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推进丹东高新区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建议

时间:2024-04-24

邹辉

摘要:丹东高新区建设处于关键转折阶段,为深入贯彻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全国、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加快丹东高新区转型发展,发挥高新区“一核两区”对全市创新驱动的引领作用,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新区 体制机制 丹东

一、大手笔制定体制改革方案.全面打造高新区示范平台

各个地区通过重点开发区域推进本地经济发展,其中高新区是重点区域,国家对高新区的政策体系非常明确,通过以高新区助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自十八大到现在,创新驱动发展已经成为重要发展理念,通过技术革新,实现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在高新区搭建平台,进而实现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和升级。丹东高新区对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多措并举发挥高新区引擎作用。目前,丹东高新区已将丹东新区、丹东前阳经济开发区和丹东东港经济开发区纳入到园区规划控制范围内,形成“一核两区”发展格局。区域范围扩大的同时,随着高新区建设的快速推进和入区企业居民的不断增加,高新区的工作职能已逐步拓展覆盖到围绕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的“五位一体”建设方面。结合丹东发展实际需求,高新区最终发挥经济效应,社会职能交给社会承担和市场运作,让高新区轻装上阵。丹东高新区已步入由单独发挥经济职能转变为经济职能与社会职能共同承担的阶段,为进一步理顺政府的管理体制,必须把管理体制改革方案作为一项基本性工作,以高度负责、严肃认真的态度科学制定改革方案。建议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制定高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对高新区的机构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绩效考核体系改革等进行科学谋划和分析,体现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顺应高新区行政管理规律,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二、大胆探索简约版管理模式.全面提升高新区行政效率

丹东高新区扩区后,成立丹东高新区“一核两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一核两区”宏观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学习苏州工业园区的行政体制改革示范经验发现,丹东高新区已步入由行政管理繁冗庞杂转变为高效精准管理体系的阶段。建议丹东高新区按照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一是实现“政企分开”管理架构。拥有“一核两区”范围的高新区在管理架构上应构建高新区管委会和开发公司,高新区管委会定位是调动资源搞建设,开发公司定位是把握趋势发展特色产业。建议成立丹东高新集团,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二是深化大部门制改革。依据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核心要求,进行党群机构改革,通过各个机关合并,进一步理顺政府职能,建设成为“放管服”的服务型政府,通过部门之间分工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率。三是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根据部门高效集中审批,监管服务要分类,整体综合行政执法等原则,丹东高新区积极探索各个工作试点,事前监管转变到事前服务,事中和事后的监管服务,实现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

三、大力度推进激励考核体系.全面激发高新区发展活力

经过此次苏州学习考察,我们深切感到,通过实施人事与薪酬制度改革为先导的体制机制创新,构建规范性和科学化的考核体系和绩效体系,从而调动全体干部创新创业积极性和激发人才队伍活力的做法,是高新区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丹东高新区已步入由管理人才编制内体制转变为激励型人才体系的建设。一是实行全员聘任制改革。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最大限度发挥人才优势,打破编制内和编制外的人才界限,推行人才岗位聘任制和人才分类管理。通过有效的政策激励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二是实施绩效考核改革。根据现实需求,制定有效法律法规保障工作开展,建设与企业相似的评分考核机制,真正意义上激励人才工作热情。根据丹东高新区发展战略,提炼各层级数据指标库。明确各个部门和各个岗位的工作衡量数据指标,实现有效测算和考评。三是实行薪酬激励改革,强化实干者得实惠。改革薪酬分配制度,按照“全员聘用、竞争上岗、以岗定薪”和“稳住基本、加大激励、分步实施”的原则,建立包括高新区领导班子成员在内的全员绩效工资薪酬体系。薪酬总额分为固定薪酬和绩效薪酬两部分,并逐年提高绩效薪酬在薪酬总额中的比重。

四、大视野推进智慧平台建设.全面打造高新区优质服务

苏州工业园区和高新区之所以能达到集中办理、限时办理等业务的开展,重点是推进智慧平台建设。丹东高新区已由窗口办理转变为平台办理的阶段。一是进行“互联网+政务”实践。创建“互联网+政务服务”,打造高新区创新政府服务模式。建议高新区将分散在各部门的各类信息整合,推进数据共享。全面推进互联网技术运用到行政審批、居民服务等领域。二是进行“互联网+企业”实践。在企业服务领域,打造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畅通政务服务渠道,提升政府行政效能,提供一站式统一集中服务。全面推进“办税一网通”税收管理改革。二是进行“互联网+社区”实践。在居民服务领域,通过打造智慧社区信息平台,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简化优化群众办事流程,将居民服务网络下沉到社区,方便居民就近办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