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李嘉楠
摘要:“圈子文化”是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直以来坚决批判的消极病态政治文化的一种。它作为在封建社会家族主义和家国同构政治文化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毒瘤对当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危害慎重,必須破除。
关键词:圈子文化 家族主义 政治文化
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直以来都坚决批判“圈子文化”,2019年1月31日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也明确提出“坚决防止和反对圈子文化”。
一、“圈子文化”的历史由来
“圈子文化”主要源自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宗法制度下产生的家族主义和家国同构。封建社会里,自然经济是主要经济形式,家庭既是生产单位,又是生活单位。为了获得更多的生产生活资料,有血缘关系的几个家庭会联合起来形成特定的家族圈子,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都包含在内,人员固定、关系固定,除非联姻,否则陌生人很难插入其中,形成一个几近封闭的利益共同体。所有人的生存和发展都为了家族利益,一荣皆荣,一损皆损。这就是圈子文化的雏形。为了利益最大化,多个家族又会在此基础上合纵连横,直到某个家族在这种合作与竞争中异军突起成为整个国家的核心即封建社会的皇族,“家国同构”就诞生了。
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历史和他们与皇族之间的利益纠葛就是对家族主义和家国同构最形象的描述。这四大家族是以贾家为首通过姻亲关系连结起来的典型的家族圈子。贾家的大家长、老祖宗贾母是史家小姐,自嫁入贾家后就一直紧紧护佑着贾史两家的联系,但她毕竟年事已高,为了延续贾史两家的亲密关系,史家曾试图趁贾母在世时让家中小姐史湘云嫁与宝玉为妻,接替贾母成为贾府未来的当家主母,可惜最后未能如愿;宝玉之母王夫人是王家的小姐,琏二奶奶王熙凤是王夫人的亲侄女,她们一位左右着宝玉妻子、贾府未来主母的人选,另一位掌管着贾府的财政大权、名副其实的贾府当家奶奶,这二位女性让贾王两家在四大家族中联系最为密切;薛家表面上在四大家族中与贾家联系最为薄弱,但薛夫人是王夫人的亲妹妹,薛宝钗又凭借这一层关系成为了宝玉夫人、未来贾母一般的人物,如果贾家最后没有没落,薛家将会成为四大家族中的最大获益者。就因为这盘根错节的姻亲关系,四大家族才会形成典型的家族圈子,互相扶持,俱有照应。而贾家能成为四大家族之首,除了因开国之功深受皇恩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贾家大小姐贾元春是当朝皇帝宠妃。《红楼梦》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伦乐宝玉呈才藻”中对元妃省亲的描写让人们看到了封建社会最大的圈子一皇族的家国同构对非皇族来说意味着什么。且不论贾府为了元妃归省特意建了大观园,只说元春作为贾母的亲孙女、贾政的亲闺女,在寻常人家回娘家是要先拜见长辈的,但元春归省时已是钦封的贵妃了,背后站着皇帝,“天地君亲师”这一条就让贾府一千长辈为了不误吉时从早上三四点等到晚上七八点,接到元妃之后还要将其让到主座,一大家子分男女老幼跪拜行礼,贾母、贾政若无旨意也要跟其他人一样下跪,不会因至亲长辈身份有任何特权。正式朝拜完,元妃与贾母等女眷回到房内,还要再受女眷拜礼,与亲生父亲相见也只能隔着帘子说话。即使难得享受天伦这也是其他人家盼都盼不来的荣耀。正是因为这份荣耀才给贾家和四大家族带来无尽利益。这是从《红楼梦》看家族主义和家国同构这种圈子文化的历史由来。
二、“圈子文化”的时代内涵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制度的转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地变化,家国同构彻底消失了,家族主义也不再盛行,但凝结在骨子里的对“抱团成圈”生活方式持有的安全感已根深蒂固。人们会不自觉地把“家族主义”复制推广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从而形成当今的“圈子文化”。
这种“圈子文化”就是由一些特殊关系或条件在某种特定价值观影响下形成的亲友圈、战友圈、同学圈等这样的圈子。本质上,“圈子文化”是中性词,不含任何褒贬意味,如果引导得好,这些“圈子”能发挥强大正能量,像全国道德模范、中共十八大代表郭明义,就凭借自身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人格魅力,聚拢了一班亲友、同事、甚至是素未谋面的路人,共同投身到公益事业当中,组成了鞍山市最大的公益圈,为鞍山市公益事业发展贡献了极大力量。
三、“圈子文化”的危害所在
这类被批判的“圈子文化”最重要的特点就是造圈共利。现在党内的圈子文化,要不就是“官官相护”,拉关系、架“天线”、搞“勾兑”;要不就是搞“山头主义”,把分管领域当成私人领地,把下属当成家臣;要不就是“官商勾结”,权钱交易……。其实,同志之间正常的人情交往未尝不可,党中央非常尊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各项规章制度并没有取缔传统婚丧嫁娶民俗礼仪。但是,以暗中勾结为手段、以私人利益为目的的“圈子文化”,不仅让正常交往变了质,也让党风政风变了昧。为了小圈子利益而出卖公共利益,正是“圈子文化”的危害所在。
孔子曰,君子群而不党。这里的“党”指的就是“圈子”。中国历史上,“圈子”的兴起往往就是一个王朝由盛转衰的标志,像唐朝的“牛李党争”、明末的“党争之乱”皆是如此。因此,当今时代,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破除“圈子文化”很有必要!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