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罗冬梅 西北妇女儿童医院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性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和决策,推动各层级医院管理制度更加规范完善、管理条例更加精细和科学,基本建立权责分明、治理制度健全、运行高效、管理科学、监督有效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医院财务职能的充分发挥有助于完成医院的使命、愿景、发展战略、经济运行和成本补偿,财务管理是将发展战略、资源配置、业务活动有机连接起来的重要决策支持工具。随着医改的深化,当前部分公立医院仍存在管理粗放、资源浪费、医患矛盾突出、腐败案件频发等问题。因此,要提高公立医院的公共服务效能、建设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需加强风险管理,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随着医改的深化、推进分级诊疗模式、取消药品和耗材加成、建设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等政策对医院的风险管理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创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进行自我评价和监督,通过内控预警、防范运行风险等手段,为医院合法有序健康地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首先,内部控制要求对医院各个职能部门和岗位职责进行清晰的划分,维护各部门的独立性,有利于建立权责明晰、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管理科学、监督有力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其次,内部控制可以有效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通过收入支出、资产物资、会计核算等各个环节的控制措施,发挥财务各个岗位相互牵制的作用,确保医院会计核算的精确性,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规范财务管理的各流程环节,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最后,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提升医院整体管理水平。医院内部控制既关注财务管理工作,更加注重对全院业务各环节的管理和监督,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及时发现业务运行中的风险并进行控制管理,推进医院整理管理水平的提高。
内部控制管理是医院的系统工程,院领导需发挥率先垂范作用。院领导的重视程度决定了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的效果。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项要素决定了内部控制活动需要全员参与并进行全程管理、各职能部门有效分工及协作、承担相应的风险控制职责。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环境,有利于将内控制度建设与医院行风建设、廉政风险防控等工作相结合,促进医院各项活动的协调运行和有序发展。
医院的内部控制建设包括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的双重控制。
单位层面的控制建设应从医院章程架构、规章制度、议事规则、干部任免、三重一大、岗位职责、风险管理与控制等方面入手,强化顶层设计、指导并推进具体的业务层面的控制。
健全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首先,应建立内部控制的基本框架,采用有效的控制手段和流程,识别医院各环节的控制风险、规范控制标准,从医院顶层架构设计出发设计风险管理控制机制。其次,根据识别的重大方面的风险,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明确相应的岗位职责,建立对应的业务制度和运行流程,做到管理制度化、流程化。最后通过信息化对具体业务流程进行控制,做好权限控制和岗位流程控制,推进具体业务的有效运行。
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入推进,内部审计通过加强对医院日常经济活动的日常监督、查缺补漏,才能改善医院的经营管理、提升综合竞争力、实现经营目标,保障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内部审计的重点不仅局限于传统财务收支、专项资金使用审计,更应从多角度、全方位、全过程掌握医院的业务运行、财务管理和内控制度的执行效果出发,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事前防范、事中监督和事后完善的职责。
为了保障内控制度的有效落实,医院要建立定期的内控监督和评价机制,以实现内控设计和运行进行全面评价。从内控五要素入手,结合医院业务运行的特点和具体管理要求,明确内控监督评价的具体内容,构建内控监督评价指标体系,做好全面的监督评价。同时要不断创新内部审计手段,将手工控制转变到信息化系统控制上来,借助现有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推进搭建更加有效的信息化控制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审计部门对内部控制的实时监管和定期评价机制,推进内控的有效实施。
总结: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加强医院运行的风险管理,强化不相容职务分离、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水平,从而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建设。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