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熊德娟 开远市乐白道卫生院
在实施新医改政策后,解决看病贵和看病难的问题已取得显著成效,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已逐渐健全。要达到标准化运营的目标,就要建立完善的经济运营管理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服务需求。而在实施经济运营管理工作时,必须结合财务管理工作、医用耗材等多种日常管理工作,制订出一套完整的预算管理方案和成本管理方案,并做好内部审核工作,确保医院整体效益的稳步提升,满足资金节约化需求。为了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医院应合理运用医疗器械、器材,加大成本控制力度,为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
医疗卫生单位收入的来源主要有三个部分,包括财政拨款、销售药品收入和医疗服务收入等。由于基层卫生单位医药业务中药品和卫生材料实行零加成销售,药品收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收入中的比重仍然很大。如何有效地建立健全医院经济运营管理体系,减少医院开支,控制医院的收支平衡,是提升医院整体效益的关键。医院经济运营工作是医院财政资源配置的关键,建立和完善经济运营管理体系,充分利用基金的效益是其终极目的。各基层医疗机构要健全医疗收入管理等各项制度,加强医院全成本核算与管理,保证相关原则得以有效地落实[1]。
经济运营管理是推动医疗事业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如果财务管理水平低,会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医疗服务能力下降,职工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意识,工作沟通协调不到位等问题。“公共医疗机构的经济管理年”在2020已经全面推行,并将之纳入常态,即从整体上提高医疗机构的管理能力,规范医疗行为,而经济运营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如何健全和落实好经济运营管理体系和内部管理体系。各种经济运营管理体系的制定和执行,使医院的各种经费开支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进而推动了医院的总体经营。在此基础上,医院财务部门应积极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提高医疗资源保障作用。
当前,电信诈骗行为层出不穷,从维护单位资金的角度来看,必须强化对单位财务的监管。通过对医院内部财务的分析,可以使医院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和防范金融风险,防止出现的问题影响到医院运营的稳定。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财务管理,防止财务人员、其他重要岗位人员和单位领导超越职权范围,保证单位的资金安全,降低财务人员及其他人员违规违纪风险。目前,许多基层医疗机构已经出现了入不敷出、财务问题频发的情况,因此,如何有效地减少其财政风险,提升其财务管理能力,已成为基层医疗机构经济运营改革的当务之急。
目前,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存在着大量的资金短缺和医疗专业人员短缺的问题,基层医疗机构要做到确保收支平衡、略有结余是比较难的。由于缺乏财务管理人员和财政资金的缺乏,使得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经济运营管理体系没有健全。当前,我国基层医疗单位财务部门的日常工作主要集中在数据统计和核算方面,大部分基层财务部门的会计人员还兼有人事、医保、采购后勤保障等工作,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好财务人员的主责工作,使财务部门的规范核算和财务监督职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基层医疗机构缺乏财务管理人员,缺乏发展与经营的建言献策,阻碍了医院长期的健康发展。
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经济运营工作不被主管部门关注,缺少经济运营管理的认识,对经济运营的法律、法规不熟悉。目前,我国的基层卫生单位普遍存在着“以医疗业务收入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的现象,把经济运营工作划归到一般的工作范畴,从而忽略了其管理的作用。目前,各部门领导对财务工作的理解还仅限于核算和记账等方面,缺乏对财务管理内容、价值以及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理解[2]。
我国大多数基层医疗机构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医院的内部控制体系还不完善。大多数的内部管理系统是从网络上下载下来的,直接用于单位的制度文件,并没有根据单位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细化和改进。由于缺乏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未能实现具体的实施,致使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体系建设和实施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基层医疗机构没有对资金进行管理,没有进行经常性的清账,没有对长期的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进行有效地处理,导致了呆账和坏账的发生。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到位,没有进行定期的资产清查,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的账册,对单位的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不了解。由于基层医疗机构的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造成经济运营工作不完善,因此,加强对医院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是十分必要的。
