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朱辉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
像《经济学基础》这样的专业基础课,传统教学呈现出四大缺陷:(1)组织形式单一,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缺乏与专业课的衔接,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3)课程考核方式单一,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4)课程内容较为陈旧,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诉求。因此,该门课程的慕课化尝试已在不同的院校得到开展。通过慕课互动性的教学形态,改变了专业基础课单一的课程组织与考核方式,助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
纵观各大院校推出的经济学基础慕课改革,基本围绕翻转课堂进行:课程教学中引入慕课,实施线上知识学习和课堂教师指导、学生讨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当前利用慕课资源实施教学改革的主要形式。有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慕课找到了在大学课堂的落脚点,而基于慕课的教学,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找到了最佳的课前学习资源和讨论平台。
合理运用慕课资源有助于推进大学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增进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个性与全面发展。因为在互联网时代,利用慕课资源进行碎片化学习将成为终身学习的主流方式。将《经济学基础》慕课化是改革必然要实施的重点内容。
《经济学基础》慕课改革应秉承 “先教材,后慕课,慕课基于教材,教材融合慕课”的设计思想,切合当前职业教育的现实需求,既面向社会、面向未来,更应具有相当的实用性与前瞻性,分析并明确设立学习者的能力目标,在课程设计中,通过大量实用有趣案例的引入,拒绝枯燥死板,让学习者在轻松活泼中达到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目的。改革的方向如下:
课程设计应遵循高职高专院校 “够用为度”的教学理念,摒弃本科教材中过于理论抽象或数学要求较高的部分,修订内容的深浅难度以及范围大小都以学生未来职业需求和未来的生活需求为依准。精简授课的知识点数目,不仅要使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更着重于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够用为度”也体现在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根据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通过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应用带动理论教学,理论教学中穿插思维引导,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上,依据各知识点对技能和知识不同的需求,重构课程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体系,从日常生活案例和常见经济现象分析入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让学生感悟经济学的博大精深同时,完整体验将经济学知识应用到社会生活中的程序、内容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学会用经济学理论去解释身边的常见事物及现象。
在充分考虑到作为高职教育入门教材和通识教材所要把握的“度”的基础上,改革的思路体现在对来自经济学经典著作中的理论精华千挑万选,对各类经济学关联的漫画案例大浪淘沙,为课程使用者选择并提炼出最具有可读性、趣味性和扩展性的知识点,力求教学的深入浅出与诙谐有趣。教学方法应始终秉承课程基于教材,从选择的教材进行整体规划,根据每一专题或章节具体内容的特点与需求,将生动的案例资源与严谨的理论资源进行有效组合搭配,如内容晦涩难懂的章节,就多配备案例资源,使得生动性高于理论性;内容简单却能够启发思考的章节,则加强深度,多配备理论资源,使得理论性高于生动性。授课风格的连贯性也是课程改革特别注重的关键,虽然每一知识点的授课老师不同,但应尽量做到一气呵成,在信息化设计与教学内容设计上进行严格标准化,并通过负责人的后期统筹审核,统一风格,最大程度去避免教师团队的风格差异性给学习者造成的不适感。
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具有鲜明的价值判断,在一定程度上传递着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对西方经济理论的教学改革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立场和原则。那么,如何将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完整地介绍给读者,既要借鉴西方先进的文化,又能够正确认识,不被西方的价值体系所迷惑,这是所有经济学教学团队致力解决的问题。从价值引领的角度出发,团队应该是多元化、开放式的,不仅有经济学教师,更有专业的思政教师,进一步明确课程内容的政治方向和思想引领作用以及教学目标的价值观意识,始终保持正确的价值判断,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强化教学的辩证思维,构建课堂教学的共同价值观。这体现在课程建设内容的呈现上,可以做出很多思想先进性上的改进,例如在慕课每个专题或章节的结尾,可附有“素质拓展栏目”,包含“经济学与创业”、“经济学与思政”和“时政中的经济学”三个部分。借助三位一体的模式,从该部分主要内容与核心知识点出发,启迪思维,碰撞智慧,并希望能够指导学生建立创业思维、引导学生关注时政要闻并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其中,“经济学与思政”是素质拓展的核心,通过思政融入,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西方经济理论、培育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自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更好地推进慕课改革,课程团队应走访知名企业,并对企业、毕业生、在校生进行大量调研,了解高职高专财经大类专业职业需求,并以此为出发点,以课堂教学活动为切入点,以经济知识的培养为主线,以经济思维能力培养为着力点,以情境模拟和校园实践为主要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完成学生由受教育者向教育者的角色转换,引导学生加深理解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经济学基础》作为财经大类专业基础课程,在课程体系中也是各专业学习掌握完整专业体系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的资源内容和日常生活直接挂钩,具备实用性和趣味性的结合。网上基本教学资源应当包括:教学设计(讲稿)、课件和测验等一百五十多个颗粒资源以及至少50个以上的核心微课视频,实现虚拟课堂学习、网络教学。
在校内教学时,该门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完成翻转课堂的应用。通过专门设计的一系列的项目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深入的了解经济学的研究的实际意义,掌握经济的运行规律和运行原则,并且学会利用经济规律解释经济现象,解释经济生活中经济个体的行为决策方式以及国家的经济政策。整个课堂教学围绕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展开,提高学生的经济思维能力,挖掘学生未来的发展潜力。
根据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经济学基础》的慕课教学中应当将教学内容模块化,涵盖创业所需具备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微观经济学应用和宏观经济学应用等,通过教学内容项目的设计,以项目带动理论教学,理论教学中穿插项目,突出教课主题,集中教学资源,使学生真正能在学中有所感悟。
不管是经济学基础课程,还是其他专业课程,在信息技术与高校教育融合的大背景下,高校应进一步更新传统教育教学观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践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另外,高校还要根据自身发展特点以及不同专业和课程设置的要求,组织力量探索哪些课程最适合引入慕课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把远程教育课程与现场教学结合起来。同时,还要注重研究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等实现全面的发展。
同时,面对慕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高校教师应首当其冲、直面挑战、积极应对,抱着开放的态度去认识、去实践,并积极参与、融入其中。教师将由主导者、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启发者。这种角色转型在学生群体日益多样化的背景下,更加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上具备灵活性。因此,教师应主动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素养,认真研究慕课教学规律,适应新形势下教学模式的变革。同时,教师也应当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增加知识储备,丰富创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