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军队转业干部教育培训的有益探索

时间:2024-04-24

王艳红 张晓

山西省运城市军转干部培训中心

军队转业干部教育培训是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历来高度重视军队转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各个历史时期制定了相应的方针、原则和政策。各级党委、政府和军队各级组织采取积极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军队转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成效显著。

一、充分认识军转干部教育培训的新形势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军队转业干部教育培训内容方式相对陈旧单一、制度体系不够健全配套、经费保障尚不能满足培训工作发展需要等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亟待研究和解决。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军队转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时代要求,是顺应改革发展新形势的重要举措,是适应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政策制度调整改革的现实需要,对于帮助军队转业干部从思想上、能力上和心理上适应新环境新任务,改善军队转业干部知识结构,促进工作岗位转换,加强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中国特色退役军官安置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运城市军转干部培训工作现状

军队干部转业到地方,工作任务、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本着为军队建设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原则,积极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培训工作十分必要。建国以来,军队和地方对这一工作非常重视,在军队转业干部离队前或离队后,都组织他们进行集中培训。运城市对军队转业干部的培训内容大致可分为文化培训,文化、专业同时培训,专业培训三部分。尤其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运城市更是把军队转业干部培训工作作为安置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于1990年建成运城地区军队转业干部培训中心并投入使用。

1991年10月4日,运城地区行政公署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办公室发出《关于做好一九九一年军队转业干部培训工作的通知》,规定:军队转业干部培训内容要突出适用性、针对性、专业性,专业课不得少于五分之四的原则,党政专业重点学习《行政学》、《领导科学原理与应用》、《思想政治工作学概论》、《中国当代行政法教程》、《机关应用文写作》;企业管理专业重点学习《工业企业生产与经营管理》、《商业企业管理》、《经济法概论》、《市场营销概论》、《会计学原理》、《机关应用文写作》等课程,培训时间为半年,其中理论学习四个月,实习两个月。

自2000年开始,根据山西省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培训考核通知精神,结合运城市军队转业干部文化层次和能力素质等实际情况,我们有针对性的开展《申论》、《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等课程的培训和考核。

2010年8月,国务院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办公室发出关于《军队转业干部教育培训大纲》——计划分配公共类(试行)的通知(国转办〔2010〕26号)。很据这一通知精神,我们把军队转业干部的教育培训纳入党和国家干部教育培训及人才资源开发的总体规划,以军队转业干部为本,以提高适应能力和改善知识结构为重点,以提高教育培训质量为核心,针对军队转业干部教育培训特点,分层次分类别开展教育培训,通过离队前教育培训、全员适应性培训、上岗前专业培训(包括行业培训)等三大板块的教育培训,帮助军队转业干部增强角色转换意识,改善知识结构并提升综合素质,掌握安置岗位必需的通用知识技能、行业知识技能和部门知识技能,顺利实现从部队到地方的身份角色、行业角色和岗位角色的转变。其中离队前教育培训主要由部队组织实施,地方协助;全员适应性培训在军队转业干部确定转业之后、安置工作展开之前进行;上岗前专业培训在全员适应性培训结束之后、军队转业干部上岗之前进行。三大教育培训内容根据《军队转业干部教育培训大纲》和各地实际情况自行选定。培训形式采取集中授课、参观见学、岗位实习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结束后,及时组织军队转业干部进行培训考核,考核合格者,由相关部门颁发培训合格证书。

三、创新军转干部教育培训模式的有益尝试

近年来,我们针对军转安置工作难点,以强化军转干部的教育管理为切入点,“前移窗口、拓宽渠道、下延阵地、加长链条”,探索创新军转干部“三前一后”培训机制,有效提升了军转干部培训效果,促进了军转安置工作和军转干部成长。

前移窗口,将培训“触角”前伸到绿色军营。现役军官被批准转业后,较长时间处于部队和地方管理的“真空地带”,加之缺乏对地方安置形势、政策要求等具体情况的了解,他们非常渴望部队与地方联动,为其离队报到前提供大量翔实的信息。我们主动深入军营,着重开展了“六个一”活动,即走访一次部队;开展一次以择业观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思想教育;召开一次畅谈家乡形势、推介安置政策的联谊会;召集一次运城籍干部座谈会,广泛征求对地方安置工作意见及要求;利用网络的平台,架设一条了解相关政策的“绿色长廊”。拓宽渠道,将培训内涵扩展到以人为本。我们自觉摒弃为培训而培训重形式不重效果的现象,把每一次细小的教育工作当作整个军转培训链条的重要环节,推出了“四制一体”的“暖心安置工程”。一是首问负责制。军转干部上门,谁接待谁负责,不管工作多忙,必须笑脸相迎热情招呼,并倒上一杯开水。二是“包人”责任制。军转干部咨询,指定相关同志释疑解惑,工作做到家,“包人”包到底。三是实名登记制。专门为军转干部印制了安置信息表,将其本人意向和要求逐人予以登记造册,为下一步合理科学配置奠定基础。四是岗位见习制。积极为愿意到相关党政机关去进行岗位见习的同志牵线搭桥,帮助军转干部增加对地方机构设置、单位和岗位职能的了解。

下延阵地,将培训课堂下移到基层前沿。以往,军转干部岗前教育培训主要放在市委党校或行政学院进行,为了进一步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我们打破常规,将岗前培训分为三个阶段分步科学实施。第一阶段为书本知识学习阶段,完成《大纲》规定的学习要求,邀请理论丰富的专家学者做报告、开专题,进行军转安置政策讲解,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运城经济社会发展概况、《申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第二阶段为岗位角色见习阶段,培训课堂移至基层前沿。打破培训班常规建制,化整为零,进企业、下车间、蹲田头、访农户,消化书本知识,接受实践熏陶。9月16日至30日,我们集中12天时间,组织2018年市直计划分配的61名军队转业干部开展适应性岗前培训。我们深化军转干部培训课程改革,完善课程设置,带领军转干部到市博物馆、盐湖区政务服务大厅开展调研活动,去平陆县常乐镇王村捐款献爱心,参观廉政警示教育基地,让他们全方位、多角度感受运城的发展变化,从地方工作一开始,就要做到警钟长鸣、勤政廉洁。开展“走出去看、请进来讲”的培训模式,目的是进一步丰富学习内容,增长实践才干,让军转干部尽早转换角色,尽快进入角色,积极投入到“改革抢先机,发展站前列,各项工作创一流”,“走进新时代,建设大运城”的大潮之中。第三阶段为履职体验感悟阶段,将军转干部派回报到单位,在分配的履职岗位上予以理论联系实践的体验,并完成规定的课题调研和撰写调研论文。加长链条,将培训规划拓展到岗后空间。除了完成岗前培训,积极拓展军转干部岗后培训空间,将军转干部岗后教育培训作为开发军转人才资源和培养后备干部的重要举措,纳入了全市干部教育培训的整体规划,对培训内容、学时、方式、规模、实施等作通盘考虑。把“培训班”纳入了与市中青班、科、局长班等相同性质的主体班,师资力量统一配置,培训经费由市财政统一列支。拓展军转干部的岗后培训空间,为近年转业的军转干部扶上马送一程“锻压”,为有“后备”潜质的军转干部“淬火”,为广大军队转业干部素质全面提升“充电”,助推其顺利成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