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辽宁省就业问题研究分析

时间:2024-04-24

李爽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一、劳动力文化素质不高

虽然目前辽宁省在人员受教育方面加大力度,辽宁省人员受教育程度在逐步改善,但是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的发展,社会进步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对比之下,辽宁省劳动力文化素质确实有一定欠缺。就近十年劳动力情况而言,大多数受教育程度集中在初中、高中及中专。广大农民工更为明显,就2016年而言,受教育程度集中在初中比重为68.9%,而大专及以上学历比重仅仅为8.5%。但是辽宁省大学生毕业数量也在逐步增加,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就业压力。

二、城镇登记失业率较高

伴随着辽宁省在加快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由于农村人口被征地,所以农村劳动资源与农民剩余情况增长,同时农村劳动资源转移快速。由于近几年农村劳动资源转移快速,城镇就业人员不断增长,所以城镇就业压力随之增大。

如表1.1所示,辽宁省城镇就业人数大体呈现逐年递增的形式,2011年城镇就业人数达到1141.8万人,比2010年增长了3.0%。与此同时,辽宁省城镇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员总数的比重开始恢复上升,2011年城镇就业人员所占比重为48.3%,比2010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资源转移快速为辽宁省就业与再就业提供了一定压力,合理安排农民与农村剩余劳动资源也是辽宁省就业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表1.1 辽宁省城乡就业人数及构成比重

全国与辽宁省在2007年至2016年这十年间城镇登记失业率大体呈下降趋势,但是在2007年辽宁省城镇登记失业率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虽然辽宁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从2009年直到2015年一直延续着下降趋势,但是在2015年辽宁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到2016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上升为3.8%,一年时间上升了0.4个百分点。但是观察全国总体情况的2015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5%,而到2016年反而呈现下降趋势,为4.02%。也就是说,全国的失业情况在这两年时间内改善,但是辽宁省的失业情况却在增加,改善就业的任务依旧不能懈怠,在保持现在趋势的情况下积极应对,提高就业人员数量的同时也要提高就业质量,扩大就业规模。

三、结构性失业相对严重

结构性失业是一种失业形式,主要是由于经济结构变化而引起的。辽宁省第一产业就业人员相当于平稳增长,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从 2007年直到2014年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加速度,但是总体来讲,相应产业就业人员情况却并没有缓解,相应产业就业人员的增长情况并没有十分乐观。

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员的增长率时而出现负增长,2015年,正增长时增长率最低,仅为0.218%。同年第一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为4.296%,增加值增速明显高于就业人员增速;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增长率最高为2016年,为2.321%,而同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率却为负值,即为负增长,为-8.846%。显然,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率与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增长率差距巨大。

在2007年到2016年十年内,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率年均达到12.93%,但是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增长却为负值,为-4.79%。就绝对值而言,前者是后者的将近3倍,但实际情况是数值上一正一负,两者差距更是悬殊。

同时,在这十年之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6.04%,虽然超过了GDP年均增速,但是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并没有同步增长,并且明显落后于增加值的增速,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年均增长率为1.90%,两者差距明显。不难分析,虽然辽宁省经济发展迅速,国民财富积累迅速,但人民就业情况暂时还未改善,还没有及时追随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就业增长速度暂时落后于财富增长速度。

随着就业模式的转变,目前就业的主要渠道为第三产业,但是就业吸收空间在缩小。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构成的比重在2007年至2016年十年之间总体呈现上升形式,2016年为44.5%,和2007年的40.1%相比较,上涨4.4个百分点。自从进入21世纪开始,由于经济体制与就业政策的变革,农村劳动资源剩余部分与第二产业劳动资源剩余部分向第三产业转移,辽宁省就业的重要途径转化为第三产业。

大体来说,第三产业存在的劳动力资源需求不足现象依旧严重,劳动力资源供需矛盾严重,也就是说,虽然主要就业渠道转化为第三产业,而且第三产业在吸收劳动力,但是就业吸收的空间在缩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