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由于存在着工作内容繁多和工作人员不足等问题,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缺乏培训、督查和指导。各级各部门没有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经常性的监督,造成了各单位对其不够关心,职工财务管理意识淡薄。由于大多数基层医疗机构没有建立起内部审核体系,没有设立一个独立的内部审核领导团队,无法进行有效的内部审核,从而造成了一些无法及时纠正和改进的问题。各级政府和卫生机构在金融管理上缺乏足够的训练和目标导向的金融服务。主管部门财务人员有限、财务管理能力匮乏,未有序开展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指导工作,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在经济运营管理工作中,当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着无法处理的问题时,找不到咨询和指导的老师,从而对经济运营管理工作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3]。
通过增加财政资金投入的使用效率,能有效改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政府颁布了全国推行医院绩效考核工作计划和“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这两个项目都与经济运营管理工作紧密相连,但是在基层医院落实得很差。开展“经济管理年”,有利于强化财务管理与监督,促进医疗机构在新的医改环境下的经济运营管理效率,并在新的财务管理体制中构建新的经济运作模式。但是,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走过场的现象。随着我国医改进程的推进,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绩效考核工作进行了相应的规范,但是由于没有建立完善的绩效考评体系,未有效落实绩效评价对单位的发展目标。
首先要有专门的财务人员,财务人员要有财务法律法规和财务政策的基础,这是财务工作的基础。强化财务人员的金融业务素质,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良好人际交往、适应第一线工作的技能、创造和应用技能的高素质技术人才。财务负责人必须对单位的工作情况有一定的认识,以便使其制订出一个与单位的实际相适应的、可实施的财务管理体系。财会人员要不断提高会计管理的理念和体系,不断提高单位的信息化程度。强化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我国新《政府会计制度》颁布后,一套新的会计准则,强化了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确保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工作与国家的宏观调控水平保持一致。要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经济运营主管实行奖励制度,预留部分职务职位,并在绩效分配中充分考虑其所做的贡献,使管理层从观念上对财务管理人员工作予以高度的关注。强化财务人员评价,健全财务人员持续培训和培训体系,增强会计从业能力,增强财务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4]。
医院的绩效管理工作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不同地区医院的运营方式也不同。但是,由于不同的绩效管理模型不能一概而论,因此,要提高医疗机构的科学管理成效,提高整体效益,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对其进行改进,使各科室建立精细化核算意识,对科室支出、收入进行分析和评估。以此为依据,培养医务工作者的良好绩效观念,通过发放薪资奖金等方式保障其基本权利,并按其工作内容给予绩效收入。如果员工缺乏自我要求,不重视晋升路径,不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会造成绩效收入的降低。同时,要达到医院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合理地分配人力资源,加强对知识人员的培训,提高职工的整体工作效能。一是对基层卫生单位管理人员进行有关财务管理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其经济运营管理水平。二是各级有关部门要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财务监督和运行进行考评,把财务监督体系的建设和运行列入绩效评价体系,绩效评价对各项经费的合理分配有重要的作用,并对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监督。三是要在内部设立一套绩效考评体系,以其内部的财务管理体系和运作情况为主要评价指标。对不健全的财务制度和运行不良的财务部门要给予相应的处罚。四是在基层医疗机构中,要形成以管理者为主导,人人参与的财务管理氛围,由管理者带头开展有关的财务管理知识和培训,实现由被动为主动、由监督转变为全过程管理[5]。
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监督和监督,加强对医院的财务制度的制定和实施,确保医院的财务工作有据可查,有章可依。单位的财务经营全靠内控体系的构建,通过建立健全的内控体系来规范单位的财务运作,促进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提升医院的经济运营能力,使医院的财务和内部的控制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内控和制约,能够使医院的经济运营管理更加规范和有效。要加强对单位的内部管理体系的建设,必须加强对单位的财务管理。一是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不管是收入还是支出,都要实行收支的统一管理,并依据各收入来源和指标对各项收入的全年收入情况进行评估。针对单位各科室成本费用产生的类别,按部门的收入,适当设定开支的上限。二是要完善采购体系,明确政府采购的过程和审批程序,优化资源的分配,以提升单位的资产利用效率。三是要健全债权债务的管理体系,健全债权债务档案,及时对其进行处理,减少呆账和坏账。四是建立资产和物资管理体系,建立资产、物资管理台账,对资产的管理、使用和维护情况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定期对固定资产、物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评价,发现有资产使用不当、物资使用超标的单位和个人,要及时进行整顿。五是要健全生产经营成本控制体系,强化成本控制工作,增强员工的生产经营意识,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六是要建立和健全审批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支出审批程序,确保资金的安全性,确保各项支出合法合规,防止发生在各个部门发生财务问题。
