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旅游类应用性人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

时间:2024-04-24

李丽娜 山东管理学院

一、旅游类应用性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设计

1.学校调查

以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和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为主,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状况及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材料搜集,并结合调查结果详细研究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调查内容和方法如下:设计调查问卷三类,调查内容涵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制,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素质和能力,高校对学生创新创业需要的指导和支持等内容。第二类调查问卷主要对当前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进行访谈。第三类问卷主要对近几年旅游类专业学生创业情况进行调查。

根据前期的文献梳理,总结出旅游类应用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因素主要包含以下三点:高校因素、社会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

2.企业调查

总计调查了21家旅游企业,从企业类型看,包括旅行社、酒店、旅游景区、旅游发展委员会、旅游度假村等;从区域分布看,涉及济南、青岛、北京、上海等地。

(二)旅游企业对旅游人才需求情况分析

1.旅游企业实习要求

调查显示,只有4.8%的企业对学生的实习经历没有严格要求,而66.7%的要求学生有半年的顶岗实习经历。这说明企业对学生实践能力要求比较高,从而能很快适应岗位需要。

2.旅游企业基本要求

旅游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从高到低依次为创新能力(76.8%)、沟通能力(61.2%)、专业知识(55.3%)、学习能力(43.2%)、职业道德(39.8%)、团队意识(25.9%)、个人形象(19.8%)。由此可以看出创新能力和沟通能力在企业对员工素质要求中所占比例最高。

3.旅游企业人才素质要求

由于旅游业的特殊性质,旅游企业对旅游人才的素质要求从高到低分别是职业素养、创新素质、创意素质、心理素质、人文素质、服务意识、身体素质。这说明旅游业作为服务产业,应该提供给消费者良好的旅游体验,因此对创新素质、创意素质有较高要求,才能够保证不断开发设计出符合旅游者需求的旅游线路、旅游产品、旅游创意等。

二、旅游类应用性人才创新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因素对创新创业的影响程度

本文针对“高校因素”设置了3个测度问题,分别是师资无法满足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不够、旅游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孵化基地缺乏。

调查结果显示,71.50%的学生认为学校师资无法满足自己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学校缺乏双师型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当前创新创业教育还没有完全融入到旅游管理相关课程体系当中,在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中,仍是重理论讲授,轻实践培训;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创新创业类选修课程比例不够高,没有学科专业特点;创新创业优质资源的信息化建设缺乏专业化。学校拥有旅游管理专业实验室或实训室,同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也设置了项目实习,但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孵化基地缺乏。

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实施中,大多数都是在理论基础上,以选修课、大赛、讲座形式,局限于简单的操作层面,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脱离。

(二)社会因素对创新创业的影响程度

本文针对“社会因素对创新创业的影响程度”这个方面提出的测度问题是:社会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够,政府提供的政策资金不足,企业提供的创新创业指导与服务不多。调查结果表明,有90.5%的学生认为政府对创新创业的政策和资金不足影响非常大和比较大,企业对创新创业支持与指导非常有帮助的仅占21.24%。

另外针对学生创新创业需求情况的调查显示,社会、学校、企业和家庭仍然无法满足其相关需求。创新创业相关政策缺乏可操作性,并未明确社会、政府、高校之间的责任,很多政策落实困难,创业基金受益面不大,支持旅游类学生创业活动的力度非常有限。

最后政策宣传需要进一步加强,调查显示学生对于相关政策不知道通过何种方式和渠道知晓,宣传力度还远远不够,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宣传。

(三)旅游类应用性大学生自身因素对对创新创业的影响程度

针对“旅游类应用性大学生自身因素”这个方面提出的三个测度问题是: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淡薄、学生创新创业态度不积极、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不够。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兴趣不高,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完整,感觉创业与自己距离较远,真正有创新创业想法的人数不高。

三、构建旅游类人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群

(一)“四位一体”教育模式

“四位一体”教育模式即“包含、渗透、附属、互动”四位一体,是一个全方位、立体化、多维化的综合体。包含模式与素质教育相融合,体现的是全程化、全员化的普及性基础教育;渗透模式与专业教育想融合,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附属模式与就业教育相融合,“以创促就”带动学生的就业,实现倍增效应;互动模式与实践教育相融合,开展协同创新与实践教育相融合的互动模式。

(二)“一体两翼三平台”教育模式

2010年上海交通大学创业学院首先构建了“一体两翼”创业教育模式,其涉及的群体并不广泛,主要适合的对象是那些具有创新理念和创业知识的管理学、创业学专业的学生。其中,“一体”是指作为创业教育组织载体的创业学院;“两翼”则是从“面上覆盖”和“点上突破”两个方面来说的:“面上覆盖”是指通过开设创业教育课,举办各种创业计划大赛,创业沙龙以及创业服务进校园活动等内容,在专业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创业理论、创业精神的引导和渗透,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而“点上突破”则是指通过创业导师团队的指导,辅以创业园孵化措施和资金支持来培养创业企业,从而提升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和创业成功的可能性。

在此基础上可以深化成“一体两翼多平台”教育模式,即突破单一园区的模式,打造多个创业平台,构建“一校多园”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格局。

(三)“循环圈”全过程模式

旅游类应用性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的“循环圈”全过程模式包含八个环节:理论学习、专业授课、实践指导的创新创业基础教育;创新创业兴趣培育、创新创业大赛、团队模拟实训、团队实践体验、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创新创业回归反哺、完善创新创业理论。八个环节互动连接,形成一个循环圈。

创新创业基础教育分为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专业知识和实践指导。创新创业兴趣培育即坚持兴趣驱动,不断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参与度和体验度,调动其创造、创新、创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操能力和发展能力。创新创业大赛指的是为加快旅游行业的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互联网与旅游的跨界融合与延伸发展,推动旅游行业的转型升级,各旅游院校应该建立一系列专业学科创新创业大赛体系,培育“互联网+旅游”创客示范项目,搭建起创投和涉旅企业、创客之间的连通桥梁。团队模拟实训即各旅游院校可以设立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体验区,开展 ERP 沙盘实物演练。面向全校学生举办企业模拟沙盘游戏、企业竞争模拟竞赛,学生可以自由组建团队,模拟企业运行的全过程。团队实践体验则是旅游院校可以利用假期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带着培育项目开展市场调研,进驻企业,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项目落地方案。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和素质拓展提升的平台,旅游类高校可将优选的创新创业项目推荐至孵化中心进行孵化,根据孵化项目实际情况为项目制订孵化计划,将场地、导师、设计开发、合作伙伴、后续融资、法律、财务、政策、推广、拓展等所有服务综合起,给予学生一定时间体验创业过程。而创新创业回归主要分为感恩型回归、依托型回归、复合型回归。理论为实践服务,但同时理论也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因此一个闭合的旅游创新创业“循环圈”还需要完善创新创业理论。学生从创新创业实践中获取经验,反过来再为学校的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一个完整封闭的“循环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