。
我国高校聚集了全国八成以上的社科力量、近半数的两院院士,2014年,国内高校纷纷启动智库建设计划,新型智库建设热情高涨。
6月,为打造全球著名“科技智库”,中科院决定组建“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并以“应对全球挑战——科技智库的责任”为主题,举办了第四届中科院学部学术年会,美国科学院等7个国际著名机构负责人到会与中方专家开展交流。
新组建的研究院阵容强大,由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亲自挂帅任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瑞士工程院外籍院士、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外籍院士李静海担任院长,研究工作迅速展开。
在全球6000多家智库中,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多年蝉联第一,该学会主席、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奖专家约翰·桑顿曾言,智库三要素是质量、独立性、影响力。2014年,中国开始思考智库的国际影响力,比如:智库领导者以全球视角思考智库发展战略,加强与西方智库的交流与合作;智库专家以全球意识研究政策问题;中国智库不但要影响本国政策还要走出中国、影响世界;加强各国智库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本年度,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建设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文/梁伯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