对医院进行内部审核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监督方式,一方面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内部审核工作。由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负责,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内审职能,加强对问题的纠正,从而推动内审体系的健全。主管部门监督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内审工作,确保其有效运作。第一,要切实贯彻新的医改方针,实行以病人为中心的多样化、合乎医保的支付方式。通过对医院的严格控制,显著地提升医疗质量,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降低医院的平均住院成本。要做好病例管理工作,制定相应的信息化管控策略,健全医疗卫生评估与监督制度,构建人民满意的医疗卫生服务管理制度。第二要加强医疗保险机构与医保部门的交流。定期提交医疗费用报告,帮助医疗保险部门做好检查,加快款项的回收速度。而医疗费用的应收账款又是多种多样的,所以,要做好医疗费用的分类和记录,并确保报销金额的清楚。第三,通过对医院的内部医疗卫生制度进行推广,推动临床部门与信息部门的沟通。建立一个信息系统,利用相应的财务软件,对医保款项回款情况、账龄等进行详细地统计,建立一个财务部门与医保部门的结算系统,以处理医保经费的账目问题。同时,各相关部门要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财务培训和指导机制,并对其进行指导。各级医务人员应主动参与有关单位举办的财务管理知识的学习,以提高其理财意识和理财能力。要对财务管理运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分析,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工作保驾护航[6]。
上级安排的各项工作,既要保证工作的完成时间,又要保证工作的质量。提高单位经济运营管理成效,是单位提高经营效益的重要手段,而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则是影响单位经营效益的重要因素。建立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和综合业绩考核的工作指标和任务分解表,确定项目进度,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针对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对医院的财政管理工作进行系统地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在建立绩效考核机制的基础上,建立对个人品德、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的考核,建立和健全绩效评价体系,强化绩效对预算的约束。要切实贯彻深化医改相关政策,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推动基层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基层医疗机构要严格控制资金的开支,制定合理的资金管理方案,保证资金的合理运用,防止资金浪费、挪用等问题的出现。根据实际需求和发展情况,确保存货的合理性,做好存货的准备工作。如果存货太多,将会占用很多的资金。库存短缺会对单位的经营产生不利的作用。因此,做好科学化的管理工作是当务之急。比如,加强与临床部门的联系,制定药品的购买方案,制定统一的购买方式,减少费用支出,实现存货的优化。三是强化资金流向和资金收付管理。同时,加强对医疗机构凭证和票据的管理,保证其规范性和真实性,并对其进行核对,掌握其资金流向,从而推动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加强对信息的管理,建立信息网络,对医学信息进行分析,使医疗活动更加有序,制定科学的、标准化的规范策略。在实施战略规划的过程中,要把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发展过程中,并对信息的资源进行优化,以达到一方输入信息数据多方分享的目标。以此为依据,构建医院的信息系统,完善财务风险的预警机制。当出现财务数据超过规定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预警,并进行相应的优化和调整。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能够获取可靠、真实的财务信息,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对财务数据进行保密处理,从而达到综合性运营发展的目的。
经济运营管理对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管理水平、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财务质量和长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从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及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对医院的经济运营管理和经济效益进行了探讨。其发展过程中,应提高医院经济运营科学化管理水平,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根据新医改核心政策进行优化与调整,加强资金日常管理,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水平。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