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树立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地位,打赢三线城市招才攻坚战

时间:2024-04-24

屈云龙 魏志静

济宁市人力资源市场配置服务中心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一座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作为三线城市,在薪资水平、发展空间和城市规模等人才的综合吸引力上远不如一二线城市。现阶段制约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人才缺失”,当今世界谁拥有人才,谁就能更好的发展壮大。三线城市企业“缺人才”是一种常态,由于人才的缺失引发的“人才战争”从来没有停止过。人才招引工作可以说是干无止境,能不能提升区域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能不能持续破解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的难题,事关一座城市的发展“命门”。

招才引智工作,三线城市没有优势可言,高层次人才储备不够、平台质量不高,运行不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严重不平衡等问题突出。破解这些难题,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首要条件。招才引智工作的“思想”决定了一座城市的招才引智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围绕服务企业招才纳贤,城市的相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像外出组团招聘、请进来定向对接,可谓是活动不断,但实际成效却没有达到预期,甚至是给有关企业“添堵”,好心办了坏事。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招才引智工作的核心思想是转变招才引智企业的内在观念,让引智招才由“要我引人才”转变为“我要引人才”。如果企业不舍得拿出真金白银,对人才没有足够诚意,我想党委政府即使做再多的工作,也必然会事倍功半。三线城市要想真正突破招才引智,核心在于如何更好调动企业的引才用才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帮助企业降低引才用才成本,引导企业在以下几个方面下足功夫:

一要在提升企业人才意识方面下足功夫。承担平台建设任务的政府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分类制定相关平台考核激励办法。要把握企业人才工作者这个“关键点”,在提升企业人才工作者专业思维、专业素养方面多出硬招、实招,让他们成为人才招引的重要推动力。要抓住企业家队伍这个“牛鼻子”,加大境内外培训力度,帮助他们提升境界,增强人才意识,切实解决好企业层面不真正重视人才、不善于重视人才的问题。要用好企业创新平台这个“助推器”,做好人才、平台结合文章,靠人才建平台,用平台聚人才。

二要在摸清企业人才需求方面下足功夫。三线城市的人才引进不可全面开花,应先在重点领域形成突破,聚焦,全面摸排城市发展重点产业人才需求。这方面既要借力信息化这一新手段,更要依靠登门服务这一老办法,拿出“绣花”的精神,逐一产业、逐个企业去排查摸底,按照不同层次、不同类别进行梳理、汇总,建好人才需求信息库,建立重点引才清单,绘制“招才地图”,动态跟踪、持续搜集、及时灵活开展人才需求对接,提高招才引智的精准度。

三要在优化人才政策执行方面下足功夫。要全面及时的了解同类城市的招才引智工作开展情况,彻底解决人才政策“碎片化”问题。适时升级人才政策,合理制定新标准,创新人才补助方式;人才评价认定应不再唯“帽子”、比学历资历,而是将企业实际给予人才的薪酬作为重要依据,把人才评价权真正放给企业,要避免过去人才政策执行“一刀切”的问题,在大的标准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增强落实兑现的灵活机动性,尽可能做到“一个产业一个政策、一类企业一个政策”,提高政策执行效力。要创新柔性引才工作,跟进支持措施,让重视人才的企业获得更大的实惠和支持,特别是对顶尖人才团队,要完善“一事一议”工作机制,切实简化流程,让政策迅速落地。要实行“精准化引进、个性化支持”,提高企业和人才的政策获得感。

四要在畅通企业引才渠道方面下足功夫。在高端人才引进上,要强化市场思维,搞活猎头引才、以才引才、乡情引才,并通过组织开展精准化的海内外对接、“高端专家家乡行”、创新创业大赛等引才活动,实现“点对点”寻访,助力企业柔性引进更多高端专家,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来城市创业。要增强错位竞争意识,不断放宽引才视野,用好一座城市的比较优势,在吸引原籍人才回归和中西部人才方面取得扎实成效。在基础人才引进上,要不断改进招聘活动,办好城市人力资源市场,帮助企业引进急需紧缺人才。要创新引才平台载体建设,支持企业“走出去”,到先进地区和人才集中的地方就地揽才。

五要在制定人才留用措施方面下足功夫。人才引得来,更要能留得住,让人才“来之”又“安之”。三线城市缺少一二线城市的产业集聚氛围,没有一二线城市完善的生活环境、配套条件。留住人才,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努力。政府要从政策、服务、配套等方面建立适合人才发展的科学制度和良好环境。在政策上,要建立系列人才扶持政策,规定人才享受优惠及优先政策。在服务上,健全人才社会保障,注重用奖励、补助、津贴等方式给予人才支持。在配套方面,形成统一、便捷、清晰的人才服务流程,全力打造优质高效的人才服务配套软环境。企业应充分尊重信赖人才、合理使用人才,为人才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建立有竞争力的薪酬激励机制、情感留人、以德留人。在全社会努力营造敬才、爱才、惜才的浓厚氛围和良好风气,为人才发展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

***总书记指出,“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将各类人才引进家门,就必须以礼代之,让各类人才安心工作、潜心科研、放心创业。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