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刘晓明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
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中国现代化进程面临的最大社会问题之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是中国收入分配领域的突出矛盾之一。据专家分析,反映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中,40%-60%是由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造成的。追求富民优先、共同富裕,必须努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此,就要先了解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现状,对城市和乡村居民的收入进行对比。
收入是消费的决定因素。 在一定意义上说,收入差距拉是改革和发展必经的阶段,是不可避免的。较大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构成了我国收入分配格局中的最重要的特点,也是全国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最为重要的推动因素。收入差距的扩大影响着城乡居民的消费行为,从而直接影响着消费结构。
造成城乡居民消费观念差别的主要因素有城乡居民文化素质、生活环境和风俗习惯等。我国农村居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受教育程度较低,对农民脱贫致富有制约作用,农民对精神文化消费的意识不如城镇居民强烈,对发展消费的渴望也不如城镇居民强烈,这对他们的消费行为也产生影响。城市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消费观念相对高于农村居民,他们信息来源较广,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对家庭用品的舒适、品牌档次和技术含量要求较高。
近几年来,虽然我国农民收入增长较快,但是农民收入基数低。农业生产所固有的不确定性和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性,增加了农村居民增收的不确定性。所以减产导致物稀,农产品价格自然就上涨,这也是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从宏观的角度看,农村经济发展有良好的态势,要平衡好控制通胀与提高农产品价格之间关系。城镇居民收入则是以工资性收入为主,且收入相对稳定。随着新兴产业、金融保险行业及部分国家垄断经营企业的壮大,这部分职工收入水平较高,增幅较大,有力推动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提升,使城乡差距仍在扩大。
我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生活质量等各方面差距都比较大,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还很严重。
1.初始条件不同,历史、自然因素差异是导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农村的自然情况、农业产业与城市自然情况及城市工业之间存在自然差异,是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成及不断扩大的自然因素。由于历史遗留的各种问题,城市居民在收入和生活水平方面水平较农村居民水平高。而农村居民相对生产力落后,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和思想观念落后,生产方式和工作条件落后,生活环境落后等。这种落后的状况不可能创造一个劳动者整体收入的高水平。
2.城乡二元经济体制也是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城乡二元结构严重限制和制约了农村自身的发展,造成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都大大滞后于城市的现状,产生了城乡发展不协调、城乡收入差距不断加大的局面。城乡之间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且在社会事业、公共服务、收入分配等方面也存在不统一、不公平的体制和政策,导致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国民待遇上的不平等。
3.产业结构单一,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由于农业产业内部的结构然不合理,第一产业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单一,农业整体效益较低,农民的非农收入较少,进而影响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造成城乡收入差距更重要的原因还体现在制度政策方面。
1.分配制度不完善,农民收入与城市居民差距拉大。收入分配改革的核心是解决公平问题,主要是调整国家、企业、居民三者的关系。 公平与效率是相辅相成的。市场失灵或者市场机制不健全,公平就会被损害;公平的损害,可以使效率进一步降低。当前的问题是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出现了混乱。垄断行业以垄断地位获取垄断利润、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等,都加速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
2.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农民没有享受同等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我国的社会保障主要体现在社会保险、社会救济与社会福利等方面。目前城镇居民享受到的社会保障利益较多,而农村居民能享受到的社会保障利益较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了较大的发展,近年来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但距全面覆盖还有较大的距离,社保制度不够完善,对社会困难群体的保障力度不够,再分配“逆向调节”问题突出。
3.户籍制度有待进一步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户籍制度的推行,已经限制了农业人口的自由流动,使大量农民束缚在落后的农业生产上,导致了民增收缓慢。而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同时,由于我国的很多福利安排均与户籍挂钩,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为城镇居民提供了天然的制度性保护,这直接或间接地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重视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政策的落实。应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改革和完善按劳分配制度,坚持兼顾效率、维护公平,创造机会公平的竞争环境,维护劳动收入的主体地位,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缩小收入差距。充分发挥政府在收入分配上的有效功能,建立以公平为目标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要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统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保证收入分配的合理化和有序化。
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入,激发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内在动力,采取多种切实有效措施,全面提高农村居民的人力资本存量,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首先,切实抓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要加大农村地区的公共教育经费投入,完善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和办学模式,为每个劳动者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并在提高教育质量上狠下工夫,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其次,要建立健全向农民工免费提供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制度。继续支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促进科学种田。再次,整合农村各种教育资源,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提高农民受教育的年限与知识水平,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增强就业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从而提高收入。
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维护农民生产要素权益,保障农民在劳动、土地、资金等要素交换上有平等的权益。实现公共服务一体化,就是要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大力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程,向农村倾斜,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共财政覆盖力度,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让城乡居民平等地享受到了一体化的公共服务。
调整经济结构是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抗风险能力的根本途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加快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创造条件,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非农产业是指农村第二、三产业部门的统称,包括农村中的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批发贸易业、餐饮业和服务业,是连接农村和城市的桥梁。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促进农村产业重新组合资源整合,带动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以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小城镇建设,有效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型,提升农村土地的使用价值和市场价值,促进农村的人口观念和素质的改变,从而增加农民收入,以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与否,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贫困阶层的正常生活。因此,在缩小贫富差距和为经济发展创造稳定的大环境中,不能不考虑社会保障制度问题。加快农村医疗、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使社会保障制度真正成为安定民心的系统工程。要加大财政对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乡卫生院、村卫生室的扶持力度,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使其更好地惠及农民群众。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有效衔接创造条件。进一步实施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困难的群众能够真正受惠。推进农村扶贫开发,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